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杯鸡

三杯鸡

三杯鸡是江西省地方传统名菜,相传与民族英雄文天祥有关。因烹制时不放汤水,仅用米酒一杯、猪油一杯、酱油一杯,故得名。 这道菜通常选用三黄鸡等食材制作,成菜后,肉香味浓,甜中带咸,咸中带鲜,口感柔韧,咀嚼感强。三杯鸡发源于江西省,后来流传到台湾省,成了台菜的代表性菜品。其中,江西省内以宁都三杯鸡、南昌三杯鸡、万载三杯鸡最有名和最具代表性。

        在客家摇篮江西省宁都县,有一道菜叫“三杯鸡”非常有名,它是江西传统名菜,为北京奥运会指定菜品。在宁都县每家餐馆都有这道菜,客人去餐馆吃饭,也一定会点这道菜。在全国各地,只要有宁都餐馆的地方,一定会有这道名菜镇馆,它与凉拌空心菜一起,成为人们检验是否正宗宁都餐馆的招牌。

  三杯鸡已有数百年的制作历史。其独特之处在于:在烹制时,把宰杀洗净的鸡斩成小块,置于砂钵中,不放汤水,只需配一杯甜米酒、一杯香油、一杯酱油同煨而成,故名“三杯鸡”。三杯鸡以其肉质酥嫩、原汁原味、浓香诱人、味道醇厚而闻名于世。

  制作三杯鸡要选取嫩仔鸡1只(约1 250 g),生姜10 g,香葱10 g,猪油100 g,酱油100 g,客家米酒100 g,香菇10 g。先将鸡宰杀去毛,剖腹去内脏,洗净,剁下头、脚,鸡身剁成1.5 cm见方的块。将鸡肫、鸡肝洗净,与鸡头、脚一同切成1.5 cm见方的块,全部用砂钵装好。然后将香葱打结,姜块拍松和猪油、酱油、甜米酒(各一杯)一起倒入砂钵内先用中火烧沸。再用文火炖20 min,至卤汁收浓,拣去葱、姜,连锅端上餐桌即可。

        相传数百年前,东西万载康乐镇郊一户农家,姐弟二人相依为命。适逢天旱民不聊生,只好让弟弟出外谋生。姐姐为给弟弟饯行,便将家中仅有的一只嫩三黄子鸡(未生蛋的小母鸡)杀了,洗净后剁成小块与鸡内脏一并装入小砂砵炖烧。因家穷没有什么调料,便随手放些甜酒酿和酱油、猪油、姜块等,再加盖置柴灶上炖烧。不一会鸡肉香气四溢,尝之其味甚美。此后,外出谋生的弟弟流浪颠沛,来到了江西宁都县在一家饭馆帮厨。由子勤快敦厚,被店主看中,并成为老板东床快婿。后因时刻挂念远在万载老家的孤单的姐姐,便征得妻子和岳父母的同意回老家探视。一到家乡,见姐姐穷困潦倒的生活难以为继,于是打点行李将姐姐接来。弟弟总难忘离家时吃的那味鲜醇香的鸡菜,便叫姐姐再做一次,以享宾客。客人中有一位在官府做事的厨师。见此菜风味独特,便问做法与菜名,姐姐因其放三杯调料故遂称“三杯鸡”,此后姐弟二人在饭馆里常用此菜款客,加之那位厨师又按学到的做法常做这种“三杯鸡”招待达官贵人,备受显贵赞誉。一时宁都城内外的餐馆和平民百姓,都纷纷效法制作此菜,并使此菜流传抚州、赣州等地,致使“三杯鸡”名声大噪,成为江西烹饪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据说,三杯鸡的来历还与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有关。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被俘,广大百姓十分悲痛。一天,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婆婆手拄拐杖,提着竹篮,篮内装着一只鸡和一壶酒,来到关押文天祥的牢狱,探望文天祥。这位婆婆通过收买打通狱卒,偷偷将她带入牢内。老婆婆意外地见到了文天祥,悲喜交加。原来外面传闻文天祥已被杀害,她是前来祭祀文丞相的。她见文丞相还活着,后悔没带只熟鸡来,只好请求狱卒帮忙买了一只鸡。

  那狱卒本是江西宁都人,心中也很钦佩文天祥,老婆婆的言行使他深受感动。想到文丞相明天就要遇害,心里也很难过,便决定用老婆婆的鸡和酒,为文天祥做一次象样的菜肴以示敬仰之情。

  于是,他和老婆婆将鸡宰杀,收拾好,切成块,找来一个瓦钵,把鸡块放钵内,倒上三杯米酒,加点盐,充作调料和汤汁,用几块砖头架起瓦钵,将鸡用小火煨制。

  过了一个时辰,他们揭盖一看,鸡肉酥烂,香味四溢,二人哭着将鸡端到文天祥面前。文丞相饮酒汤,食鸡肉,心怀亡国之恨,慷慨悲歌。

  第二天,元兵如临大敌,大量调兵遣将,将文天祥押到大都柴市。沿途百姓如潮,哭声动地。文天祥视死如归,英勇就义,这一天是十二月初九。

  后来,那狱卒从大都回到老家,每逢十二月初九这一天,必用三杯酒煨鸡祭奠文天祥。因此菜味美,便在江西一带流传开来。后来,厨师为使此菜更鲜美,便将三杯酒改为一杯甜酒酿、一杯酱油、一杯香油,称为“三杯鸡”。

  宁都县是革命老区,人们之所以爱吃三杯鸡,除了它的浓香诱人、味道醇厚外,更重要的是推崇其中蕴含着的民族气节。 



三杯鸡制作原材料特产

三杯鸡最正宗出品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