安徽美食小吃

徽州开口菜

徽州人擅长以腌辣椒皮、酱萝卜为主,做成开口菜,是餐桌上的必备小菜。萝卜爽脆香甜、解腻清油,辣椒色彩鲜亮、肉质厚嫩,都是下饭良品。

黄山双石

黄山双石又名“石耳炖石鸡”,是以徽州特有的食材石耳和石鸡为主材的一道徽州名菜。 “石耳炖石鸡”的主要食材石耳和石鸡都是难得的山珍。石耳,是地衣的一种,通常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悬崖绝壁上,无土无水,只有云雾缭绕,采摘难度很大。石鸡,叫它石鸡是因为这种动物是与毒蛇共栖在山谷洞穴中的,石鸡的外表跟鸡一点关系都没有,它是一种蛙类,被誉为“百蛙之王”,是徽州山区主要的食用蛙之一,将二者用高汤炖制,石鸡鲜嫩爽滑,石耳轻薄细柔,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汤清味美。 这道“黄山双石”将山珍之味发挥到极致,菜品清淡,开胃宜人,原汁鲜香浓郁,有滋补强身养颜之功效。

徽州臭鳜鱼

传在200多年前,沿江一带的鱼贩每年入冬时鳜鱼用木桶装运至徽州山区出售,途中为防止鲜鱼变质,采用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的办法,经常上下翻动。如此七八天抵达徽州各地时,鱼鳃仍是红色,质未变,只是表皮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但是洗净后经热油稍煎,细火烹调后,非但无臭味,反而鲜香无比,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肴延续下来。

江毛水饺

哼着黄梅戏的委婉悠扬,品尝安庆小吃的百般滋味,山水宜城别有风情。如同黄梅戏一样风靡,安庆小馄饨、江镇包子在全国四处可觅门店,热腾腾的早餐,抚慰了无数打工人晨间孤寂的心。如果到了安庆,不能错过的江毛水饺首推安庆市迎江区江万春水饺店。江毛水饺已经有80余年的制作历史,因其创始人姓江,故称“江毛水饺”。这水饺制成馄饨状,皮薄肉多,肉馅里有时候会加上虾仁,再用鸡汤或者骨头汤煨制而成,咬上一口,醇香四溢。

绩溪挞馃

挞馃是绩溪传统的特色面食。过去徽商出远门的人多,路上吃的“途中餐”既要便于携带,又要经久不坏,绩溪的女人们为了家里男人在路上不挨饿,就想方设法用家里的干菜做馅,用面做皮把干菜馅包在里面,放在铁锅里面用温火烘烤,就变成了又香又脆,保质期又长的挞馃。 在绩溪,随处可见的就是它。随便走进一家早餐店,都可以品尝到最传统最经典的美食,一个馃,满足一整个早上。

胡适一品锅

胡适一品锅,又称绩溪一品锅、团圆锅、一品锅,发源于安徽省绩溪县上庄。咸鲜微辣,鲜嫩可口。现在绩溪一品锅已经成为徽菜的代表菜品,文人梁实秋先生品尝了“一品锅”之后,对此菜大加称赞,曾撰文做了详尽描述:“一只大铁锅,口径差不多二尺,热腾腾地端上来,里面还在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一层油豆腐,点缀着一些蛋饺,紧底下是萝卜、青菜,味道好极”。

荷香烧麦

荷香烧卖为四季春独创。改革开放以来,芜湖小吃遍布大街小巷,烧麦也成为大众热品,多年贯之。四季春面点师孙梅心灵手巧,就想能否用家乡盛产的荷叶,给传统烧卖换个“衣”,用荷叶包烧卖。一试出奇迹,荷叶烧卖出笼,一阵清香扑鼻,入口清香留齿,回味无穷,而后更是被评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受赞誉。

