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半夏

仪陇半夏俗称“麻芋子”,系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以块茎入药,一直是仪陇地区的重要药材之一。 仪陇是半夏的道地产区和历史产区。据《南充县志》记载:“清嘉庆25年(1820年)前,南充盛产的63种药材中,以半夏、僵蚕等有名气”。早在明末清初,仪陇县城就已形成了半夏交易市场。仪陇半夏主要以“保宁半夏曲”而闻名,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浙江绍兴商人缪复泰在保宁(今南充阆中所在地)创办“保宁半夏曲”手工作坊,其产品畅销华北、上海、武汉、长沙、新疆、内蒙、浙江及港澳、南洋一带。由此可知,早在100多年前,南充地区即盛产半夏。 据《四川中药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60年出版)记载:“半夏我省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遂宁、南充市仪陇县、蓬溪等地”。中国药材公司编著的《中国常用中药材》(科学出版社 1995年版)记载:“四川的广安、仪陇等地为半夏的主要分布地”。《四川道地药材志》(四川出版集团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2005年版)记载:“半夏四川产量较大,仪陇为半夏的最佳适宜区,所产半夏质量较优,并以其色白、质坚、粉性足,颗粒饱满、大小均匀、无泡壳,圆球形等显著特点而享誉国内外”。 仪陇半夏产业近代发展迅速,已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建国初期,半夏曲由缪氏制作,国家订货。随后,缪氏后裔缪惠生献出秘方,半夏曲由阆中县制药厂生产。1952年至1985年,仪陇累计收购半夏59.6万公斤,平均每年收购1.7万公斤,远销香港、澳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随着人工栽培技术的发展,各地开始进行人工种植,为了区别不同产地的半夏,外地客商特称仪陇地区所产半夏为“仪陇半夏”,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形成了“仪陇半夏”这一自然品牌。 上世纪60年代前,仪陇半夏主要以野生为主,70年代起农民逐渐开始人工种植。改革开放以前,仪陇半夏一直延续传统的农家种植方式,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和规范化的加工技术,生产出的半夏品质不高,价格偏底,导致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发展缓慢。进入90年代,随着国家中医药现代化的提出,仪陇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全国川半夏生产基地,仪陇县将半夏作为特色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进行推广。1999年9月,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办公室选送南充仪陇半夏参加在香港举办的全国优质中药材展销,受到中外客商好评。1999年12月在南充举办的“优质农产品博览会”上,仪陇半夏被评为“优质产品”。2001年仪陇县被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定为半夏药材种植科技示范区。 仪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仪陇半夏的发展,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优惠政策,在基地建设、技术推广、科研开发等方面投入300余万元,大力抓好仪陇半夏基地建设及销售拓展等相关工作。目前,仪陇半夏标准化、无公害种植新技术已在县内9个乡镇推广,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农民增收。仪陇半夏可种植面积约30000亩,总产量约12000余吨,总产值可达21600万元。2011年种植面积2000余亩,总产量400余吨,按照2010年平均价格140元/公斤计算,总产值5000余万元,平均亩收入在20000元以上,为规模开发仪陇半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仪陇半夏产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与川中丘陵过渡地带,土壤以壤土或沙壤土为主,PH值6.5-7.5,有机质含量丰富。产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降雨量1083.8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雨热同季。这种丘陵起伏的地形地貌以及冬暖夏热、秋润春早、雨量充沛、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极有利于半夏的生长,也使得仪陇半夏具有质量优、药效好的特点。

