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县美食文化


11月23日,由县人社局、县人才办、县农委、县财政局和县旅游局联合主办的2016年石台县农家乐地方特色菜烹饪技能大赛在东柱宾馆圆满闭幕。


本次大赛是为加大我县技能人才培养力度,营造尊重人才、崇尚技能社会氛围,弘扬我县传统美食文化、挖掘石台特色菜肴、树立美食文化品牌,推动我县旅游餐饮业健康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


经过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的激烈角逐,矶滩乡味之味山庄勇夺团体金奖,横渡镇石桥步农家乐、大演乡秋浦家园摘得团体银奖,矶滩乡东岭山庄、丁香镇芳霞土菜馆、大演乡五指峰大酒店摘得团体铜奖。另外,大赛组委会还评出“石台县农家乐十大特色菜”:矶滩乡味之味山庄“槠栗豆腐”、“富硒腊肉梅干菜”,东岭山庄“鲫鱼汤”,仙寓镇云里居农庄“山珍腊肉”、“传统一品锅”,大演乡秋浦家园“土鸡米粑”,五指峰大酒店“风味猪手”,仁里镇蓬莱农家乐“野生小河鱼”,横渡镇石桥步农家乐“清炖老母鸡”,丁香镇芳霞土菜馆“一品锅”。


下一步,我县将紧紧围绕“旅游兴县”首位战略,通过开展具有石台特色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大赛,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性技能人才,进一步推动我县旅游餐饮业的健康发展,进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来石台游山玩水、品尝美食,感受原生态地道农家风土人情。(石台县人社局)


石台县必吃餐厅 ...更多

西黄山富硒养生餐厅

2022年安徽特色美食体验100店-石台富硒,是中国三大富硒地之一,这里的土壤富含硒元素,出产各种富硒农产品,更是有着各种硒文化,走进西黄山富硒文化展览馆,更近一步了解石台硒文化。来到石台,游美景,住美宿,自然美食也不能落下,客栈自带的新中式风格的西黄山富硒养生餐厅,简约的环境,传递“简”的精髓,菜肴以养生为目标,精选牯牛降当地的富硒食材,结合自然之道,以科学的烹饪之法,保留“真”的味道,让人齿颊生香。

石台云里居农庄

石台云里居农庄座落于仙寓镇,处于大山风景区与牯牛降风景区中间,距石台县城25公里,交通便捷。石台云里居农庄群山环抱,绿树成荫、云雾缭绕、景色怡人。农庄整体徽派园林格局,有26间客房、有12间餐厅、有商务会议室,休闲凉亭、茶艺厅,农产品展示厅。户外有百亩田园可供游客休闲、体验,有农耕、手工、观赏、烧烤、篝火晚会等等丰富多彩的游、学、乐项目。

石台县经典名菜 ...更多

石台富硒土猪肉

石台富硒土猪肉,取材自石台当地土猪,为石台县原生态养殖,营养价值高,具有“富硒,三高,三低”特点——高蛋白、高氨基酸、高亚油酸,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石台当地土猪瘦肉肉质细嫩,玫瑰色,食不腻口,清脆爽口,纤维粗糙度适中,适宜烹饪各色美味菜肴,肉清香,风味独特。

乾隆珍珠菜

相传,珍珠菜跟乾隆皇帝有关。乾隆当年下江南来到今贵池石台交界处的杉山镇国寺,在一个农夫家休息。农夫见乾隆气度不凡,便端出用腊肉蒸的珍珠菜给他品尝。乾隆吃后对此赞不绝口。此菜清爽可口,极其开胃。

石台县特产手信 ...更多

石台富硒茶

石台富硒茶核心产区鲜叶品质优良,历史上被制作成很多名茶,名气甚广,在众多资料中均有记载。《中国名茶志》记载:在1949年前后,石台是著名的极品名茶产地,多在海拔800米以上高山,有仙寓山毛峰、金竺山毛峰、雾脊坡毛峰、黄土岭毛峰、铜铃坡毛峰,其鲜叶均产自石台富硒茶保护区域。《中国名茶志》中载明,石台县是祁门红茶鲜叶的主要产地,用其制作的祁门红茶远销世界各地。

石台香芽

石台县种茶历史悠久,据《文献通考》载,宋代全国有名片茶26种,其中“仙芝”、“嫩蕊”产于石埭县(今石台县),现代的“石台香芽”传承了“嫩蕊”的原料特性和品质特点。明代张星焕在《皖游记闻》中称石埭(现石台)仙寓山所产茶叶因色绿、显白毫称为“白茶”,其味绝殊,不可多得,土人以为瑞茶,得则珍藏之。明代诗人徐渭品饮池州钟太守送的石埭茶后赋诗云:“杭客矜龙井,苏人伐虎丘,小筐来石埭,太守赏池州。午梦醒犹蝶,春泉乳落牛,对之堪七碗,纱帽正笼头。”称石台茶可与“龙井”、“虎丘”媲美。

石台县文化遗产 ...更多

东至县葛公镇“红茶手工技艺”系传统技艺,有一千多年历史,流传于东至县葛公镇双蓬、葛源、梅树、同春、红旗岭、仙寓山村等地。葛公镇位于东至县东部,与祁门县、石台县的山脉相连。据《东至县志》记载:“葛公、洪方茶叶久负盛名,特别是红茶的色、香、味俱佳,是祁红的发源地。”葛公红茶制作工艺精良,红茶品质等级档次......

皖南美溪唢呐,广泛流传在皖南山区黟县、石台县、黄山区、祁门县四县区交接处的青弋江上游流域内的黟县美溪乡为中心的区域内。 流传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作为地方传统民间音乐,难能可贵的是,至今仍保存有记载唢呐古曲谱的清光绪初年的手抄工尺谱,共计59首。 同时美溪民间仍然保持着师徒传承方式,将这一民间唢呐演奏......

        唱曲,又称"坐唱",家族内组成的,有7-9人为班的,生、旦等行当齐全,锣、鼓等乐器伴奏,不搭台、不着装、不画眉,自打自唱的民间戏曲表演形式,起初出自昆曲的徽调坐唱。石台唱曲自明代中叶,起源于石台县珂田乡的幸福村、台山村,后盛行于全县境内的每个村落乃至流传东至、祁......

         石台目连戏是指明代祁门清溪郑之珍根据当时社会流行的杂剧、变文、传说的目连戏基础上,借以目连救母的故事,于1579年间在石台秋浦之剡溪(今石台大演新农)编撰的《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简称《劝善戏文》)。该戏上、中、下三卷104折。戏文中所写的各种地名、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