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坝香菇

留坝,是个有“捡菌子”习俗的山区县,采食香菇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两汉三国年间。民间流传,姜维出兵岐山,在今留坝留侯镇闸口石营盘屯兵。因士兵征战日久,疲惫伤劳,加之闸口石气候冷凉,士兵腰腿疼痛,肌肤生疮者越来越多。先后大败铁笼山、红水河,死伤无数。征战连连失利,军队士气不振,姜维非常烦恼。却有士兵在山里枯枝上采得蘑菇,闻之芬芳扑鼻以为仙覃后称香菇,食之爽滑鲜嫩,官兵体力逐渐恢复,士气大振,出兵告捷。此后,留坝香菇更为世人所珍视。

留坝香菇生产区域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南麓中低山区,森林覆盖率88.6%。水系密集,水质洁净,为南水北调工程水源涵养地。环境优良,零工业,无污染。海拔较高,平均1547米,平均气温11.5℃,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香菇有机物质积累。

1.菌材资源 优质基质是留坝香菇品质特色的基础保障。留坝县森林覆盖率高,适合香菇生产的栎类菌材资源极为丰富,可满足发展段木栽培6万架以上、袋料香菇6000万筒以上。 2.生产方式 留坝香菇按照“段木入山、袋料下田”的方式进行生产。 段木栽培:点种9202、9208三级菌种。栓皮栎、麻栎、鋭齿槲栎、槲栎、青冈栎等壳斗科树种做原木。按“早出菇、早罢山、减侵染、提单产”进行管理。井字形排架,三年内的浇水催菇,四年的浸水法催菇。以科学管水、自然温差,提高花菇率,确保香菇碳水化合物积累。 袋料栽培:用939、LB04/800和868品种。栓皮栎、麻栎、鋭齿槲栎、槲栎、青冈栎等壳斗科树材做杂木屑,以木屑77%、麸皮20%、石膏2%、糖1%配方配袋料基质。以田间大棚袋料栽培,科学揭膜覆膜,模仿自然环境昼夜温差,促进营养物质积累,提升香菇品质。

产品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留坝香菇柄短肉厚,菇形圆润,半球形或铜罗形,菇体坚实有弹性;菌盖呈栗色或灰褐色,菌褶舒展,白色或浅黄色;菇味鲜香浓郁,口感脆嫩细滑。 2.内在品质指标 留坝香菇营养丰富。富含粗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每100克粗多糖含量不低于5g,蛋白质不低于25g,粗纤维不低于7g,钙不低于30mg,铁不低于15mg,氨基酸不低于15g。 3.质量安全规定 留坝香菇生产基地和香菇产品需达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要求,安全指标符合GB2762、GB2763规定要求。

包装规定:
1.留坝香菇的生产经营者在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前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交使用申请书、生产经营者资质证明、生产经营计划和相应质量控制措施、规范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书面承诺以及其他必要的证明文件和材料。 2.经审核符合标志使用条件的,留坝香菇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持有人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标志使用申请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标志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责任义务。 3.留坝香菇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生效后,标志使用人方可在农产品或农产品包装物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并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活动。 4.留坝香菇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要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档案,如实记载地理标志使用情况,并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

证书持有人:
留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地域保护范围:
留坝香菇生产区域位于陕西省留坝县,涉及江口、玉皇庙、留侯、城关、武关驿、火烧店、马道、青桥驿等8个镇98个行政村。东到江口镇范条峪村,南到青桥驿镇蔡家坡村,西到留侯镇火烧关村,北到江口镇磨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8′05″-107°18′14″;北纬33°17′42″-33°53′29″。生产面积93333公顷,生产规模段木2.1万架、袋料570万筒,年产香菇3113吨(鲜菇2253吨,干菇86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