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界大饭店

  • 全称:
  • 更新时间:
  • 地址:
  • 电话:
  • 荣获:
  • 颁发机构:

在全国餐饮界有着“司令”之称的刘波平,出身于餐饮世家,16岁入行事厨。刘波平事厨不仅是一种生存信念,还有流淌在血脉里的热爱和天赋。他起点颇高,在体验了人生百态的过程中,还迈进有着“川菜黄埔军校”之称的味苑餐厅即国家贸易部川菜培训站深造,各方面得以升华。与此同时,他足迹遍及北京、广东、湖南、浙江、山东、四川等20多个省市,掌握了八大菜系精髓,还出国到越南、新加坡、菲律宾、日本、法国等地考察和调研烹饪文化,最终兼收并蓄,自成一家。 刘波平堪称“奇迹”制造者,继接连荣获“重庆市杰出英才奖”和全国劳模之后,他一手打造的厨界大饭店,同样创造了奇迹,即在十年没有门头的情况下,却生意一路火红,还做成了全国品牌。


刘波平,重庆厨界大饭店技术总厨兼总经理、技师。2005年荣获15届中国厨师节“全国优秀厨师”称号;2008年荣获中国饭店行业50年功勋人物奖;2009年荣获重庆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荣获职业技能竞赛优秀选手“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17年荣获“重庆市劳动模范”称号。刘波平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勤勤恳恳,在工作三十多中年培养了两百多名徒弟,其中有一百多名烹饪大师,五十多名中国烹饪名师,五十多名高级技师。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扩增重庆菜菜谱上实现一百八十六个菜品的创新,为将重庆菜烹饪艺术发扬到全国乃至全世界而不懈奋斗,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菜板和猪肉中间放一块丝绸,手起刀落,整块猪肉转眼成丝、均匀滑落,绸布却完好无损。10多年前,一段“绸缎上切肉丝”的绝活,让刘波平一战成名,江湖上留下他的传说。

刘波平出生于厨师世家,16岁学厨,从业32年,精通渝菜,对其它菜系和西餐也颇有研究。刘波平有着众多的头衔和荣誉: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重庆区域主席、中国厨艺精英俱乐部副秘书长、重庆市烹饪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重庆餐饮协会名厨联谊会常务副会长……  

但在刘波平眼中,各种头衔、金奖、金牌、大师称号都不是最重要的,用心传承中华饮食文化才是根本。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梦想——用工匠精神让中华饮食文化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图片

1969年,刘波平生于一个烹饪世家,自小耳濡目染,对美食有着异于常人的喜爱,不仅爱吃,还爱琢磨钻研。


1986年,刘波平在大酒楼当学徒,无论寒暑,不管春夏,清晨5点起床,鸡鸣相伴,凉水洗面。进店第一件事,就是点燃煤球炉子,接着擦灶台、洗厨具,清理垃圾,把店堂打扫得干净清爽,一尘不染。因为具有悟性和天赋,老板便安排他负责员工餐。

如果员工餐都做不好,一家餐馆怎么对外营业,又怎么吸引客人和留住客人?刘波平没有让老板和同行失望,他每早10点,不是用油渣炒莲白,就是用其它菜蔬做菜,有时灵光一闪,用茄子加鸡蛋、盐、面粉、豆粉、食油等,让炒出来的菜具有“猪肉”口感,达到以素托荤的境界。


早饭后刘波平没有闲着,开始准备午餐营业,约11点半客人陆续到店,刘波平开始忙活起来,配料、上灶、装盘没有下手,一个人井井有条,信手拈来。中午2点后,客人散尽,刘波平有了喘息时间,他却没闲着,不是阅读烹饪类书籍,就是练习刀功,然后准备晚餐营业,忙完已是晚上10点多钟。


