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舞

  • 项目编号:
  • 类别:
    非遗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相关地域:
  • 荣获: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据当地的传承谱系,深圳麒麟舞的兴起,可追溯到清咸丰辛酉年间,至今已有140多年历史。深圳市前身新安县(后为宝安县)的布吉、龙华、观澜等近20个镇乡的客家人,当时即崇尚武术,风行舞麒麟。

深圳麒麟舞的舞者必须是有武术功底的年轻人,因为舞蹈动作与武术动作基本相通,也要有伏、卧、弯、腾、跃、跳等难度较大的动作表演。深圳麒麟舞的表演套路分出洞、挠头、舔脚、耍尾、寻青、采青、醉青、铲脚、拜脚和聊(游)花园等10个环节,伴着锣鼓镲的强烈节奏,以及唢呐音乐和一阵阵鞭炮声,时而腾空跃起,时而弯步前行,舞出麒麟的喜、怒、哀、乐、惊、疑、醉、睡等不同情绪和神态。

在表演“摆水”即摇摆麒麟身体和尾巴时,舞麒麟头的师傅只要用牙齿咬住头部的下巴梁,便把整个沉重的麒麟头固定稳当,再腾出双手抓住麒麟被,然后就单腿站立,昂首生威,表现了深圳麒麟舞的最高动作技巧。

传统深圳麒麟舞常在春节期间或平时民间的喜庆场合表演,且一般都由两部分组成,即先进行舞蹈表演后进行拳、棍、刀、叉、剑、戟等武术表演,显示了麒麟舞与传统武术的密切关系。深圳麒麟舞反映了当地客家人祈求驱凶趋吉、平安吉祥的愿望,是客家移民一种重要的精神寄托,对研究客家地区的社会心理及传统舞蹈与武术的关系具有一定历史价值。

目前,由于许多技艺高超的教头和老师傅相继离世,深圳麒麟舞的高难度动作已失传;工艺复杂的麒麟头制作也已濒临绝境,急需有关部门采取抢救措施。

申报地区或单位:
深圳市

保护单位:
深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