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式红木宫灯制作技艺

  • 项目编号:
  • 类别:
    非遗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宫灯系古代宫殿照明和装饰用具,后来渐渐流传到民间,成为悬挂在厅堂梁上的照明灯具的统称。一般形制较大,周身嵌画绢或玻璃,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用红木制作宫灯为广州艺人所独创,自明代起,广州的红木宫灯制作便与北京、洛阳等地齐名,至今仍独领风骚。

广州红木宫灯起源于明代,是进贡皇宫的珍品。到了清代,广州红木宫灯除了充当贡品,还大量出口,广受外国人喜爱,被称为“中国灯”。20世纪40年代一度衰落。50年代,广州市老艺人在挖掘传统的基础上,使宫灯花色品种达百多个,从业最多时有百余人。20世纪80年代,黎苏等设计的《龙飞凤舞花篮形子母大挂灯》,直径1.5米、高2.3米,堪称宫灯之王。

广式红木宫灯是绘画、木雕和玻璃工艺的集合体,使用进口红木精雕细刻而成,饰以精致的手工绘画。主要选材于紫檀木、酸枝木、花梨木、菠萝格木、坤甸木等从泰国进口名贵木材。在制作工艺上,广式红木宫灯与故宫藏十七、八世纪宫灯一脉相承,具有稳重古雅的风格,形态结构则进一步艺术化。广式宫灯造型以端庄的六角形为基础,变革出各种不同形态的灯具,有挂灯、座灯、壁灯、提灯、柱灯、风灯、走马灯等多种。其特色是结构牢固扎实,以结实变形小的幼稚红木来制作,它的躯架料细榫小,构造纵横交错,完全是依靠其尺寸的准确、角度的精密、零部件的治疗标准化,骨架穿插符合力学原理。宫灯能折叠、拆装,从“生恤门”改进为“迫门”安装,加强了灯身的牢固扎实程度。广式红木宫灯的雕刻工艺是以通雕为主,可以达到通透玲珑的艺术效果。

广式宫灯制作过程繁复精巧,具体的制作流程包括制作红木组件和制作玻璃画两大阶段,红木组件的制作需要经过选料、培烘、开锯、拉花、雕刻、刮磨、组装、粗磨、上底漆、细磨、捡色、上面漆等多道程序,玻璃画的制作也需经过玻璃开料、喷砂、绘画等工序,然后将红木组件与玻璃画、灯穗和灯泡等总装起来,最后经严格的质检后再包装入库。

      自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经济体制的转变及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有600多年历史的广式红木宫灯制作技艺也面临湮灭的险境。一方面广式红木宫灯的原料要求上好的硬木,名贵木料的日益稀少使得取材困难,加上现代灯具的冲击以及自身的经营问题,使得广式红木宫灯厂家经营难以维持。另一方面,广式红木宫灯的制作流程繁复,熟练艺人的相继去世,而新一代艺人尚未培养起来,广式红木宫灯制作技艺的传承已出现断层。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州市白云区

保护单位:
广州市白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