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蜂蜜

岷县蜂蜜以中蜂所产蜂蜜为特色,以道地中药材为蜜源,除具备一般蜂蜜的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清热解火外,还具有中草药的相关功效和特点;具有酶值高、波美度高、羟甲基糠醛含量低的特色特点。

2.1地形地貌:岷县地貌具有山多川少,既有长江流域的陡峭山地,又有甘南高原的平缓草原和秦岭的山林草地等自然生态环境特征。全境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渭河流域三大水系,黄河最大支流洮河和跌藏河在县城汇合贯穿岷县西南北线。全县地形地貌可划分为四种类型:浅切割中高山区、中东部高原区、西北中部侵蚀中山区和河谷川台区。 2.2土壤情况:岷县土壤主要以腐殖土和黄绵土为主,共划分为高山草甸土、山地暖棕土壤、山地草甸土、黑土、黄绵土、沼泽土等类型。 2.3气候:岷县是典型的高寒阴湿气候为特点,昼夜温差大,冬季长夏季短,气候极不稳定,寒流、干旱、阴雨、冰雹频繁,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4.9℃--7.0℃,年平均无霜90-120天,年平均降水量596.5毫米,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16℃,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6.9 ℃。相对优势的光热资源对蜜源植物的生长非常有利,一是适生蜜源植物种类多、花期长;二是雨热同步,有利于蜜源植物的生长;三是昼夜温差大,利于植物流蜜;四是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蜂群扩繁;五是岷县水资源丰富,有大小河流22条。 2.4蜜源植物丰富:岷县蜜源植物流蜜特殊,即春季粉多主繁殖,夏季黄芪主流蜜,秋季百花齐开放,参芪山花两类蜜。岷县不但自然蜜源植物资源丰富,大量的杏、李、苹果、梨等果树,洋芋、蚕豆、碗豆等农作物,以及具有72万亩天然林和人工林、290万亩草场和35万亩中药材,成为四季交替蜜源植物,尤其是近20多年来黄芪、党参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8年种植面积已达到20万亩以上,为岷县中蜂广泛而优质的蜜源植物。

3.1 基本操作要求 3.1.1 饲养方式 传统土法养殖历史悠久,所取蜂蜜成熟度高、花粉含量多,自然分蜂群强,省劳力,但管理困难,一般在秋季9月份取一次蜂蜜,这种养殖方式不是岷县蜂蜜的这样方式,所占比例不到10%; 新法标准活框养蜂,是岷县蜂蜜生产的主要方式,所取蜂蜜卫生、纯度高、花粉含量很少,一般在7月—9月取蜜,平均取蜜三次,根据不同取蜜时节可以生产出黄芪蜂蜜、党参蜂蜜和百花山蜜三类岷县蜂蜜。 另外,还有少量的MX蜂箱养殖,是岷县巢蜜生产的主要方式,这种蜂箱以其箱板厚、箱体小、分层养、保温好、易结团、易管理等特点非常适应高寒阴湿地区中蜂养殖,所生产巢蜜生产快、蜜块小、成熟度高、易包装、易保存,是岷县蜂蜜(巢蜜)的一种推广蜂箱。 3.1.2 人员要求 岷县蜂蜜生产必须至少有1名岷县蜂蜜生产技术员,尤其是规模化养殖蜂场必须要懂不同时节生产不同类蜂蜜的经验。 对蜂场工作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才能从事中蜂饲养和蜂产品生产工作。 3.1.3 蜂群数量 蜂群体大、健壮、色黑(灰),身体无黄(红)颜色,冬春季每箱蜜蜂数量在 5000 只以上,夏秋季在10000只以上。 3.1.4 饲喂方式 岷县蜂蜜蔗糖含量应小于2,不提倡进行人工饲喂,不提倡用蔗糖人工饲喂,非生产期可以用蜂蜜和蜂花粉对蜂群进行饲喂。用蜂蜜混合 10%~30%的水,文火化开,冷却后用饲喂器饲喂,1d~3d 喂足。 3.1.5 蜂箱排列 根据场址的地形、环境分散排列,各群的巢门方向尽量错开;山区 利用斜坡置放蜂群,以高、低不同错开各箱巢门;东南部海拔高、气温低的地区蜂箱板材厚度在3公分以上,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 3.1.6 蜂群移动 蜂群安置好后不能随意移动。