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黄汤包

蟹黄汤包

官方店铺 立即购买 ¥148元

蟹黄汤包是中华六大名点之一,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制作工艺和配方的不断改进,蟹黄汤包以其味道鲜美、健身美容的特点,深受大江南北美食家的青睐。

蟹黄汤包有足足33道制作工序,每年8月至次年3月,都有数十万食客要来江南一饱口福。蟹黄经过小火熬制,没了原先肥腻,配以鸡汤与肉皮熬煮的皮冻,猪、鸡、蟹等海陆空的美味全部被包在薄如面纱的包子皮中。

吃蟹黄汤包一定要注意:包子皮极薄,稍不注意就会破掉;汤汁很烫,吃得太快容易被烫到。所以镇江人吃蟹黄汤包有一个秘诀:“轻轻移,慢慢提,先开窗,再喝汤。”从笼屉中将包子移入盘内就算成功了一半,用筷子在顶部开个小天窗,倒入加了姜丝的香醋,然后吮吸汤汁,汤包的美味才算完整。


镇江的传统名点。相传刘备去世后,孙夫人悲痛欲绝,在镇江北固山祭江亭用肉馅馒头祭奠亡夫,由于肉馅不足,情急之下将肉皮煮烂斩碎拌入肉馅,这为汤包制作开创了先河。此点以皮薄透明、汤汁充足、口味鲜美而著称于世。此点在北方称为“灌汤包”,其实其中的汤汁并非灌进去的,而是包进去的皮凝汁在蒸热后融化而自然形成的。镇江的蟹黄汤包讲究加入重料蟹黄和蟹肉,提升了点心的品位,使味道更加鲜美。汤包的皱折要细密整齐,收口要细捏成鲫鱼嘴状,使卤汁不能外溢。放进小笼急火蒸熟后“放下来像口钟,拎起来像灯笼”。汤包之味在于汤,汤包难吃在烫。食时不能心急,须小心将收口摘个小洞,倒入镇江香醋,先吃吮吸完汤包内的汤汁,再品味肉馅,民间吃时有“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的口诀,十分形象。

汤包原料:面粉、猪肉、蟹肉、猪肉皮、蟹黄

汤包味型:咸鲜

汤包烹调方法:蒸


                                    

      千年汤包,结缘尚香。作为中华四大名点之首的汤包誉满天下,殊不知汤包乃三国时期结缘于孙权之妹孙尚香。

 

  话说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当时荆州刺史刘琦病死,刘备继之为荆州牧。东吴大人都督周瑜为收回荆州,上书孙权,教使美人计,进妹予刘备为夫人,诱刘备至东吴扣之为人质以谋荆州。

 

  孙尚香容貌姣好精通武术,生性刚烈的东吴郡主自然不愿意嫁给素未谋面的刘皇叔,心生一计,命厨房烧制“吹弹可破的汤水包”。

 

  翌日刘备如时赴宴,刘备秉承汉皇室血统,眉宇间自气质不凡,孙尚香心中已不禁窃喜。正待宴席完结之际,孙尚香端予刘备特制的汤水包,以“食之不溢乃上天赐缘”为由刁难刘备,宴会宾客皆大为诧异。半响后,刘备走向后花园这下一根细竹,轻轻地提着汤包咬开了一个小口,插入细竹慢慢地吸吮完毕,惊叹道:“真乃天下一绝!好一颗剔透玲珑心!”

 

  刘备以机智和谦逊打动了孙尚香的芳心,成就此段佳话良缘。自此后,汤包成了美满幸福的象征,正式列入皇室婚宴点心之列。而原先形容汤包晶莹剔透的“玲珑心”被广为流传,目前被用来形容细致灵巧之解。

 

  靖江蟹黄汤包,靖江人的骄傲。靖江蟹黄汤包与开封灌汤包、淮安文楼汤包、镇江宴春楼汤包、六合龙袍蟹黄汤包在外形、制馅、擀皮、包制等工序上惊人相似;都采用高筋面粉、面粉里不添加酵母、只加入一定比例的水、盐、碱,反复揉制,俗称“死面”;擀制面皮时要求边缘薄中间略厚,汤馅里含有一定比例的皮冻,皮冻原料都是猪皮。汤包外表形似菊花,只不过褶皱数量不一,“花朵”略有大小差异。


  开封灌汤包褶皱数量是18-21个,淮安文楼20个左右、镇江宴春楼24个,六合龙袍不足33个,靖江32个。吃汤包的经验很相似,基本上都是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最后姜丝皮子一扫光。

 

  有关汤包美丽传说的主人公也相互关联。乾隆六下江南时品尝了龙袍汤包后,龙颜大悦,莫非忘了“在靖江吃汤包甩到半背腰”的尴尬?也就是有名的“小心汤包烫背脊”的故事。

 

  据此,有人大胆推理,它们与靖江蟹黄汤包“本是同根生”都是“兄弟”。若从创制时间上推算,开封灌汤包是老大,始于北宋。龙袍蟹黄汤包始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淮安文楼汤包创制于清朝光年间(1821年-1851年),镇江宴春楼要晚一点,大约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靖江蟹黄汤包排名老几?其它“三兄弟”诞生时间或许可作为靖江蟹黄汤包出世时间的参考。

 

  东方和西方,江南和塞北,人的迁徙促成了食物的相逢……食物也在传播流转,聚散之间,演化出不同的形态和风味。《舌尖上的中国》经典台词阐释了靖江蟹黄汤包与它们之间的兄弟情缘。谁孕育了谁?谁源自于谁?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在漫长岁月中凝结着祖先的智慧,家族的秘密,师徒的心诀……成为名闻遐迩的一方传统名点,当地人的骄傲。它们丰富了中国传统面点文化,也让人们的舌蕾时时感觉无限美好,感恩来自生活的美好的馈赠。



蟹黄汤包最正宗代表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