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银耳

  • 更新日期:
  • 保护日期:
  • 保护范围:
    福建省古田县。
  • 特产分类:
  • 颁发机构:

盛耳 银耳500g白木耳古田银耳干货糯丑耳无硫新鲜雪耳莲子羹材料 【在售价】22.90 元

正品店铺 立即购买

银耳,又名白木耳,质量上乘者称作雪耳。银耳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钾、维生素经B1、维生素B2、维生素D等,营养价值很高。它被人们誉为“菌中之冠”,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扶正强壮之补药,是我国的传统滋补珍品,历代皇家贵族将银耳看作是“延年益寿之品”、“长生不老良药。”

银耳,又名白木耳,质量上乘者称作雪耳。银耳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钾、维生素经B1、维生素B2、维生素D等,营养价值很高。它被人们誉为“菌中之冠”,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扶正强壮之补药,是我国的传统滋补珍品,历代皇家贵族将银耳看作是“延年益寿之品”、“长生不老良药。”

福建省古田县的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气候条件为银耳生长提供了与众不同的最佳的生产环境。


古田县地处鹫峰山脉南端,以中山山地为主,大部海拔500米以上。地势西、中、北部高,西南、东南低,溪谷相间。境内山地丘陵300.3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84%;耕地45.05万亩,占13%;水域10.8万亩,占3%。地势分别由西北向东南、东北向西南倾斜,呈两高两低马鞍状,其间重山叠嶂,溪谷遍布。气候属中亚热带型,夏长冬短,春秋对峙,海洋性、大陆性气候兼之。年均气温16-21℃,年降雨量1400-2100毫米,日照时数1894.9小时,无霜期276天。1958年,国家在古田县兴建“一五”计划重点工程、我国第一座地下水电站——古田溪水电站,筑起长412米、高71米的大坝蓄水,淹没了逾千年历史的古田旧县城,形成了水域面积达37.1平方公里、蓄水量为6.41亿立方米的福建第一大人工淡水湖。1989年又因建闽江水口电站,淹地2万余亩,移民2万余人,新建黄田、水口两镇。1994年,水口电站跨江巨坝竣工,上流水位提高65米,形成境内水域面积34.8平方公里的大水库,库容量26亿立方米。


大自然赐予地理环境和气候成为驻留暖湿气流的“聚宝盆”,再加上两大水库散发出来的大量水分,形成这里独特的气候环境:冬暖夏凉、雨水充沛、空气湿润、光照充足,春、夏、秋三季云遮雾绕,成为银耳生长发育的最佳环境。也正是由于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古田县这个特定地域不仅特别适合栽培银耳,而且,所生产的银耳与其他地方相比,无论在色泽、朵形、气味、品质、重量、及产量的诸方面都有着天壤之别。


古田银耳质量技术要求

2.1 菌袋

    料袋装入培养基、消毒并接入菌种后,系培养料和菌丝体的总称。

2.2 翻袋

菌袋按井字形叠放成堆,在发菌室内发菌期间,为了调节温度、通气和检查杂菌污染情况,而进行有规律翻动交换菌袋位置的过程。

2.3 袋距

菌袋摆放在床架上,为了散热和留出银耳子实体生长空间,菌袋与菌袋之间留出3cm~4 cm的距离。

2.4 原基

    尚未分化的子实体的原始阶段,它是子实体的胚胎组织。原基进一步发育,形成子实体。

3 栽培季节与场所

3.1 栽培季节

    春栽3月中旬~5月中旬,夏栽9月中旬~11月底。有加温设备的9月中旬~次年5月中旬。

3.2  发菌室

地势较高,室内干燥,既保温又通风,有一定散射光,四周卫生,无粪池、垃圾堆、畜禽舍、制曲、酿酒厂和粮食仓库。一般每间12㎡~16㎡、高2.8m~3m。

3.3 栽培房

3.3.1 栽培房可利用闲置房屋,或建造专业银耳标准栽培房。其要求地势较高,平坦,近水源,排水方便,四周卫生,既保温、保湿又通风,有较好散射光。专业银耳标准栽培房长10m、宽3.5m、高3.5m,砖墙厚24cm(土墙厚40cm),房子两头各建2个门,门上方装可开合的90cm×90cm玻璃窗,窗顶上方安装电风扇。屋顶盖瓦片,瓦片下设置隔热层。内墙壁要衬上一层农膜和一层1cm厚泡沫板,房内安装两排栽培床架,中间留1.5m宽走道,走道上安装2个小型电风扇和2盏白炽灯。走道上方天花板上放2个80cm×80cm能开合的天窗。

