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鱼汤面

东台鱼汤面

  • 更新日期:
  • 获奖日期:
  • 谁家最正宗:
    江苏东台磊达宾馆有限公司
  • 荣获:
    中国(江苏)金牌旅游小吃
  • 颁发机构:

东台鱼汤面很有名,面很有嚼劲,加上点小海鲜,鱼汤又浓又鲜。东台的鱼汤面,已有近200年历史,据传是一位被赶出皇宫的御膳厨师制作出来的。汤汁乳白,清爽不腻,面条细而软滑,特别鲜美可口。民间也常有“吃碗鱼汤面,赛过老寿星”之说。

东台的鱼汤面是中华名小吃,相传是清朝乾隆年间一位御厨因汤未熬好被赶出皇宫,来到东台,就地取材,选用当地盛产的鲫鱼做主料熬制鱼汤,却没想到大受欢迎,由此东台鱼汤面也声名远播。

东台鱼汤面在汤料上,选择了野生鲫鱼、鳝鱼骨、猪骨等原料,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且富含活性钙和各种氨基酸的特点。食后不上火、不口干,营养丰富。

在东台磊达大酒店,一整套完整的熬制工序要将近三个小时才能完成,所以要想做一碗鱼汤面,需要凌晨三点钟起床熬制鱼汤,只为它的正宗口味。

东台鱼汤面

由于出生在北京这个以面食为主的环境中,很小的时候就耳濡墨染,学会了一些面食的做法,也培养出了自己对于面食的那种先天性的喜好。这辈子吃过各种面条类的食品,品尝过不少面食,无论是意大利空心面,日本拉面、炒面,朝鲜凉面,还是国内的各地的各种面条,包括被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的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等。但内心最心仪的面条,还是到东台后所尝到的东台鱼汤面,那种新奇和鲜美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

 

到东台以后,记得东台人到饭店去吃早茶,一般是每人一碗香浓的鱼汤面,烫一盘东台特有的微带甜味儿的大蒜拌生姜干丝,一笼包子,吃过以后热力透彻骨髓,唇齿之间弥漫着特别的香味,至今还能感到那时的惬意舒畅与无穷回味。到现在每次回东台,我母亲总会早早地把烫大蒜拌生姜准备好,知道这是我每次必点的菜。可是鱼汤面却一直没有吃到和以前相同的味道,总是感觉到一种淡淡的遗憾。

 

一年元旦从国外回东台,问同学哪里有比较纯正一些的鱼汤面,同学请我吃了一次东台宾馆的鱼汤面,才真正品尝、回味到了东台的鱼汤面。现在心中更加强烈的感觉就是,到东台如果不吃一次鱼汤面,就好像去北京没有登长城或者没有去故宫一样,绝对是一件憾事。

 

面类食品的做法,是中国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成为品种繁多,系列复杂的主食系列。以前曾看到过一段刀拨面操作和神态的描写:“拥出堆雪,卷玉脂长条,轻扑粉,叠数遭,刀横掘刀,躬虚腰,一声令下,地动山腰,刀声咚咚千浪翻,手影闪闪白帘飘。”老舍也曾经为面食题过:“驼峰熊掌岂堪夸,猫耳拨鱼实且华。”的句子。面食犹如壮丽山河中那些隽永的景点,犹如交响乐中那些快乐的音符,犹如唐诗宋词中那些百读不厌的佳句,每当品尝之后总会给我一种体验,一种快感,一种美好的浮思联篇和回味留恋。

 

面条因国家、地区的饮食文化的不同、农产物各异而各有特色千姿百态。一般来说,北方的面条硬实,犹如北方汉子一样阳刚;南方的面条则柔和,亦如南方山水一般柔情。马可波罗把中国的面条带到意大利以后,意大利就出现了空心面;日本、朝鲜的面条也是从中国学会的,但因为文化、农作物的差异,日本出现了很粗的“乌冬”与较细的素面,凉吃的荞麦面条,日本面条的特点是有韧劲,俗称“有腰”;而朝鲜则把凉面高出了自己的风格。但我总是认为无论从汤的白而不腻,味鲜而不腥,质厚而不粘,鲜香的鱼汤诱人程度,都比不上东台独具一格的鱼汤面。每想起那一缕缕鱼香,总撩得我回味无穷。

 

记得八十年代初,南京新街口三星糕团店曾挂牌卖过东台鱼汤面,一次召集在南京的同学聚会,在东台人开的“真知味”饭店也有鱼汤面,但其口感、味道、颜色、香浓程度都与心中的标准就差得太远了。

 

在东台的时候,经常有机会看到饭店的师傅们油炸鳝鱼骨、鲫鱼来熬鱼汤面用的鱼汤。据说现在更为讲究,熬汤的主料增加了黑鱼,从而使得原有的鲜浓之味更多了一份观感上的享受。这是因为鲫鱼味鲜,黑鱼汤白,鳝鱼骨熬成浓汤,三味合一,更有了绸滑、乳白、鲜美的韵味。汤白质浓,滴点成珠,辅以精致如细发的白切面条,再加上白胡椒粉,汤汁浓厚醇香,细面柔韧滑爽。味道鲜爽,汤白汁醇,浓而不腻,面细软滑,色白如乳,清爽不腻,鲜而不腥。汤液即使滴在桌上,也是凝聚如珠。确实是汤浓、味鲜、面香,美味可口,鲜香扑鼻,堪称一绝。而鲫鱼有“温胃健脾之功”、“补虚疗肠之能”,常食之,大有“疗补健体之效”,所以以前常听到“吃碗鱼汤面,赛过老寿星”,还有从小就在东台听说的“吃面不喝汤,骨里受了伤”的说法,可见鱼汤面的汤是多么重要。

