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宫面

马云山河北藁城宫面纯手工挂面龙须面整箱面条特产超细龙须小包装 【在售价】33.80 元

正品店铺 立即购买 ¥33.8

藁城宫面,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特产。河北省地方传统名产,亦称贡面。藁城宫面以优质小麦面粉、香油、淀粉为主要原料,经10余道工序精制而成,配料考究,制作精细,营养丰富,具有条细心空、耐煮不糟、汤清面秀,嚼有口劲等特点。

宫面是河北省藁城市传统的汉族特色面类食品,风味独特。藁城宫面制作技艺,已有两千多年的加工历史,历经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藁城形成了完整的加工技艺和独有的膳食文化。由于最初只供给宫廷,也叫“藁城宫面”、“贡面”、“御面”。宫面原为手工挂面,生产始于唐贞观年间,经无数次工艺改进,当时即已成为具有地方风味的名特食品。

 

据说,早在明朝时期,河北省藁城一带的面食艺人,就以精于制作挂面而驰名燕赵之地。清光绪年间,地方官吏曾以此进贡皇宫,列为宫廷佳品,故得名“宫面”。对此,《藁城县志》曾有这栏的记载:“吾邑之挂面,系土人所艺,味极适口,相传数百载,曾进贡清皇室,故名产也。”在民国时期,藁城“宫面”曾出口朝鲜,并受过孙中山南京总统府颁发的“国光银牌”嘉奖。

 

藁城宫面是以精粉、精油、精盐为原料,经独特工艺而制成,条细空心,油亮洁白,粗细均匀整齐。煮熟挑入碗中,半汤半面,汤清味佳,既可作主食,又可佐餐,尤宜病人和产妇食用。因其系手工制作,故耐火而不糟,回锅而不烂,较有口劲,食用简便,富有营养,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


藁城宫面,又名藕面。源于隋唐,盛于明清,历时1500余年源远流长。据元朝时期马可波罗所著《马可波罗游记》记载,意大利空心粉就是按照“藁城宫面—藕面”模仿、演变而来。明朝诗人凌儒子曾赋诗一首:众赞荷花贵似仙,情深又叹并蒂莲。莫愁去蒂恐丝断,化做藕面皆是缘。对“藁城宫面—藕面”赞誉有加。清朝时,地方官吏就以藕面常年进贡皇宫,故得名“宫面”。直隶总督李鸿章以此进贡慈禧时曾说:“藁邑之挂面,系乡人所艺,味极适口,相传数百载,乃名产也。”在民国时期,出口朝鲜,并受孙中山南京总统府嘉奖。

 

“藁城宫面—藕面”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文化。关于它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张果老邀柴王爷与鲁班打赌,赌赵州桥禁不住张果老的毛驴和柴王爷的推柴车,结果张果老驴驮日月星辰,柴王爷车推三山五岳,从南向北走过赵州桥,却只留下驴蹄印子和车辙印,而桥却分毫无损。(河北著名民歌--“小放牛”皆因此而来)两位神仙心中不快,不知不觉向北走了五十里,来到了滹沱河岸边,放眼望去远近皆是荷花荷叶,美不胜收。

 

二人觉得饥肠辘辘,见荷花深处有一酒馆,便走了进去。酒馆是两位八旬开外的老夫妻所开,银发飘飘,仙风道骨。柴王爷问有啥饭菜,老太太说:“有空心的菜,空心的窝头,还有空心的葫芦装的酒。”张果老一听气就不打一处来心想:空心的石桥让俺们丢尽了面子,吃个饭又碰上空心菜,空心酒…,便道:“我们只要两碗空心面吃,别的不要。”老太一听犯了难,看了看掌勺的老汉,老汉说:“两位稍等,一会便好。”说完便拿菜刀出店而去。一会那老汉拿回几根带梗的并蒂莲,切去莲花把莲梗扔进锅里,转眼便端上两碗汤面,柴王爷吃面喝汤,狼吞虎咽,片刻即完,连赞好吃。而张果老为了验证是空心面,就把面条含在嘴里,用面条来吸食面汤,果然碗里只剩下了面,而没了汤,才相信是空心面。张果老大吃一惊,屈指一算,原来此人乃财神爷-空心人比干转世。只见那老汉笑笑,说:“老汉名叫荷芑荪,今日有缘,请二位喝几杯吧”说完便拿来酒葫芦、酒杯和一盘藕片,边倒酒边说:“葫芦掏的空了才叫酒葫芦,酒杯烧得空了才能盛酒,面条钻的空了才能吸汤,赵州的大石桥建的空了,方能负重,否则那就不是桥了…。”张果老听完,哈哈一笑,把酒一饮而尽,随手把驴鞭一扔,骑驴而去。从此后张果老便没了驴鞭子,当地就多了一句谚语:“张果老骑驴---爱上哪儿上哪。”

