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浙江是我国古代瓷业的主要发源地和产区之一。特别是越窑,制瓷历史最早,首先突破原始瓷器烧造,走向成熟瓷器生产。它为瓷业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越窑的主产地是古越人居住之地,唐代称之为越州,越窑因此而得名。越窑以生产青瓷而闻名,是中国极具...

蒋村龙舟胜会是蒋村人在端午自发组织的一种民俗活动,自明代至今已数百年。龙舟胜会的起源和水患有关。每年农历四月廿四开始,至五月十三小端午止,乡民们自发请龙王,供龙王,谢龙王,吃龙舟酒,求龙王不再发大水。端午节当天一二百条龙舟汇聚在西溪湿地深潭...

杭州雕版印刷技艺起于隋末,是传统典籍印刷的重要技术。除印制官方和民间书籍,还广泛应用于古代生活,诸如年画、地契、租约、纸币、请帖、信笺、信封等。杭州雕版印刷的整个过程大体分为选材、雕刻、印刷三个程序,共有浸蒸、取板、刨涂、磨板、描稿、拳刀、...

“杭帮菜”烹饪技艺植根于江南民间食俗,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一千多年的南宋,当时临安作为繁华的京都,南北名厨济济一堂,各方商贾云集于此,杭帮菜达到鼎盛时期。在清后期便已初具规模,俗称城里帮、湖上帮两大派系,“城里帮”用料以肉类居多,烹调方法以蒸...

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她源于唐,闻于宋,名于明,盛于清,扬于今,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而著称。茶区先民通过长期生产实践,逐渐形成了选育良种、勤耕栽培、精细采摘的工艺流程。龙井茶制作精致细腻,全靠手工完成,需经摊放、青锅、成条、...

目连戏,是我国古老的一种戏曲,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的活化石,按演出的不同程式,有说唱目连和哑目连之分。老东岳哑目连,是流传于西湖区老东岳地方的一个古老剧种,因《目连救母》故事而得名,清朝末期,在杭州乃至整个浙江地区都享有很大知名度。哑目连在表...

钱王祭是钱氏家族后裔长期以来在祖庙(宗祠)钱王祠举行的元宵节祭祀仪礼,缅怀先人功德,又称“元宵钱王祭”。钱王祠始建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明代嘉靖年间迁建至西湖南岸,供奉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钱氏三世五王,旧称表忠观,清代以后则通称为钱...

西溪小花篮是西湖区具有民间特色的工艺品,发源于老东岳村,相传清末流传至今。当地农户造房子上梁时,要在新房前放上两根竹子,竹子上挂上两只小花篮,称“发篮”, 寓意“节节高升,发家致富”。小花篮品种有十余种之多,制作流程分选材、撕篾、上色、搭底...

书画装裱,是我国独特的保护和美化书画、碑帖的传统工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杭州素有“丝绸之府”之称,绫、罗、锦、缎等丝绸织物品种齐全,加之浓郁的书画艺术氛围,形成了特有的书画装裱技艺。杭派装裱,承宋裱之精华,融苏裱之素雅绵软,自成一派...

蒋村地处杭州城西,自古是柿子盛产之地,这里的柿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村民习惯在塘旁、河边广植柿树,起到护堤固堤的作用,因此有“柿基鱼塘”之说。在时间的长河中,蒋村人摸索、提炼出了颇具科学价值的柿子脱涩以及柿产品加工方法,不但延长了柿子的销售时...

“楼外楼”店名取自南宋诗人林昇“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名句, 创立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以西湖鱼虾、地方食材为原料制作地方佳肴。杭州楼外楼的烹饪技艺南北交融,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烹饪体系,目前是我国八大菜系中“浙江菜系”的重要组成...

“九曲红梅茶” 被茶学家誉为浙江茶区“万绿丛中一点红”。自清代晚期,经历代茶农培植、改良,形成了独特的制作技艺。随着产区逐步扩大,发展到上堡、张余、冯家、社井、下杨、仁桥一带,在沪杭乃至苏南各城镇得以闻名。九曲红梅茶品质优异,其外型呈褐色,...

“岳飞传说”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为八百多年来历代的普通百姓所创作,故事形象生动,体现了广大人民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和朴素的爱国思想。许多传说至今仍在民间广为传颂,而且留下一些相关的纪念建筑、纪念物等遗存。岳飞已成为中华民族气概的象征,...

