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区美食文化


金川区“紫金花城·多彩金川”文化旅游年营养膳食烹饪大赛在品广场金合宴汇大酒楼圆满闭幕~~

金昌品广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2017-07-26 20:07


为进一步倡导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的饮食习惯和低油少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充分展示我区地方特色美食文化,激发全区广大餐饮业经营者的创新意识、品牌意识和营养膳食意识,打造“健康之区”,推动“十区建设”,按照区委、区政府“紫金花城·多彩金川”文化旅游年系列活动总体安排和部署要求,7月25-26日,金川区食药局在品广场金合宴汇大酒楼隆重举行金川区营养膳食烹饪大赛。



开幕式

7月25日上午9:00,营养膳食烹饪大赛在品广场金和宴汇盛大开幕


本次比赛现场设置评委席、记分席、仲裁席和医疗保障、食品安全组,共邀请7为评委为各参赛作品现场进行打分,由计分人员现场算分通报,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



 最终结果揭晓   

按照比赛规程,全区共参展了45道营养美食作品,经过激烈的角逐和大赛评委的精心评审,最终共评出30件获奖作品,其中:甘肃土特产推荐的藜麦锦绣鲈鱼等5个菜品获得了金奖,金川区乐辅林人文酒楼推荐的金龙出海等10个菜品获得了银奖,金川区双湾镇陈家沟乡村饭庄推荐的锁阳羊肉滋补汤等15个菜品获得了优秀奖,本届大赛组委会公布了获奖名单。



获奖企业风采
金奖(5个)

甘肃土特产推荐的藜麦锦绣鲈鱼

广州路小康人家小炒店推荐的养颜南瓜鲜玉米

金川区名羊天下羊肉馆推荐的果木生烤全羊

王晓军推荐的福禄养生鲜

品广场推荐的马踏飞燕


银奖(10个)

金川区乐辅林人文酒楼推荐的金龙出海

金川区格桑花酸奶店推荐的酸奶水果沙拉

金合汇大酒店推荐的藕丸爱上百合

品广场火吧推荐的香米虾仁

米大姐涮羊肉店推荐的咸蛋超人

新华路万家川湘楼推荐的特色烤鱼

米大姐涮羊肉店推荐的鸡祥如意

金川区食全酒美餐馆推荐的花甲杂食

金川区锦裕棠酒店推荐的玛卡雪花丸子

金川区蜀味鲜菜馆推荐的酸汤虹鳟鱼水饺


优秀奖(15个)