八宝葫芦鸭

八宝葫芦鸭,是历史悠久的江南名菜。早在1952年芜湖油印菜谱中,就有这道菜重点介绍,1958年芜湖名厨赵仁江参加全国群英会表演展示过这道菜。八宝葫芦鸭的“葫芦”二字谐音“福禄”,意味着家族兴旺,这让这道菜经常成为宴席中的压轴菜。油亮酥脆的鸭皮、鲜嫩多汁的鸭肉、软糯鲜香的馅心,品尝起来呈现出咸鲜香醇的交融美味。

芜湖煮干丝

煮干丝是芜湖著名的传统早茶菜点,也是百年老字号“耿福兴”的看家名菜。 上世纪二十年代,芜湖开设的“四五六菜馆”制作煮干丝,以掌勺大师车元清手艺最佳。1956年公私合营后,耿福兴菜馆接过这一品种,经营至今。该店虽几经沧桑,但这一品种始终保持着传统特色,而赢得人们的赞赏。其制法,经过多年的改进,比起清代的“九丝汤”,已有较大的变化。

芜湖传统小吃

早餐里的芜湖则是时尚的城与古老的城碰撞,是各种传统小吃的组合。在方特一期的门口,等候欢乐的同时,可以到耿福兴来尝一尝芜湖小吃。耿福兴的名号,大家在《舌尖上的中国》里已经见识过了,创建于清光绪年间的这家店,是首批中华老字号。

秦栏卤鹅

江淮分水岭多水系、多丘陵,这里的鸡鸭鹅等禽类在高低的土地上蹒跚而行,带着健硕的肉身,盛满别样的美味。天长市的秦栏卤鹅在宋朝已颇有美名,将当地的鸭和鹅,用秘制的卤汁来慢慢烹制,带着独属的区域记忆,擦亮着地方的美食名号。秦栏镇的卤鹅,金黄色的表皮,透着卤料的香气,切成一块块的鹅肉整齐地码放着,淋上鲜美的鹅卤,尝一口鲜香无比。

一品豆腐花

压去了一些水分的豆腐,便可称为豆腐花。一品豆腐花是淮南豆腐宴中的一绝。细碎的豆腐花堆积在盘子里,如雪山一般,用红色细细勾出“一品豆腐花”的字样。周围环绕着一圈西兰花,白色与翠绿相得益彰。一品豆腐花的味道如同它的外形一般清爽。豆花口感绵软,淡淡的调味掩不住豆腐本身的清香,让人觉得身心瞬间轻盈了起来。

白玉豆腐饺

白玉豆腐饺是嫩滑的豆腐制成外皮,内里裹着饱满的馅料。玉白的饺子煮好捞出,在青瓷盘子里摆成一圈,如空中的一轮皎洁明月。夹起一只,豆腐外皮软滑但不易碎,内里的肉馅儿略带咸味,虾米茸给豆腐饺增添了几分鲜美。

瓦埠湖银鱼蒸蛋

瓦埠湖银鱼蒸蛋是淮南出了名的 美食 。它是用银鱼仔和鸡蛋等食材,经过蒸制而成的美味佳肴。制作好的银鱼蒸蛋, 入口即化,味美香甜,营养价值丰富,老少皆宜食用。

寿县大救驾

“大救驾“是安徽省寿县的名产。公元956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奉诏攻打寿州(今寿县),久攻不克,积劳成疾,食这种糕点,恢复了健康。后来赵匡胤做了宋朝皇帝,赐名“大救驾”。寿县“大救驾“以猪板油、面粉、糖桂花、青梅、核桃仁、金橘饼、青红丝、冰糖、白糖、香油等为原料,经制皮、制酥、包酥、制馅、包馅、炸制等工序制作而成。食之酥脆香甜,十分可口。

刘安点丹

淮南是豆腐之乡,“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醉心于炼丹的淮南王刘安没有练成仙丹,卤水点豆腐,却是阴差阳错铸就了豆腐这道美食。淮南的豆腐宴给食客们呈现了豆腐的各种创意。“刘安点丹”这道美食,就是现场还原了豆汁变豆腐的过程。菊花豆腐盅是将豆腐雕刻成菊花形状,和鸡汤一起蒸熟。一品豆腐花是将豆腐压干水分,再蒸熟,勾上“一品”二字。白玉豆腐饺则是以豆腐为皮,肉为馅,制成的豆腐饺子嫩白如玉。

