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红糖

义乌种植糖蔗、加工红糖的历史可追溯到清·顺治年间(1644~1661),距今已有340多年。据史料记载,初时由佛堂燕里村人贾惟承(1604~1670)客游闽越,模仿糖车之式,教人栽培甘蔗,制为红糖,邑民享其美利,至今庙祀。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义乌县志》亦有“蔗糖:墨者近始习熬”的记载。清·嘉庆七年(1820)《义乌县志》载:“糖蔗,俗呼沙糖。其蔗似黍,秆可啖,俗称糖梗”。 上世纪50~90年代初期,义乌糖蔗种植面积稳步扩大,红糖成为当地农民的一项主要经济收入来源。1997义乌被农业部、国家计委列入国家“九五”第一批糖料生产基地建设县(市),1999年义乌被认定为红糖之乡。

1、土壤地貌情况:义乌市位于浙江省中部,金衢盆地东缘,境内东、南、北三面群山环抱,南北长而东西狭,地形如走廊式开口盆地。地貌类型较多,低山、丘陵、岗地、平原错杂。全市共有5种土类,其中红壤土类和水稻土类分别占57.98%、32.07%。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1984年)资料,义乌市土壤养分含特点为土壤有机质,全氮代换量中等,速效磷、钾含量低,土壤呈酸性反应。水田有机质平均含量2.63%±0.68%,全氮平均含量0.146%±0.031%,耕作层土壤代换量平均为每百克土14.834±5.07毫克当量;耕层土壤全磷平均含量为0.032%±0.011%;土壤速效磷含量范围为0.1~47.1mg/kg;土壤速效钾缺乏,平均含量仅82mg/kg;土壤呈酸性反应(pH值5.6~6.5)。 2、水文情况:义乌市属钱塘江河流水系,主要有东阳江和大陈江。东阳江在义乌境内有一级支流21条,其中较大的有10多条,流域面积约812.7平方公里。大陈江流域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此外,尚有浦阳江支流洪巡溪等。 3、气候情况:义乌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达249天,年日平均气温17.2℃,≥10℃年积温5451℃,持续期244.3天,平均降水量1403毫米,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4748.8焦耳,年平均日照1917.7小时,太阳辐射量为浙江省高值区之一,与南方蔗区广东、福建等地接近,为义乌发展糖蔗生产奠定基础。 义乌市处在糖蔗适宜生长区的北缘,市内除少数山区外基本能满足糖蔗对光、温条件要求。春季回温较早,有利于提早下种萌芽,延长生长季节,夏季雨热同步,有利于蔗茎快速拔节生长,9月份后太阳辐射依然较强,但此时昼夜温差加大,有利于糖份积累和糖蔗成熟。

