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特产

内黄花生

花生,俗称“落花生”,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主产于河南、山东、河北、广东、四川等地,其中尤以河南内黄“内黄花生”的品质最富盛名。内黄花生果远销于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内黄花生产区是河南省出口花生质量安全示范区。具《内黄县志》记载,花生是内黄传统作物,在民间被誉为“长生果”,有“常吃花生能养生,吃了花生不想荤”之说。清光绪末年,引入普通大型拖秧花生,逐渐取代了小花生。 在内黄流传着很多有关花生的传说,其中有个传说是这样讲述的:很久很久以前,花生的果实是长在枝杈上的,说是有一家母子俩,儿子叫石滚儿,靠种花生为生,可是那些馋嘴的大鸟、小鸟天天来叨花生,折腾得这娘儿俩不能安生。有一天中午,该做饭了,石滚儿娘叫石滚儿到地里看花生,石滚儿到了地里,那些大鸟、小鸟又在地里叨花生吃,害的石滚儿顾东顾不了西,顾西顾不了东。正在地里来回跑的时候,猛一下听见“哎哟!”一声,石滚儿扭头一看,一位白胡子老头倒在地上,他赶快跑过去,看到老人的嘴片干巴巴的,急忙拿来自己的水壶给老人喂水,又拿来干粮让老人吃,不一会儿,老人醒了过来,对石滚儿说:“好孩子,你救了我一命,我得报答你。”说着从身上摸出一个白玉球递给石滚儿,说:“孩子啊,你用自己的手在地上挖一个坑,把它埋进去,以后你就不用再撵鸟了,千万记住别用其它东西去挖。”石滚儿赶紧跪地磕头,等他抬起头一看,那老人已经没影了,石滚儿就用手在地里开始挖,挖着挖着觉得一阵钻心的疼,他抬起手一看,十个指头都出血了,正要拿铲子去挖时,又想起了那位老人的话,“千万别用别的东西挖”。他咬着牙,忍着疼又用手挖了起来,挖到两尺来深时,把白玉球埋了进去。忽然花生不见了,眼前只剩一片绿叶儿,他急忙跑过去,拔起一棵秧一瞧,嗨,花生都在秧底下呢!石滚儿这才明白,老人说的以后不用再撵鸟的意思啦。从那以后,花生就一直在土里长了。 在内黄县民间至今还流传着结婚以红枣,花生、栗子相陪而寓早生贵子之意的习俗。结婚时在新棉被的每个角上都包一包红枣,花生、栗子,并用细线大针角缝住,在新娘到来进屋后,总会有一群小孩子去翻抢被角里的红枣、花生、栗子。在婚宴席或初一串门拜年时,主人也会热情地端出一盘花生、红枣之类的果品来招待客人,以示喜庆吉祥。 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些与花生有关的谜语,如: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等。 据1987年整理出版的民国《内黄县志》第109页记载“落花生(分大小二种,大者自清末光绪间始传入本境,亦名洋花生,或云来自美国也。)。1993年出版的《内黄县志》第264页记载“花生是内黄传统作物,原为珍珠型小花生,收获时易落果,需将20厘米深的表土全部过筛子,筛出花生果来。清光绪末年,引入普通型大拖秧花生,大秧大果,果实不易脱落,逐渐取代了小花生”。

善堂花生

善堂镇地处豫北平原,黄河改道后留下了大量的肥沃泥沙,冷暖适宜,雨量适中,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光源充足,地质、气候十分适合花生生长。多年来,善堂花生畅销全国各地,年交易额超20亿元,素有中国“花生之乡”之美誉。

王家辿红油香椿

王家辿的红油香椿作为当地的特色产品,色泽鲜艳,香味纯正,闻名遐迩。王家辿的红油香椿,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被公认为养生佳品,深受周边食客喜爱。为了让更多的食客尝到这一美味,今年东齐、王家辿又扩种香椿700亩。

浚县大碾萝卜

浚县大碾萝卜因产于小河镇大碾村而得名,其个头大而长,皮薄而青,尾部浑圆而白中透青,尾根细而短,质细而脆,肉质丰富细腻,嚼之无渣,纤维质少,汁多而甜,味道爽口,生吃熟食俱佳,素有“大碾萝卜赛白梨”之美称。浚县大碾萝卜栽培历史悠久,因产于浚县小河镇大碾村一带而得名,素有“大碾萝卜香菜葱,小河白菜进北京”之说。 明代,浚县大碾萝卜曾作为贡品进京。相传明代兵部尚书王越就是用家乡浚县的萝卜做成菜,治好了弘治皇帝食欲不振的毛病,这道菜后来成为弘治皇帝经常吃的菜肴之一。

