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畲族祭祀仪式是畲族民间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点鲜明,在畲族广大地区广泛传播、影响深远,其中所蕴含的民俗礼仪、舞蹈动作、演唱音调等都不同程度地印证了景宁畲族先民开创时期进行刀耕火种的农耕文明和生态环境。其具代表性的仪式有传师学师和做功德。传师...

畲族无文字,畲民以歌代言,以歌叙事,借以表情达意,传递信息,唱山歌是畲族最突出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云和畲族民歌题材涵盖历史人文、时政世态、生产生活、婚恋情思、祭祀敬神、伦理道德等领域,是畲民获取知识,寄托情感的百科全书,也是研究畲族语言、文...

      庆元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旧时这里的戏曲班社大多演出庙会平安戏,以祈求亲人外出平安,求祷香菇生产顺利,故称“菇民戏”。在庆元,亦叫“二都戏”。菇民供奉菇神吴三公,历年冬去夏归都有一番“立愿还愿”的演戏活动。菇民戏形成于明代...

畲族在本民族内部以盘、蓝、雷、钟四姓为众。一夫一妻,居室不乱,方式有女嫁男家、男嫁女家、做两头家以及子媳缘亲等。畲族传统婚俗,女嫁男方一般要经过相亲、定亲、送糯米、选亲家、选行郎、送彩礼、拦路、借镬、杀鸡、劝酒、对歌等程序。婚俗彩礼包括相亲...

畲族三月三又被称“乌饭节“或“对歌节”,以畲族人民纪念祖先为主题,活动形式主要是吃乌饭、唱山歌,对山歌,以歌代言。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畲族村落或畲族群众都自发组织畲族对歌会,初始在祠堂、宫庙、山林、岗头或老屋、谷场演唱,邻村畲民集聚和唱,热闹...

彩带又称花带、字带、腰带,在畲族中世代流传。自畲族祖辈迁居景宁,彩带编织技艺也随之带到景宁,并在此世代传承。畲族彩带题材多以文字为主,直表其意。畲族姑娘将彩带作为定情物或做拦腰的系绳等。编织畲族彩带大致有以下步骤:1、整经前的准备 2、整经...

问凳是流传浙江一带畲族民间早期的宗教祭祀活动,逐渐演变为畲族民间体育活动。上古时代,人们以“问凳”方式祈求神灵保佑,以期消灾驱邪保全安宁。它的设置是在一个高1.2米的三脚架上,横套着一根长4米许,直径为10CM的钢管,钢管两头分别焊着高30...

远古时期,畲民大部分居住在大山中,靠务农为主,主要种植番薯、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大山里野兽出没,尤其是野猪成为畲民的一大心患,于是就组织大家赶野猪。畲民在训练中用竹子编成圆球当野猪,用木棍当土铳,分成两队,争相追打“野猪”,逐渐变成畲族传统...

操石磉是畲族民间传统体育竞技项目之一,操石磉即推石块,石块呈扁圆形,底面光滑,一般选择在石铺的街道上进行。操石磉运动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磉、撑杠磉、夹杠磉、磉上蹴四种。操石磉是历史上畲族民俗事象中的真实写照,畲民又将这一活动内容与闪电打雷相联...

畲语是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中历史悠久、词汇丰富、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的语言,属汉藏语系。畲语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声母单纯、韵母发达、声调复杂、音节多,变调现象普遍。畲语是畲族形成和发展的纽带,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联结全...

抢猪节是景宁县大漈乡传统的庆祝丰收、娱人娱神的民间节日。每年的秋收时节,农历七月初七到七月十五,邀请戏班演出,整个乡间彩旗飞舞,锣鼓喧天,喜气洋洋。活动过程中村民们将猪杀掉洗干净后绑在有两个人抬的木架上,抬至马氏仙宫进行评猪仪式,等仪式结束...

畲族的传统服饰斑斓绚丽、丰富多彩。衣尚青、蓝色,多着自织的苎麻布。畲民以前不分寒暑,都穿麻布依。男穿单袷,女短裙蔽膝,有穿短袜绑腿的习惯,腰间多悬围身裙。妇女头戴凤冠,裹以花布,布斑斑,饰以珠,珠累累。畲族妇女的服饰别具风格,其中以“凤凰装...

