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蜂蜜

凤冈蜂蜜呈琥珀色浅琥珀色,气味清香,味道甜润,结晶颗粒。

2.1 气候特点 年均温度15.2℃,无霜期277天,年平均积温5548℃,年平均日照时数1139小时,年平均降雨日数180天左右,降水量1257.21mm,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特点。温和湿润的气候,为凤冈的蜜粉源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立地条件,也为凤冈蜂蜜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 凤冈县森林覆盖率达67%,森林植物有154科410属698种,其中作为蜜粉源植物的有200余种。在退耕还林、休耕轮作、产业结构调整和封山育林区域大量栽种乌桕、五倍子等蜜源树种,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区域按照季节种植油菜、荞麦、紫云英等。已形成黄荆条、棬子树、油菜、乌桕、荞麦、紫云英、千里光、五倍子等蜜源带。 2.2 地形地貌 凤冈县全县海拔398~1443.6米,平均海拔720米,地处乌江北岸,地势西高东低,系大娄山脉向武陵山脉的过渡地带,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境内有招宝山摩崖石刻、龙潭河国家湿地公园、茶海森林公园、万佛峡谷等众多自然风景区,生态环境良好,为凤冈蜂蜜提供了优越的栖息场所。 2.3 土壤 境内主要土壤类型有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等,分别占全县耕地面积(2.652万hm2)的35.6%、46.6%、3.6%、14.2%。土壤平均有机质为2.478%,土壤深厚,富含硒元素,适宜各种植物和农作物生长。 2.4 水文 全县地表水资源由315条支流汇集成洪渡河、六池河、蒲水河、蜂王河、辉塘河五大河流,河网密布,水量充沛,相继注入乌江,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59公里,河道总长1229.6公里,地表径流11.7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57亿立方米;现有水利工程设施986处,设计灌溉面积16万亩,占田总面积的70%。丰富优质的水资源为蜜源植物生长和凤冈蜂蜜繁衍生息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 2.5 空气质量 凤冈县无大型工矿企业,据近年来“贵州省环境空气质量情况报告”显示,凤冈县空气质量指数均在10-30,空气质量在均达“优”。蜜蜂生产地空气清新,空气质量优良。为蜜蜂的生长繁育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温和湿润的气候,丰富的蜜粉源植物,优良的空气质量,为凤冈的蜜蜂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生产的蜂蜜,纯天然、无污染、品质优良。