金川区双湾镇陈家沟乡村饭庄推荐的锁阳羊肉滋补汤

金川区盛和佳宴羊肉馆推荐的金玉满堂

金川区玖鼎隆北京路快餐店推荐的五谷丰登

金川区赵家院羊肉馆推荐的香辣羊蝎子

刘怀桂推荐的白玉清汤羊肉

季玉会推荐的羊脖锁阳大补汤

葡萄园酒家推荐的黑椒牛仔骨

金川区鼎味轩食府推荐的松鼠桂鱼

宝林里社区推荐的花城艳遇

金合汇大酒店推荐的纯天然果木烤鸭

金川区乐辅林人文酒楼推荐的名羊千里

金川区鑫羊蝎子羊肉馆推荐的啤酒烧羊肉

品广场火吧推荐的养颜虾仁莲子羹

金川区马家岸昱鸿伟羊肉馆推荐的滋补汤涮羊肉

张雪峰推荐的梅花羊头


金川区必吃餐厅 ...更多

锦裕棠大酒店

金川区锦裕棠酒店推荐的玛卡雪花丸子获得2017年金川区“紫金花城·多彩金川”文化旅游年营养膳食烹饪大赛银奖。

昱泓伟铁板羊肉

金川区马家岸昱鸿伟羊肉馆推荐的滋补汤涮羊肉获得2017年金川区“紫金花城·多彩金川”文化旅游年营养膳食烹饪大赛优秀奖。

金川区特产手信 ...更多

永昌啤酒大麦

一、永昌啤酒大麦的历史渊源 大麦属禾本科一年生栽培谷物,古称“牟”,须根发达。颖果常呈现黄、绿、褐、紫、黑等复杂颜色。胚乳有粉质(淀粉)与角质(蛋白质),其比例随品种而异。大麦具有生育期短、早熟耐寒、丰产、抗旱、耐盐碱、抗逆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可在小麦等中生作物不能适应的北方边缘地带和高海拔地区种植,又因营养价值高,兼有食用、饲用、酿造等多种用途,因而在发达国家或干旱地区是发展最为迅速的谷物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寒地带和亚热带高山,来源于广泛生长于中东地区的穗轴易断的野生二棱大麦(H.spontaneum)或野生六棱大麦(H.agriocrithum)经人工选择而来。 大麦的栽培历史悠久,公元前7000~前6000年在中东就有栽培,公元前5000年传入西班牙,公元前3000年传入印度,随后传入我国。大麦在我国是很古老的作物,据考证,早在公元前2000年的象形文字以及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代表大麦的文字。公元前3世纪《吕氏春秋.任地篇》中有“孟夏之昔,杀三叶而获大麦”始正式有大麦一词。西汉以前我国各地均种植大麦,在黄河、长江流域和西北旱漠地区广为栽培。 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啤酒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麦成为啤酒生产必需的主要原料,是啤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直接关系到啤酒工业的发展。大麦容易发芽,酶系统完全,制成的啤酒别具特色。作为啤酒原料产业,大麦也由原来的在农业生产中处于不起眼的小杂粮地位,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大麦品种的选育和栽培也随着啤酒工业的发展而趋向于酿造用途。啤酒大麦的名称也随之而来。啤酒大麦在我县的种植正处于这个阶段,1986年,我县从甘肃省农科院引进啤酒大麦莫特B—23、莫特44、黑引瑞三个品种试种成功。进入90年代后,因这三个品种产量、抗逆性、商品率均不理想,被法瓦维特(匈84)所替代。之后,县委、县政府把啤酒大麦作为全县的重点特色产业来抓。1999 -2000年,县农技中心先后引进甘啤2号、甘啤3号、哈林顿、哈瑞特等品种,在啤酒大麦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年,我县啤酒大麦种植面积达到12.17万亩,较1999年增加5万亩,呈现出一个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其中,我县“金域”牌麦芽获2001年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被中国质量协会认定为“质量过硬品牌”优质麦芽。 2002年,由我县农业技术部门制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啤酒大麦生产技术规程》已经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颁布,作为地方标准在全省实施,2010年我县农业技术人员又对该标准进行了制修订,并经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颁布了《永昌县啤酒大麦生产技术规程》。2003年,我县被列为全国啤酒大麦种植标准化基地示范县。当年全县啤酒大麦种植面积27万亩,年产量达到15万吨。2010年我县又被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啤酒大麦)标准化生产基地。 二、现实状况 2007年,我县优质啤酒大麦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总产量达到20万吨以上, 占全国总产量的15%。全县农民人均来自啤酒大麦的收入达到930多元。而且啤酒大麦种植品种不断更新优化,品种以甘啤4号为主,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县内建有八一麦芽厂、烟台麦芽厂、金穗麦芽厂等麦芽加工企业9家,啤酒麦芽年加工能力达26万吨。我县已成为全国啤酒原料种植与国产麦芽生产加工第一县。我县生产的啤酒大麦籽粒饱满,千粒重、发芽率、浸出率高,某些理化指标明显优于国家标准和优级澳麦,是啤酒大麦的最优产区之一,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金域”、“河西走廊”、“宝源”、“绿洲源”、“乌牛”、“三强”等六个品牌的麦芽,以95%的优级率畅销全国18个省市,与“华润”、“青岛”、“燕京”等20多家大中型啤酒集团建立了稳定的购销关系,产品供不应求。