荆芥拌腐竹

荆芥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清香可口,可增进食欲。《本草思辨录》记载“荆芥散血中之风,为产后血晕第一要药”,与阜阳本地腐竹一起烹制,口感软脆兼备、清爽入味,具有药食同源之功效,是阜阳当地的人气美食。

阜阳老虎菜

老虎菜,乍一听挺吓人。实际就是黄瓜、香菜、青椒等加上调料拌制而成的。阜阳人爱吃老虎菜,尤其是夏天,拌上一盆老虎菜,可以当下酒菜。要是青椒辣一点儿,下饭也特别香。

蚌埠雪园汤圆

二马路雪园小吃创始人张成文,在传统酒酿元宵基础上,采用山楂、豆沙、芝麻、花生、核桃以及猪油等馅料,制成四色大元宵,精心熬制米酒汤汁,变成四色酒酿元宵成了“雪园小吃”的品牌,它既有南方酒酿元宵的香甜,又因元宵个大、馅足、汤浓,具有北方风格,引来大江南北的食客前来品尝,成为蚌埠融合南北风味的典型小吃。

老蚌埠红烧蚂虾

蚌埠人称呼的小龙虾,又叫蚂虾。小龙虾在最经典的蚌埠红烧烹制手法的打理下,慢慢披上了红袍,与姜葱蒜和八角、辣椒一起,成了一盘盘的美味。油光锃亮,虾壳清亮,色泽艳丽,热气腾腾里夹杂着扑鼻的香气。轻轻剥开红彤彤的虾壳,去虾头,抽虾肠,然后尝上一口虾黄,甜丝丝的,趁着热乎劲把剥出来的龙虾尾迅速放到汤汁里,轻轻地唆上一口,再嚼上一口虾肉,麻、辣、酱、香、鲜层层口味在舌尖味蕾交织。

萧县羊肉汤

萧县羊肉汤享有盛名已达300多年。先将葱花、姜丁等佐料放锅中煸炒,然后舀入大甑中的原汤,将切好的熟羊肉放入汤中,加工烩烧,不配其它菜蔬,谓之清烩。待汤翻开时盛入碗中,然后加辣椒油(不吃辣的免椒油),撒香菜,即可供客。汤汁液乳白,醇浓味厚,鲜而不膻,肥而不腻。

霸王别姬

宿州灵璧县的“霸王别姬”,是为了纪念垓下之战后霸王别姬的传奇故事,将甲鱼与老母鸡炖煮成汤。“霸王别姬”是一道以甲鱼和母鸡为主料烹制的安徽风味菜肴。“霸王”指甲鱼,“虞姬”指鸡肉。由于“霸王别姬”菜肴的创制思想与项羽和虞姬有关,再加上菜名中的“别”、“姬”与主料中的“鳖”、“鸡”谐音(甲鱼俗称鳖),更给这道菜增添了深刻的寓意。这道菜以别致的造型,鲜美的味道,爽滑的口感和醇厚的汤汁闻名于世,人们在品尝这道菜肴之时,也会想到当年楚霸王的英勇和虞姬的美丽哀怨。

萧县鱼咬羊

鱼羊为鲜,萧县的鱼咬羊是将羊肉和鱼一起烹制,鲜味加倍。据说孔子周游列国时,行至皖北,宣扬政治主张碰壁,还面临断粮危机,学生四处搜罗也只有一块羊肉和几条小鱼,只能烩成一锅,味道却意外鲜美,故取名为鱼咬羊,流传至今。

宿州sa汤

宿州sa汤。相传乾隆下江南时,路过宿州喝了此汤,回京后时时想念,遂御封sa汤为“天下第一汤”,还提笔创造了这个复杂的字——sa。用鸡汤加入调料熬煮,将生鸡蛋打入碗里,用沸鸡汤直接冲成蛋花,再撒上香菜。碧绿和橙黄搭配,再滴入几滴麻油,色泽可爱,香味扑鼻。

