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茵红李

宜宾县李子种植历史悠久,李资源丰富,李子种植遍及全县各地,《宜宾县志》〈物产志〉(清嘉庆版校注本)中即有李子种植记载。在宜宾县关于李子的渊源流传着哪吒染血去毒、拯救苍生的动人传说,当地百姓为感谢哪吒之德,将染血救命的野果,取哪吒是托塔李天王三子之意,名叫李子,并在宜宾翠屏山修建哪吒行宫,世代祭拜。 宜宾县李子种植普遍,但由于品种多、杂,未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造成李子多数品质不佳。建国后通过不断改良和引进李子新品种,不断提高栽培技术,李子果实品质有了一定提高,由宜宾县选送的玫瑰大红李获宜宾地区优质水果称号。为了更好地发展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宜宾县政府积极组织专家团队,在地方李资源中筛选优株,经多年试验选育而成一优良李子新品种,因该新品种李子果实一半紫红一半黄绿,在县品种命名会上,专家们将其命名为“茵红李”。该品种于2011年2月正式通过四川省品审委第七届二次会议品种审定。 宜宾茵红李自选育成功后,因特别适宜于宜宾县独特的土质和气候条件,丰产性好,辅之以独特的栽培生产技术,使生产出的李子果实脆甜化渣,清香爽口,耐储性强,深受群众喜爱。栽培面积不断从茵红李选育地喜捷镇(今宜宾茵红李栽培核心区域)向宜宾县其它适宜区域辐射,2006年,宜宾县政府专门将宜宾茵红李作为特色水果产业发展纳入“十一五”规划,宜宾茵红李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宜宾茵红李已在全县17个乡镇适宜区域推广种植2500公顷,产量达到38000吨,产品畅销四川、重庆、云南等地,产品果园批发价已从2000年的2元/公斤升至2011年的6-8元/公斤。预计“十二五”后宜宾茵红李将扩种至4000公顷,产量60000吨,果农年人均收入将达到8000元。宜宾茵红李已成为宜宾县农民发展特色农业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宜宾茵红李产区为典型的盆地西南向腹部盆周过渡地带的低山丘陵地貌,海拔300-500米,土壤类型以中性或钙质紫色土为主,约占75%,土壤PH值在6.5-8.0之间,土质较粘,保水、保肥能力强,土壤富含有机质、钾和多种矿物元素,特别适宜宜宾茵红李的生长。 宜宾茵红李产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8℃,≥10℃的积温5737℃,年降雨量1152毫米,降雨多集中在6-8月(占全年的74%),年均日照1139小时,无霜期347天,年均相对湿度为83%,春、夏季均温14.9-25.9℃,特别是春季3月后气温回升快,春夏旱频繁,在保证灌溉的前提下,茵红李花期和幼果期无或很少受到低温冷雨的侵害;夏季6月后进入雨季,有利于茵红李果实膨大及新梢生长;秋季阴雨多湿、冬季无严寒(最冷月1月月均温保持在7℃左右),有利于茵红李树体结果母枝的发育。符合茵红李最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要求。

(1)产地选择:宜宾茵红李种植须选择能排能灌,土层深厚(要求土层应达80cm以上),中性至弱碱性土质,有机质含量高,地势向阳的坡地为佳(海拔300-750米)。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2-2001。 (2)砧穗组合及苗木质量:采用毛桃苗作砧木,采结果性状良好的茵红李母本树上年秋稍作接穗嫁接育苗。一年生嫁接苗质量控制必须保证品种纯度98%以上;接口愈合良好;苗木健壮;苗高100cm以上;主干粗直,茎粗(嫁接口以上3cm)0.7cm以上;根系完整,须根发达;无检疫性病虫害。 (3)苗木定植技术:宜宾茵红李以10-12月定植为最佳。亩栽密度以75-90株(株行距2.5-3×3米)为宜。定植时,按株行距挖好定植穴或定植沟,要求定植穴深、宽达70厘米见方。每穴施用有机肥不低于100斤,钙美磷肥或枯肥2斤。有机肥以草皮、农家肥或渣肥为主,与定植穴土壤充分混匀。苗木栽植后,留好定植盘,定植盘直径1米以上,栽后施足定根水。苗木定植后,及时进行定干。保留苗干高40厘米,以上部分全部剪除。 (4)整形及修剪技术:宜宾茵红李的整形:由于茵红李树中心干不明显,枝条披垂。在整形上,主要采取自然开心形或“V”字形整枝。在苗定干后,对发出的主枝有20厘米长时进行摘心处理。应连续进行3-5次主枝摘心,以促发侧芽抽发,提早形成结果树冠。修剪:茵红李结实力很强,不论是短枝,还是长枝均能结果,但以短枝结果为主,故修剪上宜采用回缩长枝,促进短果形成,并合理搞好疏剪、短截,及时剪除虫枝、枯枝等,使树体枝叶分布合理。同时,因该品种的潜伏芽寿命长,易萌发,对衰老树中下部长出的徒长枝可进行拉枝或适当短截,促发分枝,形成结果枝,以填充树冠。修剪时间以冬季修剪为主,夏季修剪为辅。 (5)疏果技术:宜宾茵红李结实性强,原则上每667平方米控制在1000kg-2000kg之间。疏果从谢花后4-8周前进行,疏果先里后外,疏除小果、畸形果、病虫果;无论长、短果枝均间隔2cm留1个果,花束状结果枝留1个。 (6)土肥水及病虫害防治管理:宜宾茵红李土肥水及病虫害防治的管理结合产区实际参照DB51/T367-2003标准5及标准8要求执行。 (7)产品收获及处理:宜宾茵红李成熟期在7月上中旬,应根据果实成熟度、市场需求和运距,综合确定采收适期。包装、标志、标签、运输、贮存按NY5112-2005标准7的要求执行。 (8)生产销售记录要求:宜宾茵红李的在生产及销售过程,要建立详细的田间生产管理档案(包括病虫害发生情况、技术措施、农药、化肥的使用情况,投入品的名称、使用时间、使用目的、使用方法及使用量等);销售记录档案,全面记载并保存好,以备追溯查阅。

产品特征:
(1)外在感官品质:宜宾茵红李果实中大、近圆形。果顶平,缝合线明显,两半较对称,果底绿黄色,着片状茵红色,果粉较多。果肉绿黄色,肉质细、脆,汁中等。核小、离核。味甜、浓,品质上等。 (2)内在品质指标:宜宾茵红李可食率≥95%,可溶性固形物≥10%。 (3)安全要求:符合《核果类水果》NY5112-2005质量要求。

包装规定:
地域范围内的宜宾茵红李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宜宾茵红李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

证书持有人:
宜宾县领先茵红李专业合作社

地域保护范围:
宜宾茵红李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流经宜宾县的岷江及金沙江下游流域的喜捷镇、高场镇、柏溪镇、双龙镇、凤仪乡、李场镇、蕨溪镇、安边镇、普安乡、横江镇、复龙镇、古柏乡、双谊乡、泥南乡、泥溪镇、龙池乡、商州镇等17个乡镇,300个村。东邻宜宾市翠屏区,南接云南,西靠乐山市、屏山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4°1′-104°36′,北纬28°18′-29°6′。保护面积4000公顷,产量60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