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将乐县特产

龙池砚

笔墨纸砚,琴棋书画;点石成金,砚里传承;在福建将乐这样一个人杰地灵、气候宜人的环境下诞生的“龙池砚”,其集自然之精华、工匠之巧手,祖传工艺手工雕刻。一方砚台,从其选料到因料构图,从整体布局到细致刀工,精雕细作,历久弥新;它质地缜密坚如磐石,又坚中带柔呵气成墨,被誉为文房瑰宝,始于唐,兴于宋,久负盛名,素有“闽砚精品”之称。大自然的馈赠加之能工巧匠的雕琢,龙池砚被一代一代人传承,砚台含蓄朴实的品格也影响着一代代将乐人,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砚台,一方情。

福建百香果

福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种植百香果的地区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当地的土壤环境和降雨量与广西类似,所以出产的百香果在品质上近似于广西百香果,被称为百香果中的后起之秀。

将乐竹荪

将乐竹荪系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 Zane,Zheng et Hu)。将乐人民采食野生竹荪历史悠久,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规模化人工栽培。将乐县地理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达84%,境内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土壤钙含量高,水质洁净微酸,矿化度低;栽培区域分布于林间河谷盆地,日夜温差大;毛竹屑、芦苇、谷壳等栽培原料丰富,采用覆盖厚土、菌球帽顶破口采收等独特栽培方式,形成将乐竹荪特异品质。经测定,将乐竹荪菇体大,干品菌柄长度17~20厘米,直径(中部)2~3.3厘米,口感脆,香气浓郁,贮藏过程不易变色。1987年将乐县的退休医生郑则润在海拔四五百米的山涧竹林中18平方米栽培成功,当年将乐县把室外栽培竹荪列为小星火项目开发,并对资金、菌种、技术培训、山场、销售作了专题研讨,发动农民开发生产,形成生产能力。自郑医生引进竹荪栽培至今已28年的历史,以往竹荪栽培产量低,品种混杂,随着科技含量的提高和新品种的引进,以农林大的D89和三明真菌研究所的D1为当家品种,栽培模式也由搭荫棚栽培向槟榔芋套种竹荪立体模式发展,竹荪栽培获的了可喜的变化。目前,有制种户38户,种植面积8000多亩,鲜菇产量8000多吨,产值达1亿元以上,是食用菌主推品种。

朱口小籽花生

据《朱口镇志》记载,朱口小籽花生主要种植在朱口镇王坑、赤坑、寨色、石辋四个村,名闻邵武、太宁、将乐、建宁等县市,历史种植本地品种。本地花生品种含脂肪多、营养丰富、香酥味厚,特别是精制加工后的成品“朱口盐酥花生”历史悠久、驰名远近,邵武市面销售的花生如贴有“朱口盐酥花生”商标,则销售一空。著名作家冯敏飞所著《兵部尚书佚事》有述:“朱口是泰宁最大的镇,那些小山峦,都是红壤土,一雨成浆,一旱成石。就因为此吧,那种的花生特别结实,味道也别致。当地人加工又特别,先用盐水煮,煮了晒,晒了焙,又香又脆。那花生个儿小小,但非常饱满,跟别的花生明显区别,如同南方人与北方人的个儿。吃起来,更难忘”。 经过当地多年驯化栽培,因独有的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如今已逐渐成为当地特色品种,因其壳薄、籽小、饱满、香脆而得名。朱口小籽花生果荚较普通花生略小。外壳薄,纹理较普通花生清晰,颜色更深,略显红色。经晾晒后,百荚重124.4g~128.6g,平均127.2g,百仁重50~51g,平均50.6g,籽粒较普通花生更为饱满、完整,口感更为香脆。朱口小籽花生营养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为20-25%,脂肪含量40-50%。花生仁中维生素C含量≥4.0mg/100g,钾含量≥600 mg/1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