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特产

黄南秦艽

黄南秦艽呈类圆柱形,上粗下细,扭曲不直,长10~30厘米,直径1~3厘米。表面黄棕色或灰黄色,有纵向或扭曲的纵皱纹,顶端有残存茎基及纤维状叶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显油性,气味苦涩。

河南县雪多牦牛

雪多牦牛体型深长、骨粗壮、体质结实。头较粗重而长,额宽而短,鼻梁窄而微凹,躯体发育良好,侧视呈长方型。眼眶大、眼珠略外突,圆而有神,嘴唇宽厚。耳小而短。

同仁青稞

同仁青稞颗粒呈黄白色,椭圆形、颗粒饱满、均匀;幼苗深绿色,杆高1米左右,生长整齐,成熟一致,成熟时穗子下垂,耐干,是藏区人民的主要食材。

尖扎花椒

尖扎花椒干品颗粒饱满均匀,手握硬脆,色泽深红色,皮厚肉丰,油腺密而凸出;香气浓郁持久,麻味浓烈纯正。

同仁蕨麻

同仁蕨麻(蕨麻委陵菜 PotentillaanserinaL)圆球形、纺锤形、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有纵皱纹;质坚硬而脆,断面平坦;类白色,韧皮部狭窄,细胞多角形,排列紧密;韧皮射线明显,形成层成环。

民和旱砂西瓜

民和县素称青海“瓜果之乡”, 在全省瓜果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西瓜生产遥居全省首位,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栽培经验不断丰富,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生产品种日益增多。解放后又有了新的发展,有的品种闻名全国,销往省内外,享有盛誉。由于在旱砂地里种植,旱砂西瓜因此而得名。种植旱砂西瓜,一般选用光照条件比较好的旱地,然后铺上大沙种植,选用的肥料通常是炕灰和家粪拌匀后施用。其瓜个大皮薄、汁甘如密,有甜透心之美誉,深受消费者欢迎,曾一度在香港市场销售。1981年,地膜覆盖种植瓜试验成功,为西瓜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途径,西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到2010年民和旱砂西瓜种植面积达万亩之多。民和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土壤资源,为西瓜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种植出的西瓜含糖量高,口感清爽脆甜,食用品质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是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

青海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在中医药史上与人参、鹿茸并列为三大补品,有“中药三大宝,人参、鹿茸、冬虫草”的说法。有趣的是,这三大宝是中国人几百年来一直作为最高级别的滋补药流传着。更为巧合的是,这三大宝正好是生物界三大类——植物、动物、微生物中的“典型”代表;冬虫夏草在国际上也享有“东方传奇珍宝”的美称。

湟中胡麻

胡麻是一种油料作物,由于湟中胡麻所辖区域海拔高、日照时间长,造就湟中胡麻油风味独特,芳香浓郁,油质清澈的特点。如今,在湟中县拦隆口镇慕家村酩馏酒庄,依旧保留着胡麻榨油这项古老的传统技艺。

湟中燕麦

据民间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为传播中华文明致远吐蕃,将江夏郡王李道宗之女从任城召至长安,被封为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途经湟中时,曾吃湟中燕麦炒面。燕麦是重要的饲草饲料作物,也是古老的农作物。从栽培地域上看,栽培的燕麦距今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湟中燕麦,种植历史悠久。湟中县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形成了适宜种植燕麦的区域,种植的燕麦籽粒饱满,发芽率高,成熟度高、种质优良,当地群众利用因地制宜的优势,充分利用撂荒地和贫瘠地扩大燕麦种植面积。2015年我县燕麦规模种植面积达23.49万亩,生产燕麦良种3000万公斤,覆盖15个乡镇,燕麦良种率达到了100%,每年向省内外提供良种1000万公斤以上,占全省燕麦良种市场的60%。目前在我县主要推广和应用的品种有加燕2号、林纳、白燕7号、青引1号、青海444等。自2003年来通过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农区饲草基地建设及复种饲草项目、国家燕麦体系建设、科技富民强县饲草种植等项目的实施,2006年获得了湟中县良种燕麦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省级成果奖。2013年获得了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2015年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藏毯

藏毯以青藏高原“藏北羊毛”为原料,手工纺纱、植物染色,采用独特的打结方法手工编织而成。毯面形成自然横向条纹,看上去重重叠叠,层次分明;毯背疙瘩有致,体现了粗犷、古朴、自然之美。其图案优美、色彩协调、手感丰富,富有弹性,质地精良,舒适耐用,集堂皇典雅于一身,荟装饰实用于一体,与当今波斯毯、东方毯并称为世界三大名毯。

互助黄芪

互助黄芪药材以“根条粗长、甜味足、品质优”著称。

互助当归

互助当归药用价值 其性味甘、辛、温,入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破瘀生新等功效。主治贫血、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等,素有“十方九归”和“妇科圣药”之说。

互助大黄

互助大黄具有保肝、泻下、利胆、抗菌、止血、改善微循环、调节免疫功能以及收敛止泻、健胃、降血压、降血脂、抗肿瘤、利尿等作用。

湟源青蒜苗

湟源青蒜苗以绿色、天然、无污染被家喻户晓。日月山脚下的青蒜苗拥有着独特的魅力,对血管有保护作用、有开胃助消化作用 、补充维生素与膳食纤维。

湟源胡萝卜

湟源县丰达胡萝卜种植合作社具备胡萝卜标准化栽培技术,第二水质过滤净化渗灌技术。该合作社所产的胡萝卜味道清脆甘甜,绿色无污染。 胡萝卜作为营养蔬菜因其颜色靓丽、脆嫩多汁、芳香甘甜而受到人们的喜爱。胡萝卜所含营养成分之丰富,在蔬菜中享有盛名,故在民间有“小人参”之雅称。具有保护眼睛、通便、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互助油菜籽

互助油菜籽粒呈黑褐色、籽粒大,饱满均匀,无虫蛀,耐贮藏,含油量高,品质优,商品性好。互助油菜粗蛋白g/100g≥18.1,粗脂肪g/100g≥39,钙mg/100g≥400,磷mg/100g≥710。维生素E、微量元素较高,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较高,营养丰富,符合现代消费者对营养健康食品选择需要。

大通蚕豆

1、历史记载:大通蚕豆历史悠久,据“大通大事记”记载,“公元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在大通北川河两岸等地开垦荒地,挖修渠道,引水灌田,种植……蚕豆……作物”。2、历史传说:有个民间传说,相传武则天称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他传谕东海龙王三年内不准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龙王压于泰山之下,并贴符子:“若想重登灵霄殿,金豆开花方可归。”太白金星非常同情龙王的遭遇,托梦给人间说:“只须在二月二日这天,将黄豆炒开花即可!”人们便相约着在这一天炒黄豆,秉香祭拜天地。玉帝闻讯金豆开花了,只好将龙王释放。大通地区由于不种黄豆,所以人们只好炒蚕豆。

门源小油菜籽

门源的黑土地是天然适合小油菜生产的理想地带,土壤肥沃,气候冷凉湿润,现已建成“农业部油菜万亩高产示范区”“国家油菜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等。小油菜籽的地域保护范围为县辖行政区域内,生产区域遍及全县4镇8乡(浩门镇,青石嘴镇,北山乡,西滩乡,东川镇、泉口镇、阴田乡、麻莲乡、珠固乡、仙米乡、皇城乡、苏吉乡)。其地理坐标为:东径100°55′28″-102°41′26″,北纬37°03′11″-37°59′28″之间,东西长156.24公里,南北宽103.99公里,总面积6902.26平方公里,主要种植浩油11号。门源小油菜籽脂肪含量≥30%,磷≥0.6%,镁≥0.02%,铁≥0.005%,具有理想的种子外观及优良的贮存性,油品味道浓郁,香味纯真,是我省的主要食用油。2008年门源油菜花被评为国家4A景区和青海省“我心中最美丽的十大景观”。从2000年开始至今,门源县依托油菜花特色旅游资源,借助“油菜花旅游节”突出打造“百里花海”旅游品牌,提高了门源县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为今后门源县扩大开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庄黄瓜

“新庄黄瓜”是大通县和西宁市乃至全省知名优势蔬菜品种之一。新庄镇最早于1994年开始引种黄瓜,至2006年初步形成规模,逐步开始走上产业化、规模化生产之路,2007年新庄镇新庄村成为“一村一品”黄瓜产业村,2009年新庄黄瓜申请成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2012年,新庄镇黄瓜生产基地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上荣获一村一品基地奖。大通县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及土壤条件生产出的“新庄黄瓜”其外形好看,品质和口味俱佳,生食适口,口味脆嫩,深受西宁市周边老百姓的喜爱。近年来,我县通过“一村一品”、绿色蔬菜基地等建设设、国家蔬菜标准园的建设及宣传致力于新庄黄瓜的品牌化建设,逐步提高新庄黄瓜的市场知名度及占有率,争取让新庄黄瓜走出青海,在全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大通鸡腿葱

大通鸡腿葱,葱头膨大,葱头上部弯曲,形状酷似一个倒放的鸡腿一样,又只分布于大通县境内,故此而得名。在1919年民国版《大通县志》中这样描述:“葱…,春初生而黄芽者,俗名杨角葱,以上共计药菜四种”,这里的“杨角葱”指的就是现在的“大通鸡腿葱”。大通鸡腿葱历史悠久,从大通县孙家寨出土的彩陶,足以证明四、五千年前,先民们已经开始在大通县这片土地上生活。位于“丝绸之路”沿线的大通县也成为当时引种“葱”最早的地方之一,经过本地农民近三千多年的种植,在精心选留与自然选择的结果之下,不仅使本地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和繁育经验,同时也逐步培育出形成了具有明显地方特性的大通鸡腿葱,并在大通县广泛种植。2004年2月经青海省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正式命名为“大通鸡腿葱”。

互助八眉猪

互助八眉猪,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因其额具纵行倒八字纹,故称八眉猪,俗称为“大耳朵”。八眉猪种质资源独特,在青海高原特定环境下,经过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地方猪种,具有适应性强、性早熟、抗逆性好、产仔多、母性好、沉积脂肪能力强、肉质好、能适应贫瘠多变的饲养管理条件、遗传性状稳定、对近交有抗力等特性。被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评定为“无公害瘦肉型猪肉”。