 

那驴鞭落地化成了一座石碑,碑上有诗曰: 卢沟狮不语,丹心无马革,若得战令出,焉能过长城?后来此地出了著名爱国抗日名将――何基丰。

 

再说那财神爷转世的荷芑荪,此后便让当地百姓,用当地小麦,当地的水,跟他学起做这种空心面,因其有着:条细空心、筋道耐煮、汤清面秀、味皆入面、健身养颜等特点,而名扬四方。而用其它地方的小麦和水,却做不成这种空心面来,(于是有了一个说法:藁城的面条好做,眼难钻。)

 

后来人们便把这种面叫做:藕面,意为:因荷,得藕。随着时间推移藕面已经融进藁城人们的生命里,并赋予了更多的感情寓意:洞房花烛夜必食藕面寓意为:夫妻今生永远同心同德,相濡以沫;金榜题名时众乡亲皆以藕面为贺礼寓意为:不论以后官做的有多大,人走的有多远,都别忘了家乡的乡亲;家来贵客、添丁进口…都能见到藕面…。

 

“藁城宫面—藕面”是以当地优质高筋小麦精粉、精油、精盐、鸡蛋为主要原料,精心手工制作而成,直径仅为0.7MM,皆为空心。它的制作要经过20余道工序,工作流程70多个小时,自然风干,且受天气影响严重,对温度、湿度要求严格,严寒、酷暑、雨雾天、阴天不能生产,年均只有一百来天可正常生产。因不能大规模的生产。而愈发珍贵。

20世纪50年代,藁城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宫面传统技术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开始恢复和发展宫面批量生产。1960年县粮食局建成第一家挂面生产厂(后改为宫面厂)。80年代粮食局宫面厂、外贸局宫面厂等厂家相继扩建和新建,并相应发展起4000多个宫面加工专业户,基本形成专业化、系列化宫面生产体系。为实现传统宫面营养化、多样化,研制出了鸡蛋、荞麦、牛奶、辣椒、西红柿等不同基料适宜于孕妇、儿童、老年保健的宫面新品种20余个,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青睐。


藁城宫面质量技术要求

 

    一、产品名称

藁城宫面。

    二、产品保护范围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现辖行政区域。

    三、质量技术要求

1.品种:手工挂面。

2.立地条件:以本地产高筋优质小麦为主要原料,蛋白质含量高,有韧性,是生产藁城宫面的主要原料,小麦粉面筋质(湿基)含量在28%以上,其他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生产用水为产地范围内的地下水,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以食用植物油、食用淀粉、食用盐为辅料: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加工工艺流程:

原辅料→和面→熟化→开条→盘条→上轴绕条→分面   醒面→出架拉制→晾晒→切断成品→包装。

4.加工要点:

(1)和面:小麦粉、水、食用淀粉、食用盐、食用植物油比例100:26:4:4:0.3,和面时间20-25 min。

(2)熟化: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控制在(80-85)%,第一次熟化时间要求(10-15) min,第二次熟化时间要求(20-30) min。

(3)开条:将熟化好的面团放在平整的案板上压片,通过压轴逐步压成符合规定的2cm厚度的面片,用快刀将面团划割成直径为3cm左右的圆形长条。

(4)盘条:人工搓条,搓为均匀的圆状面条,均匀盘至圆盘式熟化盆中,人工需要2人连续划割揉搓,中途不能停断,随之用手来回反复捻搓成直径为1cm-2cm的圆条,再将其层层盘入盆中进行第二次熟化。熟化温度、湿度及时间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温度 ℃

湿度 %

第一次熟化时间

第二次熟化时间

20-25

80-85

10-15

20-30

 

(5)上轴绕条:把两根67cm左右长,一根粗的竹扦固定好,将熟化好的面条交叉地缠绕在竹扦上,至竹扦绕满为止,扦与扦之间距离为40cm-50cm。绕条时用力应均匀,自然有序。一般情况下,1min可绕满两根竹扦,每两根竹扦可绕面条3kg。

(6)分面 醒面:将上好轴的面条放入醒面洞内,一般25min即可松扦。若天气不好,湿度较大,可延长至30min。若光照太强,20min即可。

(7)出架拉制:把两根竹扦插放在有孔眼的框架上,固定好后,开始向下拉长,拉制时应平均用力向外慢慢伸张。拉至180cm左右时,下面两边用轻杆固定。

(8) 晾晒:自然晾晒2至3h,水分≤13.0%。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外观:均匀圆状,表面光滑细腻。

色泽:色泽晶亮,均匀一致。

烹调性:煮熟后汤色清,口感不粘,筋通爽口。

2.理化指标:烹调损失:≤10.0%;水分:≤13.0%;自然断条率:≤2.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申请:
藁城宫面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石家庄市藁城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藁城宫面的检测机构由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