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垣县必吃餐厅 ...更多

槐店王婆大虾

2018年获得第六批“河南老字号”称号。以南美白对虾为主,配选滇西土豆和东北甜玉米,同时加上秘制中草药调料, 形成食无药味,辣不上火、味通南北、四季良膳、老少皆宜的槐派特色虾式炝锅。 烹饪的环节精确到秒,排除所有干扰菜品口味的因素,食材挑拣和清洗都有固定化 的流程操作,烹饪的技巧都要经过每天上百次的实操训练,这就是槐店王婆大虾!

麦厨风情

山西麦厨风情餐饮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中式餐饮连锁经营为核心的餐饮集团,始建于长治,经营至今已逾12年。集团经营策略以多品牌及多概念策略为基调,通过创立不同风格的品牌,接触不同层面的消费者,为消费市场带来全新体验。旗下创立并运营“麦厨风情”、“麦厨风情 · 家宴”、“麦厨风情 · 烧鱼馆”、“潞安府 · 上席”、“厨小满”五个不同细分领域中式餐饮品牌。

襄垣县特产手信 ...更多

熬脑大葱

熬脑大葱,属百合科葱属,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又称菜伯、和事草等。主要以叶鞘组成的假茎和嫩叶供食用。原产于中国西部和苏联西伯利亚,是由野生种在中国驯化选育而成,后经朝鲜、日本传至欧洲。中国关于葱的记载始见于《而雅》、《山海经》,此后《礼记》、《齐民要术》、《清异录》等古籍均有详细记载。熬脑大葱属耐寒性蔬菜,在-2O℃上下都能生长,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内含丰富的糖类、蛋白质、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且有通乳、利尿、治疗便秘、杀菌等作用,是叶鞘组成的假茎和嫩叶供食用,原产于中国西部和苏联西伯利亚,是由北方人喜欢的四新蔬菜之一和常年必备的调味佳品。清朝末期,熬脑村人民便开始种植大葱,由于地方偏僻,道路不方便,一直没有好的销售渠道,只在周边地区闻名。改革开放以后,元文周同志担任村支部书记,全村开始大规模种植。2004年以来,根据潞城市农业产业化调整及规划及国家农业标准化种植示范化项目推广,“熬脑”大葱种植逐年得到扩展和推广,效益显著。当地老百姓素有施用农家肥料种植旱地大葱的丰富经验,古有“菜肴葱姜蒜,香味占大半,葱数哪里好,熬脑美名传”的赞语。由于熬脑及周边种植大葱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传统的种植经验和先进的种植技术,特有的品质功效,实属纯天然无公害食品。在太行山上独树一帜,因而熬脑大葱享誉上党,走向全国。2000年9月熬脑大葱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认证;2000年11月在昆明绿色产品博览会上荣获畅销奖;2002年10月在太原举办的优质水果、蔬菜展销会上又喜获银奖;2006年被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山西省著名商标;2009年通过国家无公害食品认证.国家质监局把大葱种植列入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熬脑被命名为“标准化大葱种植示范基地”。

沁州南瓜籽

沁州南瓜籽产于太行、太岳两山之间的黄土丘陵区山西省沁县。地理坐标东径112”28’至112’54’,北纬36’26’至36’59’,是优质动、植物生长的最佳域位。沁县水多土好山绿,没有任何污染,堪称“天然氧吧”。被国家有关部门检测认定为“中国绿色名县”、“中国最具特色魅力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区域”、“中国小米之乡”。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造就了沁州南瓜籽营养非常丰富。清朝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吴典回家控亲返京时,挑选上好的沁县南瓜籽进贡康熙,康熙吃后十分高兴,便欣然写道:“沁州三件宝:核桃、瓜籽、吴阁老”,至此,瓜籽就成了沁县的三大宝之一。沁县人吃南瓜籽证明:每天吃上50克左右的南瓜籽,可有效地防治前列腺疾病,经医学临床证明,这是由于前列腺的分泌激素功能要依靠脂肪酸,而南瓜籽就富含脂肪酸,可使列腺保持良好功能;所含的活性成分可消除前列腺炎初期的肿胀,同时还有预防前列腺癌的作用。

上党高粱

上党市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上党高粱”的原产地,高粱产业特色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据农业农村部检测,上党高粱的蛋白质≥7.0%,脂肪≥3.0%,单宁<3.0%,且含有丰富的钙、铁、钾、锌、磷、硒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用上党高粱酿的酒风格纯正,味道醇香。

襄垣手工挂面

关于 “挂面”一词,最早出现在元天历年间(1328—1330),由饮膳太医忽思慧著写的古代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一书,而襄垣手工挂面早在此前的元大德年间(1297—1307)就已名扬一方。据世代相传的口碑,襄垣手工挂面有“五绝”,即鲜、白、柔、甘、滑。如果略微具体一点而言,色白味甘,食之柔滑,细而劲道,耐存耐煮,易于消化,不含添加剂,这应当是它最大的特点。除此,作为一种绑把成型、携带方便、老幼皆宜、方便速食的纯手工面食,它还因此博得了一个深入人心的雅号——“方便面的鼻祖”和“最早的快餐面”。

襄垣县文化遗产 ...更多

  建筑彩绘是一种相当宽泛的说法,它的一层含义与人们通常的理解相同,是指利用色彩、涂料、油漆等原料在建筑物墙体上平面描绘图像;另一层含义则是指借助土、石、木、布、纸、陶等材料对建筑物及其内部陈设进行装饰。基于地理和民俗的原因,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建筑彩绘在整体风格和细节处理等方面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

  襄垣鼓书简称“鼓书”,俗称“说书”、“脚蹬梆”,主要流行于晋东南的山西省襄垣县及其周边县区,远传至阳泉、陵川等地。它成型于明末清初,清代中叶发展成熟,达于兴盛,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襄垣鼓书由一人、两人或多人分持鼓、板、锣、钹和二把、二簧、胡呼、月琴、三弦、八...

  襄武秧歌主要流行于山西省的上党和晋中地区,它源于明末清初的民间社火活动,早期是一种名为“挑高”的秧歌,后在当地说唱和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吸收西火秧歌、上党梆子等的艺术因素发展成形,至清代中叶达于兴盛。   襄武秧歌唱腔属板腔体,调式为徵调式,早期主要演唱小曲小调,后逐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