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大头菜

嘉兴陈良大头菜嘉善杨庙蔬菜厂杨庙大头菜250克/包 10包邮江浙沪

正品店铺 立即购买 ¥1.99

“海盐大头菜”腌制工艺独特,将大头菜腌在缸里、团在甏里,并贮藏在甏中。经传统工艺腌制后,香脆爽口,味道鲜美,略带酸味,可烧汤或炒菜。

【地标地理】

大头菜学名根用芥菜,是一个芥菜变种,当地农民习惯称之为“芥蓝头”。海盐大头菜品种,都是当地农民自己每年选留下来的,称其为“瘪大种”(因中午瘪叶而得名)。海盐大头菜的产地—海盐县,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缘,属冲积滨海平原区,沉积了较厚的以冲积、冲湖积、冲海积、湖沼积为主的第四纪堆积物。加之海盐县畜牧业发达,当地农民长期形成了用有机肥改良土壤的良好习惯。土壤因此非常肥沃,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非常适宜海盐大头菜的生产。加之海盐区域内河港纵横交叉,水资源丰富,取水用水极为便利,杭嘉湖平原,四季分明,夏天酷暑短,冬温低而不严寒,夏冬季风交替,气候温和湿润,充足的光、温、水为海盐大头菜生产提供了保障。因此,海盐大头菜地域保护范围内生产的大头菜鲜菜,表面光滑、块根大、产量高,内部硬筋少,加工后的大头菜味道鲜美香脆。

采收后的鲜大头菜要经过削根、清洗、晾 晒、破片等,把大头朝上、叶子朝下排齐,在竹匾里晒至每片边上皱起来后上缸腌制。这种将大头菜腌在缸里、团在甏里,并贮藏在甏中的腌制技艺,这一技艺在浙江省内属独家。大头菜加工制作过程非常精细,有切、晒、腌、翻等7道工序,尤其是腌制,不仅坛的选择有讲究,而且盐和菜的比例很难把握,没有一定的标准, 如果把握不好,腌制出来的大头菜口感、颜色就会大变样,保质期也会受到影响。

【文化背景】

宋《澉水志》(1230年)及明朝永乐年间《海盐县志》,均有大头菜(当时称芥菜)的种植记录。《海盐县农业志》也有海盐县1963年以大头菜支援了湖北、安徽灾区的记录。发展至今,海盐县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头菜之乡”。

【品牌建设】

海盐大头菜企业化规模生产大约始于20、21世纪。2008年,海盐县有3家蔬菜加工厂,但规模都比较小,属于家庭作坊式经营,年产量最大的也只有十几万坛。同时,大头菜粗加工全靠民间工艺,又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其年加工量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由于大头菜的腌制过程是一个民间技术,没有行业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头菜加工厂规模的扩大。海盐县十分重视“海盐大头菜”产业,21世纪初组建成立了海盐县红益大头菜专业合作 社,注册了“海盐大头菜”商标,申请了“海盐大头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大头菜的中心产区武原镇党委、政府把 “海盐大头菜”产业作为“特色产业”,列入“特色兴镇”的发展战略。

【知识链接】

大头菜即芥菜,又称芜菁、芥辣、芥菜疙瘩,是芥菜的一个变种,为根用芥菜。它质地紧密,水份少,纤维多,有强烈的芥辣味并稍带苦味,在襄樊地区,人们还把 它叫作诸葛菜,传说吃大头菜是诸葛先生首创的。

海盐大头菜(腌制品),富含含维生素C、碳水化物、 钙、磷。有消食下气,利水消肿,解酒开胃,增进食欲,解毒,止咳,止消渴等功效。

 

质量特色:“海盐大头菜”腌制工艺独特,将大头菜腌在缸里、团在甏里,并贮藏在甏中。经传统工艺腌制后,香脆爽口,味道鲜美,略带酸味,可烧汤或炒菜。


海盐大头菜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本地瘪大种。

(二)立地条件。

选择土壤平整肥沃,有机质含量≥2.5%,排灌条件良好,pH值7至7.5。

(三)栽培管理。

1. 播种:采用直播法;播种量为每667m2(亩)250g至300 g;播种时间为8月15日至9月20日。

2. 定植密度:每667m2(亩)留苗8000至10000株。

3. 肥水管理: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含有N、P、K速效复合肥为主。水分管理:在大头菜的肉质根膨大期,如遇干旱及时灌跑马水。

(四)采收。

1. 采收时间:播种后80天开始采收。

2. 采收标准:一级:单个重量≥500g,肉质根光滑,基本无硬筋。二级:单个重量250g至500g,肉质根光滑,允许少量硬筋,硬筋宽度≤2mm。

(五)选育繁种。

通过大田选育、除杂去劣、株系繁育、网室隔离、提纯复壮等技术进行选育繁种,保持种性。

(六)腌制工艺流程。

鲜菜→日晒1-2天→清洗→切片厚度1至1.5mm→上缸腌制7天→进甏存放

(七)质量特征。

1.  感官特征:气味略香,色泽微黄色,香脆爽口,略带酸味。

2. 理化指标:蛋白质含量≤1.7%,碳水化合物含量≤5.1%,粗纤维含量≤1.1%,有机酸含量每千克≤6600毫克。


专用标志使用申请:
海盐大头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嘉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