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县大米

范县大米

正品店铺 立即购买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在黄河的北岸有一条面积达2万公顷的“黄金米带”,生产的大米具有晶莹剔透、软筋香甜、营养丰富、无污染、无公害的特质,被誉为“中原第一米”---范县大米。

       一问品质

 

  范县大米氨酸类营养物质达l8种

 

  范县位于华北平原中部,黄河北岸的背河洼地,土质黏重,保水能力强,有机物质含量平均l.75%,全氮含量平均0.085%,碱解氮含量平均36.1ppm,速效磷钾平均含量12.9ppm、170ppm。营养含量丰富及偏碱性的土壤是决定范县大米碱消值、胶稠度指数高于其他地区大米的首要条件。

 

  据范县天灌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崇杰介绍,范县水稻采用黄河水灌溉,河水中的大量泥沙,具有较强的净水作用,泥沙中又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微量元素,生产出的范县大米含氨酸类营养物质高达l8种。

 

  范县大米以其晶莹剔透、软筋香甜的特色,畅销20多个省、市,享有“中原米乡”的美誉。在2009年全国农产品博览会上,范县“天灌”牌大米荣获金奖产品,2012年“天灌”牌大米荣获“河南省名牌产品”。范县优质水稻产区被确定为国家绿色大米生产基地和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二问渊源

 

  范县种植稻谷已有3000多年历史

 

  范县稻谷种植历史悠久,旧志载为颛项氏故墟,夏属昆吾时期已开始种植旱稻,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春秋时称为晋邑,旱稻的种植已小有规模。新中国成立后,范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重视农业生产,提出“盐碱洼地变江南”的口号,确定了以排定灌、排灌结合的引黄原则,积极发展引黄灌溉事业。

 

  范县自上世纪80年代实施稻改工程以来,全县水稻种植规模逐年递增,种植面积稳定在28万亩以上,水稻种植已成为该县一项富农支柱产业。目前,范县大米的种植面积达30万亩,稻谷产量近1.5亿公斤,大米加工1.05亿公斤,年生产总值达5亿元。

 

  三问基础

 

  创新种管模式 发展订单农业

 

  来到范县王楼镇黄河生态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稻鸭共作生产基地,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摆,一股浓浓的稻香扑鼻而来,肥硕的稻鸭在稻田间来回游动,捕虫食草,金黄的稻田丰收在望。

 

  看着丰收的景象,该基地负责人张存胜告诉记者,“稻鸭共作”一村一品项目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先进的农业生产复合模式,它主要是利用稻与鸭的互惠共生、共长关系,使用天然有机肥、利用新型杀虫灯等技术,构建起一个立体种养生态系统,增加稻田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实现稻鸭双丰收,收到了“一地双收、一水双用”的效果,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700元。

 

  为提升范县稻米质量,近年来,范县确立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强力实施稻米品牌培育工程,创新种管模式,增加科技含量,改善水稻品质,走“企业+基地+农户”的路子,发展订单农业,实行统一供种施肥、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价格包装,并聘请农业专家对种植过程实行全程服务,县、乡、村三级500多名农业技术人员对基地实行技术总承包,一套成熟的运作体系,使范县大米的质量有了保证。

 

  四问品牌

 

  壮大稻米产业 擦亮金字招牌

 

  “牌子叫响,黄金万两”。范县大米在品牌创立和品牌维护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优质稻米基地建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县委、县政府对全县最大的稻米加工企业——天灌米业进行优化组合,重点扶持,重塑大米优质品牌,最大限度地挖掘范县大米的市场开发和价值利用。采取领导一对一帮扶措施对大米生产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指导企业完善质量、计量、标准化管理体系,争创名牌产品。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加工设备和先进工艺,充分发挥有效的带动、规范和协调作用,提升稻米产品加工水平及科技含量。

 

  2012年“天灌”牌大米成功获得“河南省名牌产品”称号,进一步擦亮放大“天灌”等金字品牌效应,提高“范县大米”的含金量。同时,该县还引导全县21家中小稻米加工企业整合升级,做大企业规模,提升产品档次,打造新的品牌,初步形成了从生产、加工、销售产业化发展格局,有效保护了范县大米的品牌和声誉。

 

  范县县委书记王秋芳说,范县大米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对于当地稻米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范县将全面推行标准化种殖,积极开展范县大米品牌保护与培育工作,通过政府引导扶持,龙头企业主导运营等,将范县大米的品牌保护好、推广好,将稻米产业做大做强。(濮阳观察记者 崔莹 通讯员 程瑞启 陈全祺)


范县大米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新稻18、新稻20、新稻22等适宜产地范围内种植的品种。 

二、立地条件  

土壤为黄河冲积母质上发育成的区域性土壤类型为潮土,pH值范围8.0至8.5,有机质含量≥1.5%。 

三、栽培管理  

1.育秧:  

(1)育秧方法:育秧方式为半旱式育秧。 

(2)播种期:5月上旬,秧田期35至40天。  

(3)播种量:每667㎡(亩)用种量≤2.5kg。  

2.移栽:移栽时间为6月中旬,每667㎡(亩)植苗1.6至1.8万穴,每穴2至3基本苗。  

3.田间管理:施肥原则掌握前重、中控、后补。每667㎡(亩)施农家肥1200至1500kg,每667㎡(亩)纯氮用量≤12kg,以基肥为主,追肥不超过总肥量的15%。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收获 

10月下旬当黄熟谷粒达到95%时采用人工或机械收割。 

五、加工  

稻谷→筛选→去石→磁选→砻谷→谷糙分离→碾米→精选→色选→包装。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米粒成椭圆型,半透明,手握米紧攥不粘手,香味清新,淡雅绵长。  

2.理化指标:胶稠度≥75.0mm,直链淀粉含量15%至20%,蛋白质≥6.5%。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申请:
范县大米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河南省范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范县大米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