仪陇半夏特指出产于四川省南充市的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的块茎,为药典收载品种,其色白、质坚、粉性足,颗粒饱满、大小均匀、无泡壳,类圆球形等特点享誉国内外,是生产多种止咳化痰中药饮片、剂、露的主要原料。 (1)产地要求:选择海拔300m-936m、肥沃、排灌良好、透水透气良好、pH6.5-7.5的壤土或沙壤土,亦可选择半阴半阳、日照不强、湿润多雾的缓坡山地或小平地。忌选涝洼盐碱地,粘重土不宜栽种。 (2)选地整地:选择疏松肥沃、湿润,具排灌条件的砂壤土,栽前翻地,翻地前施基肥,每亩施农家肥5000kg,饼肥100kg和过磷酸钙60kg,均匀撒施于整个地面,然后翻耕,翻深25cm,耙细整平。 (3)开厢起垄:按宽1m开厢,厢高20cm。在高的一端,拉好1m宽的绳子,向低的方向顺势开厢做高畦,畦长以土地条件而定。开厢时,要进一步进行土地整理,重点把杂草根清理烧毁,保证畦面土碎面平。 (4)播种:于雨水至惊蛰期间,选野生地采挖的或单留种地收获的桃叶型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块茎作种。除去有霉变、破损和劣质的块茎以及其中的杂质,选直径小于1.0cm规格的块茎,播前将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泡3-5min后捞出沥干。再将处理后的种茎均匀散播于做好的畦上,或在畦面上摆好种茎进行点播。每667平方米播种茎120-140kg。播种密度:行距5cm,穴距3cm。播后用齿耙把畦沟的两边的土掀起,覆盖到畦面上靶平,覆土厚度3-4cm。 (5)田间管理 A、灌排水:出苗前,灌1次透水,以保全苗,齐苗后控制浇水,以防止地上部生长过快,提高抗旱耐热能力。5月后,随着气温升高,应多浇水,特别是6月高温天气,更要注意浇好水,保持畦面湿润以便延迟倒苗。雨季积水,应及时排水,以防烂根。立夏至处暑期间,应根据土壤墒情适度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严防干旱。雨季积水要及时排除,以防块茎腐烂。 B、除草:出芽后一周即开始除草,不宜中耕而实行拔草,做到有草就拔,保持地里干净无杂草,把杂草消灭在幼苗期,但要防止因拔大草带出种子、株芽和幼苗。 C、追肥、培土:生长期追肥4次,第1次于4月中下旬苗齐后,施1:3的人畜粪水15000kg/h平方米;第2次于5月下旬珠芽形成时,施1:3的人畜粪水30000kg/h平方米,培土以盖住肥料和珠芽;第3次于8月倒苗后,当子半夏露出新芽,母半夏脱壳重新长出新根时,用1:10的人畜粪水泼浇;第4次于9月上旬,半夏全苗齐苗时,每667平方米施入腐熟饼肥25kg,过磷酸钙20kg,与沟泥混拌均匀,撒于土表,收获前30d内不追施肥。 D、摘蕾:于5月植株抽薹时,及时分期分批摘除花苞,保证养分集中于地下块茎,促进块茎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E、遮荫:生产上要于4月中下旬畦边间作玉米和豆类作物,6月上、中旬间作物长高或搭架遮荫,9月后,气温渐低,应及时收获间作作物。 (6)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主要病虫害有猝倒病、块茎腐烂病、叶斑灰霉病等。病虫害防治应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不施或少施化学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7)采收与初加工 A、采收:8月中下旬至9月初。采收时土壤不可太湿。选晴天,用铁铲在畦的一端翻挖,最好从底部用力往上撬翻土壤,边挖边抖落半夏块茎上的土,把抖好的半夏堆到一起,方便搬运。注意剔除畸形和发软以及损破的块茎。采收完毕后及时清洁田园,将枯叶、杂草等清理干净。 B、初加工: ①去皮:把采挖好的半夏搬运室内或者阴凉处,抖去泥沙,洗净,按大、中、小分级,分别装入麻袋内,轻轻摔打,然后倒入清水缸内或浸入流水中,反复揉搓,直至外皮去净为至。严禁使用任何洗涤粉剂漂洗。 ②晾晒:将退好皮的半夏药材,摊放在席子上或者其他便于收集干燥的地方晒干,并不断翻动,晚上收回平摊室内晾干,反复再取出晒至全干。晾晒时,不能放在室外采露水,不能堆放,以防发霉。晾晒场地保持干净清洁。 (8)生产记录:做好品种选择、栽培、土肥水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管理等,认真仔细作好记录处理并加以收集整理,为仪陇半夏的生产管理技术体系提供依据。

产品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仪陇半夏块茎呈圆球形、饱满、无泡壳、大小均匀,直径1.0-1.5cm;表面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针状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粉性足;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2)内在品质指标:仪陇半夏总灰分≤4.0%,浸出物≥13.0%,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3)安全要求:仪陇半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质量标准,按照GMP标准加工。

包装规定:
地域范围内的仪陇半夏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其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相关要求进行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在其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仪陇半夏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证书持有人:
仪陇县农业科学技术学会

地域保护范围:
仪陇半夏产于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仪陇县双胜镇、复兴镇、五福镇、赛金镇、凤仪乡等5个乡镇,87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1′-106°23′,北纬31°18′-31°25′之间,保护面积2000公顷,年产量1.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