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坝蚕茧

东坝蚕茧外观洁白,具自然光泽,清洁和洁净度分别达到98分和94分以上。茧层率为46%以上,茧丝长≥900米,解舒率70%以上,解舒丝长630米以上。毛茧出丝率≥36%,3米吊糙≤2.2次。以东坝蚕茧加工的生丝,更以洁白柔软著称。

【地标地理】该区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长、气温较高,雨量充沛。蚕桑一年可产七、八茬二十批次以上,其区域背山面江,地势低,土壤湿润,冲积的淤泥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微量元素十分丰富,所种的桑叶枝繁叶茂,桑叶营养十分丰富,大大满足了蚕生长发育需要,因此所产的蚕茧品质独特,丝产量高,质量特优。

【文化背景】 东坝蚕茧有1000年以上历史,据郁南文史记载,东坝种桑养蚕始于唐代北方南迁到南江流域的汉族居民,盛于万厉年间。相传东坝蚕茧起源与唐代著名壮家歌仙刘三姐有关。唐中宗年间,刘安父亲被小人诬告遭斩杀,刘安只身从江西省兴国县来到广东阳春居住,结婚生下二男一女,长男夭折,女排第三,取名刘三妹(长大后人们称刘三姐)刘三姐爱唱歌,唱尽民间欢乐与疾苦。后来,由于官府禁歌,双亲被害,刘三妹便流浪异乡。一日,三妹来到西宁(今郁南)县南江河畔的东坝竹村,三妹见这里的村民衣衫破烂,面黄肌瘦,水田干旱,大片滩涂丢荒,便满怀悲伤地唱起山歌,悲切的歌声直冲云霄,被天上的皇母娘娘听到了即派织女来到东坝上空,降下云头,把蚕种和桑苗传给刘三妹。三妹便开垦了几块梯田种上了桑苗以供养蚕用。随后三妹便教村民种桑养蚕织丝绸。刘三妹织出来的绸布造衣裳,穿起来十分好看,村人都争相模仿起来。后来,三妹去广西传歌时,还特地带了好几匹东坝丝绸去呢。著名诗人宋之问参军后到东坝地域巡视触景生情,曾作诗颂文。解放前,由于东坝地区的蚕茧质量比周边地区要好,价格相应要高。因此当地老百姓和商人习惯称之为东坝蚕茧。

【文化积淀】

    著名诗人宋之问参军之后(656-710)一日来到东坝地域巡视,触景生情,吟诗一首:

村姑结队采桑田,十指翻飞似弹弦。

传说歌仙刘三妹,东坝岩洞伴蚕眠。

【品牌建设】 郁南县委、县政府策制定了在本县实施“北果南桑”的产业政策,大力发展蚕桑的养殖业。为做大做强做优传统产业,东坝镇先后从山东和浙江省引进资金,成产了鲁粤万方茧丝有限公司和郁南县东升茧丝调制品厂。具体负责东坝蚕茧的收购、加工、销售。(对农户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这种“贸、工、农、科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既有效保证了产品质量,又提高了农户的积极性,作用十分突出。


东坝蚕茧质量技术要求

 

(一)环境。

土壤、空气、水源无污染,符合栽桑养蚕要求。

(二)桑树栽培。

1. 品种:粤桑11号、抗青10号。

2. 立地条件:土壤为沙壤土,pH值为6.5至7.0,有机质含量≥1.5%。

3. 栽植时间:春栽、夏栽或秋栽。

4. 栽植密度:水田≤82500株/公顷,旱地≤90000株/公顷,低干。

5. 施肥:每公顷每年施有机肥≥12吨,肥料有机质含量≥20%。

(三)桑蚕饲养。

1. 品种:两广二号。

2. 饲养时间:2月下旬至11月下旬。

3. 用叶标准:蚁蚕采用第2至3 位叶,小蚕采用第4至8位叶,大蚕采用成熟片叶或条桑。

4. 饲养:良桑饱食。

5. 上蔟:禁止将树枝、竹枝、稻草等直接作为上蔟用具。

6. 采茧:熟蚕上蔟后6至7日。

(四)蚕茧干燥。

在采蚕后3天内烘至适干。

(五)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洁白,具自然光泽。

2. 理化指标:上车茧率≥96%,解舒率≥65%,洁净≥93分,

    3. 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申请:
东坝蚕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东省郁南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东坝蚕茧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