为将蜂蜜产业做大做强,推行凤冈蜂蜜标准化生产,养强群、生产成熟蜜的先进技术,保证凤冈蜂蜜品质。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为发展模式,组建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指导基地示范建设、蜂蜜收购、加工和销售。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和经营一体化,引领蜜蜂养殖户实现增收。 3.1 中华蜂蜜饲养控制技术 3.1.1 中华蜜蜂生活习性 中华蜜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是我国独有的蜂种资源,除最西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从东南沿海到青藏高原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以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重庆等省市数量最多,家养历史悠久。蜜蜂躯体较小,头胸部黑色,腹部黄黑色,全身披黄褐色绒毛。嗅觉灵敏,善于采集种类多而零星分散的蜜粉源。耐寒性较强。飞行敏捷,善于逃避敌害。蜜蜂有7000万年进化史,其抗寒抗敌害能力远远超过西方蜂种。蜜蜂为许多植物繁衍采花授粉功不可没,为苹果授粉率比西蜂高30%,且耐低温、出勤早、善于搜集零星蜜源,对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3.1.1 蜂箱的制作 选择杉木作为制作蜂箱的材料,新式蜂箱的规格为长60~70厘米,宽35~40厘米,高35~40厘米。蜂箱底部用木板作底,上部安装盖板。在底部一侧开箱门,每处蜂箱只开一个蜂门;老式采用圆桶蜂箱,呈立桶形。 3.1.2 蜂箱安放  以农户为主体,结合蜜粉源分布情况,适当规模、分散饲养。以新式中华蜜蜂蜂箱为主,适当辅以老式圆桶蜂箱,蜂箱安放应根据地形、地物分散排列,各蜂群的巢门方向尽量错开。 3.1.3 饲养方式 我县主要采取传统饲养和新法饲养两种方式,各占50%。传统饲养是以农户为主体,就地在房前屋后搭蜂桶或蜂箱饲养,一年只收一次蜜,但产量不高;新法饲养主要为转地饲养,一年收多次,产量较高。县境南面乡镇习惯饲养蜂箱为长方形,北面为立桶形,西南面是调环桶形。 3.1.3 蜂群春季管理(1-4月) 3.1.3.1 调整蜂群   合并失王群,淘汰产雄蜂卵的劣王,杀掉劣王2天后与邻近蜂群合并,1月下旬或2月上旬进行普查,每群应有5足脾蜂开繁。治螨治病,奖饲蛋、糖混合营养液。缩小巢门,既要保持箱内空气对流,又要防止盗蜂入侵。 春季主要是繁殖蜂群,主要采取自然分蜂的方式。主要工作是放置新的蜂箱,安放前应在箱内凃放蜂蜜。待老蜂箱开始筑新王台后,工蜂会外出寻找新家,岩壁上悬挂的新蜂箱因有蜂蜜,工蜂会引新王入驻建巢。另外还可割取部份巢脾固定在新蜂箱中,引王入驻。 3.1.3.2 加强保温 1月下旬左右,在晴天的中午紧脾至15mm,放王。饲喂糖浆促使蜜蜂排泄飞行。此时外界无粉,气温极低,喂虫要少;阴天及气温在12℃以下则杜绝奖饲促飞。紧框,使蜂多于脾,前后侧梁有蜂密集护严,这是1-2月繁蜂的主要措施。弱群应毫不犹豫地合并;撤除纱副盖,上梁横放二根直径1cm粗、长度(根据群内蜂脾多少来决定长短)的木棍做巢脾上梁的“过桥”棍,加盖覆布;覆布上面和隔扳外边都安放草帘,做好内保温促繁殖。 3.1.3.3 观察出巢表现 在早春暖和的晴天,会出巢排泄腹中积粪,在蜂箱和蜂场上空绕飞。越冬顺利的蜂群,飞翔特别有劲。蜂群越强,飞出的蜜蜂越多。如果出现:肚子膨大,肿胀,爬在巢门前排粪,表明越冬饲料不良或受潮湿的影响;有的蜂群,出箱迟缓,飞翔蜂少,且无精打采,表明群势弱,蜂数较少;个别群出现工蜂在巢门前乱爬,秩序混乱,说明已失王;如果从巢门拖出大量蜡屑,有受鼠害之疑。 发现上述异常现象,应开箱检查,针对问题,及时补救。 3.1.3.4 蜂群快速检查 在气温达到13℃以上的晴天中午,快速检查蜂群,查明经过越冬的群势(强、中、弱),现存饲料情况(多、够、少、缺),蜂王在否,箱内环境(湿度、温度),有无病害等。检查时,动作要快,检查结果,在蜂箱上作好记号,再针对情况,予以急救。 3.1.3.5 清理箱底 如果越冬不顺利,箱底会堆积很多发霉的死蜂,产生恶臭,极易发生传染病害。检查后,应结合清理箱底,收拾蜂尸、残蜡和除湿,让蜂群在清洁的环境中进入繁殖期。 3.1.3.6 励将饲喂 用稀糖浆(糖和水比为1:3)在傍晚喂蜂,刺激蜂王产卵,糖浆中可加入少量食盐,适量的中草药水,预防幼虫病发生。 3.1.3.7 强弱互补 强群幼蜂羽化出房,群内蜜蜂密集时,抽老封盖子脾或幼蜂多的脾,补入弱群,使弱群转弱为强。 3.1.3.8 喂水喂盐 在箱外设置清洁稀盐水(0.5%)水源,供蜜蜂饮用。 3.1.4 蜂群夏季管理(4-7月) 3.1.4.1 越夏前的准备工作 夏季来临前,利用春季蜜源,培育新王、换王,留足充足的饲料,并保持一定的群势,群势太强,消耗越大,不利越夏。 3.1.4.2 越夏期的管理要点 越夏期首先保证群内有充足的饲群,利用山区“立体蜜源”的特点,转地至半山或气候温和,有蜜源的地方饲养;在炎夏烈日之下,应特别注意把场地选择在树荫之下,注意遮荫和喂水。夏季,蜜蜂的敌害(胡蜂、蜻蜓、蟾蜍)很多,巢虫繁殖很快,要特别注意防治;农作物也常施用农药,应防止农药中毒。为降低群内温度,注意加强蜂群通风,去掉覆布,打开气窗,放大巢门,扩大蜂路,做到脾多于蜂。管理上注意少开箱检查,若需检查蜂群,应安排在上午10:00以前,预防盗蜂的发生。 3.1.4.3 取蜜 取成熟蜜,一般强蜂群酿蜜能力强,夏季可适当取成熟蜜,只取三分之二巢脾取蜜,留三分之一作为越夏的生活需要。弱蜂群留待秋季酿蜜成熟后取蜜。取蜜时先用艾烟驱蜂出箱,然后用刀将蜜脾割取出箱。采取传统的加工方法,收割的成熟蜜脾切成小块,用簸箕进行粗过滤,再用滤布进行细过滤,然后装入容器储藏。这样的蜂蜜具有独特的香味。 3.1.5 蜂群秋季管理(7-10月) 3.1.5.1 培育优良蜂王 选用蜂王产卵力强、蜂群壮、采集力强的蜂群作为种群培育蜂王。在晚秋育成新王更换老王,以控制来年春天蜂群分蜂,并保持全场蜂群全年使用新种王。 3.1.5.2 培育好适龄越冬蜂 7~9月,习水的刺苞等植物等开花流蜜,蜜粉均丰富,就要着手进行培育好适龄越冬蜂,注意蜂箱的防湿、保温,同时及时防治巢螟、马蜂和清理蜂箱。 3.1.5.3 适时取蜜 秋季蜜粉源丰富,是优质蜜生产的主要季节,当蜜房全封盖,表示蜜已成熟,即可取蜜。取蜜时要留三分之一的蜜脾,保证蜜蜂越冬的生活需要。取蜜方法见3.6.3.2. 3.1.6 蜂群冬季管理(10-12月) 冬季白天气温低于10~12℃时,蜜蜂就停止飞翔,越冬蜂的管理做到“蜂强蜜足,加强保温,向阳背风,空气流通”。 3.1.7 蜜蜂的病虫害防治 3.1.7.1 加强饲养管理,为蜂群创造抗病条件。取蜜时留足蜜蜂正常消耗,不采取以糖换蜜的生产方式,提高蜜蜂自身对疾病的抵抗力。 3.1.7.2 饲养强群,增强蜂群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对蜂巢的清巢力。 3.1.7.3 选育抗病品种,提高子代对疾病的抵抗力。 3.1.7.4 提前进行疾病预防。减少病原传播和感染,蜂场不要轻易外购蜂群、饲料蜜、饲料花粉与蜂机具,要定期淘汰老劣巢脾。选择放蜂场地时要避开曾有蜂病发生流行的地方。附近蜂场发生流行病要及早转到无病的地方,根据流行病及时用药预防。养蜂员应严守卫生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与疾病扩散。 3.1.7.5 加强蜂场消毒。应铲净蜂场内杂草,消除污染源,在蜂场四周喷洒10%漂白粉或10%石灰水。 3.1.8适时取蜜 秋季当继箱内的蜜房已经封盖时,蜜即成熟,即可取蜜。取蜜时间最好安排在傍晚,如果取小群的蜜,则应在清早为好。前期和大流蜜期,可以每7天左右取一次,并全部取出蜂群群的蜜,后期应抽取,取蜜时要留部分蜜脾,保证蜜蜂生活的需要。

