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特产手信 ...更多

六十八团大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八团位于新疆伊犁地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境内,地处伊犁河南岸冲积平原上,水资源十分丰富,土壤透水性强,年积温在3300-3500℃,昼夜温差大,特别是水稻幼穗分化期及抽穗开花期平均气温在21℃以上,特别适合优质水稻的生长。1959年团场成立后,即将水稻作为该团的主打产业大力发展。大力实施良种工程,先后引进更新多个水稻品种。大力发展软盘育秧、机械耱地、激光平地、机械插秧等先进种植技术,目前全团8万余亩水稻全部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年产大米5万余吨,是兵团水稻面积最大、大米品质最好的团场之一。所生产的大米外观晶莹剔透、米质饱满,颜色蜡白,呈透明或半透明,质地硬而有韧性,米饭柔软粘性好,油润可口,馨香飘逸。2010六十八团大米被认定为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产品和国家级水稻标准化示范农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团粮食生产先进县(团),2014年六十八团稻田被农业部认定为中国美丽田园。

察布查尔大米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锡伯自治县,位于新疆伊犁河南岸,据《锡伯族百科全书》记载:明末清初,锡伯族的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以致其生产的“锡伯米”名扬四海。“察布查尔”锡伯语即“粮仓”之意,察布查尔种植大米的历史源远流长距今已有256年, 产品因其商品性和营养高而远销国内国际市场。锡伯族百科全书、察县县志等文献资料中记载了其种植历史和产业现状。为了维护新疆地区的政治稳定,1764年清朝政府抽调一支3000多人的锡伯族官兵于农历四月十八从沈阳出发,锡伯官兵携带家眷历尽一年半艰苦跋涉西迁到现在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驻防屯田(“察布查尔”锡伯语即“粮仓”之意)。1808年(嘉庆十三年),锡伯族领袖---图伯特,为巩固边防、发展生产,带领锡伯族官兵兴修水利,经过六年(1802年—1808年)的辛勤劳动,挖出了深一丈,渠底宽一丈二寸,渠面宽三丈,东西长达二百余里“察布查尔布哈”(“布哈”锡伯语意为“大渠”之意)。大渠的建成,使当地生产水源得到解决,成了水稻种植的开元,同时也养育了英勇的锡伯儿女。1809年图伯特进京朝觐,特意带去了“察布查尔”生产的“察布查尔大米”,把“察布查尔的大米”作为礼物送给了皇帝,得到了嘉庆皇帝的大大赞赏。 而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已成为新疆三大水稻种植基地之一。察布查尔大米以水稻“农林315”“超级稻2号”为主。品种具有整精米率高、胶稠度高、米粒洁白细长、米质口感清香的特点。

伊犁薰衣草精油

1964年,国家率先安排在新疆伊犁河谷试种,经过若干年种植,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全国只有在新疆伊犁地区及兵团农四师有大面积人工栽培的薰衣草,其精油80%以上销往了国外。 在伊犁河谷,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才逐步形成了一定规模。薰衣草被称为香草之王,百搭油,万灵丹,是芳香疗法中用途最为广泛的植物精油之一,是可以直接使用与皮肤的精 油。可以增强血液循环,对皮肤红肿,灼伤疼痛有良好的效果,除口臭对皮肤也有很好的保养作用,消除炎症,对烫伤、烧伤、灼伤等各种原因产生的伤痕,疤痕,促进皮肤细胞再生,平衡油脂分泌,改善毛孔堵塞、粉刺、痘痘、等。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文化遗产 ...更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锡伯族的西迁节,俗称“迁徙节”、“农历四月十八节”、“农历四月十八西迁节”等。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农历四月十八日,四千余名锡伯族官兵及眷属奉朝廷之命由盛京(今沈阳)出发,西迁新疆伊犁地区屯垦戍边。之后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会开展各种活动,以隆重纪念祖先的英雄业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锡伯族素以善骑射而闻名,弓箭是其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乾隆二十九年(1764),四千余名锡伯族军民由辽沈地区西迁至新疆伊犁地区戍边屯垦。在清朝盛行的骑射文化影响下,弓箭成为他们守卫西部边陲的首选武器。经过长期发展,弓箭在新疆锡伯族中逐渐转化为民间竞技的工具,主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