苏呼欧拉羊

根据历史记载,明末清初和硕特蒙古达尔加博硕克图的部帐徒居黄河南地区时曾携带有大量的蒙系羊,黄河南地区欧拉羊都还含有一些蒙系羊的混血统,所以当地及周围藏族同胞们被称为“苏呼欧拉羊”,意即蒙古欧拉羊。河南县苏呼欧拉羊的先祖是所谓草系大角羊,常在适于山峰、山沟、荒野等地生息,这种草系大角羊的后系“苏呼欧拉羊”,同样在高寒、风雪交加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所以,蒙古语叫欧楞海或欧日海,意即山顶或山峰上的羊;有一种说法是羊数到达一万只羊的程度上,又叫奥楞海,意即很多羊:而且种公羊的大角被打造银装,蒙古语就叫做奥日海,周边的藏族同胞们把这个“奥日海”一词意译成藏语叫(拜泊办︽犊︽碘罢)。还有羔羊出生不久它的鼻头即红,大部分苏呼欧拉羊的上背又红、花红色、小尾花纹等呈现红颜色,此支系苏呼欧拉羊的名声普及扩展到内蒙古呼和浩特、青海西宁古城等地区,泽雄干玛日(罢拜︽拜扳半)复兴了此系苏呼欧拉羊,因为这些原因此系羊蒙古语叫“乌兰海”,意即红系羊,再说,1954年西北军政委员会畜牧部进行畜种调查时将之定名为“欧拉羊”,逐成为三大藏系绵羊的一大支系,因此,省内外的专家及其各界人士都按照这种汉语的音译来称呼“欧拉羊”,其中此品种的棕黑色和棕红色欧拉羊以产肉为主,肉皮毛兼用的一个特殊类型,其特点是体大肢高,背腰宽平,后躯较丰满,早期发育快,产肉和皮质性能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藏羊,是青海省肉羊生产地宝贵品种资源;体质坚实,抗病力强、耐高寒,适应高寒缺氧高原环境;是肉肥嫩、口感好、营养丰富的羊肉中的上乘品。2005年,被青海省为“名优畜禽品种”。

互助青稞酒

互助青稞酒是一种清香型白酒,以高原粮食作物青稞为主要原料,经过制曲、浸润原料、蒸煮原料、入池发酵、蒸料出酒、陈酿等几道工序酿造而成,是在古老传统工艺基础上,揉和现代先进的科学酿造而成,青稞系列酒以青藏高原特有的粮食作物--青稞和天然保健药材--冬虫夏草、鹿茸、枸杞等为原料配制而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增香物质,酒香来自生产过程中青稞原料的自然香味,该酒在饮用后有不头疼、不口干、不伤胃的特点。

昆仑玉

昆仑玉主要玉石品种主要有羊脂白、白玉、青白玉、青玉、糖包白、墨绿、灰白玉等,最稀有的是白加翠颜色的,是青海昆仑玉中的珍品。其质地细腻、透明度高、硬度强(摩氏硬度6.5以上),抛光后新鲜而不暗淡油脂光泽、颜色柔和明亮,是理想的高档工艺品雕琢原料,在市场久负盛名,具有特定的地域性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第29届北京奥运会确定青海昆仑玉为奖牌用玉后标志着青海昆仑玉从其故土走向世界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并且已经成为世界白玉产业的一大名牌。

湟源陈醋

湟源陈醋又名黑醋,青海名特产之一,距今有300余年的酿造历史,是丹噶尔古城商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传统生产工艺已被列入青海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湟源陈醋是以青稞、麸皮为主要原料,加入草果、大香、豆寇、枸杞、党参等100多种中草药,经过60多道生产工序,酿出质地浓稠、香味浓郁、冬天不冻、夏天不腐的陈醋。

茶卡盐

茶卡盐的原料盐使用天然、无污染的盐湖卤水进行洗涤,以茶卡盐为原料生产的食用盐系列产品,氯化钠纯度高、可溶性杂质低,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有特殊调味效果,具“味咸而甘”口味独特,不易结块等特点,特别是在腌制时,使盐入味快,提高腌制咸菜、酱菜的效果,可缩短腌制时间,改善风味;使腌制后的蔬菜、肉制品松脆可口,口味鲜美,不易变质。

贵德蜂蜜

贵德蜂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因为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贵德土蜂蜜效力十分充沛。贵德蜂蜜属于青海藏蜜,常温下呈乳白色或金黄色,全部结晶,无发酵征状,有蜜源植物花的气味,甜润细腻。蜂蜜浓度高,营养及各种微量元素丰富,无任何农药及残留物,天然无污染,是大自然中营养最全面,最丰富,也是食素者首选的天然食品之一。

大通牦牛肉

大通牦牛肉产自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牦牛肉鲜肉色泽略深,肌肉光泽好,脂肪呈淡黄色。肌纤维略粗清晰有韧性,并且弹性好,指压后的凹陷立即恢复,外表不粘手,无可见异物或其他杂质,具鲜牛肉特有风味,肉汤澄清透明,脂肪团聚于表面,具有独特固有的香味。

热贡唐卡

热贡唐卡经过历代热贡唐卡艺人不懈努力,不断探索、吸收融合不同流派艺术精华,因地制宜进行了改革、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画风——新曼唐画风。唐卡题材多以佛像、宗教故事为主,在佛画严格、神圣、庄重的领域内,热贡唐卡能走出一种独具特质的风格,是无数的热贡唐卡艺人一代一代付出极大的勇气、智慧和艰辛的成就。

柴达木绒山羊

柴达木绒山羊体质结实,结构匀称、紧凑,侧视体形呈长方形,后躯稍高,四肢端正而有力,面部清秀,鼻梁微凹。公母羊均有角,公羊角粗大,向两侧呈螺旋状伸展,母羊角细小,向上方呈纽曲伸展。母羊角细小,向上方呈纽曲伸展。被毛类型有细长型和短毛型两种。

柴达木双峰骆驼

柴达木双峰骆驼为当地野生驼驯化而来,主要外貌特征身躯高而短,前驱发育较后驱优,头短小,似羊头,嘴尖细,唇裂如兔唇,眼眶骨隆起,眼球外突,额宽广而凹,耳小直立,贴敷于脑后,颈础较低,项脊高而隆起,颈长呈“乙”字形大弯,胸显宽而深,肋圆拱良好,背部附生双峰,前峰高而窄,后峰低而广尻短斜,尾短细,前肢大多直立,后肢普显刀状肢势,蹄为富弹性的角质物构成,前蹄大厚似圆形,后蹄小薄似卵圆形,每蹄分两叶似牛蹄,每叶前蹄有角质化的趾,是一种多用途牲畜,即产绒毛也产肉,更能役用,有“沙漠之舟”之称;屠宰后肌肉有光泽、色泽红润,脂肪乳白色;肌肉结构紧密、大理石纹清晰、肌纤维韧性较强。

乐都牦牛肉

牦牛属地球之巅的高寒、无任何污染环境(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罕见的洁净未受任何污染、空气清洁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半野生半原始珍稀动物,与北极熊、南极企鹅共称为“世界三大高寒动物”。俗称“万能种”的牦牛终身无劳役,逐水草而居的半野生放牧方式、原始自然的生长过程,一生中摄入大量的虫草、贝母等名贵中草药,使牦牛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平安马铃薯

平安马铃薯薯块形状呈椭圆和圆形,表皮白色光滑,芽眼较浅,薯肉呈白色,致密度紧,无空心。 马铃薯单株产量高0.88±0.3千克,单株结薯5±2个,单块重0.18±0.1千克,块茎淀粉含量为15%以上,蒸食品味好,粗蛋白含量为2%-3%,植株较耐旱、耐寒,耐盐碱,薯块耐储藏。

加什科羊肉

加什科藏羊是在特定自然条件下育成的肉毛兼用新种群,产毛量、产肉量都高于土种羊,因其常年生长在高海拔地区,具有抗氧化、生物活性物质高、滋补性强等生物学特征,品质自然淳正、无膻味,深得高端消费者喜爱,是不可多得的滋补美味,也是生产高端羊肉的理想原料

祁连黄菇

黄蘑菇盛产于祁连山半山坡一带无污染地区,海拔1700—3600米左右,因其资源丰富而闻名,素有青海“十宝“之一的祁连山天然野生黄蘑菇,以其肥硕鲜嫩,香浓色丽、气味纯正、芳美可口,而倍受人们的青睐,该蘑菇蛋白质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维生素B和C、铁、钙等多种元素。性味甘平、无毒,“素有健康食品”之美称。

泽库蕨麻

人参果:它是一种野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块根。同时高原人叫这种植物的块根为蕨麻,又叫延寿果、蓬莱果等。蕨麻喜湿润,耐高温,它的全株又是藏药之一。蕨麻在青海主要产地为果洛、玉树、黄南、海南等藏族自治州。蕨麻性味甘温,有健脾益胃,收敛止血,生津止渴,补血益气之功效。

扎什加羊

曲麻莱扎什加羊是藏羊中的草地型藏羊品种类型,曲麻莱扎什加羊是在曲麻莱特定的高原气候和地理条件下经过劳动人民的长期选育,尤其是解放后当地政府有计划地实施本品种选育而形成的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地方绵羊品系。在具有藏羊品种的普遍性的基础上,与省内其他地区的青海藏羊相比,具有耐严寒饲养耐粗放管理,产肉性能强,生长发育快,体格高、体重大,肉质好,繁育能力强等基本特征。

门源青稞

青稞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地区辽阔,但从中国范围来说青稞的种植则集中分布于青藏高原的青海、西藏两省区及甘肃、四川仅靠青藏高原的边远地区。青海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古属羌地,以牧为主,农业生产规模小而不发达。但海北两大古文明遗址—门源永安城遗址和浩门古城遗址出土的遗物中皆发现青稞籽粒,距今约4160-2980年,足见当时的先民已开始种植和食用青稞。近年来我省青稞栽培面积长期保持在80-100万亩,仅次于小麦、油菜,是青海六大作物之一。青稞也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我县是全省藏区青稞主产区之一,全县青稞面积保持在16万亩,青稞年均亩产250公斤,在全省青稞生产中占上水平,历史最高单产达到465公斤,因此尚有很大的增产潜力。这里的群众历来喜种青稞,重视青稞生产,积极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运用。