永昌胡萝卜

永昌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商周战国时期为西戎牧地。春秋战国至秦,月氏驻牧于此。汉初属匈奴辖地,自西汉武帝置县,到元初的千余年间,曾设鸾鸟、番和、显美、焉支等郡、县。元置永昌路,明置永昌卫,清改为永昌县。永昌县充足的光热资源、病虫害少以及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胡萝卜的生长,历史上早就有种植,种植历史悠久。 永昌胡萝卜的由来:汉朝时 公元前138年 汉武帝派张骞首度出使西域,后逐渐开辟了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中原人民和西域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西域的很多瓜果蔬菜就是在那时传入汉土中原的除了胡萝卜、胡豆、胡瓜、胡桃、 胡椒、还有葡萄、西瓜、苜蓿等 。匈奴人很早时被含糊地被统称为"胡人"。张骞带回此物后,人们不知其真正的名称,观其形好似我们的萝卜,只是个体小而已,因是自“胡地”而来,就定名为“胡萝卜”了。因此证明永昌种植胡萝卜历史悠久,中原地区的胡萝卜既是由古时属“胡人”地区的永昌县传入中原地区而由此得名的。 新中国建立后,县内清河、城郊、河西堡、一带的农户在庭院周围利用空地或在小麦地中套种胡萝卜。在60—70年代,城关镇的北海子、金川东、焦家庄乡南北泉等条件适宜地区,由生产队统一安排种植,80年代以来,农业生产取得较快的发展,胡萝卜种植面积也大增,品种也有了很大的改进,进入90年代,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消费也逐步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化,保健佳品胡萝卜以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倍受人们青睐,普遍进入百姓家庭,成为蔬菜市场亮丽的风景。市场的需求促进了胡萝卜生产的发展,而我县城郊地区特殊的气候地理和水源优势又为胡萝卜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金川东、北海子、红庙墩、梅家寺、南泉等村,因人多地少,人们的眼光转向了城郊型蔬菜产业,农户对胡萝卜这一传统蔬菜进行了开发,成为了永昌县最大的农业特色产业,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同时,依托甘肃省农科院、县农技中心等技术单位,选择出了皮红、肉红、芯红、表皮光滑、歧根少、肉质细嫩、质密脆甜的嘉利七寸等新品种,产量达到了每亩4000千克以上,高的可达6000千克,效益非常可观。农户总结为“家种一亩胡萝卜田,手头不缺零花钱”。许多外地客商到永昌寻找金川东胡萝卜基地,争先收购。胡萝卜产品不仅占领了当地市场,而且以质优价廉远销到北京、广州及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等地,成为陇货精品,享誉海内外。同时也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等自然资源,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使种植胡萝卜的农户获益匪浅,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为使胡萝卜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永昌县编制了绿色食品胡萝卜生产技术规程,并在生产中全力推行。在产销过程中大力扶持坤发等高原夏菜专业合作社,同时紧紧依托金农农业园、春芽食品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以胡萝卜为主的我县高原夏菜生产基地被甘肃省命名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永昌新地菜业和永昌金农农业园两个企业分别取得了胡萝卜的国家A级绿色认证。2003年,永昌县生产的胡萝卜产品,在中国(北京)首届沙产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被评为“名优产品”。

