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舞(五福狮舞)

五福狮舞由梅陇镇金盘围村黄氏先人从江西引入,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现主要分布于海丰县辖下梅陇镇、联安镇、后门镇等乡村,是当地群众每逢春节及喜庆节日必不可少的表演内容之一。

五福狮舞造型独特,表演方式奇妙,在全省独具一格的。表演角色众多,由“五福狮”、青猴、金猴、“精绍和”、“戆绍和”5个角色组成,寓意“五福临门”,故称“五福狮”。此外,与一般的一人舞头、一人控尾的传统舞麒麟、舞狮不同,五福狮表演时只有一人擎狮头进行表演。表演时,场中设一张高1.3米的大桌,长3米,宽2米,意为一座高“山”。表演者一人舞五福狮,两人分别头戴猴头面具扮演青猴、金猴,两人头戴人头像扮演“精绍和”和“戆绍和”“精绍和”手执葵扇和“戆绍和”手拿拐杖,5名角色围绕大桌模拟人和动物在大自然中相处的童话故事进行表演。

五福狮舞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青金两猴被狮子追至山下,奋力跃上山顶。狮子为追猴子亦登上山,与猴子在山上展开追逐。“精绍和”和“戆绍和”则躲在一旁看热闹。狮子追扑猴子过程中,猴子跳下山逃跑了,精绍和”和“戆绍和”想逃走又惧怕狮子,故谁也不愿让谁先走。最后决定以“抽阄”决定,“精绍和”通过做手脚抽中长阄,乘狮子不备,越过山头逃走了。“戆绍和”得知上当而气得捶胸跺脚,想乘狮子打盹逃去,但被发觉。束手无策之下,只得继续等待,直到狮子睡着了,才急急忙忙逃去。狮子猛醒过来,从山上跳到地下,想抓住“戆绍和”,可他已逃远了……

“精绍和”和“戆绍和”两人动作主要以哑剧般的诙谐有趣的动作为主。而猴子和狮子的表演者则通过在1.3米的桌子表演各种杂技动作,展现在山上互相追逐的情景,如倒立行走、双手反垫着脸倒立、桌角倒立、叠罗汉、腾空反翻跟斗等各式各样高难动作。表演过程趣味性、故事性浓、表演技巧独特。

“五福狮”狮头、猴头和人头像道具的制作十分讲究,不同于一般狮头制作。首先用粘性泥土塑成模型,待泥模晒干之后,在其表面用糯米酱糊或胶水一层一层地裱上约0.5厘米厚的韧性极强的冰秋纸,待晾干后从泥模上剥下来,就成了十分坚固的外壳。接着,在其上面用各种颜色按各角色画上脸谱,最后在其表面再涂上一层防水的光油。狮头没有角,短胡须,细耳朵,额上中间有个“王”字,眼睛可以活动且会发光。狮嘴的上下唇用木板做成,可以随时张合,发出“啪啪”的声响。狮被为五色彩布做成,光艳夺目,恰似虎皮。两个猴子面具,一为青面猴,一为黄面猴。两个人头像一为“精绍和”,表情微笑,眼神灵活,真如一个精灵人;一为“戆绍和”,表情傻呆,两眉下垂,眼中无神,酷似一个傻瓜。

       五福狮舞造型原始,舞法和武术表演对研究海丰地区古代文化历史、民俗文化、人口迁徙等都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五福狮舞正面临传承发展困境。由于动作难度大,年轻一辈怕辛苦不愿学习,而现有艺人的逐渐老去而退出,表演人才青黄不接,已濒临消亡的边缘,急需予以保护。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汕尾市海丰县

保护单位:
汕尾市海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