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塘区山北乡特产

覃塘毛尖茶

古时平天山东面的贵县龙山村(今中里乡)是当时的茶叶产地,龙山村相隔的今贵港市港北区庆丰乡尚保存有清代的龙山古茶道,民国期间,贵县茶叶销售己沿珠江水系上至两湖、下到粤、广、澳,当时茶叶品质得益于平天山脉独特地理山候环境,造就了贵县茶叶的香醇品质,深受粤、广、澳等地欢迎。 五十年代初期,朱德同志为了南疆国防事业的需要,命广州军区在当时贵县的平天山上开发平天山军工林场,造松、杉林7万多亩。当时参与工作的林科工作人员中,一位福建省福鼎县籍的林科专家发现平天山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非常适宜茶树生长,他断定在覃塘能种出高档优质茶叶。后经他多次向当地政府提议,位于平天山西南面的贵港市覃塘区,当时的贵县覃塘公社和覃塘供销社都高度重视,1966年覃塘公社和覃塘供销社联合派人远赴福建省福鼎县,把福鼎县名优茶种福鼎大白茶引回覃塘,由当时覃塘供销社在平天山下的松柏山一带种植,兴办覃塘供销社茶场,出产覃塘龙凤茶,1973年因龙凤茶外形条索紧结,有锋苗而定名为覃塘毛尖。1992年出版的由当时中国茶叶研究所所长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里,覃塘毛尖茶已作为名茶录入其中。1993年版《广西年鉴》〔茶叶生产〕篇里重点提出大力发展覃塘毛尖,足见覃塘毛尖当时在广西茶叶产业里的名气和地位1989年覃塘毛尖茶被评农业部优质农产品,覃塘毛尖茶再度跻身于全国名茶之林1、外在感观特征覃塘毛尖茶属烘青绿茶,覃塘毛尖茶外形条索肥嫩紧结、有锋苗、匀整,色泽灰绿光润,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浓厚鲜醇回甘,叶底匀嫩肥厚、黄绿亮。具体分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等方面2、内在品质茶多酚16.4%~17.1%,氨基酸3.8%~4.2%,咖啡碱5.1%~5.6%,水浸出物≥50%。内含物质比例协调。覃塘毛尖茶外形条索细直挺秀,白毫显露,色泽灰绿光润;汤色黄绿清 澈,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浓厚,叶底肥厚、黄绿亮

覃塘莲藕

莲藕在覃塘种植有一千多年历史,位于松柏山下的覃塘镇六燕屯,其生产的大红莲藕是典型代表,以味道清香、口感粉酥而名扬区内外,可谓“藕中之王古岭南有一民谚:“陆川猪,北流鱼,贵县莲藕,高州蕃薯”,可见覃塘莲藕作为地方美食已流芳千年。覃塘区是原贵县升格为地级贵港市后,于1996年成立的县级行政新区,管辖覃塘镇、三里镇、东龙镇、蒙公乡、樟木乡、山北乡、黄练镇、五里镇、大岭乡、石卡镇10个乡镇。1990版县级《贵港市志》第404页记载:解放后,50年代县内以种塘藕为主,田藕少许。60和70年代,因水利条件较好,田藕发展较快。80年代以后,农民在承包地种田藕,年种植面积约1万亩,主产地为覃塘,年种植面积二三千亩。其次是附城、大圩、根竹、三里、东龙、蒙公等乡镇。据此,当时的“贵县藕”即现在的“覃塘藕”。 宋代陆游旅居贵港浔州时,吟有覃塘莲藕的绝句,诗云:“名园中有十顷池,一钱不用君得之。菱荷枯折小鸭睡,绝谢红妆青盖时。清代光绪年间的《贵县志》物产篇里详记了覃塘莲藕分红花、白花二个品种,白花品种高产质优。在物景篇里贵县八景之一“莲塘夜雨”描述了碧荷万顷的景色。民国《贵县志》记载:民国期间贵县已有相当规模的藕粉制造业,藕粉畅销粤港澳地区。1、外在感观特征植株高大,高达1.8~2.2米。叶片圆形,直径70~85厘米,浓灰绿色。叶柄粗,有硬刺。花白色,花瓣末端粉红色。藕皮虾肉色,藕身粗短、略扁圆,有一纵沟,母藕长80~120厘米,5~8节,节间长10~20厘米,剖面肉厚、色泽透亮、藕丝少、鲜藕甜香2、内在品质每100克含粗蛋白质2.57克,淀粉10.6克,可溶性糖2.88克,粗纤维0.3克。煮食粉而无渣、汤色红亮、浓香(农业部亚热带果品蔬菜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