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牡丹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面人也称“面塑”、“江米人”,是以食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的一种传统塑作艺术,它流行于全国各地,深受百姓喜爱。面人多以动物和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及地方戏曲中的人物为题材,基本形制分“签举式”和“案置式”两种。前者多为娱乐儿童的食玩品,造型简略,形态生动;后者则是雅化的陈设艺术品,做工考究,造型精...

  大平调本名“平调”,又称“大油梆”、“大梆戏”,现通称“大平调”,遍及冀、鲁、苏、豫、皖五省边缘城乡,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大平调早期班社较多,明清以来,较知名的班社有19个。数百年来这一戏曲剧种涌现出许多知名艺人,在群众中享有盛名。近代以来,大平调逐渐形成了东路平调、西路平调和河东平调三个支...

  筝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古老拨弦乐器,它在各地流行的过程中,与当地民歌、说唱、戏曲等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不同音韵特点和演奏技法的各种地方流派。近代产生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古筝演奏流派,而以河南、山东、潮州、客家、浙江等流派较为著名。 山东古筝乐演奏艺术是全国较有影响的古...

  鲁西南鼓吹乐是我国北方鼓吹乐的一大支脉,它主要分布在山东省西南部的菏泽和济宁、枣庄的部分县(区),而以菏泽市牡丹区、巨野县、单县、鄄城县最具代表性。鲁西南鼓吹艺术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嘉祥武氏祠建造于东汉末年,祠内的汉画像石便生动描绘了当时鼓吹乐演奏的场面。   鲁西南...

  菏泽古称曹州,菏泽牡丹又称曹州牡丹,其牡丹传说故事家喻户晓,流传至今。   自隋代曹州著名花师齐鲁桓为隋炀帝培育出高过楼台的牡丹花始,《楼台牡丹》的故事便被广为传颂。唐朝开国功臣徐懋功(李绩)将御花园的牡丹从长安带回曹州老家种植,便有《李绩与牡丹》的故事千古流传。此后...

  山东省菏泽古称“曹州”,牡丹区位于市区中心,是史前尧舜二帝主要活动地区之一。《诗经》:“昔尧尝游成阳,死而葬焉。舜耕历山,渔雷泽。”清代《续山东考古录》:“成阳、雷泽均在曹州府境内。”在相传尧帝游历之地和死后葬所的菏泽,至今还在民间流传着关于他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既是古典神话在现代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