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苏麻

彭水苏麻学名紫苏,武陵山脉原生栽培种。紫苏是卫生部首首批公布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60个物种之一,武陵山脉一带称之“苏麻”,因幼苗叶背和未成熟前籽粒呈紫色,故有“紫苏麻”之称。适宜海拔400-1000米的沙壤、黄壤、砂砾地等多种土质。幼苗长势强,幼苗期叶底紫红色。叶唇形复叶,叶缘锯齿状,香气馥郁。成熟期株高1.5~2.0米,花萼白蕊浅紫色。籽实圆形棕褐色,少部分表皮有纹理,泛灰黑色或棕褐色。生长期不低于240天,苏子咀嚼有核桃沁润香。历史上有诗人对其描述:“条干并节,大叶繁枝,蓊茸纷披,凌群独秀”。在《唐六典.膳部郎中》列为一品俸禄的贡品,<新唐书.长孙无忌传>的记录被贬到彭水(唐代称黔州)记录“苏一合”的食料配给。《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民族宗教志》p208记录1976年治愈肝硬化患者赵良成(彭水县普子区粮站书记)的献身革命事业,得助于彭水苏麻治愈病患的故事。 武陵山脉大量民间生存记录和口碑相传彭水苏麻的药食价值,延续到现代对这一种种质资源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在深刻意义。彭水土家族和苗族保留春节食用苏麻馅料汤圆,是对这一种质资源遗产传承的特殊保护方式,预示着健康和长寿。不自觉中遵循天之道——补不足而损有余的朴素唯物主义(内陆缺乏深海鱼油对人体大脑能量的补充,但赋予了植物黄金紫苏代替其健脑的地位)。

1、土壤及地貌概况:彭水苏麻地域保护范围处于武陵山脉与大娄山余脉交汇处,形成“两山夹一槽”的地貌特征,以高中山、丘陵为主。主要土壤为砂壤、黄壤、紫色土。植被腐殖质丰富,森林覆盖率为39%。 2、水文概况:彭水的深部岩体内运动、存贮淡水与盐水、温泉与盐泉、高温泉与低温泉,形成多种不饱和水带,增强深部岩溶作用,生成比较集中的大型深部洞穴、暗河、岩溶水系、给土壤水分带来初始的更新替换,在国内是少有的优质水资源区域。境内河流纵横,河流、溪涧切割,呈枝状分布,均属乌江水系,有终年不断流且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20条。 3、气候概况:彭水苏麻产地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暖、多雾;夏热,多伏旱;春早,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秋长,阴雨绵绵。多年平均气温17.4℃,年总降雨量1248.3mm,年均蒸发量941.1mm,年均气压977.6毫帕,无霜期288天。其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天气温和,无霜期长,霜雪稀少的气候特点。立体差异大:海拔每升高100m,平均气温便递减0.46~0.55℃;年积温约下降200℃左右。年无霜期由沿江河谷的312天,递减到中山区的235天。年日照时数,低中山区受山脊和云雾阻挡,要比平坝约少四分之一。

