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再生稻

再生稻即种一茬收获两回,即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的水稻。再生稻是蕲春县发展粮食生产的一大特色。近年来,蕲春县顺应民意,积极发展再生稻,全县再生稻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已大面积实现“一种两收过吨粮”。蕲春再生稻属晚籼稻。所加工的再生稻稻米品相优,米粒细长、光泽润滑、晶莹透亮;做成的米饭口感好,蓬松绵软,不粘结,入口绵甜,清香可口,食后余味无穷,冷饭不回生。

2.1 地形地貌情况 蕲春县地处大别山南麓余脉,长江中游北岸。境内地势起伏大,海拔最高处1244.1米;地貌结构复杂,山地、丘陵、平原兼具,且呈现多层次立体分布。属于中山区和低山区类型。蕲春再生稻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丘陵地带(岗峦起伏,绿树成荫,风景旖旎)和西南部的滨湖平畈(湖泊棋布,港汊纵横,鱼稻飘香)。 2.2 土壤情况 蕲春再生稻产区稻田多为潴育型水稻土,土壤剖面构型多呈APG型,质地中壤,PH值5.5-6.5。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平均含22.8g/kg,理化性状好,耕作性良好,土层深厚,能够贮存更多的养分和水分,极有利于蕲春再生稻的生长,使得稻米产量高,品质好。 2.3 水文水利情况 蕲春县水源丰富,境内江河环绕,湖多河密,分布有长江、内湖、湖泊、水库、塘堰、港渠等多种水域类型。境内水系发达,主要有长江干流、蕲河水系、赤东湖水系,支流多呈对称分布。全县5 km以上河流共有75条。其中,蕲河(又名蕲水),自东北向西南流贯全县,流域面积1983km²,占全县总面积75.5%。全县主要湖泊10个,总面积3046.82万㎡,其中,赤龙湖(又名赤东湖、红头湖),围垦后现有面积26.8km²,蓄水量0.94亿m³,是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境内共有水库159座,其中,大同水库(又名仙人湖),属于长江中游的大(2)型水库。蕲春再生稻生产区域稻田灌溉用水主要来源于蕲河、大同水库和赤龙湖等境内的水库、湖泊和河流。区域内水利设施齐全完善,沟渠配套,排灌方便,有效灌溉面积达100 %,为蕲春再生稻的生产提供了充足水源条件。 2.4 气候情况 蕲春县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兼南北过渡的气候特点,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气温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历年平均无霜期249.1天,降水量1341.7mm,日照时数2025.8h,平均气温16.8℃,全年≥10℃积温达5328.3℃,昼夜温差达15℃以上。温、水、光等气候条件完全可以满足再生稻的正常生长发育。由于再生稻生长季节气温适宜,且昼夜温差大,灌浆期与正季稻相比明显延长,避免了高温逼熟问题,养分积累比较充分,因此,蕲春再生稻营养更丰富,品质更好。 2.5 环境情况 蕲春再生稻种植区域无大型工矿企业,无工业三废污染。空气清新,微粒悬浮量、二氧化硫含量、氮氧化合物含量都很低,符合GB 3095的二级标准;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391《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要求;灌溉用水主要取于蕲河、大同水库和赤龙湖等境内的水库、湖泊和河流,水质优良,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要求。