东湾绿萝卜

金昌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商周时期,为西戎牧地。春秋战国至秦,月氏驻牧于此。汉初,属匈奴休屠壬辖地,自西汉武帝置县,元置永昌路,明置永昌卫,清改为永昌县。据《甘肃通志稿》载:“宁远堡,在永昌县北七十里,明洪武年间置,左右皆山,前后筑堡,有险可凭,有兵可守,东北九十里至镇番卫。”自明代起,宁远堡逐渐成为永昌的边陲军事防守要地和永昌县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明末,在今宁远堡镇境内,其农耕人口主要分布在山湾、龙景、宁远堡、中牌、西湾、东湾一带,形成金川河宁远大坝灌区村落。清初,随着在金川河以西地区的不断垦荒,逐步形成了白家嘴、高岸子、西坡、马家岸、大土沟、旧寨子等村落。清雍正三年(1725年)永昌卫改为永昌县,隶属凉州府;民国时期,成立了宁远乡。金川区始建于1985年,下辖宁远堡镇和双湾镇,系甘肃省金昌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镍矿储量居全国首位,被誉为祖国镍都。1992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视察金昌市区时,欣然泼墨题词“腾飞的镍都”。    萝卜又名菜菔、罗服。我国是萝卜的故乡,栽培食用历史悠久,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萝卜的记载。金川区宁远堡镇究竟何时开始种植萝卜,历史上无详细文字记载,如今所知最早记载绿萝卜的文献为公元前300多年的《尔雅》一书中对萝卜就有明确的描述,紫花大根,俗称“雹葖”,又名紫花菘。到了宋代苏颂著《本草图经》中写到莱菔南北通有之,北方尤多。元代诗人为了赞美萝卜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熟食甘似芋,生吃脆如梨。老病消凝滞,奇功真品题”。到了明代,李时珍则在《本草纲目》中说菜菔天下通有之,并一口气写下萝卜的九个“可”:“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中之最有益者”,可见萝卜种植至明代已遍及全国。我国栽培萝卜历史悠久,关于绿萝卜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据考证,一般认为绿萝卜的原始种起源于临地中海的西亚东南欧诸国,因此,它的名字很多,如莱菔、芦菔、芦葩等,都是外来语的音译。从西方传入中国的第一批绿萝卜就叫“莱菔”,也有人称其为“土人参”。宁远堡镇栽培绿萝卜自古就盛行,据清乾隆五十年本《永昌县志》载,种植的蔬菜类品种就有萝卜,历经人工选育与自然淘汰,形成了许多具有地方特点的在家优良品种,其中东湾绿萝卜就是地方优良品种。近代记载,解放前萝卜在金川区宁远堡镇零星种植,主要是一些小红萝卜、白水萝卜品种,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逐渐扩大了栽培面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东湾村二队村民杨文德从武威引进天津大青皮绿萝卜在东湾村试种成功,揭开了东湾村种植大型绿萝卜的历史。当时东湾村各生产队都成立起蔬菜生产组种植各种蔬菜,绿萝卜是主要的蔬菜品种之一,也有部分村民在自家的自留地上种植绿萝卜。生产组和村民自己提纯复壮,自己选留萝卜种子,这个习惯一直沿用到现在。宁远堡镇下辖的东湾、西湾、中牌、宁远、龙景、山湾村由于独特的水土光热条件,生产的绿萝卜个大味甜,无辣味,口感极好,外形均匀整齐,表皮光滑细腻,颜色翠绿,具有浓郁独特的地方风味和鲜明的地域特点,是当地主要蔬菜品种之一。特别是近三十年来,“东湾绿萝卜”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增长,以质优价廉深受广大客户的青睐,享誉全国各地。到了以粮为纲的年代,蔬菜种植面积受到了限制,东湾、西湾村绿萝卜面积大减。由于身边靠着金川公司国营大企业,对蔬菜和萝卜的需求量大,正规渠道又无法满足需求,这时一些生产队就开始动脑筋,偷着种植一点绿萝卜卖给金川公司,增加一点生产队的集体收入。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政策松动了,生产队就偷着扩大绿萝卜种植面积,不但能卖给金川公司,而且还可以交给当地的蔬菜公司,以菜顶粮,一斤萝卜能换来一斤粮食。