天峻牦牛

作为藏文化中的图腾崇拜物,牦牛被称为“神牛”,黑牦牛代表着 “神圣、正义、威严、力量、权威”,俗称“万能种”的牦牛终身无劳役,逐水草而居的半野生放牧方式、原始自然的生长过程,一生中摄入大量的虫草、贝母等名贵中草药,使牦牛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牦牛肉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胡萝卜素、钙、磷等微量元素,脂肪含量特别低,热量特别高,对增强人体抗病力、细胞活力和器官功能均有显著作用。牦牛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其他牛肉所无法比拟的, 《吕氏春秋》载“肉之美者,牦象之肉”。

兴海牦牛肉

兴海牦牛长期生长在海拔3924米以上的高寒地区,采用传统游牧放牧饲养方式,其体质坚韧、结构匀称紧凑,体格高大,头大角粗,毛色以黑褐色居多,屠宰后肌肉光泽润滑,肉色深红,脂肪淡黄色,肌纤维清晰有韧性,呈明显的大理石纹。兴海牦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氨基酸种类齐全,口味鲜美。

互助蚕豆

互助县地处黄土高原的最西部,地势起伏,山川相间,地貌复杂,自然景观垂直变化,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垂直分布,有利农业生产呈立体布局。互助蚕豆籽粒粒大皮薄、饱满均匀,质坚硬,表皮光滑,有光泽,无虫蛀,且变色慢,耐贮藏,商品率高;籽粒呈乳白色或淡黄色,气微,味淡,煮饪品质好,适宜干炒、膨化、油炸,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丰富 。

玉树芫根

玉树芜根原为玉树地区野生植物,后经人工种植扩大生产。玉树芫根生长快,产量高,营养好,肉质细嫩,皮薄脆甜,适应性强,抗寒和抗病能力强,耐贮运,为饲料、蔬菜兼用作物,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玉树芫根呈扁圆形,表皮光滑,无裂口,单个重250克以上,肉质致密,脆嫩,微甜,有辛辣味,具有味甘性温、清热解暑、滋补增氧、明目利湿、开胃消食、解醉醒酒、减肥的作用。芫根富含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具有人体抗缺氧的功能,经常食用对人体有益 。

玉树牦牛

玉树牦牛产区东西最长738千米,南北最宽处406千米,土地总面积20.3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28.2%。玉树牦牛长期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属传统游牧放牧饲养方式进行生产管理,玉树牦牛生长快,屠宰率、净肉率高,胴体肌肉光泽润滑,肉色深红,脂肪淡黄色,肌纤维清晰有韧性,呈明显的大理石纹,弹性好,外表湿润,不粘手,无异味。玉树牦牛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肉中氨基酸丰富、种类齐全 。

玉树蕨麻

玉树蕨麻果实近圆形或先端凹、纺锤形、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有纵皱纹。质坚硬而脆,断面平坦,类白色,有黄白相间的同心环纹。玉树蕨麻粉呈灰白色,淀粉粒多。玉树蕨麻含有17种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以及铁、镁、锌、钾、钙等多种微量元素,长期食用,有滋补作用 。

玉树黑青稞

玉树黑青稞的祼粒呈黑褐色,椭圆形、颗粒饱满、均匀,是加工成“糌粑”的主料,可酿制“青稞酒”等饮料,亦是加工酿皮等各种特色食品的主要原料。玉树黑青稞耐寒、耐旱、耐湿、耐盐碱性中,抗倒伏。玉树黑青稞淀粉含量≥60%,蛋白质≥10%,膳量纤维≥10%,脂肪含量≥1.4%,还含有烟酸、硒及矿物质,营养丰富 。

泽库藏羊

秦汉时期,泽库地区为羌人牧地。先是先零羌的牧地,因先零羌遭受汉朝的军事打击,力量薄弱,烧当羌联合其他各部,将先零羌逐出小榆谷、烧当羌占据大小榆谷,成为强大的部落集团。清代中后期,蒙古势力衰落,泽库地区原有的少数蒙古人逐渐移迁河南县境。随着游牧南迁,泽库县境恢复了隆务囊索独立管辖,成为热贡地区的夏季草地。1949年9月青海解放,今泽库地区属同仁县五、六、七区。1953年12月5日由同仁县析置泽库县,隶属黄南藏族自治州。历史上藏民族的饮食习惯以羊肉、青稞炒面为主食。而作为游牧民族,肉在其食物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藏族食肉的方法有煮、风干、烤、生食、烘等。最平常的食肉法自然是煮。煮肉则强调一个“鲜”字将肉煮至半生不熟,肉的红丝甫尽即可。藏羊肉比猪肉的肉质要细嫩,而且脂肪、胆固醇含量都要低,蛋白质含量较多,多吃藏羊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寒冬多吃藏羊肉可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还可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有助于消化。老年人、体虚的男人和产后妇女食用,具有补精血、补肾壮阳,养肝、预防产后虚冷、补乳等功效。

泽库牦牛

秦汉时期,泽库地区为羌人牧地。先是先零羌的牧地,因先零羌遭受汉朝的军事打击,力量薄弱,烧当羌联合其他各部,将先零羌逐出小榆谷、烧当羌占据大小榆谷,成为强大的部落集团。清代中后期,蒙古势力衰落,泽库地区原有的少数蒙古人逐渐移迁河南县境。随着游牧南迁,泽库县境恢复了隆务囊索独立管辖,成为热贡地区的夏季草地。1949年9月青海解放,今泽库地区属同仁县五、六、七区。1953年12月5日由同仁县析置泽库县,隶属黄南藏族自治州。历史上藏民族的饮食习惯以牛肉、牛奶、酥油、青稞炒面为主食。而作为游牧民族,肉在其食物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藏族食肉的方法有煮、风干、烤、生食、烘等。最平常的食肉法自然是煮。煮肉则强调一个“鲜”字将肉煮至半生不熟,肉的红丝甫尽即可。牛奶和酸奶也是牧民们四季饮用的饮品。牦牛奶经过特制工具的搅合便能打出酥油,是牧民们不可缺少的主食。分离过后的酸水经煮沸、过滤、日晒后成为坚硬的粒状物,俗称乳酪。酸奶和奶茶色泽鲜白,被视为纯洁和善良的象征。泽库牦牛全身都是宝,其肉鲜美无比,杀后可煮、炒红烧、清沌或风干等,其咪独特。肉可食,皮可缝制成衣,靴、袋等。牛头可加工成工艺品,牛尾可制作成弹扫灰尘的扫帚,牛则是一道壮阳药。

海晏牦牛

藏族口头流传形式的长篇巨作《格萨尔王》中,已将牦牛作为力大无比的神描述,在“世界公桑”分部本中,北方魔国魔王的寄魂红铜角野牛被岭地人们煨桑时燃起的桑烟所激怒,先后冲入聚集的霍尔和岭地人马中间,造成大量伤亡。作为魔王寄魂物的野牦牛被表现为拥有撼天动地的力量、常出现与风暴、日蚀、野火等可怖自然现象联系到了一起,可见人们对牦牛的崇拜与敬畏。范晔《后汉书》指出:“冉駹夷出旄牛,重千斤,毛可为旌,观此则牦牛之名盖取诸此。”《后汉书?西南夷列传》汉代的羌人因其养牦牛而被称为牦牛羌,又因河湟羌人“至爰剑曾孙忍时,秦献公初立,欲复穆公之迹,兵临谓首,灭狄、戎……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任随所之,或为牦牛种,越嶲羌是也”《后汉书?西羌传》。由此可推测从爰剑时代河湟羌人也开始驯养或放牧牦牛了,并被其后代子孙所继承和发扬,到了汉代以驯养良种牦牛而著称。公元310年,吐谷浑人进入青海现共和、海晏、刚察等,继续驯化昆仑山、祁连山的野牦牛。形成具有体躯矮长,四肢短细,蹄小而尖,头侧视呈楔形,多无角,无角者颅顶突起,额毛丛生,有角者头形清秀,胸深宽,背、腰略凹陷,尻狭而斜,尾中下端生有帚状长毛外貌特征的海晏牦牛。千百年来,牦牛与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顽强斗争,生生不息,繁衍发展,创造着生命的奇迹。牦牛精神诠释着人类最为宝贵的精神,即“立足高原,扎根高原,顶天立地,默默耕耘,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拼搏进取,无私奉献”。

天峻藏羊

《天峻县志》记载天峻历史悠久,公元2世纪时已有羌人驻牧,东晋时期,原牧于我国北方的鲜卑契汗部落和乙弗部落南下,分别徙居于今天峻西北部和东南部,成为天峻地区的早期居民之一。大约公元430年左右,契汗和乙弗部落降并于吐谷浑,今天峻地区遂成为吐谷浑王属地。19世纪初,藏族汪什代海部落迁居天峻地区,民国时期归都兰县辖。1949年10月天峻解放,1954年7月建立县级政权藏族自治区,1955年6月改为天峻县。《天峻县志》“畜牧业”记载:天峻藏羊毛长尾小,其先祖为羯羊,也叫盘羊,是由原始盘羊驯化而来。藏族食用羊肉讲究新鲜,在羊宰杀之后,立即将大块带骨肉入锅,用猛火炖煮,开锅后即可捞出食用,以鲜嫩可口为最佳。民间吃肉时不用筷子,而是将大块肉盛入盘中,用刀子割食。藏族群众经常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制作时还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绺白毛,表示吉祥。

海晏羔羊肉

第一届羔羊肉美食节:2004年7月省畜牧厅、西宁市联合在海晏县金银滩举办了全国首届羔羊肉美食文化节,无不表明海晏县羔羊肉的特色,打响了“海晏羔羊肉”品牌战略的实施力度。目前青海省已经举办了第五次“中国(青海)羔羊美食节”由以前的青海省地方美食节,发展为具有全国影响和世界影响的美食节。海晏县羔羊肉受独特的冷凉性气候影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生长处于半野生状态,特别是羔羊肉尤以其肉质细腻、口味鲜美而成为青海省畜牧经济的一面旗帜。羔羊肉更具有补精血,益虚劳,稳中健脾、补肾壮阳,养肝等功效。“青海湖羔羊肉”,“金银滩羔羊肉”商标享誉全国(已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注册)。