淇河缠丝鸭蛋

缠丝鸭蛋是鹤壁著名特产之一,与淇鲫鱼、无核枣并称为“淇河三珍”,从殷商到清朝一直被列为皇家贡品。缠丝鸭蛋从外观看来,与普通鸭蛋无异,而蛋壳内的容物大不一样。缠丝鸭蛋的蛋黄大,且呈鲜红色,像个红太阳。煮熟后用细线拉成两半,不仅蛋清可层层剥离,最奇妙的是蛋黄内有一圈圈红黄相间的色环,即一环红色,一环黄色,一直缠到蛋黄的核心,煞是好看,令人不可思议,缠丝鸭蛋因此而得名。而且缠丝鸭蛋鲜蛋煮食没腥味,口感很筋,像似瘦肉,味道鲜美,回味难忘。用盐腌制后,蛋清洁白,蛋黄鲜红艳丽,呈沙性,出油多,口感极佳。制成“松花蛋”,竖着切开,摆放盘中,犹如初绽的莲花。油炒后为深黄色,味鲜而香。还可制成茶蛋,虎皮蛋等。关于缠丝鸭蛋,在淇河岸边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西周晚期,卫国君王在朝歌修建中国第一座皇家园林—淇园。建成后,文武百官,朝拜庆贺,纷纷向卫国君王卫武公奉献金银财宝、珍奇古玩讨卫王喜欢,独有文官张义向卫武公献上了一枚鸭蛋,卫武公大怒,责文官张义戏君之罪,欲斩首示众。张义道:“吾王息怒,听我讲来,无理再斩不迟。”,张义道:“众臣们奉献的奇珍异宝,只能观玩而无实用,我献的这枚鸭蛋才是珍品中的珍品,蛋里面有红黄相间的美丽花环,乃神所造而凡人不可为也,食之可延年益寿长生不老,使我主万寿无疆。”卫武公命打开观看,只见像树木年轮样红黄相间的彩环果然珍奇,卫王大喜,给文官张义连升三级。此后卫武公很喜食缠丝鸭蛋,史记卫武公享年九十五岁,从此缠丝鸭蛋名声大振。到现在淇县大地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金蛋银蛋不如缠丝鸭蛋。”据《河南地方志征文资料选》第四辑记载,1914年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在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商品赛会上,淇河缠丝鸭蛋被誉为世界少有的中国珍品。1987年中央电视台以《缠丝蛋——中华一绝》为题对缠丝鸭蛋作了专题报道。2002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商品展销会上,缠丝鸭蛋被列为“中国名贵特产”。

淇河鲫鱼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清澈的淇河之水孕育了一种珍奇的鲫鱼品种—淇河鲫鱼。淇河鲫鱼俗称“双背鲫”,隶属鲤科,鲫属,是豫北淇河中栖息生长的一种雌核发育的天然三倍鲫鱼,是一个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和优良发育经济性状的鲫鱼地方亚种,也是我省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鱼类物种资源。淇河鲫鱼的历史文献记载频多,早在我国的诗歌总集《诗径》(毛诗)中就有“籊籊竹竿,以钓于淇”的诗句,在古诗中也有“以其食鱼、唯淇之鲫”的评语。明代嘉靖二十四年纂修的《淇县志》水产鳞族中专有淇鲫的记载。据河南省汤阴县志一卷(1938)记载:“淇鲫产于西北乡许家沟、大赉店一带之淇河中,体皆双脊,形扁园,其肉嫩肥美,片片呈蒜瓣状,汤暖尤其啜于于冬日,昔日在封建时代常专差向皇帝贡献,为三大贡品之一,颇受嘉许,时称可与黄河鲤鱼并列,故名声大噪。驰誉南北”。在“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1960P11”描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在河南从事发掘,在玻璃阁区战国时代墓104、105、118、130、138和139号中找出鼎、鬲器里面有鱼骨其中可以辨认的有鲫、鳊、鲤三种,而尤以鲫为普通,辉县位于卫河上游,淇水在其北面以产鲫鱼著名”。“淇水秋静若淑女,河涛夏腾似青龙。鲫戏碧莲不思海,鱼跃金身朝歌东。”讲述的就是东海小龙女被云梦山美景吸引,愿常伴淇河,化身为淇河鲫鱼,这个美丽传说在淇河两岸广泛流传。古诗《纣窝滩声》中的“不向平原卜寝陵,急滩深处缔佳城”的诗句,使人们不禁产生疑问:历史上无数帝君,都选择在平原、高丘地带建造陵墓,为何独有殷纣王于淇水深处建陵墓呢?传说殷纣王“肉山酒海,独钟淇鲫”,贪恋淇河鲫鱼的鲜美之味,深信淇河鲫鱼就是小龙女的化身,常食之可延年益寿,长生不老,,命臣子用重金在朝歌渔坡大动土木,修建“殷鱼池”,把淇河鲫鱼从淇河中捕来暂养,供他和妲己观赏和食用。商朝破败后,纣王之子武庚遵从其父遗愿,把他和妲己葬于淇河,让他们和淇河鲫鱼长久相伴,从而留下了“不向平原卜寝陵,急滩深处缔佳城”的奇传。

延津胡萝卜

?素有蔬中佳品“小人参”之称的“延津胡萝卜”,于2009年5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成为河南省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胡萝卜又名红萝卜,原产于欧洲,大约在唐代经由西域传入我国,由于古代中原人称谓西域民族为胡人,所以就把这种蔬菜称为胡萝卜。胡萝卜是一种质脆味美、营养丰富的家常蔬菜,素有蔬中佳品“小人参”之称。胡萝卜富含糖类、脂肪、挥发油、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花青素、钙、铁等营养物质。中医认为胡萝卜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补肝明目、清热解毒、壮阳补肾、透疹、降气止咳等功效,可用于肠胃不适、便秘、夜盲症、性功能低下、麻疹、百日咳、小儿营养不良等病症。?延津胡萝卜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据史料记载,延津县种植胡萝卜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明朝时即为贡品。明朝万历年间,延津大旱,粮食大面积减产,老百姓苦不堪言。恰逢当年各地向朝廷进贡之际,延津县令整日愁眉不展。当朝吏部尚书李戴(延津县东街人)得知家乡灾情后,让延津县令入京进贡一车当地生产的胡萝卜。李戴用心找名厨烹制后,献于皇上和后宫娘娘品尝,皇上尝后竞赞不绝口:“久食山珍海味,竞不知中原竞有如佳品!”,“延津虽无粮,胡萝卜足矣!”。从此,延津胡萝卜作为朝廷贡品名扬天下,李戴敬献胡萝卜免皇粮的故事也流传至今。为纪念李戴,延津人民仍在年年祭扫城东的李天官(后人尊称李戴为天官)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