3.1 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 选择蕲春境内沿湖、沿河地区,具备土壤肥力高、有机质丰富、适耕性好、排灌方便、生态环境优良等条件的区域,种植蕲春再生稻。 3.2 品种选择 选用米质优、抗性好、产量高、再生力强,部、省级审定并通过多年试验示范,适合蕲春种植的水稻品种蓄留再生稻。种子从正规大公司采购,每3-5年更新一次,纯度不低于96%,发芽率不低于80%,净度不低于98%,含水量不高于13.5%。蕲春再生稻目前主导品种为两优6326和丰两优香1号。 3.3 生产过程管理 3.3.1 秧田管理 实行保温育秧,尽量早播。播种时间要求在3月20日-25日,机插秧模式尽可提早到3月20日左右播种。人工栽插方式,每667m²大田用种量1.5kg,每667m²秧田用种量10-15kg;机械插秧方式,每667m²大田用种量2.0kg,每秧盘播干种80-100g(每667m²大田栽插20-25盘秧)。按照育秧技术要求进行肥水管理。 3.3.2 栽插质量要求 4月25日前后栽插,秧龄控制在30d左右。机械插秧方式还应注意要在整田后“沉”2-3天再机插。每667m²栽插1.6-1.7万蔸(株行距4*9寸或5*7寸),每蔸插4-5苗插足基本苗。施足底肥,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大量元素肥料与中微量元素配合的施用原则。 3.3.3 头季大田管理 3.3.3.1 追肥除草。水稻移栽返青时施分蘖肥,每667 m²撒施尿素7.5Kg;在秧苗栽插后15-20d,看苗补施适量尿素,促秧苗平衡生长;在头季晒田结束回水时施穗肥,每667 m²撒施尿素5Kg+氯化钾7.5Kg。并及时防除田间杂草。 3.3.3.2 浅水插秧和返青;“浅灌—落干—露田2-3天”循环湿润灌溉;总苗数达预计穗数的80%(即蔸平11苗数左右)适时晒田控苗,晒至泥不陷脚即可;浅水孕穗,孕穗时切忌干旱;抽穗后干湿交替灌溉促灌浆,以气养根,以根保叶;收获前5~7天排水落干断水。 3.3.3.3 病虫防治。重点防好“三虫两病”,5月上中旬防治一代二化螟,6月底防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苗期、分蘖盛期和破口期注意防治稻瘟病,晒田回水后防治纹枯病。同时,还要注意防好南方黑条矮缩病。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3.3.3.4 头季稻收割。及时收割头季,适当高留稻桩。头季在95%左右谷粒成熟时收割。稻桩高度应以保留至倒二节位上方5-8cm为宜,一般留桩高度在40cm左右。收割时,要做到整齐一致、平割不要斜割,抢晴收割。割后稻草要及时运出田外,不要压在稻桩上,踏倒的稻桩应及时扶正,以促使再生稻发苗整齐一致。 3.3.4 再生稻大田管理 3.3.4.1 在头季稻齐穗后15-20天,施促芽肥,每667 m²施尿素7.5-10 Kg和氯化钾7.5Kg。头季稻收割后2-3天内,在及时回水的同时,每667 m²施尿素7.5-10Kg,促使再生苗整齐健壮。 3.3.4.2 管水。头季收割后田里迅速灌水,之后坚持“浅灌—落干—露田2-3天”循环湿润灌溉,保持田面湿润。 3.3.4.3 病虫防治。原则上再生稻不需要防治病虫害,不使用任何农药。 3.3.4.4 收割。坚持“十黄熟”收割。不宜过早,以免影响产量和品质。 3.3.5 质量标准及标志标签 再生稻谷要求新鲜,色泽金黄,形状整齐,无破损,无杂谷、秕粒、米粒、泥土、石子等,谷粒表面清洁无斑点、污垢,含水量13. 5%以下。再生稻米包装按国家标准标识,注明品种名称、品质级别、净含量、生产日期、保存期、执行标准、产地及生产者等内容。 3.4 生产记录要求 蕲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定期组织培训蕲春再生稻种植户和生产加工企业员工,做好品种选择、栽培、土肥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购管理、成品整理及收后的出入库台账等,认真仔细做好记录处理并加以收集整理,为蕲春再生稻质量追溯提供依据。 3.5 生产加工 为了保证蕲春再生稻米的质量,提高整精米率,制定统一的干燥、贮藏与加工技术规程,严格控制再生稻谷水分,蕲春再生稻米全部实施定点加工。

产品特征:
4.1 外在感官特征 蕲春再生稻属晚籼稻。所加工的再生稻稻米品相优,米粒细长、光泽润滑、晶莹透亮;做成的米饭口感好,蓬松绵软,不粘结,入口绵甜,清香可口,食后余味无穷,冷饭不回生。 4.2 内在品质指标 蕲春再生稻直链淀粉含量13-18%,胶稠度≥60mm。 4.3 安全要求 蕲春再生稻应达到绿色食品(稻米)质量要求,符合NY/T 419《绿色食品 稻米》的规定。

包装规定:
地域范围内的蕲春再生稻生产经营者必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蕲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证书持有人:
蕲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地域保护范围:
蕲春再生稻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蕲春县所辖行政区域内的漕河镇、赤东镇、蕲州镇、管窑镇、横车镇、彭思镇、株林镇、刘河镇、狮子镇、青石镇、向桥乡、张榜镇、檀林镇、大同镇、八里湖办事处,以及赤龙湖湿地公园,共15个乡镇办和1个湿地公园;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2′-115°56′,北纬29°59′-30°40′之间;保护面积为30万亩,年产量9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