同仁黄果梨

【历史文献】据《同仁县志》及《同仁县农业区划》记载,神奇、美丽、富饶的黄南州同仁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向青南牧区的过渡地带,境内高差起伏大,气候变化复杂,生物生态类型多样,有蜿蜒流淌的隆务河,穿境而过,称为“金色的谷地”。同仁历史悠久,在汉朝时期,同仁北部成为汉朝屯田之地。唐中宗时,这里作为金城公主的汤沐邑,赐予吐蕃。宋代是角罗蕃政权的势力范围。元明两代,始以县境保安为触角,有中央屯军的伸入,形成以隆务寺为中心青海最大的藏传佛教政教合一统治体系,一直延续到清代。古为古羌地,西晋末为吐谷浑地,隋为达化县地,唐初为达化县、米川县地,安史之乱后为吐蕃地,宋初吐蕃角厮辖地,元为贵德州地,明为贵德千户所辖,清隶循化厅,明国初隶循化县,1929年设立同仁县。1949年沿旧制仍设同仁县,1952年改为同仁县藏族自治区,1953年由同仁县藏族自治区析置泽库县,同年改同仁县藏族自治区为同仁县,均隶黄南藏族自治州。【历史传说】说起同仁黄果梨(俗称酸果),流传着神话传说,明崇祯年间,隆务寺第一世夏日仓噶丹嘉措的经师东科多居嘉措在扩建吾屯下寺,因为劳累导致了咳嗽、气喘,由于正在修建寺院,无法休息,这时,该村的一位老人带来了一包冻黑的黄果梨,对东科多居嘉措经师说道,大师你的咳嗽、气喘吃这东西可以缓解,东科多居嘉措经师客气的收下后,还想这东西能吃吗?又不想让老人失望,当面吃了一颗,感觉肺特别舒服,咳嗽也少了,过了两三天,梨也吃完了,东科多居嘉措经师的咳嗽,气喘也好了,这时东科多居嘉措经师派人去找那个送梨的老人打听,这梨就在不远的哈拉巴图村生长时,就派人移栽树苗,因此,现在年都乎寺院,郭么日寺院、尕沙日寺院都种植有百年老果树。【同仁黄果梨特性】同仁黄果梨鹅卵形,长10-14cm,横径7-10cm;色泽金黄,皮薄松软;果肉酸味独特,清香沁人;经后熟自然冷冻后逐渐变为黑褐色,出汁率高,口味酸甜适中。同仁黄果梨养分含量丰富,黄果梨树冠面积大,根系发达,微量元素吸收量大,因此该果品中水分为85.75%,氨基酸总量达0.30%,总糖分9.01%,总酸28.84%,类胡萝卜素0.038%,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及各种微量元素,该果品在清凉解热,降压止咳,消痰润肺方面具有独特的保键功能,还能增进食欲、助消化,对体虚、津液不足者裨益,长期食用可补充人体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增强免疫力。【发展前景】进入二十世纪,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人们饮食健康理念的形成,人们对黄果梨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越来越重视,目前同仁县黄果梨种植面积达0.068公顷,年产黄果梨0.042万吨,针对黄果梨是青海省同仁县唯有的名特优质果品,近年来州县级政府积极扶持筹资兴建了黄果梨饮品加工企业,该企业年加工能力500吨,开发了晶黄果饮料、黄果醋、黄果酒等高附价值的黄果梨产品,有利的推动了同仁黄果梨的生产发展,也提高了农民收入,种植黄果梨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开发前景。

祁连藏羊

祁连藏羊产区祁连县地处相对封闭的青藏高原,是世界公认的“超净区”之一,产品地域保护范围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域内峨堡镇、阿柔乡、八宝镇、默勒镇、野牛沟乡、央隆乡、扎麻什乡,县域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草场面积1764.11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552.05万亩。祁连藏羊属“高原型”藏羊,是我国古老原始品种之一,能适应恶劣的气候和变化无常的高寒环境,保持纯天然自然放牧,白天放牧,夜晚归圈。祁连藏羊胴体肉色红,有光泽,肌纤维致密,富有韧性弹性好,脂肪呈白色;煮沸后无膻味,味道鲜美纯正、口感好,肥瘦相间、香味浓郁。其肉质富含18种氨基酸,铁、锌、硒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丰富的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种类齐全,在羊肉中独具特色。祁连县本为羌人居地,按《说文?羊部》解释:“‘羌’、西戌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祁连人民传承传统的方式,在羊宰杀后将大块羊肉下入大铁锅,用猛火炖煮,开锅后即食,俗称“开锅肉”,入口鲜嫩、口感纯正。羊血灌入洗净的羊小肠中,煮熟后称为“血肠”,是牧民招待客人的必备之品。藏族群众经常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炖煮时还要在尾巴末处留一绺白毛,表示吉祥。

祁连牦牛

祁连牦牛产区祁连县地处相对封闭的青藏高原,是世界公认的“超净区”之一,产品地域保护范围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域内峨堡镇、阿柔乡、八宝镇、默勒镇、野牛沟乡、央隆乡、扎麻什乡,县域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草场面积1764.11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552.05万亩。祁连牦牛长期生长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属传统游牧放牧饲养方式进行生产管理,同时由于具有野牦牛的遗传基因,其肉质富含18种氨基酸,铁、锌、硒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丰富的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种类齐全,体现出品质好、肉质鲜美、肌纤维较粗、色泽暗红、腥膻味小的特点,具有其它牛肉无法比拟的独特风味。 祁连牦牛的来源与青藏高原民族变迁有着密切关系,是藏族群众长期驯养昆仑山、祁连山的野牦牛相传至今。牦牛古称“犣”、“豪牛”、“髦”、“犛”等,善走险峻山路,称为“高原之舟”,是藏族牧业和藏族传统生活方式的象征。在藏族宗教艺术和民间工艺中,可看到各种牦牛图案,宗教祭祀和法事活动中佩戴牛头面具演示舞蹈等,均证实牦牛图腾崇拜的历史风俗根深蒂固地留存在藏民族的文化生活中。

唐古拉藏羊

藏羊又称番羊,是中国三大粗毛绵羊品种之一,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个不可替代的古老绵羊品种,身高力大,角毛均长。历史上,唐古拉属于高原藏羊分布区。建国后,对唐古拉藏羊进行长期杂交改良,主要分布在唐古拉山镇境内海拔4500米以上区域。唐古拉藏羊的遗传保守性很强,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敏感。唐古拉藏羊耐寒怕热,喜干燥而怕潮湿。这样的生物学特征使得唐古拉藏羊体质结实,善于攀登游牧,适应高寒气候下的水草条件。唐古拉藏羊头部大多有杂色斑块或全部为深色,对高原地区的强辐射、多雪山,起着防止雪盲的作用。 传说文成公主进藏的时候,因为思念故土,食不安寝,夜不成眠,极具消瘦。身边的侍女看着公主一天天的消瘦下去,很是担忧,为了公主的健康,这位侍女私下为公主寻找各种美食希望公主能够因为美食暂时忘却故土之思。在侍女的不懈努力中,终于找到了一道独特的美食——藏羊肉汤。文成公主喝了藏羊汤以后,觉得浑身暖烘烘的,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和送嫁车队边奔跑的藏羊群,公主忘记了对故土的思念,开始爱上了这片美丽的地方。

唐古拉牦牛

唐古拉牦牛被誉为“雪域之舟”,自古以来就与藏族文化、历史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藏族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一个重要表征。唐古拉牦牛是藏族先民最早驯化的牲畜之一,自古以来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上,具有极强的耐力和吃苦精神。尤其是冰雪袭人的寒冬,唐古拉牦牛均以其耐寒负重的秉性坚韧不拔地奔波着,担负着“雪域之舟”的重任。唐古拉牦牛是藏族历史上重要的图腾崇拜物。藏族创世纪神话《万物起源》中说:“牛的头、眼、肠、毛、蹄、心脏等均变成了日月、星辰、江河、湖泊、森林和山川等”。这是藏族先民对其所崇拜的图腾唐古拉牦牛加以神化或物化之后,驰骋其丰富的自然想象能力而产生的必然结果。

刚察牦牛

刚察牦牛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的特产。刚察牦牛以肉质细嫩、味美可口、低脂肪、高蛋白、有野味风格而受到欢迎。刚察牦牛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刚察县位于青海湖北岸,隶属海北藏族自治州,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平均海拔3300.5米,全县总面积8138.07平方公里,草场面积7239.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74万亩。经营各类牲畜102万头(只匹),母畜比例达到56.76%,2007农牧业总产值达21386.9万元,农牧业人均收入3709.11 元。是青海省环湖重点牧业县之一。2013年,刚察县特色农畜产品营销会申报的“刚察牦牛”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刚察牦牛划定的产地地域保护范围:刚察县哈尔盖、沙柳河、伊克乌兰、泉吉、吉尔孟等5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99°20′44″~100°37′27″,北纬36°58′06″~38°04′。牦牛被喻为“雪域之舟”,是青海高山草原特有的牛种,主要分布在刚察青海湖畔。牦牛全身一般呈黑褐色,身体两侧和胸、腹、尾毛长而密,四肢短而粗健。牦牛生长在海拔3000米~5000米的高寒地区,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大型哺乳动物。 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牦牛素有“高原之舟”的美称,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青海牦牛长期生长在高寒的青藏高原,由于气候寒冷,植被较薄牦牛吃草边走边吃,处于半野生状态。因此,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无污染,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牦牛肉性熟热,冬食可抗寒,蛋白质含量高,脂肪、胆固醇含量低,是青海各族人民喜食的主要肉食品之一。 据藏族古籍记载:古代的藏区曾被牛魔王统治。野牦牛用力大无比的头和尖利的角降伏了高原的诸山神,这些山神多变化为牦牛。这使人想起了许多苯教神灵所乘的坐骑,诸如“长着六只角的牦牛”、“水晶色的牦牛”、“口鼻喷着雪暴的牦牛”,显然,在牦牛图腾崇拜中,白牦牛又居于特殊的地位,时至今日,在许多藏区及土族地区还保留着崇拜牦牛的习俗,当然这早巳不是图腾崇拜了。