3.3.2 室内要有加温设施。常用地下火坑道形式,它由烧火口、烧火膛、火烟暗道和烟囱组成。烧火口设在门口外墙脚处,烧火口高40cm、宽20cm;烧火膛直径80cm;火烟暗道高48cm,宽15cm;烟囱高400cm,烟囱口径48cm×15cm。

3.4 栽培床架

    床架可用角钢、木头或竹竿等搭建。床高3m,分10~12层,层距26cm,床宽100cm,床面纵向排放2~3根木条或竹竿等材料。

4 料袋制作  

4.1  料袋规格与制作

    选用低压聚乙烯膜筒制作料袋。购来塑料膜筒后,自行裁剪,其规格长55cm~60cm、筒口对折径宽12cm、厚0.004cm,先将筒的一端用棉线扎紧3圈后反折,再复扎2圈,筒的另一端留作装填培养料。

4.2 培养料

4.2.1 培养料配方

棉籽壳82%~88%、麦皮10%~15%、石膏粉1%~2%、蔗糖0.3%~0.5%、尿素0.1%~0.2%、过磷酸钙0.3%~0.5%,料:水=1:1~1.2。

4.2.2 培养料配制方法

4.2.2.1 根据制作袋数,估计好培养料用量(一般每个料袋能装干料0.5㎏~0.6㎏)。按配方要求称取棉籽壳、麦皮、石膏粉等不溶性的干料先拌匀;蔗糖、尿素和过磷酸钙等可溶性辅料溶解于水中制成母液,然后与拌料用的清水一起分批泼入干料中,用铁铲来回翻动多次,力求“三均匀”,即原料与辅

料混合均匀,干湿搅拌均匀,pH值均匀。当泼入清水 量达配方用水总量70%左右时,要进行含水量和酸碱度检测。

4.2.2.2 含水量测定。银耳培养基含水率以50%~55%为宜。测定时,用手握紧培养料,掌心有潮湿感,指缝间无水渗出为度,伸开手指料成团,落地即散,其含水量一般为53%左右。

4.2.2.3 酸碱度测定。银耳培养料pH 5.5~6.5为宜。一般采用简易测定法,测定时取一条精密pH试纸,插入已加水搅拌的培养料中,1min后取出,对照pH标准色板比色,从而看出相应的pH值。经过测定,若培养基酸性太大,可用石灰水进行调节;若呈碱性可用3%盐酸溶液调节。

4.3 制料袋

4.3.1 填料

    一般用半自动螺旋压料式装料机填料,培养料填装到离袋口8cm左右。每个料袋可填湿料1.1㎏~1.2㎏。

4.3.2 绑扎袋口

    将袋口内外两面粘附培养料擦抹干净后,用棉线绑扎3圈后反折,再复扎二圈,拉紧线头即可。

4.3.3用直径1.2cm打穴器在料袋单面打穴,每袋打3~4 个等距离穴,穴口直径1.2cm,深2cm。

4.3.4 袋穴封口

    将食用菌专用胶布剪成3.3cm×3.3cm的小方块,贴封穴口,穴口四周封严压密。

4.3.5 全程装袋的时间

    配制好的培养料,必须在5小时内装袋结束,并转入灭菌工作。

4.4 料袋灭菌

4.4.1 大批量生产通常采用古田式常压蒸气灭菌灶灭菌。

4.4.2 料袋进锅

    料袋进锅采用上下层横竖交叉排列成井字形。每锅可装3500袋左右。装锅时,料袋之间要留有间隙,让蒸气流通。料袋装好后,先盖上农膜,再盖上蓬布或麻布。四周固定压密即可。