利辛阚疃板鸡

阚疃,古称“房钟” 阚疃王氏板鸡,亦称脆皮鸡 阚疃王氏板鸡 采用利辛本地产红羽毛土公鸡 通过煮、镇、片工艺 采用十几味中草药浸泡并后期调味而成 鸡皮脆嫩、鸡肉松软,清香怡人

亳州华祖焖鸭

华祖焖鸭是由华佗创作而成的,因为是药膳,所以说里面的药材也十分吸引人,药材有巴戟、杜仲、车前子等十六味中药材焖制 也是在亳州非常常见的一些药材。

榴园地锅鸡

安徽淮北,榴园地锅鸡是万家飘香的特色农家菜,当揭开锅盖的那一刻,食欲瞬间被勾起,鲜浓的汤汁包裹着鸡肉,锅周边贴着色泽诱人的薄饼,有肉有汤有面饼,面饼上端焦酥、下端吸满汤汁,吃上一口香滑的鸡肉,不禁感慨。榴园地锅鸡的汤汁较少,口味鲜醇,饼借菜味,菜借饼香,具有软滑与干香并存的特点。 体验店:淮北市明清石榴园隐庐餐厅

三河小炒

三河小炒是三河的一道名菜,主料为猪肉、木耳、香菇,再根据季节不同,分别配以韭黄、芹菜、金针菜、辣椒丝、大蒜杆或白菜杆。大蒜杆或白菜杆,分别切成长条。制作时,先将猪肉切成肥瘦肉丝,肥肉丝先入锅,炸出猪油,再放精肉丝爆炒,后放木耳,香菇及蔬菜配料,加食盐炒熟即可。三河小炒的特点是“三重”:油重、色重、味重,适合三河居民的口味。

鸭油烧饼

合肥的大街小巷,可见不少的庐州烤鸭店,有一道鸭油烧饼,这是几代合肥人的早餐记忆。和面时加入鸭油,层层叠叠,慢慢起酥,那是一种百转千回的风味。早餐时分,不少门店都有排队的人群等待着美食,堂食的人则搭配着桂花赤豆糊,细嚼慢咽,找寻童年的记忆。

sà汤

𦠿汤其原材料全部来自当地无污染、无公害产品,埇桥麻鸡、猪、埇桥小麦、香油、中药材等,全部取自当地,即使有部分配料源于外地,也全部是精心挑选,宿州昭德轩𦠿sà汤丰富的文化内涵,“月月熬、天天熬,非一日之功”,是乾隆皇帝御赐汤名,当地人人皆知。喝𦠿sà 汤是皖北的饮食习惯,汤味新鲜味浓,人人皆喜食之。

糖糕

昭德轩糖糕起曾昭德从父亲手中学,传给儿子曾献华时,糖糕的口感特色已经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曾献华把技艺传给徒弟李雪,言传身教,使糖糕精益求精。糖糕面中加上蜂蜜桂花,使口感更加诱人,增加了糖糕的香酥美味,起的酥入口即化,外酥内软,甜而不腻,昭德轩糖糕是宿城一道著名的传统小吃,体现了中华美食文化的悠久。

蟹黄小笼汤包

极负盛名的“芜湖三鲜”即盛产于芜湖段江面的刀鱼、鲥鱼、螃蟹。虽当今生态环境变化,但芜湖的鱼鳖虾蟹等水产品仍极其充沛,单单只提到传统美食蟹黄小笼汤就让人食欲大动,几不自持。其营养功效能增长肌肉,增加免疫力,促进康复,补铁补血,抗衰老。安神镇 定,增加食欲。

赤豆酒酿

赤豆酒酿是芜湖地道美味的饮品。说起红豆,大家肯定不陌生。“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便有了那么几分饱含爱情的甜蜜味,但若是再配上香甜醇美的酒酿呢?好似一个微醺的少女,在思念着她远方的心上人一般,甜蜜里带着几分醉意。更别说加入白糖熬制的熟红豆了,那样香甜可口!