刚察藏羊

刚察藏羊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的特产。刚察藏羊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藏羊又称藏系羊,是我国三大原始绵羊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青海是主要产区。刚察县位于青海湖北岸,隶属海北藏族自治州,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平均海拔3300.5米,全县总面积8138.07平方公里,草场面积7239.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74万亩。经营各类牲畜102万头(只匹),母畜比例达到56.76%,2007农牧业总产值21386.9万元,农牧业人均收入3709.11元。是青海省环湖重点牧业县之一。2013年,刚察县特色农畜产品营销会申报的“刚察藏羊”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刚察藏羊划定的产地地域保护范围:刚察县哈尔盖、沙柳河、伊克乌兰、泉吉、吉尔孟等5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99°20′44″~100°37′27″,北纬36°58′06″~38°04′04″。刚察藏羊属“高原型”藏羊,是我国古老原始品种之一,能适应恶劣的气候和变化无常的高寒环境,保持纯天然自然放牧,白天放牧,夜晚归圈。刚察藏羊胴体肉色鲜红,有光泽,肌纤维致密,富有韧性弹性好,脂肪呈白色;煮沸后无膻味,味道鲜美纯正、口感好,肥瘦相间、香味浓郁。其肉质富含18种氨基酸,铁、锌、硒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丰富的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种类齐全,在羊肉中独具特色。刚察县本为羌人居地,按《说文?羊部》解释:“‘羌’、西戌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祁连人民传承传统的方式,在羊宰杀后将大块羊肉下入大铁锅,用猛火炖煮,开锅后即食,俗称“开锅肉”,入口鲜嫩、口感纯正。羊血灌入洗净的羊小肠中,煮熟后称为“血肠”,是牧民招待客人的必备之品。藏族群众经常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炖煮时还要在尾巴末处留一绺白毛,表示吉祥。

久治牦牛

久治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牛种。牦牛古称“豪牛”,史书中称之“牦”、“髦”等,由野生牦牛驯化而来。牦牛是乳、肉、皮、毛、役兼用品种。牦牛全身都是宝。久治地区藏民族对牦牛的屠宰加工有着悠久历史和经验,很久以来,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它的毛可以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角可制工艺品,骨头是药村。牦牛素有“高原之舟”之称,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牦牛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骑牦牛比赛滑稽可笑,是本地牧民群众每年举行的体育活动,牦牛产品,远销中东地区。活牛销往香港等地,以肉质细嫩、味美可口、低脂肪、高蛋白、有野味风格而受到欢迎。相传很早以前,果洛阿本是位佛本双通的在家修行者。时常虔诚祭祀玛卿保拉,年保页什则等山神。有一天,主仆一行到页什则山间观赏风景,行至欣姆措湖畔(即仙女湖),阿本独自去观湖景,在一磐石下休息一会儿睡着了,做了一个梦,忽闻一声震耳的呼叫:“年神公子被鹞捉去了”惊醒一看,一个庞大的恶鹞口噙一条银白色的小蛇正向前飞去,他吆喝一声,把帽子抛向空中,鹞子大惊丢下蛇逃走了,他捡起蛇装进帽子里,放到湖畔,不一会儿,那蛇钻进湖里去了。他十分好奇,返回后便夜宿在湖畔,夜里梦见,有位雍容华贵的女人飘飘地走到他跟前,对他说道;“你从恶鹞口里救下了年神公子,护神年保页什则要谢恩酬报,明天晚上会邀请你到山神府中,那里,会呈上一条花毛毯、一根木棍和一只狗,你就说要这三样东西。我是山神的小妻,那蛇是我儿子,化成蛇身到湖里嬉耍被恶鹞捉去,亏你搭救,我为感恩才这样替你出主意的,你主仆一行明晚还是宿在这里,把帐篷搬至一箭之处,就你独自一人宿在那儿,我会来的。”第二天,依言行事后,阿本心想今晚又是要做一场梦,等候时,此夜天空正降下暴风大雪,那咋晚梦见的贵夫人竟飘至帐内说道;“请带上哈达,整理好衣着,我俩现在就到年保页什则山神宫里去。”阿本微感恐惧,忙带上哈达,穿上衣服,来到门外时,见有匹鞍辔齐备的白马,按吩咐他骑上发马,那贵夫人在前牵马,忽而好象在空中一样,忽而好似走在地上,来到一座宫殿门前,那贵夫人吩咐说:“现在你下马后,右手拿上,左手就放在我手里,我们一起走,你不用怕!”他们沿着许多玉铺宝砌的台阶,进了一座富丽堂皇的水晶宫里,只见高高的宝座上端坐着一位身着青缎、头缠白丝巾,浓眉长须的山神。贵夫人又吩咐道:“顶礼膜拜后,献上哈达,别忘了我说过的话!”阿本就上前膜拜献礼,年神接住哈达后问,“果洛阿本,你要什么?”他说:“要这条花毛毯,这根木棍、这只母狗。”年神说:“把这些物品赐给他,然后由夫人给回原地。”并拿起一条青色的哈达搭在他脖上,又嘱咐道:“任何时候,应诚心竭力地净祭神灵为重!”他答应后,那贵夫人拿着木棍和花毛毯、牵着狗说了声“现在走吧!”他就取下脖颈上的哈达揣进怀里,跟在后面出了宫廷,大雪覆盖得地面一片白茫茫,风雪交加中又让他骑上了原来的那匹马,贵夫人又牵马引路,来到了自己的帐篷前,下马时,贵夫人说:“请打开你的怀襟。”打开后,由她把花毛毯、木棍、母狗都一一先后揣进了阿本怀里。贵夫人最后说:“这花毛毯是土地,木棍是武器,母狗是年保页什则山神的千金,这三种赐物会到你家的。今后请尽力煨桑祭祀,请你多保重!”说完便牵着那匹白马消失在空中了。阿本在几天内只感觉到花毛毯、木棍和母狗好像还在怀里,可总是看不见,唯有可见的是山神赐的青哈达,他用它做成了箭翎。有一次,正是鸡年三月五日,他梦见,山神年保页什则骑着灰青马与八名骑手一行,驾临帐房门前说:“ 明晨,你骑马持带弓箭,到欣姆措湖和俄措湖间等待,见有一头黑牦牛与我的白牦牛相斗,你若能用箭把和牦牛射死,就把我的女儿赐给你小儿子做妻子。”第二天,阿本和儿子本优一齐来到那里等候,到了晚上,天降暴风大雪时,忽然看见从上下两湖里奔出两头黑白牦牛来,在沙滩上撕咬打滚、天崩地裂、犄角相撞、火光闪闪,吼声震耳欲聋地恶斗起来,因两头牦牛与沙石搅成一团,一时难以分清。父子俩只好拉开强弓、扣上利箭,用力射出两箭,正好射中那头黑牦牛,它逃进下湖里,那白牦牛钻进上湖里。到了初七的晚上,页什则山神来托梦道:“明天早上你们父子俩请到湖畔石崖下,对神煨桑净祭,我的大女儿天女桑吉会以一头白雌狮的化身出现,用箭翎触之,就会变成人女,净身后娶为你儿媳,这样,势力大盛,会拥有玛合尔(即地名)大小六部落各户和会成为地方领主。”第二天,按预言行事后,果然,从狂风暴雪、黑雾弥漫的山崖上猛冲下一头发怒的白雌狮,虽行至帐前,但它抖动长鬃、吼声震天、喷气伤人,使阿本主仆昏迷过去,难以接近,就连用箭翎摸都没摸上,那头白雌狮就遁走了。夜里等候时,页什则山神又托梦道:“明天早上,对神煨桑净祭,我的二女儿年女周曼以一条青龙的化身出现,用箭翎触,就会变成人女,净身后娶为你儿媳,这样,势力兴盛,会拥有玛合尔大小王部各户和会成为地方的领主。”第二天,又依照预言行事,果然,从狂风怒吼、雨雪交加的天空中一条巨大的青龙腾云驾雾地来到帐前,可像昨天一样没敢触摸,那条青龙页就遁走了。夜里再次等候时,页什则山神再次来托梦道:“第二天早上,给神进行特大煨桑净祭,我的三女儿龙女者泽以一条雪花蛇的化身出现,用箭翎碰触,就会变成人女,将净玉身后娶为你儿媳。这样,势力较盛,两代人会拥有多、泽、玛三域和各部。子孙后代会繁衍生息、源远流长,能得到龙神和护神们的保佑,我女儿生一子后,请送回来!”第二天,还是天降狂风暴雪、乌云弥漫,出门仔细一看,只见从石崖下缓缓爬来一条雪花蛇,用箭翎一触摸,一道金光中变成了一位头戴鲜艳的百花、身着光彩的白缎、美丽苗条、婀娜多姿的姑娘,称她为年毛美朵桃吉。就把她迎娶为儿媳了。现在,人们还可以从草坪和山坡上看到她曾戴在头上的那些花。牦牛是久治县主要畜种之一,在牲畜自然头数中,牦牛占第一位,是乳、肉、毛、役兼用的品种,由于特殊的驯化历史和选择手段,牦牛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学地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客观和人为因素,使之质量逐年退化,生产性能大幅度下降。由于当地恶劣的生态环境、薄弱的经济基础以及人们较低的科学文化水平的制约,产品保护意识淡薄。一头成年(5岁以上)公牦牛的体重只有320kg,母牦牛约220kg。到上世纪70年代,在当时的计划经济模式指导下,人们一味追求牦牛饲养数量而忽视效益,只注重草原利用而忽视其基础建设,致使草原严重退化,相应地牦牛群体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2009年高原型成年牦公牛、母牛体重分别比1985年下降了24.46%、23.24%;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对较高生活水平的期望以及在这一利益驱动下的对畜产品数量、品种需求的增加等,提高牦牛生产性能,充分发利用当地资源,加快牧区经济的发展势在必行。青海高原牦牛是农业部130号公告所列的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中的牦牛三大地方品种之一,多年来由于缺乏科学的选育和保护,加之掠夺式的经营管理及利用方式,青海高原牦牛的生产性能日趋低下。由于其形成过程中渗入了野牦牛遗传基因,所以具有明显的野牦牛体征。其典型品种特征是体格高大,对严酷的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有极强的适应性,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有意无意地阻止了野牦牛基因的继续渗入,品种特性逐渐削弱或消失。长期以来由于不重视牦牛种公牛选配,近亲繁殖十分严重,牦牛生产性能退化明显,优良牦牛品种已经成为制约牦牛发展的瓶颈。久治县2012年存栏牦牛18.68万头,能繁母牛94056头。我省畜牧厅在智青松多镇批准建设“高原牦牛原种场”,项目良种繁育示范区青海省久治县智青松多镇有可繁母牦牛41666头,易于组建核心群进行繁育。久治县全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可利用草场面积996.77万亩。牧民从事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90%。由于久治县牦牛体高体重显高于其他地区,肉质优于其他地区牦牛,近年来高原牦牛向外调购数量逐年增加,供求矛盾日益加剧。目前牦牛繁育体系中存在纯种牦牛公牛少,选育不规范,选育指标不明确,年提供种公牛少等问题。因此在现有畜牧业生产体制下,在青海省久治县开展高原型牦牛良种繁育,加强品种保护,向果洛州乃至全省牦牛主产区推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吕氏春秋》中记载:“肉之美者,牦象之肉”。久治牦牛肉质细嫩多汁,肉色鲜红纤细,蛋白质含量高,钙磷铁和各种氨基酸含量适中,膻味小、口感好、其味道鲜美、清香适口,符合现今饮食观的要求。

