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留县特产手信 ...更多

昭苏天马

昭苏自古产良马,是伊犁马的育成地,被农业部授予“中国天马之乡”。早在2100年前的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时,乌孙王携良马数十匹敬献给汉武帝,汉武帝赐名“天马”。经考证,乌孙马是哈萨克马的前身,因而伊犁马为“天马”的传承,“天马”就是今日的伊犁马。伊犁马是以哈萨克马为母本,融入了前苏联顿河马、奥尔洛夫马、布琼尼马等优良马种的基因,经过长期杂交改良、横交固定、本品种选育培育而成。 昭苏天马曾作为国礼赠送给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昭苏已成功举办21届“天马节”;连续举办三届中国“天山论马”高峰论坛,中国马协将昭苏确定为论坛的永久性会址;成功承办2008年泰昌杯育马大赛、2010年“天马之乡”新疆昭苏国际马术拉力赛、2013年超级马术耐力赛、2014年全国马术耐力冠军赛和自治区速度赛马冠军赛等。在历届全国、全军及新疆马术运动比赛中均有骄人成绩,可谓“中国第一马”。目前,昭苏天马已销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在国内运动马市场中占有70%的份额,在全国马术俱乐部有良好口碑,深受市场欢迎。同时,依托昭苏天马,正积极开发马油化妆品、马乳、马肉等产品。 昭苏县于2003年被农业部授予“中国天马之乡”称号,2012年成为中国马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团体会员。

新疆兵团七十三团大米

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为“七十三团大米”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产出的大米外观晶莹剔透,米质饱满,呈透明或半透明,粘性好,油润可口,香味浓,还富含蛋白质和硒、锌等微量元素。

察布查尔大米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锡伯自治县,位于新疆伊犁河南岸,据《锡伯族百科全书》记载:明末清初,锡伯族的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以致其生产的“锡伯米”名扬四海。“察布查尔”锡伯语即“粮仓”之意,察布查尔种植大米的历史源远流长距今已有256年, 产品因其商品性和营养高而远销国内国际市场。锡伯族百科全书、察县县志等文献资料中记载了其种植历史和产业现状。为了维护新疆地区的政治稳定,1764年清朝政府抽调一支3000多人的锡伯族官兵于农历四月十八从沈阳出发,锡伯官兵携带家眷历尽一年半艰苦跋涉西迁到现在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驻防屯田(“察布查尔”锡伯语即“粮仓”之意)。1808年(嘉庆十三年),锡伯族领袖---图伯特,为巩固边防、发展生产,带领锡伯族官兵兴修水利,经过六年(1802年—1808年)的辛勤劳动,挖出了深一丈,渠底宽一丈二寸,渠面宽三丈,东西长达二百余里“察布查尔布哈”(“布哈”锡伯语意为“大渠”之意)。大渠的建成,使当地生产水源得到解决,成了水稻种植的开元,同时也养育了英勇的锡伯儿女。1809年图伯特进京朝觐,特意带去了“察布查尔”生产的“察布查尔大米”,把“察布查尔的大米”作为礼物送给了皇帝,得到了嘉庆皇帝的大大赞赏。 而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已成为新疆三大水稻种植基地之一。察布查尔大米以水稻“农林315”“超级稻2号”为主。品种具有整精米率高、胶稠度高、米粒洁白细长、米质口感清香的特点。

巩留天山伊贝

巩留县莫乎尔乡特殊的逆温带气候、优质黑钙土、丰富的地热资源十分适合贝母的生长,莫乎尔乡天山伊贝贝母人工种植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多年的种植栽培中摸索积累丰富的经验,在选种、栽培、选地整地、田间管理、采挖等技术上形成了一套成熟适用的栽培技术,再加上套种的玉米、油葵、大豆等农作物亩均收益十分可观,亩收入达万元,农牧民伊贝种植积极性高涨,全乡有70%的农牧民从事贝母种植业。尤其近十多年发展较快,近年来,由于乡党委、政府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又加之贝母价格的上涨调动了全乡广大农牧民种植贝母的积极性,贝母种植规模快速扩大,全乡贝母种植由原来的小庭院、小面积种植走向了大面积、大规模种植。目前,全乡已建立了贝母种植基地,贝母种植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全乡贝母种植总面积已超过万亩达到11000亩,成为全疆名副其实的贝母种植第一大乡。 巩留天山伊贝在当地被誉为是“金豆豆”,销售全国各地及出口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通过贝母节和外宣等方式使 “巩留天山伊贝”在市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由于贝母价格的上涨,使全乡广大农牧民群众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贝母种植业已成为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

巩留县文化遗产 ...更多

  哈萨克语中称“婚礼”为“克勒恩吐苏入托依”。哈萨克族作为马背民族,其婚俗也表现出古老游牧民族的遗风。哈萨克族婚庆仪式包括一系列严格的程序,主要有说亲仪式、订婚仪式、送彩礼仪式、出嫁仪式、迎亲仪式。哈萨克人在同一个氏族部落内结亲时,七辈之内不得通婚。七辈之内不准通婚主要是以男方的氏族血缘关系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