宿州(Shā)汤

汤,让皇帝难忘,必须要喝一碗的那个汤~宿州早餐标配! 用散养嫩母鸡汤熬制、当年的麦仁、不放牛羊肉等杂肉,作料配料24种,先后顺序均有讲究。汤味入口鲜咸,汤味厚重。汤汁浓淡适宜,用筷子轻轻搅动,细细的,柔韧的,像母亲纺成的棉穗,含在舌尖,依旧是肉味,沁入心底,依旧是肉香。各种味道都那么香浓、绵长,都那么耐品、耐寻味。一碗下肚,劳顿饥渴顿消,精神大振。

西海徽州苞芦馃(guo)

徽州多山,宜种苞芦(玉米)。苞芦磨成粉,用开水烫后揉成面团,用猪板油加鲜菜和腌雪里蕻为馅。取一份玉米面团放入一份馅心,做成小圆饼形,入平锅烧熟。饼被烙得两面金黄,外皮焦脆,有玉米香,馅心油润而有脂油香,味鲜可口。徽州山区称饼为馃,称玉米为苞芦,此饼用玉米粉为皮面,故名"苞芦馃"。"苞芦馃"吃了最耐饥,故深受体力劳动者的欢迎。徽州山区有民谣曰:"手捧苞芦馃,脚踩一炉火,除了神仙就数我。"传神地道出了山里人偏爱吃苞芦馃的习俗。

寿县寿西湖大救驾

古城寿县有很多小作坊制作大救驾,但在旅游旺季,只有寿西湖的大救驾门庭若市,供不应求。寿西湖大救驾使用特制的大救驾面粉、白纱糖、寿西湖秘制动物油制作起皮,内陷以冰糖、桔饼、桂花、菊脯、核桃仁、青红丝等原料,西湖秘制佐料制作,成品形状为扁圆,色为乳黄,中间呈急流漩涡状,多层花酥叠起,犹如金丝盘绕,清晰不乱,似激流回旋,品尝起来,酥脆可口,油而不腻,清香宜人。用色香味俱全来形容“寿西湖大救驾”毫不为过。

胡兴堂蟹壳黄烧饼(黄山烧饼)

黄山烧饼又名“蟹壳黄烧饼”是安徽徽州传统名吃,早就盛行于皖南一带及周边省市。用上等精面、净肥膘肉、梅干菜、芝麻、精盐、菜油为原料,靠手工制皮做馅,经10余道工序。其烘烤是特制炉,内燃木炭,将饼坯贴于炉内壁,经过烘烤、闷烘、炉火退净后还要焙烤,几个小时才能做成。因其形似蟹壳,色如蟹黄故名“蟹壳黄”。烧饼层多皮薄,外形圆厚,香、甜、酥、辣、脆兼备。有古词为证:“薄如秋月形似满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

耿福兴虾籽面

耿福兴虾子面的面有韧性,味极鲜美,营养价值高。虾籽面采取宽汤窄面之法,将面条煮沸后略加冷水煮上片刻,捞起兑入有虾籽、猪油、葱花、酱油等佐料的高汤,入口鲜美无比。凡到芜湖的人,都要慕名而至,以亲口品尝为快。

黄山烧饼

黄山烧饼在清朝被乾隆皇帝钦赐“皇印烧饼”。乾隆第一次下江南,由“两淮八大总商”之首江春全权张罗接待。江春接驾的第一道茶品是由徽州班底构成的家厨团队根据他精心设计并集体开发研制的烧饼,其外层酥脆,内里滋润鲜香,嚼之异香可口,令舟马劳顿的乾隆顿感身心舒畅,精神倍增,并欣然御赐名“皇印烧饼”,意为乾隆对烧饼的喜爱堪比随身皇印,予之以最崇高的褒赏。

五城茶干

五城茶干是黄山传统特产。五城茶干自古有名。清代乾隆皇帝游江南时,吃了江南官员进贡的五城豆干,赞不绝口,叹为“江南一绝”。 五城自古就是率水岸边的水陆码头、官府驿站。南来北往的茶商、布商、盐商、山货商使得五城豆腐干名扬大江南各地。该茶干以配料讲究、制作精细、色香味美而著称。它是将黄豆浆液过滤后,用传统方法紧压,加配料熬煮而成的。主要原配料有优质大豆、原酱、冰糖、香油、丁香、桂皮、大香等。含有植物蛋白质、还原糖等多种营养成分。