果洛大黄

神奇、美丽、富饶的果洛藏族自治州,风光幽美奇异,有插入云天的陡峭雪山,有遮天盖地的原始森林,有蜿蜒流淌的源头溪流,有宛如明镜的海子湖泊,有广袤千里的金色草原。素有"植物王国"之美称。果洛历史悠久,果洛藏语意为“反败为胜的头人”。远在黄河源头的河谷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古为西羌牧地,南北朝时,为党项牧地中心地带。唐、宋时期,属吐蕃。元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节制。明属“朵甘思行都指挥使司”管辖,明末清初果洛黄河以北牧地被青海蒙古和硕特部所居,果洛隶青海办事大臣。公元1721年后,当今的班玛、久治、达日隶属于四川成棉龙茂道松潘漳腊营。由于果洛地处偏远,环境闭塞,历代封建王朝没有在这里真正建立过政权,实行直接统治,长期游离在各大政治集团之外,大小部落是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形态,互不统属,各自为政。直到1952年解放前夕,这里仍处在封建部落割据状态。人们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是游牧、狩猎、和采集业,生产方式原始落后,人民生活极其贫穷。在长期的狩猎和采集过程中将部分野生药用植物进行积累,换取生活来源或简单的医用。据史书记载,在草原宗教生活中采集大黄不但作为医用,而且用大黄流行占卜,在玛多莫格德哇遗址中发现一些石头排成圆圈,在石圆圈附近,出土了一些类似大黄残留物,显然在这儿曾进行过一些丧礼或或有关宗教仪式。根据以上推断,果洛先民通过宗教活动已初步掌握了用大黄进行医治或食用的方法,几百年来,果洛草原头人之间为了扩充草地资源相互残杀,由于少数头人牲畜不断增加,从而也增加了牲畜因疾病而死亡,为了减少牲畜的死亡率,大黄成了医治牛羊的良方,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消食,当地牧民将大黄切成片,作为大黄茶进行饮用,至今,在以肉食为主的果洛地区部分牧民任然喝用大黄制成的茶来降脂。在果洛民间对大黄的传说和故事很多,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大兴地精的各路神仙,地藏仙与地仙女,请引领我歌辞我福。此地乃是玛域福泽地,是将向往四溢的宝地,我是岭国智慧的受护神。此歌是岭国情器赞,在此要叙述草药。夏盛奇药大黄的由来,在森尖珠母诞生的格莫。曾长出过一只大黄,从此每逢盛夏,大黄之宝满山野,形如鹿角叶茂盛”。传说:很久以前,一商队从赤岭(今湟源一带)来到果洛达日地区,商队首领是个果洛通,旁晚在帐篷住宿,见有少女鞭打一老者,商人上前责问:“你何故这般打骂老人”?那女子道:“我责罚自己的儿子,与你何干”?闻者皆大吃一惊,原来此女子竟年近八十,老汉也已是花甲之年,他受责打是因为不遵守族规服用草药,弄得未老先衰,商人吃惊又好奇,鞠躬请教:“敢问女士,不知服的是何种灵丹妙药”?女子只是说:“这是一味藏药,是寺院“热宝且”(译—活佛),哪里得来的,它不是草,像鹿角,在我们草原上到处都有”,商人见女子不肯透露细节,忙跪拜道:“在下是赤岭(今青海湟源地区)郎中,家中老父年迈,命我带商队来贵地换一些养颜,便秘,积食的藏药,真是保佑今日遇见您,我愿将全部货物换你的草药”。女子见来着诚心一片,便以实情相告:“这草药名叫“军木扎”(译音)坚实,又称“将军”,四季可服用”。食用后使女人与花相配,男儿与许仙相容。后来,果洛生产的大黄名声越来越大,深受牧民的喜爱。果洛州班玛县著名藏医丘智合先生在他的藏医专著中专门叙述了大黄的药用及食用的的方法。果洛大黄除具有泻火解毒、活血消瘀等传统功效外,还具有突出的抗菌、抗病毒、抗衰老、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特别适用是糖尿病患者和保护肾脏的作用。使其从单一药用植物资源的局限中摆脱出来,得以向特色食品、饮料、保健品等产业领域扩展,资源实际需要量日趋增加,而人工栽培大黄用工少,投入小,收益大,无需精细管理。林缘山脚、闲置荒地、房前屋后、圈窝子旁都可种植,种植大黄即可改善退化草地,保护生态环境,也可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加农牧民收入。果洛地广人稀,日照强烈,气候特别适宜栽培大黄,潜力极大。果洛野生大黄面积400多万亩,人工种植20多万亩,年产量达120万吨,年产值达1.8亿元以上,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玛多藏羊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玛多则是滔滔黄河的起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是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发祥地。黄河冲破高原峡谷,灌溉中华大地,直下东海一泻千里,黄河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黄河源头的玛多是,松赞干布迎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圣地,是藏汉民族世世代代紧密相连的纽带的碑文。 生活在这片古老而神奇土地上的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世世代代与艰苦的自然环境顽强拼搏,艰苦创业,为创造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据汉、藏历史文献记载,远在新石器时期,黄河源头谷台地,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从公元前四世纪末直到宋代,逐渐形成今日的玛多县居民。反映了藏族繁衍生息演变形成的过程和人类历史曲折发展的进程,是人类艺术宝库中弥足珍贵的财富。扎陵湖、鄂陵湖、迎亲滩、牛头碑、等独特的自然景观日渐显现都有着神奇而美丽的传说。玛多藏族世代经营畜牧业,玛多藏羊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这里的牧民大部分都养殖藏羊这古老的品种。传说,西藏的保护神——慈悲佛观世音,给一只神变来的藏羊授了戒律,命他到雪域高原修行。藏羊遵命到一个棕色岩洞中,潜心修习慈悲菩提心。一个漂亮女妖的到来,打断了他的修行。女妖以爱他为由,不愿为祸苍生为理,打动了藏羊。藏羊与女妖结合,并生了六只小藏羊。三年后,藏羊意外发现,他的子孙们已繁衍到五百多只。观世音菩萨得知消息后惩罚他永留人间。之后藏羊被分布在高原大地,一直默默奉献着自己,让高原的人类得以健康的生存。就这样过了千万年,当地藏族同胞的神话传说,在扎陵湖湖水出口处的西岸有一个小山包,松赞干布曾到这里设帐扎寨,与文成公主会面。李道宗以皇叔身份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主持了婚礼。当时草原的夜晚灯火通明,歌声飞扬,舞影婆娑,十分隆重而热烈。当晚,松赞干布准备的宴席中最主要就是美味可口的藏羊肉款待宾客,在扎陵湖畔,吐蕃的赞普北上迎娶南来的唐朝公主。一对古代的风流人物在黄河源头的柏海之畔,度过了最甜蜜的日子。然后松赞干布便陪同文成公主从扎陵湖起程去吐番的国都逻些(今拉萨)。溯黄河源头而上,翻过巴颜喀拉山,渡过天险天河,因为路途遥远文成公主开始思念故乡,身体开始慢慢消瘦了下去,松赞干布很担心公主的健康,让下人寻找各种美食希望公主能够因为美食能够暂时忘记故土之思。最后终于找到了一道特别美食---藏羊肉汤,公主喝完后,觉得身体暖暖的,有精神,望着一望无际美丽的大草原和送嫁车队边奔跑的一群群白白的藏羊群,公主忘记了对故乡的思念,翻过唐古拉山的查吾拉山口,逶迤西经黑河(那曲)抵达当时吐番的国都逻些(今拉萨),后来公主爱上了这片美丽而神奇的青藏高原。玛多藏羊是一个古老的品种千百年来经过自然和人为的选择,遗传保守性很强,优良的特性能够稳定的遗传后代。玛多县畜种较单调,仅有藏羊、牦牛、马、山羊和少量犏牛和黄牛,本县藏羊在畜种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属高原草地型藏羊,是青海省原始品种,这种羊体质结实,性情活泼、粗野、善于登上远牧,耐粗放管理,抗病力强,在高寒地区有良好的适应性。藏羊全身被毛纯白,毛辩长,头颈下缘及腹部毛着生稀短,其显著特点是毛纤维粗长,两型毛含量高,富光泽、弹性好、强度大,因此组成的产品有良好的弹力和耐磨性,是优良的地毯原料,毛边长度21.68厘米。玛多藏羊肉具有中医学中“补虚劳,益气力,壮阳,开胃健力”等功效。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显著特点,是当地群众主要食用肉类之一,也是冬季进补佳品。玛多藏羊肉色鲜红,有光泽脂肪呈白色,膻味小、口感好,羊肉可制成许多种风味独特、醇香无比的佳肴。涮羊肉,烤、炸羊肉串,葱爆羊肉等,是老少皆喜食的美味食品。玛多广阔的草原面积、充足的水源和饲草料资源为畜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养羊业已成为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资源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畜牧业增效、牧民增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甘德牦牛

