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苹果

陕西原产地商品官方旗舰店

正品店铺 立即购买

陕西由于周、汉、唐等朝建都长安,很早就形成了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心,因此四方的奇花异果,也多有引入,并栽培推广。汉武帝时期,陕西果树栽培进入鼎盛时期。《西京杂记》中描述上林苑的果树品种:“群臣远方各献名果艺树……梨十……枣七……栗四……桃十……李十五……柰三……梅七……杏二”,其中还记载“……柰三,白柰、紫柰(花紫色)、绿柰(花绿色)”,柰即小苹果或绵苹果。柰与现在栽培的西洋苹果属同一种。唐宋以后,砂果、蜜果、红苹、白苹已在陕西关中、陕北民间庭院种植。现在陕西神木、府谷等地所产的海棠,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有些还未脱离原始状态。

世界苹果看中国 中国苹果看陕西

我国多年前就已超越美国、日本成为世界苹果的最大产区,苹果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5%。陕西省目前是我国苹果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苹果大省。2017年陕西省苹果种植面积1100万亩,预计产量1100多万吨,占到中国四分之一、世界七分之一。陕西浓缩苹果汁产量和出口量全国第一,陕西浓缩苹果汁占据世界总产量三分之一,全球每三杯苹果汁就有一杯来自陕西。
陕西境内渭河以北的4万多平方公里地处北纬35°,海拔800米到12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是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使陕西苹果的果实硬度、着色率、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花青素、果胶、果糖等指标全面超越日、美、澳、欧盟苹果品质,赢得消费者口碑。

陕西苹果 大自然的精选

苹果是蔷薇科(Rosaceae)苹果属(Malus)植物的果实,陕西苹果生长在海拔高、光照足、土壤肥沃的渭北黄土高原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陕西苹果“色泽艳丽、角质层厚、果肉香脆、酸甜适度、耐贮运”的品质特征。

陕西地处祖国内陆腹地,地形东西窄短,南北狭长,地跨10个纬度、三个气候带(北亚热带半湿润、暖温带半湿润、温带半干旱气候)。从北到南,划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块。陕北是西北黄土高原中心,丘陵沟壑纵横,土层深厚。气候属半湿润半干旱类型。陕西苹果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在地理位置上位于北纬  34°38′~37°02′,东经105°35′~110°37′,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中心地带,地貌特征绝大部分为高原沟壑。

渭北黄土高原不仅是全国五大苹果产区中惟一符合最适宜区7项指标要求的苹果优生区,而且这一区域昼夜温差大,气温日较差11.8~16.6℃,白天果树养分积累较多,夜晚消耗较少,果品蓄糖量高,风味浓。

陕西苹果产区海拔800~1200米,光照强度为3500~50000米烛光,年日照时数2200~2400小时,其中8—9月份在300小时以上。适中的海拔高度和充足的光照资源,使果实着色鲜艳,蜡质层增厚,糖、酸、维生素C等含量增加,硬度增大,果面洁净。

陕西苹果产区土壤为垆土。土层深厚,黄土覆盖80~200米,而且质地疏松、透气蓄水保肥能力强,富含钾、镁、钙、锌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有利于苹果根系的生长,保证树体和果实生长发育所需水分、养分,是提高果品品质、形成陕西苹果特色的基础条件。陕西苹果产区降雨适中,年降雨量为560~750毫米,空气湿度相对较低,不利于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和繁殖,果树病虫害侵染种类少、危害轻,果园用药浓度低、次数少,加之苹果生产发育需要的水分主要依靠天然降雨,水源纯净,生产的果品安全、绿色。同时这里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区,环境质量优,无工业污染,生态条件,区位优势较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依托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资源、雄厚的农业科技力量和区域特色的栽培措施,大力建设优质果品基地,发展产业化经营,短短10多年一举发展成为中国水果生产大省,陕西苹果逐渐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

 

文化背景

陕西栽培苹果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之后发展壮大,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苹果产区。200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充分肯定了陕西在结构调整中建成苹果大省的做法,农业部已把陕西确定为中国苹果优势产业带。