 

据传东台鱼汤面在民国4年(1915年)美国举办的"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上,作为国家名优食品参加角逐,博得各国来宾的称赞,一举荣获过银质奖章。1985年曾经江苏省商业厅鉴定后列为江苏省名品,并获荣誉证书,并被编入《中国小吃谱》。好像在哪本写老字号的书里还看到过东台鱼汤面也是江苏老字号。

 

联想起一个典故:明末清初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因言获罪,被判斩首。临刑前,他急呼自己的长子到跟前,交给他一个纸条,算是遗嘱。事后儿子打开一看,里面竟然写着这样的话:“花生米与黄瓜同嚼,有鱼翅滋味。此乃吾之心得,万不可以之示人。”很多时候,平平常常的东西,往往蕴含着别样的滋味。

 

东台,总是在我心中散发着说不尽的柔美。发绣、陈皮酒、烫大蒜、文蛤、大蛏……,想起来就令人感到亲切,甚至街头叫卖的油炸臭豆腐干,提起来就仿佛还能闻到臭干的香味,好像还能看到两只手在熟练的把几块炸好的外脆内软的臭豆腐干放到一个小碗里,操起一把剪刀把豆腐干剪碎,加上一些葱花酱油的调料,撒上辣糊的诱人的图景。

 

东台,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与喧闹,有的只是她独有的那份悠闲与宁静。她不同于北方古城那种气势恢宏、大气磅礴、令人震撼的美丽,也不像苏杭南方都市那样犹如江南少女般温婉可人,东台像一个自然造化与当地的历史、人文精神完美的交融、孕育出来的纯朴的乡姑,具有一种甜美清丽的纯美。在心里,那青青的石板路、俭朴的校园、能掀起儿时记忆的一切的一切,心灵中那弥漫的风情与淡泊与宁静,总是会激起人性中固有的柔情,哪怕你是一个昂扬的男子汉,也无法回避那梦幻之中萦绕不绝的思乡情怀!

 

 

 

 鱼汤面赋

 

东台鱼汤面,一碗流香,味鲜而食美;国际博览会,千人鉴品,折桂而驰名。

 

盛世乾隆,御膳大厨触规犯律别宫廷;天涯沦落,馄饨小担走街串巷来东亭。初来乍到,河鲜滋味浓而锅灶清冷;人生地疏,盐贾车马喧而衣衫单薄。于是乎,纳乡里人之谏,改弦易辙;奉鱼汤面之食,张灯开店。

 

京城大厨,水乡作小吃;村氓一尝,回味想三年。主料,配料,佐料,料料精;潜心,匠心,悉心,心心齐。鲫鱼去脏腮,剖肚清洗;黄鳝氽熟肉,砧板细划。鲫鱼之炸爆,鳝肉之炸脆;猪骨之烧透,清水之烧开。混合以熬制,渣滓分离;姜葱以去腥,汤汁浓白。稠似乳,闻之欲饮;滴如珠,观之欲取。虾籽蒜花,悦兮兮色香味一应俱全;椒粉精盐,热乎乎鱼汤面脍炙人口。煎煨炸炒兮,里下河水甜又纯;送往迎来兮,鱼米之乡亲又美。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霞光四射,盐业之兴旺,大商贾云集台城;瑞气呈祥,婚寿之宴请,鱼汤面浓情压轴。废灶兴垦,繁华七里街客商熙攘;茶馆酒肆,飘香鱼汤面顾客盈门。光阴流变,精华长存;岁月穿梭,初衷不改。风味之独特,江苏名点;历史之悠久,中国小吃。试看今之鱼汤面,沪宁杭闪亮登场;携风采跨洋越海,国内外盛誉鹊起。

 

吃碗鱼汤面,温脾健胃;世纪老寿星,补虚疗肠。其面也柔韧暄滑,麦香绕舌;其汤也醇厚爽口,味鲜迷人。钙质,胶质,食而忘忧兮满锅养生;朝吃,暮吃,长乐未央兮一生康安。春寒料峭,草青土润,喝两口鱼汤周身热暖;秋雨缠绵,瓜熟果甜,挟一筷面条思恋悠长。花正红,暑天之晨风吹,置桌于店檐路畔,望匆匆之行人而食,品咂多味人生;风正烈,冬日之晚雪飘,择座于临河小窗,看点点之渔火而餐,安享太平风景。人生如斯,此乐何极?而或走四方路遥,回望家乡父母;看斜阳水长,最忆故土衣食。恋一碗面,满脸流泪;捎一句话,内心飘柔。

 

皆道寒而索索,企望蔽衣;饥而嗷嗷,但求裹腹。殊不知,品鱼汤面食,敬业不止;论天下时事,匹夫有责。噫吁兮,家之兴,则美食兴;国之旺,则人脉旺。纵目今日之国家,梦想弦歌,流光溢彩兮欢天而喜地;文化饮食,姹紫嫣红兮发扬而光大。

 

嗟乎,誉满神州,百年鱼汤面;情溢四海,一绝天下扬。

 





东台鱼汤面最正宗代表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