东湾绿萝卜真正得到大发展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包产到户时期,随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多种经营,绿萝卜以产量高,品质佳、需求大,销路好、收入多成为村民的首选蔬菜品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仅东湾村种植面积就达到1000多亩。随着市场需求量的日益增多,东湾绿萝卜种植由菜园型到规模型,又由规模型到基地型。当地政府抓住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逐年增加绿萝卜的种植面积,逐步形成了生产、销售、加工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将东湾、西湾村最初的1000亩增加到3000多亩,构成了宁远堡镇蔬菜生产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绿萝卜,恐怕是家庭日常食用再经常不过的蔬菜了,它口感脆嫩多汁,甘甜微辣,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在民间素有“小人参”的雅称。元代诗人为了赞美萝卜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熟食甘似芋,生吃脆如梨。老病消凝滞,奇功真品题”。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对萝卜也极力推崇,主张每餐必食,他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萝卜能“大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作为宁远堡镇主要特色农产品“东湾绿萝卜”与当地人们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冬季主要的蔬菜是储存的大白菜和绿萝卜,所以种植秋菜大白菜和绿萝卜就显得很重要。所谓的头伏萝卜二伏菜就是指入伏以后,第一个10天称为头伏,这个季节就要种绿萝卜了,第二个10天称为二伏,这时就要种白菜了。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冬季人们往往活动少,而吃肉较多。吃肉则易生痰,易上火。在吃肉的时候搭配一点萝卜,不但不会上火,更会起到很好的营养滋补作用。从养生保健方面来看,绿萝卜性凉、味辛、甘,入肺、胃经;具有消积滞,化痰清热,下气宽中,解毒的功效,是大众营养保健品。头伏萝卜二伏菜,初秋吃萝卜,能祛除盛夏时节心中的虚火,故当地流传着“雨水节气多吃萝卜少食肉”、 “上床萝卜下床姜,萝卜消食,姜开胃”、“绿萝卜好宝贝,能解渴来能充饥”以及“十月萝卜水人参”之说。从饮食文化方面来看,绿萝卜又是一种生熟皆宜、物美价廉、药食兼具的时令蔬菜,固当地人每逢家庭聚餐,宴请宾客,办喜事、白事摆席待客,总少不了用绿萝卜配菜,它可生可熟、可荤可素、可做主料、可做配料。当地传统名食牛肉拉面,它具有“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黄”的特征,且色香味美,誉满全国,其中二白就是指绿萝卜。牛肉汤虽系十几种调料配制,但却清如白水,几片白萝卜杂于红绿之中显得纯白,汤上漂着鲜绿的蒜苗,辣椒油红,面条光亮透黄。可以说,绿萝卜做配料制作的牛肉汤,成就了真正的西北名食牛肉面。如果说绿萝卜成就了牛肉面,而冬季温补菜——羊肉炖绿萝卜、绿萝卜煮牛肉就成为当地老幼皆宜,人人喜爱的主菜,萝卜天然的去腥滋补功效,可以使牛、羊肉保持原汁原味的鲜美。做牛、羊肉时配以绿萝卜,一是吸油,不会叫牛、羊肉太腻,增加牛、羊肉的口感;二是去牛、羊肉的异味,萝卜中含有大量的纤维,制作出的菜肴只有肉香而没有肉膻味;三是它俩的搭配比较合理,牛、羊肉中有大量的蛋白质,加入绿萝卜营养更加丰富。绿萝卜炖牛、羊肉已成金昌文化的一部分。有人说,认识金昌就得从萝卜炖牛、羊肉开始,也有人说,没吃过萝卜炖牛、羊肉的人算不上真正的金昌人。用绿萝卜羊肉馅包的饺子,最大特点就是入口水嫩软滑,只有肉香而没有肉膻味,吃起来鲜美无比。在经济困难、肉食短缺的年代,家家过红、白事情时最重要的一道菜蒸牛、羊肉,绿萝卜是缺一不可的配菜,制作这道菜时都要用萝卜来垫菜碗,这样即能使菜碗中的肉看起来满满的,又能当主食菜吃饱肚子,身体也得到了一次大补。绿萝卜点缀着节日和喜事的祥和气氛,与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发展息息相关,融为一体。