小红头

小红头又名油糖烧卖、庐江小红头,是安徽省地方特色的传统名点,至今已有250余年的历史。以细面、糯米、白糖、猪油、金橘、桂花精心制成,其外形如盛开的石榴花,因顶端用食用色素染上一红点,故而得名。

大救驾

“大救驾”是安徽淮南寿县的一道精美糕点,而它的制作技艺已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救驾”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相传:公元956年,后周大将赵匡胤率大军攻打寿春,南唐将领刘仁赡死节守城 ,赵匡胤历经九个月才攻下城池。由于长期征战,他焦躁疲劳,不思饮食。当地有一厨师绞尽脑汁,用面粉、白糖、桂花、莲子等十余种原料,精心调配,做成糕点给赵匡胤品尝,赵食之,胃口大开,精神大振。后来,赵匡胤做了宋朝的开国皇帝,对大救驾仍念念不忘,称“救了驾”,从此,“大救驾”糕点美名远扬,口耳相传,历千百年不衰。

sa汤

韩京伯汤馆始人于1922年3月,机缘巧合得到一份传承二百多年秘藏不外传的古法(sha)𦠿汤制作秘方。汤馆开业至今已九十多年历史,创始人因姓韩、名锦行、字京伯,所以给自己的汤馆起了“韩京伯”的商号。韩京Sa伯 汤,汤体清醇如玉、汤汁缕缕飘香、根根鸡丝酥烂如麻、浮荡在黄白相间的蛋花之中,让你闻香生津;品其味,汤体润滑、香醇鲜美、满口生香,天然香醇会在喉嗓中回味。实实在在的滋补又美味,加上肉包开笼飘香,烧饼酥脆可口,吸引了众多的美食者,大家口碑相传,汤馆生意异常火爆,很快“韩京伯”的招牌伴随良好的 口碑,闻名数百里。

淮南牛肉汤

据传淮南牛肉汤源自《五代十国公元957-960年间赵匡胤兵困南塘》距今已有1056年历史。当年赵匡胤据兵淮南八公山南塘地,攻打寿春(今安徽寿县),寿春守将刘仁瞻军纪严明,守城如命,尽管赵部顽强作战,仍屡攻不下。久之,外无救兵,内无粮草,赵匡胤反被兵困南塘。淮南地方老百姓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后把自家耕牛纷纷宰杀掉,煮成大锅汤,送进赵营,官兵喝后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攻破寿春城。公元959年,陈桥兵变,赵匡胤登基,始终忘不了淮南牛肉汤,后来在民间把淮南牛肉汤传为“神汤”,又传为“救驾汤”。

符离集烧鸡

符离集烧鸡是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的特色传统名菜,因原产于符离镇而得名。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也是中华历史名肴,和德州扒鸡、河南道口烧鸡、锦州沟帮子熏鸡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鸡”。正宗的符离集烧鸡色佳味美,香气扑鼻,肉白嫩,肥而不腻,肉烂脱骨,嚼骨而有余香。

鸭油烧饼

合肥庐州烤鸭店鸭油烧饼中合肥特色传统名小吃,用鸭油和制的酥烧饼,其选料、制作、火功、质量均很讲究,烧饼层次分明,入口又香又酥,余味久存,老少皆宜。

肥西老母鸡汤

肥西老母鸡汤选用生长在肥西紫蓬山、圆通山(北纬31.7°,海拔189米,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15.7℃,平均湿度为65%)180天的、具有地理标志的优质土鸡,且在山林散养,食虫蚁,饮溪水,得天独厚,品质纯正。炖汤时采用农夫山泉优质饮用水,精火熬炖,汤清肉白,原汁原味。被中国烹饪协会评定为“中华名吃”。