如需要变动位置时,只能以 0.5m/d 距离逐渐移动,而且巢门方向不能改变。 3.1.7 蜂场记录 蜂场应备蜂群记录卡。包括蜂群数、活动日期、蜂王的更新、蜂产品的收获量、气候变化、蜜源花期、用药情况等。 3.2 春繁期管理(3月上旬至 4月下旬) 3.2.1 选择晴暖(10℃以上)无风的天气,对蜂群做全面检查,清除箱底死蜂、蜡渣、霉变物,保持箱体清洁。 3.2.2 割除老旧脾,防治巢虫。 3.2.3 密集群势,使蜂多于脾,保持强群繁殖。 3.2.4 视蜂群储蜜情况,适时饲喂,确保巢内有封盖蜂蜜。 3.2.5 根据蜜蜂与巢脾比例,当蜂脾比例超过 1 时,添加巢脾或巢础,扩大蜂巢,加速蜂群繁殖。 3.2.6 在黄芪中药材流蜜期,选择采集力强、产卵力强、抗病力强、抗逆性强、性情温顺的母群,利用人工台基培育优质蜂王。 3.2.7 育王框上安放直径 8mm、深 11mm 的人工台基,台与台距离 9mm~10mm,每框移入 24h 内的幼虫15 条~20 条。移虫后立刻提入无王群孵育。 3.2.8 幼虫移入人工台基后第 10 天,从强群提出 1 框~2 框粉蜜多的封盖子脾,带蜂放入 1 只优质王台(注意不要挤压、倒置)组成交尾群。 3.3 生产期管理(5月上旬至 8月下旬) 3.3.1 定期全面检查,调整蜂群内卵、虫、蛹比例,加强通风,做到强群取蜜。 3.3.2 子脾上周贮蜜区大部分封盖或边脾的贮蜜大部分已封盖时,才能取蜜。 3.3.3 采蜜群中可借用上年度空脾进行临时贮蜜。 3.3.4 定期检查蜂群,适时培育新蜂王,毁除自然王台,防止自然分蜂。 3.5 秋繁期管理(9月上旬至10月下旬) 3.5.1 采取适当措施,促进蜂群繁殖。 3.5.2 适时断子防治巢虫。 3.5.3 外界气温较高期间,应垫高蜂箱防蟾蜍、蚂蚁为害蜂群,并经常捕打胡蜂等天敌。 3.5.4 留足越冬饲料,要求每脾蜜蜂(蜂脾相称)有 3kg~4kg 的贮蜜。 3.6 越冬期管理(11 月上旬至2月下旬) 3.6.1 越冬场所应干燥、避风、安静。 3.6.2 调整群势,以强补弱,弱群合并,调整后的群势要保证每群2 足框以上蜜蜂。 3.6.3 缺水时,蜂群出现不安,可在巢门喂 0.1%的食盐水。 3.7 蜂场、蜂机具的卫生消毒 3.7.1 蜂场环境的卫生消毒 3.7.1.1 蜂场每周清理一次,蜂尸应及时焚烧。 3.7.1.2 蜂场每季度至少用石灰水喷洒消毒一次。 3.7.2 养蜂用具的卫生消毒 3.7.2.1 蜂箱、隔板、隔王板、饲喂器、脱粉器 越冬后蜂箱应用酒精喷灯火焰灼烧消毒,以竹木为原材料的蜂具也可用此方法消毒,以塑料为原材料的蜂具应用 0.2%的过氧乙酸消毒。 3.7.2.2 起刮刀、割蜜刀 起刮刀、割蜜刀应选用火焰灼烧或 75%的酒精进行经常消毒。 3.7.2.3 蜂扫、工作服 经常用 4%的碳酸钠水溶液清洗和日光曝晒。 3.7.3 巢脾的消毒与保管 3.7.3.1 巢脾的消毒 选用 0.1%的次氯酸钠或 0.2%的过氧乙酸水溶液浸泡 12小时以上对巢脾进行消毒。消毒后的巢脾要用清水漂洗晾干。 3.7.3.2 巢脾保管 储存前用 96%~98%的冰乙酸按每箱体 20mL~30mL 密闭熏蒸,保存巢脾的仓库应清洁卫生、阴凉、干燥、通风、防鼠。 3.8 蜜蜂病敌害的防治 3.8.1 常年饲养强群和保持蜂机具卫生。应及时换王,用抗病力强的种王取代患病蜂群的蜂王。 3.8.2 及时隔离治疗患病的蜂群。养蜂员应严守卫生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与疾病扩散。 3.8.3 中蜂囊状幼虫病: a) 症状:5 日龄~6 日龄幼虫死亡,约 30%死于封盖前,60%死于封盖后。死亡幼虫头部上翘,黄白色,无臭味。体表失去光泽,用镊子拉出如同小囊,内含液体,末端积聚有透明的液滴。成蜂表现不安,易离脾,出勤少,易飞逃。多发生在春夏之间; b) 预防:选出抗病群育王,加强保温,密集群势; c) 治疗:应采用无毒中草药和生物防治治疗囊状幼虫病,蜂蜜生产期前二个月停止一切用药。 3.8.4 欧洲幼虫腐臭病: a) 症状:主要传染 2 日龄~4 日龄幼虫。