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都草鱼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被誉为“世界客都”。据相关资料记载,食用草鱼、养殖草鱼在梅州具有悠久历史。早在唐末,梅州客家地区就探索出了“将荒田筑埂,灌以雨水,放养草鱼一、二年,以清除野草,使成熟田”的养殖技术。之后,因草鱼粗生易长、肉质肥嫩、味道鲜美,故除了拓荒熟田养殖,梅州人更发挥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地优势,大力发展山塘和围屋池塘养鱼。

梅州养殖用的山塘,多为大面积水库,大多地处偏僻,水源多是山上溪流或雨水汇集而成,水流下山的过程中会携带土壤中的多种天然矿物成份,水质优良且营养丰富。水库水较深、水面大又有周边大山作为天然屏障,气温及水温短时间不会发生巨变。养殖品种以草鱼为主,搭配混养鲢、鳙、鲫、鲮等。养殖方式有网箱养殖,也有大水面放养;比较小面积的池塘,养殖系统更为稳定,适合发展生态养殖。养殖过程以投喂人工饲料为主,有些养殖户会适当投喂天然草料,以保证生态鱼品质。梅州伟群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海洋与渔业》记者,梅州草鱼都是在纯天然无公害的山泉水里用绿色生态食材饲养的,为了保证草鱼肉质鲜美,养殖过程严格控制鱼的养殖密度,在黄塘水库500亩的养殖区,平均每亩产量控制在1000斤左右。


为解决山塘水库捕捞难的问题,十多年前,梅州开始采用“定点吊网诱捕技术”,2个人即可操作,一网可捕捞10万斤鱼。并引入了360度远程投料机,投料机的射程半径达25米,能覆盖水面3亩,操作简单,可同时满足10万~30万斤鱼吃料。自动水质检测设备等物联网智能养殖技术也逐步运用到山塘水库养殖上,草鱼养殖面积因此迅速扩增,产量成倍增长。2018年,梅州水产品产量10.71万吨,其中草鱼产量约占总产量的50%。

凭借梅州得天独厚的草鱼养殖条件,聪明的客家人战略性选择了草鱼作为优质蛋白的供体。以草鱼为主要食材烹饪的鱼头粉、鲜鱼丸、鱼焖饭等美食家喻户晓,始于先秦、盛于唐的“鱼生”文化在梅州客家族群中更是传承千年。如果你是一名游客,到梅州旅游,千万记得去尝尝这些以“客都草鱼”为原材料制作的美食佳肴,味道之鲜美绝对让人回味无穷。


梅州下辖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平远县等8县(市、区),其中三县一区是“中国长寿之乡”。客家人长寿的基因秘诀在哪里?也许在客都草鱼那里能找到答案。经权威营养部门检测:客都草鱼鱼肉蛋白质含量17.0g/100g以上,牛磺酸100mg/100g以上,硒0.18mg/kg以上;四种鲜味氨基酸含量6.5g/100g以上,比普通草鱼高25%以上。


山泉水里养出来的客都草鱼体型瘦长,品质优良,营养丰富。一是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血液循环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良好食物;二是含有丰富的硒元素,经常食用有抗衰老、养颜的功效;三是富含蛋白质,有利于生长发育;四是富含磷和铜,磷、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


证书持有人:
梅州市渔业技术推广与疫病防控中心

地域保护范围:
梅州市所辖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共计8个县(区、市)114个镇(街道、场)。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8′~116°56′,北纬23°23′~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