(一)产地选择 应选择在地势平坦、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路渠通畅、排灌方便、土层肥厚的地区建立集中连片的糖蔗种植基地。种植糖蔗的土壤要求耕层厚度大于30厘米,肥力中等以上,中性或弱酸性(pH值5.5~7)。 (二)品种选择 糖蔗品种选择出苗好、成茎率高、产量高、糖份高、抗病及抗倒伏能力较强的优良品种。现推广品种有粤糖54/474、义蔗1号等,其中粤糖54/474具有产糖量高、品质好、宜梢头留种、可榨糖与鲜食两用等特点,为糖蔗栽培当家品种。11月上、中旬收获时做好蔗种的选留与窑藏,选择粗壮、蔗芽饱满、无病虫害的整茎或梢头作种。 (三)生产过程管理 1、糖蔗种植生产过程管理 (1)播前准备 在春节前后深翻土壤,翻耕深度30~35厘米,经冬天冻晒、风化土壤,促进微生物活力,增加土壤有效养分。下种前按南北向、畦宽1.7米、沟宽0.3米整地,呈中间微凸的龟背形,每畦种两行,行距1米左右。 (2)下种 义乌市一般在3月上、中旬下种,种蔗先切段并经浸种消毒。下种密度为4000芽/666.7㎡(亩)左右,要求种植沟深浅均匀,下种后覆土2~3厘米,平整畦面,用除草剂喷雾封草后地膜条盖种植行。 (3)肥水管理 一般肥力田块每666.7㎡(亩)需施纯N28千克、五氧化二磷与氧化钾各 18.75千克,不同肥力田块酌量增减。其中磷、钾肥按60%、40%比例在下种、大培土时期分两次施入;氮肥按40%、50%、10%比例在下种、大培土、湿培土时期分三次施入,湿培土时主要追施尿素,应看苗施肥。肥料品种主要选用高浓度的三元复合肥和尿素。 下种后至大培土前要求蔗田垄沟通畅不积水,保持土壤湿润,遇干燥可灌跑马水。大培土后一般每周灌浅水一次,后期应勤灌浅灌保持土壤持水量在80%左右。 (4)病虫害防治 糖蔗病虫害主要有二点螟、蚜虫、蓟马、梢腐病等,病虫害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口农药,在收获前一个月禁用农药。 (5)其它田间管理 出苗期要勤检查,及时助苗破膜。6月中旬进行大培土。8月初开始分期剥老叶、除小茎苗,剥叶后及时进行湿培土,提高糖蔗抗倒能力。 (6)收获 11月上旬开始收蔗榨糖,应在出现严重霜冻(约-2℃)前及时收获。收蔗时须剥除蔗叶,砍去嫩梢,削清根须及残留泥土,捆扎后运至红糖加工厂集中堆放待榨。鲜蔗茎在搬运堆放贮存过程中应避免机械损伤、混杂和污染。 2、红糖加工生产过程管理 (1)加工方法与工艺流程 义乌红糖采用电动机械榨汁与传统锅灶煎熬相结合的加工方法。锅灶为传统的“一”字型铁锅长灶,一般为9~11口,按口径从大到小排列。加工工艺流程为:压榨→过滤沉淀→烧制(煮沸)→捞糖沫→熬糖→舀糖→做糖→成品红糖。 ①压榨:蔗茎通过机械压榨榨取蔗汁。 ②过滤沉淀:蔗汁经滤网过滤后流入池内暂存沉淀,去除蔗渣、泥沙等杂质。蔗汁要保持新鲜,存放时间在三小时内。 ③烧制(煮沸):将蔗汁泵(倒)入锅内煮沸。 ④捞糖沫:抓住蔗汁刚煮沸时机捞除蔗蜡等杂质组成的浮沫。 ⑤熬糖:烧煮蒸发蔗汁中的水分,先快煮再慢熬,锅壁出现焦糖积炭时须及时清除。 ⑥舀糖:掌握火候,当糖浆煎熬浓稠成熟时出锅,舀至木糖槽。 ⑦做糖:将流质热糖浆在糖槽内摊晾冷凝,粉碎加工成成品红糖。 (2)卫生控制要点 ①糖蔗运抵加工厂后,有专人记录看管。应堆放于清洁卫生、设施完好、空气流通、无污染的水泥场地内,堆放时间不过3天。 ②加工厂要远离排放“三废”工业企业、交通主干道、垃圾场、养殖场及经常喷洒化学农药的农田。 ③加工厂和包装车间应采光、通气良好,地面应平整、光洁易于冲洗,墙壁无污垢,并有防尘设施。 ④加工设备不能使用含铅及铝合金材料制造的加工工具。允许使用无异味、无毒的竹、木等天然材料制作的工具以及铁、不锈钢和食品级塑料制成的器具。 ⑤炉灶口应设在煎熬车间的墙外,防止灰尘污染。 ⑥加工设备、工具器具等每年红糖加工前都必须清洗,榨季结束后,应清洁、保养、封闭加工设备(厂)。 ⑦加工人员上岗前和每年度均进行健康检查,持证上岗。加工人员进入加工场地应换工作鞋、穿戴工作衣、帽,并保持工作服的清洁,包装、精制车间工作人员需戴口罩上岗。不得在加工和包装车间抽烟、用餐。非加工人员不得随意进出加工厂和包装车间。 (4)成品入库 成品红糖通过感官检验,摊凉、及时包装、防止二次污染。包装袋或纸箱必须内衬食品级塑料袋,并严密封口,防潮防霉。外包装袋上须印帖标签,注明生产日期、等级、重量、检验人、封装人。堆放成品红糖的仓库要求地面硬化,墙壁洁化,并具有防鼠、防蝇、防尘设备。 3、生产记录要求: 要求对糖蔗种植、红糖加工实行全过程记录并建立档案。记录内容包括:种植品种、播种时间、田间管理、农药、化肥等投入品使用时间、数量、方法及防治对象等。红糖加工的生产日期、产量、等级、质量检验、入库情况等。

产品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义乌红糖外形色泽嫩黄而略带青色,质地松软,散似细沙,纯净无渣,甘甜味鲜,清香可口。感官要求: 色泽:淡黄、金黄,略带青色; 形态:粉状,略带小团粒,松散干燥; 口味:清甜而带有香(鲜)味,无杂味。 2、独特内含成分:义乌红糖未经提炼,保留有丰富营养。据测定,每千克义乌红糖含钙575毫克、磷42.2毫克、铁27.0毫克、钾9790.0毫克。 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参照义乌市地方农业标准规范《无公害食品---义乌红糖》(DB330782/014.3-2003)。 3、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包装:义乌红糖所用包装材料为加食品塑料袋衬里的编织袋包装;瓦楞纸盒包装须内加食品塑料袋。食品塑料袋应符合《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87的规定,纸箱、纸盒应符合《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6543的规定。包装应严密结实,防潮湿、防污染符合相关的卫生要求。 (2)运输:运输红糖的运载工具应整洁、卫生、干燥。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和其它易污染物品混载。车辆运载途中,严防日晒、雨淋或落上尘土。不得在露天存放。 (3)贮存:加工后产品贮存,仓库应低温干燥,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以下,温度不超过35℃。不得与有害有毒、有异味和其它易污染物品存放一起。产品保质期不少于10个月。

包装规定:
根据义乌市人民政府(义政发【2010】89号)文件,义乌市红糖产业协会为义乌红糖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申请人。负责义乌红糖农产品地理标志组织申报工作,亦为义乌红糖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规范》,我市在义乌红糖保护地域范围内的生产经营企业(者),向义乌市红糖产业协会提出申请,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义乌红糖”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证书持有人:
义乌市红糖产业协会

地域保护范围:
义乌红糖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义乌市义亭镇、上溪镇、佛堂镇、赤岸镇、城西街道、稠城街道、稠江街道、江东街道、后宅街道、大陈镇、苏溪镇等12个镇、街道,共218个行政村,东至稠城街里兆村,南至赤岸镇尚阳村,西至上溪镇派溪头村,北至大陈镇义北村,地理座标为东经119°53′14″~120°12′47″,北纬29°05′43″~29°31′10″。申请登记保护面积1000公顷,现有糖蔗种植面积566公顷,年产红糖635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