石头粿

感恩粿传统上以六月黄豆粉为馅,手工擀制面为皮,工艺极其讲究,营养价值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地——歙县披云山庄经改良创新,特运用多款馅料,突出徽府菜精致的做法,定名披云徽府菜——感恩粿,不仅融合了传统精髓,更具有原创智慧,得到了广大顾客的钟爱。

毛豆腐

徽州毛豆腐选用黄山本土的“六月黄”大豆和经过净化的山泉水,并通过传统工艺人工发酵,豆腐表面生长出一层白色茸毛,其中植物蛋白转化成多种氨基酸,或煎或烤,上桌时辅以佐料。鲜醇爽口,芳香诱人,并且有开胃作用,是不可多得的美食。

吴山贡鹅

吴山贡鹅是安徽合肥的传统名菜,已经传承了一千多年的美食,经历了炖、煮之法的演变,色泽清爽、香气浓郁、口味鲜醇,咬上一口,唇齿留香、回味无穷,有“地阔十里,香留一寸”的美誉。吴山贡鹅作为卤菜,一般放凉后售卖,切一只或者半只鹅回家,再配上“三大件”(鹅头、鹅翅、鹅爪)和“五小件”(鹅心、鹅肝、鹅舌、鹅肠、鹅肫),约上三两好友闲坐,就着小酒,吃着鹅肉,啃着翅膀,推杯换盏,好不快哉。

老蚌怀珠

蚌埠,位于淮河之滨,因盛产河蚌而得名,河蚌孕珠,又名珠城。据史书记载:东汉未年袁术军屯江淮地区,因军无粮食,不得不以蚌充饥。数十万大军能以蚌肉为食粮,河蚌之多可以想象。“老蚌怀珠”乃蚌埠名肴,系将蚌肉煮熟剖开夹虾丸,再以清汤,河鲜合味,堪称一绝。

霍山风干羊

在霍山,凡是餐馆,都能吃到“霍山风干羊肉”:普通餐馆里有“风干羊肉锅仔”飨客;星级饭店里,也有“干锅风干羊肉”露脸。这种以风干羊肉为食材做成的菜式,色呈酱紫,肉质松酥,干香醇厚,食之颇有回味。

椒盐米鸡

椒盐米鸡是芜湖传统名菜,不同于一般的八宝鸡,其特点是巧用刀工,将整鸡出骨,以糯米为主的八宝馅料灌入鸡肚内,蒸熟后重压,使鸡肉和八宝料粘合板实,再涂敷蛋液滚匀面包屑油炸,熟后改刀按鸡形装盘,此菜块块鸡肉粘有“八宝”,皮脆、肉酥,味透且浓,米中有鸡鲜,鸡中有米香。

火烘鱼

安徽沿江一带,擅长烟熏技术,“火烘”是当地对烟熏法的又一称呼。此菜是选用大青鱼切块,经过腌、熏、卤焖等工艺,使鱼肉入味透,软嫩微酥,带有烟熏香味,以食醋相佐,别具风格。明太祖朱元璋曾食用过火烘鱼,赞其:“罗陵湾环景色美,仙翁家乡佳肴烩。淳香奇绝火烘鱼,江南美食第一味。”

蜜汁红芋

“蜜汁红芋”是一道极具阜阳乡土风味的菜肴。红芋(红薯),本是皖北地区广泛种植的一种极其普通的农作物,有人把红芋看成是难登大雅之堂之物。但经过洞天春厨师精心制作,就变成了一道形态雅致美观,味道酥糯香甜的美食了。“蜜汁红芋”不仅登上大雅之堂,而且深得食客们的喜爱。难怪臧克家、姚雪垠惊叹道:“真没有想到红薯也能做出这么美味的菜肴来!”

八公山豆腐

豆腐起源于安徽的淮南地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豆腐中质量最好的数淮南八公山一带,叫做“八公山豆腐”。这种豆腐采用纯黄豆作原料,加八公山的泉水精制而成。八公山豆腐晶莹剔透,白似玉板、嫩若凝脂、质地细腻、清爽滑利,无黄浆水味,托也不散碎。成菜色泽金黄,外脆里嫩,滋味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