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大洋芋

开花薯1号:扁圆型,红皮深黄肉,顶端芽眼凹陷,蒸煮表皮开裂(开花),洋芋风味浓香,口感酥沙。 开花薯2号(绿树洋芋):扁圆型,黄皮黄肉,顶端芽眼凹陷,蒸煮表皮开裂(开花),洋芋风味香,口感沙面。

1.地质地貌 种植区最低海拔695米,最高海拔4344米。一般选择海拔825-3200米的区域种植。土壤以红壤、黄棕壤、棕壤、亚高山草甸土为主。 2.气候状况 种植区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冬干夏湿,具有 “立体”气候特点。根据东川国家站气象资料显示,2016年-2018年三年间平均降水量:大春洋芋种植区821.47毫米;冬洋芋种植区727.00毫米。2016年-2018年三年间平均气温:大春洋芋种植区(海拔2200米以上种植区)(3-9月)17.77℃,冬洋芋种植区(海拔1500米以下种植区)(10月-次年2月)17.3℃。 河流水系情况,东川地处小江东西两侧,普渡河东面,金沙江东南。大白河、小江河流自南向北穿过。有大白河、块河、乌龙河、小清河等主要支流与小江汇合。流经洒海、达朵、次坪子、大树脚、象鼻注入金沙江。水源丰富。

1.产地选择 春洋芋在海拔2000-3200米的山区、半山区种植;冬洋芋在海拔825米-1400米的小江河谷区种植。 2.品种选择 选择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的传统老品种开花薯1号和开花薯2号(绿树洋芋)。 3.种薯选择重量在70-100克左右的健康种。 4.播种 4.1整地及施肥 整地时做到两犁两耙,重施农家肥作底肥。 4.2种植时间 春洋芋2-3月播种,冬洋芋10-12月播种。 4.3种植密度 春洋芋在3500株/亩左右,冬洋芋在4500株/亩左右。 5.中耕管理 5.1追肥 在齐苗期或盛花期,结合间苗、除草、培土,根据苗情追钾肥。 5.2病虫害防治 加强对晚疫病防治和地下害虫防治。晚疫病的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即刻开始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统防统治。 6.采收、分级 6.1采收 冬洋芋一般在1-2月收挖,春洋芋一般在8-9月收挖。 6.2分级 150克以上的为大薯,100-150克的为中薯,100克以下的为小薯。 6.3贮藏 用纸箱或网袋进行包装,待销。 8.田间档案记录 田间档案记录从播种到收挖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投入品和收挖、销售信息,记录最少保存2年。

产品特征:
1.外部特征 1.1开花薯1号:扁圆型,红皮深黄肉,顶端芽眼凹陷,蒸煮表皮开裂(开花),洋芋风味浓香,口感酥沙。 1.2开花薯2号(绿树洋芋):扁圆型,黄皮黄肉,顶端芽眼凹陷,蒸煮表皮开裂(开花),洋芋风味香,口感沙面。 2.内在品质指标 蒸煮后酥松可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其中:干物质含量≥18%,总淀粉含量≥10%。 3.质量安全要求 种植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产品质量严格按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的规定执行,并随标准修改变更而更新

包装规定:
严格遵守《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规范》,实行公共标识与地域产品名称相结合的使用制度。在保护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签定标志使用协议,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 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证书持有人:
昆明市东川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地域保护范围:
东川大洋芋产地位于东川区境内,涉及红土地镇、阿旺镇、汤丹镇、乌龙镇、因民镇、拖布卡镇、舍块乡和铜都街道办共7个镇(乡)1街道办,地理坐标为东经102°47′—103°18′、北纬25°57′—26°32′,境内东西最大横距51.2千米,南北最大纵距84.6千米,种植规模3333.33公顷,年产量75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