物以稀为贵,天下牦牛多为黑色和杂色,而生存于青海甘德这块神奇高原的黑牦牛,就是自然成为世界牦牛珍稀物种.甘德牦牛系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古老原始品种,牦牛具有耐高寒、耐劳苦、耐粗放、善攀登、抗病力强的特性,素有“高原之舟”的誉称。甘德县平均海拔4300米, 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多高山、少平摊,黄河沿地区山地山高、坡陡,岩石裸露,多断崖、石山,黄河河谷地带形成一些冲、阶地,平坦而倾斜度小,是发展饲草饲料的主要基地。水资源比较丰富,分布均匀,放牧草场沟沟有水,水质良好,能满足人畜和草场灌溉用水。牦牛肉细嫩味美,适口性极佳,色鲜,味美,郁香,细嫩多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显著特点,是纯天然绿色食品,更可祛风除湿、补钙、强筋健体。对增强人体抗病力,增强细胞活力、器官功能均有显著作用,黑牦牛骨头除含多种蛋白质外,还含有丰富的人体易吸收的天然钙、铁、锌等元素.对小孩补大脑、妇女补气血,中老年人强筋壮骨、祛寒除湿等均有显著的功效。传说在一千多年前,藏族同胞世代居住在巴颜喀拉山下,这里气候不好,再加上牛众多,草原就显得格外拥挤,藏族同胞门商量,要到外面去寻找新的草物,于是他们在巴颜喀拉山下煨桑祈祷,要神灵赐给他们更加广阔的草场,让藏族同胞的部落永住下去。有一个少年英雄叫华秀,他身穿白色战袍,骑着黑色的牦牛,放牧、打猎、无所不能,自告奋勇的说:“我去找草肥水美的大草原”,于是出去一年多的时候回来了,藏族同胞问他:“你找到了吗?”,他说:“我找到了,那个地方在阿尼玛卿雪山下”,大家高兴极了,藏族同胞带领着部落的男女老少,赶着牛羊向昆仑山下的方向出发了,正当他们来到一个峡谷口时,他们赶着的那些牦牛像疯了一样嚎叫,在原地打着转儿不肯前进,眼前的这种景象使留恋故土的人们放声痛哭起来。当人们尾随着牛群走出峡口时,眼前却一片惨景。一条黑色巨怪角正盘在出口这时,从雪山深处跑出了一头出现了一只怪兽,它长得青面獠牙,全身像天上的乌云,它怒吼着向牛肉群奔去,咬死了好多的牛,少年英雄华秀骑着黑色的牦牛上前去和那个怪兽进行战斗,人们非常惊恐和紧张,都在为能干担心,少年英雄华秀和怪兽斗了一天一夜,只斗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果然那个黑色巨怪角历害无比,最后少年英雄华秀负伤了,那个怪兽也筋疲力尽逃之夭夭,藏族同胞就在那个地方扎下了帐篷,他们把少年英雄华秀扶进了帐篷,他们在牦牛群中挑选了一头非常肥壮的牦牛,宰杀了以后,煮上了最好的牛肉,让少年英雄华秀喝上了浓浓的牛肉汤,少年英雄华秀的伤立刻就好了,增添了无穷的力量,第二天,那个怪兽又来吃牛羊来了,少年英雄华秀骑上了黑色的牦牛,拿上了最硬的弓箭和怪兽进行博斗,最后终于用箭射死了那个怪兽。英雄的华秀,英雄的部落便又继续前行了。走啊走,不知经过多少艰难险阻,也不知走了多远、走了多长时间。有一天,人们面前便横亘起一座雄伟壮丽的雪山,这就是阿尼玛卿雪山。华秀对大家说,这雪山下就是我们的家乡!大家便不再前进,永远在这儿定居下来。这儿草场广袤,草盛林茂,溪水潺潺,山泉叮咚,确实是一块驻牧的好地方。从此,于是他们就在这里居住下来了,世代相传现在。

民和肉牛

民和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先民们已在此繁衍生息。秦汉以前为羌人所居,西汉时纳入中央政权版籍。自周秦以来,随着羌人游牧民族逐步定居下来,在长期的狩猎过程中就将野生动物驯养成为家养动物,牛逐渐被驯养成为生活资源。从战国时代开始,中国即进入封建社会。由于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河湟地区,羌人由狩猎、畜牧转到农业。清朝二百多年,由于清王朝政治上腐败,煽动民族间相互仇恨,迫使甘肃回族人民离开了自己可爱的故乡,走上背井离乡流落他乡的苦难历程,于1879年定居于民和。由于他们精于养牛,牛成了这里的主营畜牧业。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养牛数量不仅有了发展,牛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以牛为耕畜的畜牧业规模越来越大。

格尔木蒙古羊

格尔木是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格尔木蒙古族放牧的格尔木蒙古羊,是元朝时东台吉乃尔部落的一个分支,由于德天独厚的天然草场资源放牧,格尔木蒙古羊作为蒙古族“那达慕”或喜庆节日、祭敖中以全羊席,手抓羊肉等美食绝称,当地蒙古族民族文化独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蒙古羊”一词大约公元1206年左右,随着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北方各部落形成统一民族后,蒙古族饲养的绵羊随统称蒙古羊。随着历史上蒙古族的迁移而带来了生产和生活资料,其中也带来了脂尾型粗毛种格尔木蒙古羊。由于产区地处柴达木盆地特定自然环境中,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形成了今天的格尔木蒙古羊适应恶劣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特性。格尔木蒙古族宰羊和分割羊肉主要讲究的是按照关节分解,保持每根骨头的完整性,这样既可以充分保留其营养和味道,还能保持其原汁原味。

互助青海白牦牛

在民间曾有这样一个传说,华热人的祖先华秀居住在西方遥远的巴颜喀拉大雪山下,牛羊众多,草原就显得不够用了。于是华秀带领本部落的老少赶着大群牛羊向彩云飘去的方向出发了。当人们尾随着牛群走至石峡时,眼前却一片惨景。其它的牦牛全部惨死了,此时,从身后那巍峨的雪山深处出现了一头白色的牦牛,雪一样洁白,十分漂亮,它像一团洁白的云团。向石峡口奔去同一条黑色的巨怪角斗,斗得大地沙石飞扬,天昏地暗,白牦牛用它的勇猛和尖利的犄角战胜了巨怪。人们的面前便出现流水潺潺、云蒸霞蔚、苍松翠柏、绿野如茵的仙境,这就是互助北山(现在的北山国家森林公园)。阉割后的白牦牛有很强的耐久力,是牧民们出圈驮运的重要工具,一头白牦牛驮负100公斤的重物也能趟过河流,穿越沟壑,攀援高山,是摩托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所不可替代的。另一方面惟有白色方能带来福祉,惟有白色方能净化心灵,所以就将神的灵气、雪山的精神融合在一起,附着于白牦牛之上,成为“吉祥、平安、善良、美好”的象征,由此产生了别树一帜的白牦牛图腾文化。 考证材料:1、青海野牦牛驯育年代,查《史记》、《五帝本记》和青海都兰诺木洪塔里哈遗址出土的文物,有牦牛的踪迹。2、《青海省畜禽品种志》(1983.10)。3、《青海省畜禽品种资源调查报告》(1983.10)。4、《青海省畜牧业资源和区划》(四川科技出版社)。5、《农牧业资源调查和区划报告》。

民和马铃薯

民和马铃薯传入民和县已有150年以上的历史,约为清末民国初年,民和县河湟地区,民不聊生,土地荒芜,农民都是过着“早上汤、中午光、晚上半汤喝不上”的生活,大批的农民逃亡到山区,开垦荒地,种植马铃薯,因其产量高,耐旱、适用性强,粮菜两用,赖以勉强度日。60年代中期,那时自然灾害频繁,农民生活极度困窘,食物匮乏,马铃薯救了不少人的命,帮人们度过了难关。据传,那时用一口袋洋芋就换回了一个媳妇,土豆竟然到了金贵如此地步了。70年代以来,推广普及马铃薯新品种,因其丰产、品质好,使民和马铃薯生产又得以恢复发展,到“十一五”期末,跃居种植作物之首。民和马铃薯为贫困农民脱毒致富,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山区农民一度高兴地把脱毒马铃薯称为“脱贫马铃薯”。

果洛蕨麻

神奇、美丽、富饶的果洛藏族自治州,风光幽美奇异,有插入云天的陡峭雪山,有遮天盖地的原始森林,有蜿蜒流淌的源头溪流,有宛如明镜的海子湖泊,有广袤千里的金色草原。素有“ 植物王国”之美称。果洛历史悠久,远在黄河源头的河谷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古为西羌牧地,南北朝时,为党项牧地中心地带。唐、宋时期,属吐蕃。元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节制。明属“朵甘思行都指挥使司”管辖,明末清初果洛黄河以北牧地被青海蒙古和硕特部所居,果洛隶青海办事大臣。公元1721年后,当今的班玛、久治、达日隶属于四川成棉龙茂道松潘漳腊营。由于果洛地处偏远,环境闭塞,历代封建王朝没有 在这里真正建立过政权,实行直接统治,长期游离在各大政治集团之外,大小部落是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形态,互不统属,各自为政。直到1952年解放前夕,这里仍处在封建部落割据状态。人们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是游牧、狩猎、和采集业,生产方式原始落后,人民生活极其贫穷,在长期的狩猎和采集过程中将部分野生药用植物进行积存,换取一些基本的生活材料或简单的医用。据史书记载,在草原宗教生活中采集蕨麻不但作为医用,而且用蕨麻食用,千百年来,果洛草原头人之间为了扩充草地资源相互残杀,牧民生活极其贫困,贫困的牧民将采集蕨麻作为日常食品或换取少量的布匹,茶叶、糌粑等日用品。至今,在果洛地区部分牧民仍然食用蕨麻或用蕨麻招待客人的习惯。在民间关于对蕨麻的传说和故事很多,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今日祈求你们扶持我的歌,此处是旺钦念域界,此歌为蕨麻由来歌。曾在觉如诞生岭国时,弓霸冉杂等鬼怪起邪念,仙子觉如力征各方妖魔。掘藏玛域蕨麻宝。阳山盛产白色蕨麻,阴山生长红色蕨麻,大蕨麻有马头一般大小,小蕨麻也有羊头大小。觉如向珠姆进蕨麻餐,珠姆不慎用刀把蕨麻吃,觉如以歌耻笑珠姆,珠姆听歌后羞愧难忍,觉如的歌儿征服了珠姆的傲慢,结下终生的良缘。植物蕨麻色泽艳丽,口感甘甜营养丰富,养颜美容延缓衰老,清目润肺有利百病。有了蕨麻这般美食,何必还把荤食向往,请不要践踏矿产与植物,生态平衡是法则,这是战神威马的语言,格萨尔大王的嘱咐,领会其意意深刻……。可见蕨麻在牧民生活中的地位。果洛玛沁拉加寺大藏经对果洛蕨麻有明确的记载:蕨麻(藏语称:卓老沙曾)经由当地牧商运入赤岭—丹格尔地区(今青海省湟源地区)换取茶叶、布匹、食盐和青稞等生活用品。到了清朝中期,蕨麻的需求量进一步旺盛,蕨麻成了当时贵官达人、寺院和高僧相互馈赠的礼品。至今,果洛地区的部分寺院在举行重大佛事活动时仍用蕨麻做成的八宝粥(藏语称:折色)来招待贵宾。如今,牧家、商店以及婚宴上都能品尝到各式各样、精美的蕨麻保健食品。果洛蕨麻主要生长于草甸、山坡、湿润草地、河漫滩、水沟边、牧道边、田埂、圈窝旁,分布面积广、个休大、品质好、形态多样,蕨麻产量高,体圆肉肥,颗粒饱满。面积约3000万亩,蕴藏量约20万吨,年采集量约1000吨,市场交易量约300吨,年销售收入约8000万元,市场发展前景可观。果洛人民采食蕨麻历史悠久,因其甘甜鲜美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价值,普遍受到高原人民的喜爱,被誉为“人参果”、“延寿果”,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其性甘、温,经常大量食用,不上火,具有生津、止渴、健脾益胃、收效止血、止咳、利痰、益气补血的作用,其嫩叶还可作为饲料和春季蔬菜。既可作为食品充饥美食,也可作为药物用来治病强身,可用于食品的药品的开发;应适应性广,对于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可用于退化草地植被的恢复。