陕西是我国农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据西安半坡新石期时代遗址考证,远在6000年前,陕西地区就已开始了农业生产活动。半坡出土的遗物中除谷、菜种子外,还有栗和榛种子,说明果树栽培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部分自远古已在陕西开始。周之始祖后稷也最早在陕西的关中“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陕西由于周、汉、唐等朝建都长安,很早就形成了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心,因此四方的奇花异果,也多有引入,并栽培推广。汉武帝时期,陕西果树栽培进入鼎盛时期。《西京杂记》中描述上林苑的果树品种:“群臣远方各献名果艺树……梨十……枣七……栗四……桃十……李十五……柰三……梅七……杏二”,其中还记载“……柰三,白柰、紫柰(花紫色)、绿柰(花绿色)”,柰即小苹果或绵苹果。柰与现在栽培的西洋苹果属同一种。唐宋以后,砂果、蜜果、红苹、白苹已在陕西关中、陕北民间庭院种植。现在陕西神木、府谷等地所产的海棠,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有些还未脱离原始状态。

近代陕西栽培的苹果除原有种类外,主要是大苹果或西洋苹果。大苹果自1928年首次引进陕西。1934年,三原斗口农场、扶风聚粮寺农场和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先后自山东青岛、烟台及日本等地引进苗木,建立果园。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开始在秦岭北麓发展苹果林带。20世纪70年代起,在实践的基础上,陕西苹果向更好的产区——渭北黄土高原发展。1973年中央农林、商业、外贸三部联合在洛川、淳化、印台(原铜川郊区)等县区建立苹果外贸出口基地,陕西苹果产量逐步扩大。

 

文化积淀

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是华夏文明的起源,悠久的历史,创造了多彩的文化。自公元前11世纪起,历史上先后有13个朝代在陕西建都。陕西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如古长安城遗迹、秦始皇兵马俑、72座帝陵……陕西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根据地,更是黄土高原民俗风情的发源地,如高亢的秦腔、激昂的锣鼓、精湛的剪纸和极富生活气息的农民画等。陕西丰富的地域文脉资源,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为苹果文化的传播推广提供了众多的要素。

苹果是陕西农业的一张名片。“游秦兵马俑、品陕西苹果”“陕西苹果,果然好吃”等广告语已被越来越多的外来者所了解。陕西黄土地的千年农耕文明,因苹果而有了一个鲜亮的现代“符号”。苹果这种“智慧果”,因勤劳、智慧的陕西人而在黄土高原被彰显而备受关爱。

陕西是苹果文化的领跑者,已将苹果文化融入到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这里建有国内首座苹果博物馆、苹果大酒店。农业部连续7年在陕西主办中国陕西(洛川)苹果节。陕西省果业管理局连续4年举办以陕西苹果冠名的“苹果杯”陕西篮球公开赛。此外,还通过举办果业文化展、在全国多地成立苹果文化研究会等方式传承传播陕西苹果文化。

在陕西洛川、白水等果区,对苹果文化的研究更为突出,洛川县先后编写出版了《金土地·红苹果》《果乡骄子》《洛川苹果文化》等十余部苹果文化书籍,创办发行以宣传苹果文化为主旨的水果期刊《果乡风》,在白水有白水苹果赋。

众所周知,一部好的电视剧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用现代传媒技术把苹果文化搬上荧屏,通过《咱村的苹果红了》这部电视剧把陕西苹果的宣传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让观众都知道,苹果寄托了陕西农民的“富裕梦”。来到陕西,您会感受到果乡人的浓浓的苹果情结,苹果已成为果乡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促进了苹果文化的形成。

 

品牌建设

2002年,中国农业部把陕西确定为中国苹果优势产业带核心区域,进行重点建设。2003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陕西苹果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05年,陕西苹果加入欧瑞金组织(Origin),成为国际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9年,陕西苹果通过中国—欧盟国际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互认。如今陕西苹果的规模、质量、品牌、市场占有率等已跃居全国前列,成为全国苹果生产的第一大省,在世界苹果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编制规划“绘”品牌

苹果是陕西果业一大“拳头”。陕西省立足陕西果业发展实际,制定《陕西省现代果业发展规划》和《陕西省果业品牌发展战略规划》,为创立品牌提供支撑。按照《陕西省果业品牌发展战略规划》,构建“陕果”“秦果”为省级品牌背书。洛川苹果、白水苹果等为市县级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产品品牌相结合的新型母子化品牌构架,为陕西苹果在国际国内叫响整合资源,提供支持。

标准化生产“种”品牌

    标准化生产是提高果品质量安全和创建“陕西苹果”品牌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生产出精品苹果,从冬剪、施肥,到采摘都要经过疏花、授粉、疏果、定果、套袋、夏剪、脱袋、摘叶、转果、铺膜10道工序,通过“计划生育”+“美容”来优胜劣汰,经过这些工序精心“制造”的苹果才会又大又甜。陕西创造的“果、沼、畜、草、窖”五配套的苹果生产模式,这种五配套生产模式形成了良性的环环相扣的产业循环。养畜建沼,发展养畜业,广辟有机肥源,增施有机肥,增加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地肥力;果业与沼气建设紧密结合,既改善了农村能源结构,又为果园提供了优质肥源;果园种草不但改善园林小气候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果品生产的稳定性,还可依草养畜,畜粪进入沼池,还园壮树;果园建窖储水,推广旱作技术,推动了现代果业的生态循环、和谐发展。既能保护环境,又能节约资源,能够实现苹果及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提”品牌

