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特产

乌珠穆沁羊肉

乌珠穆沁肥尾羊多脊椎、多肋骨,这一性状,充分发挥了乌珠穆沁羊体长个大的优良特性,素有“天下第一羊”之称。把“多脊椎、多肋骨”的乌珠穆沁肥尾羊推向世界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品尝了多脊椎羊肉,亲身体验了元朝皇家口味,欣赏蒙古族的历史传奇,并且与元上都遗址邀相呼应,把多脊椎乌珠穆沁羊肉产业升华为历史、文化、旅游、美食一体化的综合产业链,成为了锡林郭勒草原旅游路线中的耀眼新星。乌珠穆沁肥尾羊“皇家御用、天下唯一”。

乌冉克羊

史料记载,“乌冉克”是蒙古诸部之一,原居住在蒙古国西北部唐努山一带,故名为“唐努乌冉克”。据《清史稿》记载,“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为逃避葛尔丹战乱,当时居住在唐努山一带的乌冉克人,携带畜群向东南迁涉至阿巴嘎左翼旗境内居住下来,过几年后大部份乌冉克人返回唐努山一带,但仍有部分人畜留在此地。当时,阿巴嘎旗王爷下令,让唐努乌冉克人归则速归,留则归附于阿巴嘎部。由于乌冉克人视该地为吉祥之地,便同意留了下来,并隶属于阿巴嘎左翼旗,被划分为六个佐领(苏木)。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乌冉克羊随着它的主人,在当地特定的生态环境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牧民们精心培育,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地方良种——乌冉克羊。2009年6月,经国家家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鉴定为畜禽遗传资源,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

阿巴嘎黑马

阿嘎巴黑马是传说中的僧僧黑马,阿巴嘎草原深处那仁宝力格苏木有一处自然形成的马蹄印岩石,当地牧民称之为成吉思汗马蹄石。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率兵征战此地,非常欣赏此处美景,下令就地安营,祭拜了此处敖包,畅饮了此处闻名遐迩的一泓清泉—僧僧宝力格(蒙语最好的泉水),休兵息马,将士欢欣鼓舞,战马奔腾雀跃,留下了马蹄迹。在阿巴嘎旗境内发现岩画230余幅,其中与马有关的岩画有60多幅。成吉思汗同父异母的兄弟别力古台驻守阿巴嘎部落,(阿巴嘎旗所在地别力古台镇因此而得名),为建立蒙古汗国立下了卓越的功勋。他身兼数职,其中一职就是管理蒙古汗国所有战马。别力古台非常喜爱体格健壮、四肢发达、腰身长、奔跑速度快、耐力强的纯黑色马。长期以来,阿巴嘎黑马在这里繁衍生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现在的地方良种。阿巴嘎黑马(原称僧僧黑马)因闻名遐迩的一泓清泉—僧僧宝力格(蒙古语最好的泉水)而得名,这就是民间传说中“僧僧黑马”的历史背景。长期以来,广大牧民群众在选留种马时,将毛色乌黑发亮、体躯发育良好,奔跑速度快的马匹留作种用,久而久之,形成了现在的阿巴嘎黑马。1958年4月,阿巴嘎旗原宝格都乌拉苏木赛汗图门嘎查(现在别力古台镇)建立了草原民兵连,在1959年的“八·一”建军节时,“黑马连”参加了电影《草原晨曲》的拍摄;1960年10月,八一电影制片厂为“黑马连”拍摄专题片;电影《阿巴嘎旗黑马连》和电视剧《今天的黑马连》在全国范围内发行,成为全国民兵的先进典型和榜样。在2006年调查后,经多方协商将原称“僧僧黑马”更名为“阿巴嘎黑马”。2009年6月,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审定、鉴定为畜禽遗传资源,列入国家家禽遗传资源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