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的餐饮非常具有西北气息。着重介绍以下美食
熏肉和马肠子:初冬开始,哈萨克人家要屠宰牲畜备冬肉,腌制熏干越冬,熏制的肉香味浓郁、耐贮藏。市场上出售的熏肉基本相似,再增加些佐料,如孜然、胡椒、花椒、洋葱等,可煮熟、蒸食。马肠子是熏肉中的上品。
烤羊肉串:是最富民族特色的风味小吃,在长形烤炉上,密密排着一串串鲜嫩羊肉,咝咝地在熊熊炭火上冒油,香味四溢、浓香扑鼻,再加上维吾尔族把式招徕顾客的叫卖声,更具边塞风情。主要原料是羊肉,佐料有盐、孜然、干辣椒面、面粉、洋葱等。
抓饭:少数民族食用抓饭时,多净手后掇而食之故称“抓饭”,主要原料是大米、胡萝卜、羊肉或牛肉,清油或羊油,佐料是
盐、洋葱。还有一种正宗的乌孜别克式抓饭放葡萄干、杏干、糖等,抓饭油亮生辉,肥嫩爽口而不腻、色味均佳、营养丰富。
烤饱子和薄皮饱子:都用盐水和面,烤包子将包好的生包了放进馕坑里烤熟,至皮色黄亮,取出食之,皮脆肉嫩、香而不腻。薄皮包子的面皮要擀得很薄,以嫩羊肉、洋葱、孜然粉、精盐、胡椒粉等加入少量的水拌匀,制成包子馅,包好后置蒸笼中,蒸熟后趁热即食,味极丰腴。
馕:是伊犁各族人民的主要食品,是一种烤制的面饼,类似内地的锅盔,主要原料是面,副料是食盐、牛奶、芝麻、洋葱等,烤馕用的馕
坑,形似大酒坛子,烤馕有三大优点:一是省薪炭柴木,制作方便,二是用盐水发面,保存了面粉的营养,三是保存时间长,作干粮便于携带.
凉粉、油面:
凉粉在伊犁是一种大众化风味小吃,制作方法简单,但对原料的要求颇为严格,一要选用纯豌豆淀粉,二要调味上乘,三要清洁卫生。讲究的是用盐、土碱、蓬灰水和面,押成一种银丝细面,煮熟后用凉开水漂洗,晾干表层水分,即可食用。
马奶子:是盛夏的草原上最迷人的饮料,用马奶发酵酿制而成。酒精含量仅1.5-3度,不易醉人,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大量钙质,有助于消化。马奶酒略带酸味,微有酒香,清凉适口、沁人心脾。
纳仁:是特具草原风味的食品,在哈萨克人家里面又是待客的美味佳肴,先用大火煮肉,后用原汁肉汤煮面条或面片,捞出装盘,把肉块放在面条上,这就是纳仁,食时,根据各人的爱好再浇上洋葱汁或蒜泥等佐料,其味鲜美无比,回味无穷。
粉汤:是回族人民的一种家常风味佳肴,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烹制粉汤,回族人做粉汤就像汉族人家过年包饺子一样,成为喜庆节日必备的食物,主要原料是凉粉块,要求透亮细嫩,才能做得味道鲜美、酸辣适度、油而不腻。
辣罐、血肠和布尔哈雪克炖鱼
锡伯族人独特的菜肴。辣罐吃起来香辣带甜,开胃爽口,能刺激食欲。
血肠是将血块捣碎拌上剁碎的动物油和洋葱末、盐、姜粉、胡椒粉等调料后装肠,捏紧扎实,放入锅中煮熟而成,切片趁热食用,味浓香,油而不腻。“布尔哈雪克”是一种野生的香草,这种草具有奇特的香味,因形似树叶,故锡伯人称“布尔哈雪克”,译成汉语就是柳叶草,也有人译作鱼香草。鱼香草炖鱼,一般将鲜鱼去鳞后开膛洗净剁成块,下锅清炖,加盐、辣椒面和鱼香草嫩茎,鱼肉和汤特别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