4.4.3 烧火加温

烧火要“攻头、控中、保尾”。开始时火力要猛,3.5~4h内锅仓内温度要达到100℃,然后保

持100℃达16~18h。

4.4.4 卸锅

     灭菌后,料袋趁热出锅,搬运到已消毒过的接种室中排放(接种室消毒方法见5.2.1、5.2.2)。

5 接种

5.1 拌种

    在接种前12~24h要进行拌种。选菌龄8~10d的三级种,在无菌接种箱内,按无菌操作要求,用接种匙将菌种表层铲碎后,再将整瓶菌种拌匀待用。

5.2 接种室再次消毒

    大批量生产时,接种室和发菌室是同一房间。在临接种前,将接种室内料袋、接种用具等进行消毒。一般采用熏蒸法和气雾消毒盒两种方法消毒。

5.2.1 熏蒸消毒方法

按每m3空间用5g高锰酸钾加10ml福尔马林计算用量,先将福尔马林盛在瓷盆中,然后加入高锰

酸钾,随后操作者迅速退出关上门,门缝贴上纸条或胶布密封。消毒时间12h以上。

5.2.2 气雾消毒盒消毒方法

    按每立方米空间4g~5g计算用量,点燃消毒盒中药剂即产生气雾消毒,接种室应密闭30min以上。

5.3 接种时间

卸锅后排放在接种室中的料袋温度降到28~30℃,即可接种。接种一般在夜间进行。

5.4 接种方法

5.4.1 在酒精灯火焰旁,第一者掀开穴口上胶布,第二者迅速用接种枪将银耳菌种接入穴内(接种前,按无菌操作要求,在接种枪的筒内吸入菌种)。第一者又迅速地将胶布贴严穴口。第三者将接种后的菌袋,上下层按井字形横竖交叉叠放,每层排4袋,每堆叠10~12层。

5.4.2 接入穴内的菌种一定要比穴口凹下1~2mm。每穴接种量约5g菌种,一瓶三级种可接种140~160穴。

6 菌丝体和子实体培育

6.1 菌丝体和子实体栽培管理见表1。

表1古田银耳代料栽培管理日程

 

培 育

天 数

生 产 状 况

作 业 内 容

环 境 条 件 要 求

注   意   事   项

温度(℃)

湿度 (%)

每     天

通     风

1~3

接种后菌丝萌发定植

菌袋重叠室内发菌,保护接种口的封盖物

26~28

自然

55~65

不   必

通   风

弱光培养、室温不得超过30℃

4~8

穴中凸起白毛团,袋壁菌丝伸长

翻袋检查杂菌,疏袋调整散热

23~25

自然

2次

各10min

防止高温,弱光,室温低于20℃时,需加温。

9~12

菌落直径8~10cm白色带黑斑

耳房消毒,床架刷洗消毒,菌袋搬入耳房排放床架上,每天轻度喷水1~3次

22~25

75~80

3~4次

各10min

室温不超过25℃,注意通风换气

13~16

菌丝基本布满菌袋,穴中出黄水珠

撕掉胶布,覆盖报纸,喷水加湿,掀纸增氧

22~25

85~90

3~4次

各20min

菌袋穴口朝侧向,让黄水自穴外流

17~19

淡黄色原基形成,原基分化出耳芽

割膜扩口1cm,喷水于纸面保持湿润

20~22

90~95

3~4次

各30min

室温不低于18℃,或不高于28℃,适时采取升降温措施。

20~25

朵大3~6cm,耳片未展开,色白

取纸晒干后再盖上,喷水保湿

20~24

90~95

3~4次各20~80min

耳黄多喷水,耳白少喷水,结合通风,增加散射光

26~30

朵大8~12cm,耳片松展,色白

晒纸1次,重盖袋面再喷水

20~24

90~95

3~4次各20~30min

以湿为主,干湿交替,晴天多喷水,结合通风

31~35

朵大12~16cm;耳片略有收缩,色白,基黄,有弹性

停止喷水,控制温度,成耳待收

20~23

80~85

3~4次

各30min

防止鼠害,35天后选择晴天采收

6.2 子实体成熟特征

    耳片全部展开,没有小耳蕾,形似牡丹花或菊花,朵直径12cm~16cm,朵鲜重150g~250g,耳片呈粉白色、下垂,弹性变差。

7 病虫害防治

7.1 主要病虫害种类

    链孢霉、绿色木霉、烂耳、害螨、“杨梅霜病”等。

7.2 综合防治

    1)以防为主。调控好温度、湿度和通风换气,做好环境卫生,提高菌丝体抗逆力。

    2)发现链孢霉、绿色木霉、烂耳、“杨梅霜病”的要加强通风,防止高温,适当降低湿度,制止蔓延。受害菌筒要及时取出,在远离栽培区处晒干后做燃料或直接焚烧掉。

3)诱杀害螨:发现害螨可用炒熟的菜籽饼,或烤香的猪骨头,或糖醋液诱杀。具体做法按常规诱杀法。

8 采收

8.1 采收前准备

    箩筐10多只,篮子4~5个,小刀10把,80cm高凳和2m小梯子各一个等。

8.2 采收方法

    一次性采收。用手抓住整个子实体拔起即可。

8.3 清场

采收后,应及时清除废料、清理生产场地,栽培床架等洗净晒干、以备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