1、产地要求 建立彭水苏麻种苗基地,适宜选择在前茬没种植唇形科植物,向阳通风,保水保肥的壤质土上。栽植地和直播地宜选阳光充足、排灌方便、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富含腐殖质的壤土、pH值6.3~7.2的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种植为佳。 2、品种选择范围 采用当地油苏麻或适宜彭水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 3、生产过程控制 3.1播种育苗 整地时,在地头有烧荒草,从而补充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四月上旬播种育苗。苗床按长8m、宽1.5m开厢,施尿素1kg、过磷酸钙5kg作底肥、欠细整平苗床土,先以稀人粪水将床土淋湿,每个苗床用种15g与草木灰1~2kg、人粪尿0.5~1kg充分拌匀后,均匀撒入,轻轻镇压,盖上农膜或稻草,出苗后去掉稻草。每个苗床所育苏麻苗可移栽大田一亩。 播后5~7天即可出苗,在长出2~4片真叶后视土壤肥力情况追施清淡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次,苗高5~6㎝后多次间苗,最终达到每个苗床保留1500~2200余苗,苗高10~15㎝时,在五月中下旬,具有2~3对真叶时移栽于大田,栽后及时浇水保成活。 3.2种植方式 可净作也可间作,珍重不同地区农民的生产习惯,可与玉米、紫花生、大豆、油茶等作物间(套)作方式,但间(套)作作物应在6月底7月上旬收获为好。 3.3合理密植 玉米(高粱/大豆)采用单行或宽窄行单窝双株,窝距1尺。单行种植方式,按1行玉米1行苏麻,苏麻与玉米(高粱/大豆)行距1.5尺;宽窄行种植按2行玉米(行距2尺),2行苏麻(行距2尺),苏麻与玉米行距1尺;苏麻窝距为1或1.5尺,均为单窝单株。 与花生间作时,花生按常规种植,紫苏株行距为1.5×(4-6)尺。 3.4移栽 栽植地和直播地宜选阳光充足、排灌方便、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富含腐殖质的壤土、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种植为佳。适宜栽培于麦茬地,一般土地也可栽培,在黏重的土壤上生长差,盐碱地、低洼积水地不宜栽种。4月下旬~5月上中旬整地时每亩施厩肥或堆肥2000~3000kg,作基肥。随后及时耕翻土地25cm左右,或者移栽时,将底肥直接施入窝中。若土地高燥,可做成宽4~5m的平畦,长度不限,整平耙细。若地势较低,则宜做成行距4~5m的高垄,并开好排水沟,沟宽25cm、深15cm。移栽期在5月中下旬。 3.5施肥除草:定植初期要及时中耕除草,匀苗,以利幼苗发根。苏麻苗期生长稍慢,难以与杂草竞争,除草显得非常重要。直播者5月中下旬初次除草后,亩追施人畜粪水10~15挑,可以有效地提高产量。无论直播还是育苗移栽的,在6月底7月初,应及时中耕二次除草,施农家肥浇灌根部,以促进分枝的发生,这时苏麻生长速度加快,可叶面喷施有机微量元素肥料,以后植株枝叶生长速度加快,很快封行,杂草失去光合作用的空间,不再除草。9月~10月花开前一周喷施微量元素肥料或微生物菌稀释液,促进结实。这个期间用乐器打闹、或对山歌,促进植株的优质生长发育,同时为劳作解乏。 3.6病虫害防治:彭水苏麻病虫害较少。易发病虫害为小青虫和蚱蜢、锈病、颈枯病等。 3.3.6.1小青虫和蚱蜢:5月底6月初始发小青虫为害叶片。目前未采用农药措施,可采用速灭杀丁、瓢甲敌(蚱蜢成虫等残效期短的强力杀虫剂喷治。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锌胶悬剂干粉喷粉,或用1:1:200倍的波尔多液喷雾,15天喷1次,连续喷3~4次;也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10天喷1次,连喷2~3次防治)。 3.3.6.2锈病:6~7月多发,目前也未采用农药措施。发病初期,可用50%托布津1500倍进行防治,连续喷药两次,每周一次;或用1:1:200倍的波尔多液喷雾,1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3.3.6.3颈枯病:犯病期为8月底到9月底,由于犯病现象不广泛,目前沿袭传统作业方法,未加以解决。 3.3.7打顶促枝:彭水苏麻的分枝性较强,平均每株对生分枝可达25~30个,叶片数达300~400片,花数达3500朵之多。以收获种子为目的,在苗期时于晴天掐除顶尖,以促分枝生长,形成以2、3次分枝为主产穗的株型。如果上部冠层过密时,茎叶营养消耗大,影响营养物质向籽粒运输,且株间通透性差,造成减产。因此应适当地摘除部分茎尖叶片。以收获嫩茎叶为目的,则可摘除已进行花芽分化的顶端,使之不开花,维持茎叶旺盛生长。 4、留种:彭水苏麻在生产上采用种子繁殖,因此能否留好种子对紫苏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留种的紫苏种植宜稀,以行、株距1m×0.66m为宜。紫苏种子成熟期为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采收要适时。选择品种纯正,分支低分支多,果穗长,株型紧奏的植株,当果穗下部2/3长的一段果萼变成褐色时,即应采收。采收时将果穗割下,阴干,脱粒,簸净,置干燥低温处保存。 5、产品收获及储存 苏叶采收:苏麻生长到20片叶以上时可陆续采收下部叶片,直至抽苔,但每次不要采收过多,以免影响植株继续生长;紫苏果实成熟全株割下后摘下全部叶片。对采收的叶片实行风干保存。苏子采收:70~80%的果实成熟时全株割下,将割下的苏技正立堆放在能遮雨的水泥地或垫席上,10~15天后熟阴干后,将苏技倒置敲打出苏子,晒干即可。干后连叶带茎者为全苏;摘下叶片,除去杂质,阴干,则为苏叶;抖出果实,除去碎枝杂物,其种子则为苏子;无叶的茎枝,趁鲜斜切成片,晒干,则为苏梗;彭水苏麻开花前收获的带叶嫩枝则为嫩苏梗;与苏麻一起收获的则为老苏梗。全草收割以后,去掉无叶粗梗,将枝叶摊晒10天即入锅蒸馏,晒过1天的枝叶125kg一般可出紫苏叶油0.2~0.25kg。产地加工后,苏梗用稻草绳打捆,苏子多装入麻袋中,放在通风干燥处,防止霉烂虫蛀。 6、生产记录要求 彭水苏麻需要对生产措施、病虫害发生情况、使用农药、生物天敌、气候变化对品种繁育的一系列影响,需要做全过程记录。以备原生物种的繁衍及变异做出合理的科学解释和进一步研究,以备查询。

产品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彭水苏麻籽粒呈圆形、灰褐色或灰色、有光泽,千粒重3.2~4.0克左右,籽和叶均具有特有芳香气味。 2、内在品质指标 100g苏子中,α- 亚麻酸22.4g~32.43g, 脂肪28.0g~47.0g。 3、安全要求 彭水苏麻产地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GB/T18407-2001标准。 用彭水苏麻生产的食用油严格按照种植业无公害食品国家标准NY5118-2002执行。

包装规定:
地域范围内的彭水苏麻生产经营者,将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彭水苏麻这一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证书持有人:
重庆市黔中道紫苏种植专业合作社

地域保护范围: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彭水苏麻地域保护范围为连湖镇、联合乡、石柳乡、郁山镇、走马乡、龙溪乡、芦塘乡、保家镇、乔梓乡、汉葭街道、迁桥乡、岩东乡、桑柘镇、桐楼乡、梅子垭乡、双龙乡、诸佛乡、小厂乡、龙射镇、平安乡、鹿鸣乡、普子镇、棣棠乡、三义乡、黄家镇、大垭乡、润溪乡、龙塘乡、朗溪乡、鹿角镇、善感乡、鞍子乡、石盘乡、新田乡、万足镇共35个乡镇150个自然村。东到桐楼乡普子村,南到润溪乡干溪村 ,西到鹿鸣乡向家村,北到连湖镇多家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7°48′~108°35′,北纬28°57′~29°50′。海拔高度为400-1000m。地理保护范围种植面积6667公顷,苏子年产量5000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