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口乡特产手信 ...更多

绛县柴胡

绛县柴胡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整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都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绛县黄芩

黄芩是山西省野生中药材中历史上产量最大的品种。20世纪90年代以前主要靠野生资源供应市场,由于过度采挖,资源受到严重破坏,造成野生黄芩资源面临枯竭。绛县黄芩种植历史记录为1977年面积为3亩。20世纪80年代末本省开始野生变家种技术研究,从2000年开始在绛县黄芩的种植才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绛县黄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之首。

绛县连翘

每年阳春三月,位于山西省绛县南樊镇沸泉村连翘坡上的千亩梯田连翘迎春盛开,连翘花次第绽放,一时间,花开遍野,如火如荼。 盛开的连翘花金灿灿、黄澄澄,远望金光闪耀,随山势起伏无边无际;近看黄花满枝、密密匝匝,芳香沁人心脾,村庄、麦田、杏花镶嵌其中,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田园水墨画。

绛县山楂

绛县山楂分布在绛县古绛镇、横水镇、郝庄乡、冷口乡、卫庄镇、么里镇、安峪镇、大交镇、陈村镇、南樊镇10个乡镇,地域保护范围东经111°21′49″~111°54′19″,北纬35°20′19″~35°39′28″,平均海拔550-750米,认证面积8000公顷,年总产量40万吨。绛县山楂历史悠久,在《绛县志》中有一章专门写山楂。据县志记载,在明末清初,紫家峪村一农民从山东引进山楂接穗,使用于本地野生山楂嫁接,果实优于野山楂,以后,本县开始家植山楂树。绛县山楂果型较大,果实直径可达2.5cm以上,外观滚圆,红似玛瑙,口感绝佳,酸甜适度,风味独特。山楂的果实营养丰富,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磷钙铁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特别是铁钙及维生素C、胡萝卜素、核黄素等的含量很高。山楂还有较强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具有开胃健脾、行瘀化滞,消炎止咳,解毒止血等多种作用。

冷口乡文化遗产 ...更多

  绛州澄泥砚产于山西省新绛县,是我国名砚中唯一的陶砚。其制作可追溯至西汉时期,至唐宋达于兴盛,明代取得进一步发展。历代都将澄泥砚奉为贡品。   绛州澄泥砚制作技艺利用汾河湾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择取沉积淤泥,经过滤、制坯、雕刻、煅烧等几十道工序,历时年余制出成品。正因为如...

  剔犀,为雕漆工艺之一。雕漆始于唐代,剔犀定型于宋代,其名称见程大昌《演繁露》等史籍。明代我国漆工唯一专著《髹饰录》也提及剔犀。我国著名学者王世襄等认为,剔犀主要产于山西省新绛县。   剔犀是将朱、黑、黄等两种或三种色漆,在器物表面上有规律地逐层堆积起来,达到一定厚度(...

  面花俗名“花馍”、“窝窝花”、“糕花”,也称“面塑”,是流行于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等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食用塑作艺术,同时也是一种与民众生活十分贴近的节俗艺术。面花的起源与传统民间的饮食和信仰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唐代面塑遗物表明,这种民俗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