陕西苹果主栽品种为红富士。为让陕西苹果红起来,借鉴日本、美国等国家苹果管理的先进经验,陕西省连续多年组织果农、技术人员和管理者近1000人次到日本学习世界果树园艺最高技术,并多次请日本、美国专家到果园给果农传授技术。从2001年冬天开始,在全省大范围创新推行“苹果四项关键技术”---“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全面对果树进行了“摘帽子”、“脱裙子”、“去膀子”、“开窗子”(为果树大改形具体措施的俗称)等大手术,解决了果树(园)通风透光、光照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苹果园管理水平跃居全国前列,苹果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

宣传促销“推”品牌

政府积极推动,果业企业主动拓展市场,加强营销,构建了陕西苹果国际国内的营销体系。国际市场,按照“远交近拓”战略,组织企业“走出去”,在东南亚、中亚、欧盟、北美、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开展陕西苹果市场推介活动。国内市场,重点在主销区宣传促销陕西苹果,积极组织企业“布局”全国市场,多次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南宁、福州、武汉、重庆、哈尔滨、乌鲁木齐等各大中城市举办陕西苹果推介会。这种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的宣传推介活动,既扩大了陕西苹果的知名度,又树立了陕西果业的良好形象,更促进了陕西苹果国际国内贸易的全面发展。

    形象店建设“传”品牌

    陕西果品形象店既是陕西果业品牌传播的重要载体,又是陕西果品营销的新渠道。小果店,大市场,一个小店,一卡通行,汇聚天下八方来客。果的品质、果商的精神,传播着三秦大地历史积淀厚重的文化。支持以企业合作社为市场主体,通过加强基地建设,强化质量控制,严格品牌管理,在主销区建设“陕果”形象店,推广区域品牌,强化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全省涌现出了“华圣”、“宏达”等一批企业知名苹果品牌。2014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等销区城市开办130家陕西品牌水果专卖店,把130个“会说话”的广告牌设立到全国。

 

知识链接

看秦兵马俑 品陕西苹果

陕西苹果较其它产区苹果的品质特征相比,果实硬度、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花青素、总糖、总酸与SOD均属上等。果实主要特点为硬度较大、果形高桩、果面洁净、色泽艳丽、酸甜适度、品质优良,突出体现在“色泽艳丽、腊质层厚、风味浓郁、耐贮运”四大特色。

色泽艳丽。色泽是苹果外观特征和产品商品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陕西苹果的色泽特征集中反映在着色早、易着色、色度艳、着色面大。在自然栽培条件下,陕西主栽苹果红富士着色指数80%以上,秦冠着色指数85%以上,嘎拉着色指数70%以上。在市场上,消费者一般能通过看色泽就可辨认出陕西苹果。

腊质层厚。腊质层是苹果保健性能和贮运性能的重要构成因素。陕西苹果腊质层厚集中体现在皮层厚、果面光洁无锈、果胶含量高。据测定,陕西洛川红富士苹果角质层厚度达20.5微米,明显高于其它主产区苹果。

风味浓郁。风味是苹果内在品质和食用性能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陕西苹果风味特征突出表现在糖份高、果肉脆、香气浓、营养丰富等方面。据对陕西苹果代表产区洛川县红富士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6.5%,VC含量4.2mg/kg,总酸量0.21%,这些指标均高于国家鲜苹果GB1051—89标准。

耐贮运。贮运性能是苹果实现季产年销、延长货架期、开拓国际市场和提高附加值的要求。陕西苹果果皮厚、果面蜡质多,果实致密、硬度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从而形成了陕西苹果耐贮藏的特征。据测定,陕西洛川红富士苹果采收时的硬度为9.7kg/cm2,贮藏5月后为7.3kg/cm2,明显高于其它地区所产的苹果。

陕西苹果

陕西苹果,天生丽质。它生长在海拔高、光照足、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的渭北黄土高原,犹如黄土高原上缠裹的一条绿色的“金腰带”,蔚为壮观。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陕西苹果“色泽艳丽、角质层厚、果肉香脆、酸甜适度、耐贮运”的品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