互助葱花土鸡

很久以前,东海龙王的护宫大臣—海鳖,看到这里山清水秀,林木葱笼,便住在一个深潭中不走了。这时,正好天宫有一只凤凰,也被这里的景色迷住了。海鳖和凤凰统治着这里的飞禽走兽。他们还兴风作浪,飞禽走兽忍受不了百般折磨。一天夜里,就在他们要登基的时候,忽然从东方来了一只神鸡,落到最高的那个山峰上,就“喔喔喔!喔喔喔!”叫了几声,神鸡一叫,东方破晓,海鳖和凤凰就一下动不了啦!他们立刻变成了两块巨石。从此这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美丽景象,那只神鸡也就没有回去,在这里繁衍生息,神鸡天亮前鸣叫的习惯代代相传下来。现在的互助葱花土鸡据说是哪只神鸡的后代。考证材料:青海省畜禽品种资源调查报告 1983年10月。

乌兰茶卡羊

解放初期,乌兰县饲养的绵羊品种为蒙系羊及少量蒙、藏系混血羊。该品种羊体质健壮,适应性强,耐粗料,所产羊毛为较好的地毯毛原料,但生产性能低,为支援国家毛纺工业,提高养殖效益,改善牧区人民生活。乌兰县从1956年开始进行绵羊改良工作,首先在茶卡地区推广,主要引进的父系品种有新疆细毛羊、茨盖半细毛羊、英国和新西兰罗姆尼—玛许半细毛羊。1987年6月15日,青海省农牧厅和省科委共同组织省内外养羊专家到乌兰县茶卡镇牧区进行了现场鉴定验收。同年8月6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决定命名培育的半细毛羊为“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新品种。2014年由乌兰县那仁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将“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名称为“乌兰茶卡羊”。

民和羊肉

民和县位于青海东部边陲,地处甘青两省交界,海拔相对较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人类居住,养羊历史近3000年左右,是历代移民不断迁居而推动发展,历史积淀的文化资源丰厚,文化遗存、民族和谐、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构成多元化文化特征,呈现出原始与神秘、美丽与古朴、环保与原生态、宜居与旅游等特点,东沟瀑布、三川杏雨、允吾梨花、黄河古渡、野花宝山等独特的自然景观日渐显现。七里寺药水泉、娘娘天池、古鄯古城等都有着神奇而美丽的传说。长期以来,勤劳的农人沿用游牧生活的优良传统发展养羊业,生长在这种特定的气候环境下的饲草资源草质坚硬、富含植物蛋白、膳食纤维和动物体所需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湟中蚕豆

湟中蚕豆的地域保护范围为青海省湟中县境内。东经101°09′32″至101°54′50″,北纬36°13′32″至37°03′19″,东临西宁市;南接贵德县;西连湟源县;北与大通县接壤。全县南北长91公里,东西宽68公里,幅员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湟中蚕豆种植主要集中在拦隆口、多巴、李家山、海子沟、上五庄、共和、甘河滩、汉东、大才、鲁沙尔、西堡、田家寨、土门关、上新庄、群加等乡镇。是我省主要蚕豆生产区之一。

乐都绿萝卜

乐都绿萝卜肉质根含水量93.54%,维生素C20.11mg/100g,总糖2.06%,多糖4.31%,肉质细嫩,甜脆,多汁,不易糠心。与以往种植的青萝卜相比较,青萝卜皮厚质硬,因含芥辣油,具有辣味,口味不佳,不宜生食,肉质根含水量91%,维生素C14mg/100g,总糖0.8%,多糖2.3%,贮藏后易糠心。

乐都柴皮大蒜

乐都大蒜蒜瓣外皮呈紫红色,瓣少而肥大,辣味浓厚,品质佳。乐都县位于青海高原东部的温暖灌区,该县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宜多种农作物、蔬菜、果树的生长。种植的乐都紫皮大蒜蒜瓣紧实、口感好、辣味适中,并且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保健作用和药用价值,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产品远销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

乐都长辣椒

乐都长辣椒,皮薄肉厚,辣味适中,味香口感好,个体长大,营养丰富,深受山东广大消费者都的青睐。经检测,干物质为9.49%,比山东高4.49个百分点;每100克中辣色素含量为0.05毫克,比山东高0.02毫克;每100克中维生素C含量为109.3毫克,比山东高47.3毫克。

乐都大樱桃

据记载乐都区500多年前已有沙果、花檎、软儿梨、小冬果、杏等果树。1994年乐都区从山东引进大樱桃,品种有红灯、早大果、美早三个主栽品种和先锋、拉宾斯、艳阳、秦樱一号、大紫、雷尼等授粉品种,2010年乐都大樱桃获得国家农业部地理商标认证。乐都大樱桃果实单果重10-12克,果汁多,果肉厚,含糖量高。2009年青海高原生物研究所检测分析:乐都大樱桃果实平均单果重10g,含总糖21.03%,总酸3.57g,蛋白质1.59%,钙482.46 mg/kg ,铁37.63 mg/kg,维生素C 0.89 mg/kg。乐都大樱桃的地域保护范围为青海省乐都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2°09′-102°47′,北纬36°16′-36°40′东西宽64公里,南北长76公里,幅员面积3050平方公里。产地适宜种植范围东经102°09′-102°47′,北纬36°22′-36°37′,面积2050平方公里,涉及乐都区的高庙、洪水、碾伯、雨润、高店、寿乐、共和、下营、城台、蒲台、曲坛等乡镇。

昂思多矿泉水

昂思多矿泉水,产于青藏高原海拔3860米马阴山下昂思多镇,历20万年史前岩层磨砺,经长达25年深循环作用蕴化,融入了大自然丰富的矿物质成分,由地质层深处自涌出地表; 属罕见的天然涌泉。“昂思多”藏语意为“水源地”、“河谷上游”之意。

乐都沙果

“乐都沙果贵德的梨,享堂的西瓜甜似蜜”,享誉省内外的乐都沙果是人们津津乐道的青海特色水果。乐都沙果个头较大、果汁多、味道鲜美,果实色泽鲜艳、香气浓郁、风味独特。沙果的管理简单,需肥量少、修剪量少,易于栽培。川水地带气候条件为种植沙果的最佳适宜区,更具环境优势,主要表现在果实8月15日即可成熟,着色好,口感好。其果实色泽艳丽,味道鲜美,颇受人们欢迎。

乐都藏香猪

乐都藏香猪,是青海海东乐都县的特产。乐都藏香猪每年3—12月进入林区,以各类野生植物及药材为食物,饮用南山积雪,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其肉质鲜美、质量上乘。已成为乐都药草台旅游景区一大招牌特色食品,深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柴达木枸杞

柴达木枸杞,又名柴杞,主要出产于柴达木盆地,鲜果玲珑剔透,红艳欲滴,状似红宝石,色红粒大,果实卵圆形,籽少、肉厚,大小均匀,无碎果,无霉变,无杂质,品质优良,这主要得益于青海柴达木盆地独具特色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位于中国经济中心的上海小山神企业,立足大上海,海纳百川,常年向长三角经济发达区域供应柴达木枸杞,广受好评。

门源奶皮

门源奶皮,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特产,其中是该县麻莲回族乡所产奶皮质量最优。门源奶皮,因取自优质牧草和雪山泉水养育的牦牛、犏牛的新鲜奶汁为原料,采用回族民间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其产品富含优质蛋白,脂肪以及钙、铁、锌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白中透黄,油花点点,其状似饼非饼、似糕非糕、似酥非酥,美味可口。“青海奶皮数门源,门源奶皮在麻莲。”门源回族自治县麻莲回族乡是门源奶皮的主要产地。

贵南黑藏羊

贵南黑藏羊产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所产羔羊毛色黑亮、美观,称之为“黑紫羔”。贵南黑藏羊头呈三角形,鼻梁隆起、额宽,嘴尖瘦,两耳略下垂;四肢端正、体质结实、楔形小尾,体格较大,体躯呈长方形,十字部比髫甲稍高,结构匀称,体格较大;其胸部宽深,肋骨开张良好,背腰平直,骨骼粗壮结实,肌肉发育适中,四肢高长,蹄质坚实,尾呈短瘦尾,体质结实。被毛多为辫状,公母羊均有角,公羊角粗大,公羊具有一对粗大螺旋状向上向外弯曲伸展的角,母羊角较小,扭曲转向两侧,个别无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