产品特征:
4.1产品品质特色 4.1.1外在感官 色泽:依蜜源品种不同,有水白色(几乎无色)、白色、特浅琥珀色、浅琥珀色、琥珀色至深色(暗褐色); 气味:具蜜源植物的花香味。单一花种蜂蜜有该种蜜源植物的花的气味;滋味:依蜜源品种不同,甜、甜润或甜腻。某些品种有微苦、涩等刺激味道;状态:a) 常温下呈粘稠流体状,或部分及全部结晶; b) 不含蜜蜂肢体、幼虫、蜡屑及其它肉眼可见杂物; c) 没有发酵症状。  蜂蜜呈琥珀色浅琥珀色,气味清香,味道甜润,结晶颗粒细,符合申请登记产品的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所描述的外在感官特性。 4.1.2 内在品质 果糖和葡萄糖≧60g/100g,蔗糖≦2.0g/100g,淀粉酶值≧4.0ml/g.h,羟甲基糠酫≦40mg/kg,硒0.40~0.82μg/g,锌0.10~2.0μg/g。   4.2质量安全规定 GB 149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 凤冈蜂蜜生产及加工过程均符合国家相关农产品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

包装规定:
凤冈蜂蜜地域范围内的蜂蜜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凤冈蜂蜜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凤冈蜂蜜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相关要求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证书持有人:
凤冈县畜禽品种改良站

地域保护范围:
地域保护范围为: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所辖龙泉镇、何坝镇、进化镇、琊川镇、天桥镇、蜂岩镇、王寨镇、永和镇、花坪镇、绥阳镇、土溪镇、新建镇、永安镇、石径乡等14个乡镇,86个行政村(社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7°31′40″—107°55′54″,北纬27°32′14″—28°20′58″。东至琊川镇朝阳村,西至王寨镇官塘村,南至天桥镇河闪村,北至土溪镇鞍山村。生产规模5万箱,年产量0.094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