时至今日,刘波平仍不忘练习匠艺,他将家里原本不到10平方米的厨房,改成了一个20多平方米“酒店”式厨房,创新和研究新菜品就在这个厨房进行。在厨房,他展示了几道烧菜“绝活”:烧豆腐只用鲜汤烧;做宫保鸡丁一定要在辣椒花椒下锅的第三秒放下鸡丁;做鱼香肉丝的醋必须用保宁醋和镇江香醋调和使用;摆盘一定要讲黄金分割……。刘波平说,制作每一道美食火候多一秒不行,食材多一克也不行,必须天天练才能真正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刘波平从小跟随父母进市场、转灶台、跑店堂,耳濡目染地接受了传统饮食文化的熏陶。得益于父母的表率作用,刘波平在成年以后选择到城里进行深造,拓宽眼界并接受专业培训。正是因为这个决定,善思好学的刘波平的烹调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为之后开创出自己的天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刘波平看来,形好火一阵,味好畅千年,做美食的关键在于用心考究如何科学搭配各种食材,利用食物原有的特质加以精雕细琢,努力散发出食材的鲜美,让传统手艺发光添彩。用刘波平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来说就是:没有好的手艺,给你再好的食材,也折腾不出好的口味。因此,在饭店的后厨,刘波平制定了严格的规矩:丁是丁,卯是卯,方是方,圆是圆,规矩是规矩,每一件美食从食材到加工,到炉台,到出堂,到餐桌,环环相扣,环环相连,每一个作品都严格按照它的特性,用最完美的过程呈现出来。


坚持用心烹饪,精心打磨美食。正是这份传承和坚持,刘波平和他的厨师“军团”晒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在扩增渝菜菜谱上实现了186个菜品的创新。


刘波平在手机记事本一直留有写给徒弟的入行词: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中;你必须要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工匠精神。

“一名优秀的厨师不仅要钻研完美的烹制方法和诀窍,更要怀揣一颗让食客满意而归的厨匠精神。”刘波平从培养徒弟的第一天起就言传身教地培养这种厨匠精神,引导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份职业,激发他们把食材的美味烹饪到极致的灵感。他在授课中总是会详细介绍每一份食材的特性,并讲授在烹饪过程中如何形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正是基于这样一份厨匠精神,刘波平所在的餐馆常常是高朋满座、食客纷至沓来。
  
“在烹饪的艺术道路上,无论是隐匿在背街小巷普通餐馆的厨师还是跻身于五星级酒店的‘大厨’,都有责任和义务带好徒弟,将传统手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刘波平告诉记者,未来,他还将把传承饮食文化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培育更多的乡村“名厨”,将他们带出来再送回去,挖掘当地饮食文化,助推乡村增收致富。 

 截止目前,刘波平累计为社会培养餐饮人才3800余名,其中大师级厨师80余名;为社会直接提供至少350个工作岗位,向餐饮产业链直接提供就业岗位约1500个,间接提供就业岗位约1.8万个。

匠人之所以成为匠人,除了技艺高超,必定还有对社会责任的坚守。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刘波平迅速召集徒弟和志愿者奔赴抗震一线,为抢险的官兵煮饭烧菜送温暖。同时,他还发动员工踊跃参与募捐活动,筹集了大量的优质大米、面粉、方便面、火腿肠、日常用品、药品等救灾物资送往地震灾区。2017年,九寨沟发生地震的当晚,刘波平也组织徒弟前往灾区,主动搭建了灶台与帐篷,为消防官兵和警察烧火做饭。此外,他还以个人的名义资助贫困学生上大学,带领自己的厨师团队开展公益讲座,为大学生现场授课,传承中华饮食文化。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刘波平先后向武汉市慈善总会和聚集了国内外烹饪界著名人士的“创艺厨味团队”捐资两笔,用于采购物资、食材、医疗用品等。为让四川第一批援助武汉第十一医院的一线医生护士保持充沛体力,更好服务疫区人民,刘波平委托当地厨师,专门烹制家乡菜,送到他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