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病虫失去光泽和弹性,虫尸由苍白到浅黄而腐烂、酸臭,最后逐渐干枯于巢房底,易挑出。巢脾成花子脾。严重时蜂王停产,工蜂出勤减少以至弃巢逃亡。春、秋繁殖期易发生此病; b) 预防:早春饲养强群,补足饲料,严格蜂具消毒; c) 治疗:应采用无毒中草药和生物防治治疗,蜂蜜生产期前二个月停止一切用药。 3.8.5 巢虫: a) 症状: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有大小两种,寄生巢脾为害蛹,被侵害的蛹形成的“白头”,叫“白头蛹”。被侵害的病群群势日衰,重者逃亡。巢虫主要在夏秋二季发生,易在弱群,脾多蜂少,蜂箱破旧的蜂群内发生; b) 预防:及时修补箱身缝隙,清除箱底蜡渣,保持蜂脾相称,对提出的旧脾应采取冷冻等严格杀死巢虫后保存,把蜂场上蜡渣和碎脾应收拾干净。 3.8.6 胡蜂: a) 种类:品种很多,以金环胡蜂、墨胸胡蜂、墨腹胡蜂为主。墨尾胡蜂危害严重; b) 时期:夏秋季为猖獗期,它们盘翔于巢门附近或守在巢门捕捉或咬杀工蜂,甚至攻入巢内迫使蜂群飞逃。 c) 防除方法:主要是人工捕杀。 3.9 取蜜要求 3.9.1 取蜜场所应清洁卫生。 3.9.2 取蜜要求上午取蜜,并提前将巢框上为封盖蜜摇出(甩出),保证取出完全成熟蜂蜜,下午不要取蜜,怕未成熟蜜过多而影响蜂蜜质量。 3.9.3 传统土法饲养一般在秋季采取割取巢脾进行压榨取蜜。 3.9.4 蜂蜜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产品特征:
4.1外在感官特征 蜂蜜初期为透明或半透明的液态,粘性强,色泽为淡黄色至金黄色,不易结晶。结晶后,颜色成黄白色或乳黄色,颗粒较小,食之绵软爽滑,甘甜适口,口感细密,后味醇厚,有辣嗓之感觉,有清淡的花香味。 4.2内在品质指标 岷县蜂蜜化验检测指标要求,水分≤20g/100g,果糖和葡糖糖≥65g/100g,蔗糖≤3g/100g,酸度(1mol/L氢氧化钠)≤30ml/kg,羟甲基糠醛≤2mg/kg,淀粉酶活性(1%淀粉溶液)≥8ml/(g.h),灰分≤0.25g/100g,维生素B2≥0.20mg/100g,钙≥4mg/100g。 4.3安全要求 执行相关蜂蜜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包装规定:
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注明品名、产地、生产者或销售者等内容。 5.1包装销售的产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包装。 5.2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岷县蜂蜜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 5.3其它 运输、贮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证书持有人:
岷县畜牧兽医局

地域保护范围:
岷县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南部,地处陇中黄土高原、甘南草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地带,西北与临潭、卓尼、迭部三县相邻;东北和漳县、武山接壤;东南与宕昌、礼县毗邻。东西长约120公里,南北宽约69公里。岷县蜂蜜生产区域为岷县海拔2200-3000米之间蜜源(粉)自然林草地和大量种植的黄芪、党参等蜜源植物,涉及全县西寨镇、清水镇、十里镇、岷阳镇、寺沟镇、秦许乡、麻子川镇、茶埠镇、梅川镇、西江镇、中寨镇、维新镇、禾驮镇、申都乡、蒲麻镇、闾井镇、锁龙乡、马坞镇18个乡镇351个行政村,地理范围区域为东经103°41′29″-104°59′23″,北纬34°07′34″-34°45′45″。年养殖中华蜜蜂规模为50929群,年产岷县蜂蜜12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