菇民习俗是菇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菇民文化,在香菇种植的集中区,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生活习俗。菇民平日居家立神位,供奉吴三公和陈十四夫人,上菇山,讲究奉神。生产方面,守菇有术,创造出许多奇妙机关来捕猎,并炼就必要防身术。菇民语言,...

    惠明茶的种植与生产始于唐朝,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1915年惠明茶被浙江省政府作为中国农产品选送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评比,获金奖和一等证书,是全国茶叶类中的在国外获奖最早、级别最高的产品。惠明茶是绿茶中的珍品,是传统保健绿色饰品,...

景宁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之一,以砍花法栽培香菇的历史有近千年,香菇砍花法技艺,又称原木砍花法栽培技艺,是一种最古老的食用菌栽培方法,简称“砍花法”,即用砍花斧将原木伐倒,在树皮上剁上斧痕,使空气中的天然香菇孢子在斧痕上萌发,在树皮内形...

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是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木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运用“编梁”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并构筑成极其稳固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梁木拱桥营造技艺主要包括选桥址、建桥台、测水平、搭拱架、上剪刀苗、立马腿、架桥屋等重要步骤,其核心技术是搭...

据《景宁畲族自治县志》载:“手工业陶器始于1624年,已有300余年生产史,产品俗称”大漈罐,耐火度高,为浙闽邻近十余县山区农民所欢迎。大漈罐在交通闭塞,仅凭肩挑运输的环境下,产品畅销景宁、云和、龙泉、庆元、青田、丽水、文成、泰顺、平阳、瑞...

菇民防身术是畲族古老的武术之一,据传历代菇民凭借一根扁担和一把斧头走天下,为抵御盗贼偷窃,菇民练就了一套自我保护的本领,经过历代流传,形成了风格独特的防身术。菇民防身术风格独特,以自卫强身为主,注重下盘功夫,多拳法而少腿法,拳法以七步、五虎...

洞头鱼灯起源于清雍正年间,鱼灯与“余”同音,人们寄托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望。人们根据海里鱼的形象,把它做成灯彩,节日里挂在家中或参加灯会。嘉庆年间以后,原先用于民俗踩街活动的灯会活动,逐渐形成表演形式——渔灯舞。鱼灯的制作也随之形成两种特色:一...

  畲族银饰制作技艺,是畲乡景宁的一大民间技艺,传承至今历经十三代,六百多年的历史。畲族银饰制作工艺流程复杂,完成一件银饰需要几十道工序,最重要的有四个环节:化银、打坯、錾刻、焊接。有些复杂的银饰在打制雕刻完各种配件之后,还要将这些配件焊接...

   马仙信俗,是景宁畲族自治县最具影响力的女神信仰,是以马仙信仰和民间道教科仪及民俗活动融合在一起的仪式活动。其时间在每年的七月初至七月中旬,仪式前三天,全城禁屠,戒荤沐浴,洒扫街头、通道、门庭,清洗泉井、溪流。仪式主要由“迎神”、“献祭...

  农历三月初三是畲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畲民对它的重视程度可与春节相媲美。浙江省景宁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畲族三月三的习俗即在这里流传。   每年三月三,畲乡家家户户宰杀牲口,祭祀祖先。除此之外,畲民也多选择这天作为男女定情与婚配的日子。相传唐代畲族起义军曾兵败退入深山...

  畲族医药主要分布在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莲都等七个县(市、区)的畲族乡镇。辐射地区有浙江省的泰顺、文成及福建省的部分乡镇。 畲族医药是畲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为适应生活环境和生存健康要求而探索创造出来的一门传统医学,是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区...

  唱山歌是畲族民众传授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知识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方式。因此,畲族民歌历史悠久,伴随着畲族人民祖祖辈辈,沿袭而来。畲民以歌代言、以歌叙事,形成了劳作对歌、三月三歌会、长夜盘歌、婚庆喜歌、祭祀颂歌、丧葬哀歌等歌俗。尽管畲族居住环境呈“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四周都是汉族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