永昌肉羊

永昌县肉羊养殖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4000多年前,境内东大河、西大河流域和金川河畔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吸纳祁连冰雪,世代耕牧。永昌境内发现的鸳鸯池等十二处马家窑时期半山和马场类型的文化遗址表明,早在公元前二千三百多年前,永昌地区就出现了畜牧养殖业。后期的沙井文化,更与游牧民族密切相关。《史记》和《汉书》所记载的春秋、战国至西汉前期,今永昌县一带畜牧业达到长足发展,水草丰美,牛羊塞道,畜牧为天下饶。“境内草原广,宜畜牧”(引自《永昌县志》),据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越焉支”击败匈奴贵族,匈奴远遁悲切的歌道“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无蕃息,亡我焉支山(今大黄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其中六畜即以牛、羊为主,大黄山位于今甘肃永昌县和山丹县之间。当时少数民族在永昌县经营的畜牧业生产已有规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就是永昌肉羊养殖悠久历史的真实写照。 从晋朝以来,大黄山以南的大马营滩,祁连山北麓的大河坝滩,一直为皇家牧场。隋炀帝在此置官营牧;西夏和元朝时,永昌县的畜牧业发展也有很大发展。明洪武三十年(1397)在甘肃设行太仆寺,管辖十二个卫和三所的骑操马匹。永昌境内的马营沟、大马营沟、骟马墩等地皆是官方牧马的重要场所。清代时期,永昌县除部分草场为官马饲养地而外,境内民间畜牧业亦很发达。据《永昌县志》乾隆五十年(1785)本所记,当时民食“三餐率以面为主,米间用之,牛、羊肉甚贱,故贫家亦得常食”,便是明证。清朝末,县境内沿祁连山一带仍为半农半牧区,以牧为主。 位于永昌县城南312国道旁的三尊古罗马人花岗石塑像,是当地政府1994年12月特制的纪念性景点。雕塑二男一女,中间的长者为汉朝官员,长袍古装;左右一男一女身材壮实,眼窝深凹,头发卷曲,西域民族人种特征显著;男女雕塑右侧分别雕刻有一束麦穗和一只羊,他们目光深情地眺望着远方,整个雕塑肃穆庄重,给人以遥远的时空穿越感。塑像前面的一方黑色花岗石上刻有四个大字:“骊靬怀古”,塑像背后的台基上有一块黑色花岗石碑文:“公元前53年,罗马帝国执政官克拉苏集七个军团之兵力入侵安息(伊郎一带),在卡尔来遭围歼。克拉苏长子普布利乌斯率第一军团突围,越安息东界,流徙西域,经多年辗转,于公元前36年前后,相继从大月氏匈奴归降西汉王朝,被安置于今永昌县者来寨。汉称罗马为骊靬,故设骊靬县,赐罗马降人耕牧为生,化干戈为玉帛。将永昌的肉羊养殖历史推进到了中西方结合的历史高度。     永昌第一名吃“永昌羊羔肉垫卷子”又称“则徐羊肉”,据《甘肃史话丛书》:“林则徐抵新疆路经永昌留诗河西”描述,“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禁烟英雄林则徐就是近代史上第一人,自从林则徐开始西行就罪,随着离朝廷渐行渐远,朝中那股阴冷之气也就渐趋淡弱,而民间和中下层官吏对他的热情却渐渐高涨。林则徐自浙江出发后,一路西行,接受着为英雄壮行的洗礼。不论是各级官吏还是普通百姓都争着迎送,都想尽力为他做一点事,以减轻他心理和身体上的痛苦。山高皇帝远,民心任表达,途径甘肃永昌时,县知事到离县31里外的驿站恭迎,热情接待,原本专为林则徐等一行人准备的永昌地方名吃“黄焖羊羔肉”,但因迎送人员增加,人多肉少,于是接待人员临时改变将民间的一种吃法做了出来,即将永昌民间食用的手擀面,加点葱花等作料,做成卷子,放入羊肉汤中,与羊肉一起炖煮熟后装盘上桌,林大人一边品尝,一边对随行人员说,永昌的羊羔肉垫卷子真是西地之美食,而西地的美食在江南是无法找到的。随行人员越吃越觉味道独特、鲜美,都说这种吃法太美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 “永昌羊羔肉垫卷子”一直作为金昌市的当家接待菜招待了来视察工作的邓小平、江泽民、张德江、方毅、王志珍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近年永昌县召开的“骊靬国际旅游节“品味骊靬 感知永昌”文化节”上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史芬娜女士、意大利外国专家组织总裁恩里克先生等来自意大利等世界各地的宾客及国内知名文艺界人士:中国文联副主席、党组书记著名评书艺术家刘兰芳,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世界高空王子阿迪力,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牛群,中国海政歌舞团首席主持人、国家一级演员于紫菲等人也对永昌美食“永昌羊羔肉垫卷子”赞不绝口;“永昌肉羊”因此声明远播,久负盛名。 截止2012年武都区在海拔1000米-1900米适生区域基本实现花椒全覆盖,其规模由80年代初的4万多亩发展到96.98万亩的生产规模,产量达到2500万公斤,花椒销售额达到14亿元,农民人均花椒纯收入168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半壁江山,花椒成为我区农民增收和财政解困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金川区文化遗产 ...更多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节”、“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地。在中国,农历正月是元月,古代称夜为“宵”,所以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名为“元宵节”。 我国自汉代开始即在元宵燃灯,由此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风俗;至唐代这一风俗更为盛行,“火树银花合,星...

  凉州贤孝又称“凉州劝善书”,是流布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城乡及毗邻的古浪、民勤和金昌市永昌县部分地区的一种古老而悠久的民间曲艺说书形式。据相关史料,它形成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元末明初。   历史上凉州贤孝的演唱者多为盲人,师徒相承,口传心授。其内容主要以表演英雄贤士、烈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