花朝节,俗称“花神节”,是我国古代十分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最早记载于春秋的《陶朱公书》。西湖花朝节源于唐宋,杭州城西一带曾是十里花城。2011年西溪湿地恢复举办花朝节,重现了“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期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辉煌盐都、百年古镇庵东曾是全国著名的盐仓和经济重镇。因贸易繁荣,庵东曾经被称为“小上海”。庵东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南岸,金庸先生曾在《倚天屠龙记》里描述过庵东的晒盐盛况。庵东大部分区域300年前为滩涂,六塘筑成后,渐渐成了村落,现分为十二塘。...

苏东坡传说流传范围很广,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的普査和编辑中,浙江、江苏、江西、河北、山东、陕西、湖北、四川、广东、海南等省卷本都有所收录。其中,尤以苏东坡在杭州的传说数量最多,也最为出色。苏东坡曾先后两次在杭州任官,第一次是宋神宗熙宁四年...

龙坞彩灯制作技艺是杭州彩灯艺术中的重要制作流派,以构思独特、手法丰富、造型别致,并具“形、光、动、声、色”效果而享有盛名。龙坞彩灯制作技艺始于清道光年间,至今约有170多年历史。创始人葛正刚将东阳的木雕技艺有机地结合进彩灯,制作了马头灯和各...

西溪船拳是明末清初流行在西溪地区,以强身健体、保家护院为目的,并在船上练习的拳术。最初,由三位隐居在西溪徐家横的少林寺高手传授当地后生以初步拳术套路,又因水网密布,以船为主要交通工具,逐渐形成船拳。随着船拳的流传,拳师们常在元宵节、庙会等节...

灵隐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习俗,是杭州西湖风景区核心区域的灵隐寺,在腊八会期举行供佛、讲经、煮施腊八粥等活动,集宗教信仰与世俗观念于一体的节日信仰民俗。灵隐腊八节上承周秦腊祭之绪,下领唐宋江南地区腊八节习俗之先,是我国腊八节习俗的杰出代表...

全形拓技艺,源于南朝箫梁时期的传拓技术,始于清中晚期。全形拓的出现,把拓印技术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杭州是全形拓的创始地,创始人之一的净寺主持释达受(六舟),有西湖“金石僧”之称,对全形拓技艺的发展贡献卓著。全形拓,有干拓、湿拓、平面拓、立体...

金石碑刻源远流长,刻石文字绘画之流传当以秦代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秦篆诏书、汉代熹平石经,如汉武梁石室四壁所,不仅有人物衣冠,还有车马、台阁花卉、树木等等。降至晋、隋、唐代自碑刻业云起,碑刻是传中国文化资料书法绘画之极重要之载体,千百年来多...

  蒋村龙舟胜会是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蒋村街道居民在端午日自发组织赛龙舟的一种民俗活动。自明代开始到现在数百年间,蒋村端午划龙舟的习俗从没间断过,即使是在“文革”期间,各村村民在端午日也偷偷组织开展这一民俗活动。据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蒋村看到划龙舟像赶集会一样热闹,就御赐“龙舟胜会”,从此,蒋村“...

  越窑是我国陶瓷烧造延续时间较长、影响范围极广、文化内涵丰富的窑系,是最早突破原始瓷器烧造,走向成熟瓷器生产的窑场。   越窑的主要产地在古越人的居住之地,唐代称之为越州,越窑因此而得名。越窑以生产青瓷而闻名,其制瓷技艺、装饰工艺和造型款式,在中国古代均达到了极高水平。...

  我国茶叶制作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三千多年前,西周祭祀的仪礼上已出现了用来佐饮的茶。古代茶称为“荼”,名见《诗经》。三国和西晋时代,江南饮茶已成习尚。唐代茶风大盛,玄宗在《开元文字音义》中将“荼”改为“茶”,其后还出现了陆羽的《茶经》。宋代以前,饮用的茶多为紧压茶,即将茶叶蒸后捣碎,制成团块状,饮...

  元、明、清直至民国,杭州雕版印刷一直非常发达。1957年,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成立木刻水印工厂,杭州雕版印刷技术有了质的飞跃,成为当时全国四处木版水印基地之一。   杭州雕版印刷术,是将需印刷的文字或图像,书写(画)于薄纸上,再反贴于木板表面,由刻版工匠雕刻成反体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