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美食名菜

金华胴骨煲

在桌子中央设置灶孔,架上一口大锅,点火加热,不多时锅内翻滚的乳白色汤汁便会散发出浓郁的肉香, 这是金华胴骨煲庄的标配。不需要华丽精致的环境,食客们探究的是一锅子骨头里的门道。吃煲先喝汤,化在汤中的肉香和渗出骨头的精髓在红枣、枸杞、香葱的衬托下清甜可口。品汤、剔肉之后,带上店主准备的手套和吸管,戳破骨头,就着汤,吸食其中的骨髓才是吃胴骨煲的高潮,即便烫口也在所不惜。

蜜汁火方

一条修长的竹叶形金华火腿,从蹄到腿往上可以分为火爪、火踵、上方、中方和滴油五个部位,而制作蜜汁火方选用的就是金华火腿中最为金贵的上方部分。 上方是腿肉集中的中心部分,骨头最少,肥瘦皆有,肌红脂白。制作时,大厨干脆地提刀去掉边角,留下正正方方一小块,经过繁琐的制作工序,让一小块精华 蜕变成可以独挑大梁的火腿名菜,搭配蜜枣、莲子,咸甜交织,回味无穷。

金华萝卜肉圆

萝卜肉圆的圆形,让人赋予了团圆和平安的含义,而在金华人口口相传的传说中,萝卜肉圆的来历还与在金华得道成仙的黄大仙有关。在金华北山盘前村一带,原产有鲜美爽口的白萝卜,相传有一年被外来的一条恶龙在北山呼风唤雨引起山洪暴雨,把北山上的肥土都刮尽冲走。村民们种下萝卜后,萝卜再也不会变大,并且又干又瘪又多筋,味同嚼蜡。当时,尚在金华北山道观的黄大仙得知此事后,用“吹灰成土”术,把香灰引来肥育土壤,铺满了整个北山山坡谷地,让村民继续种萝卜。村民从此种下萝卜后,所有萝卜不仅白净光滑,肉质细密,还脆嫩多汁,香甜可口。 为感谢黄大仙赐方施法教村民种萝卜之恩,金华一带城乡百姓都用北山萝卜做出各式佳肴庆贺,而萝卜与肉丁的结合流传最广。 萝卜肉圆因此成了金华庆祝节日的饮食习俗,一是对黄大仙赐恩于民的感谢纪念;二是祈求保人平安,增人福寿之意。

永康干菜肉麦饼

相传远古黄帝在永康城南14里之石城山铸鼎之时,曾用麦粉裹碎肉在青铜板上烤的饼来果腹,这一个方式在永康流传。 这就是永康最负盛名的名点,也成为永康一道不可缺少的美食。

东河肉饼

东河肉饼源于义乌东河村,该村最早记载于明宣德年间,距今已有580余年史。据考古时东河村物产丰富,正如义乌民谚说:“东河谷、柳村屋”来赞美这一方土地,为东河肉饼的产生奠定物质基础。 据宋代食谱《吴氏中馈录》记载”夹肉双层麦饼”一套制作肉饼的配方,也可印证东河肉饼的历史与传承。 步骤: 1、面粉过筛打圈,盐溶解于水后倒入面粉中和面,加水量在45%-50%左右。面团要柔匀揉透,静置30分钟左右,下50只小剂。 2、猪肉切碎剁成茸,葱去掉葱白后切碎,拌入肉茸,调味,分成25等份。 3、拿两只小剂用手掌各拍成扁圆形,在一只圆片上放入一份馅心,合上另一只小圆片,周边比齐捏紧成饼坯,静置数分钟。 4、打开炉火,放上平底锅烧热并抹上香油。用双手将饼坯拉成直径25cm左右厚薄均匀的圆饼,再将它平摊在热锅上。待一面烙成金黄色后翻身,另一面同样烙成金黄色后起锅装盘。

金华土汤团

金华土汤团,金华百姓逢年过节招待亲朋好友的佳品。 其形状似圆球,又多一个尾巴,有团圆和富余之意,既象征团团圆圆又表示年年有余。明代著名抗倭大将戚继光在金华、义乌招兵时,老百姓用汤团犒劳戚家军,但是当时民间芝麻、白糖珍贵稀缺,金华老百姓就地取材,用冬笋和豆腐干融和作馅,制成了这种质朴又营养的点心。

东阳烤豆腐

据《东阳风俗志》载,烤豆腐早先多用于祭祀仪典。 相传祭祀必用烤豆腐,是取其“靠”音,祀毕将其馈赠邻里,以示过日子要互相关心,互相依靠。

东阳梅干菜

东阳霉干菜,又叫干菜、咸干菜、梅菜、梅干菜等等。 过去,贫穷的东阳学子长年吃霉干菜,霉干菜造就了数量众多的博士,因而又美其名曰“博士菜”,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东阳索粉

东阳索粉是东阳传统地方名产,主要产于西山脚、夏溪滩、东山头等地,已被列为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阳索粉生产据传起于明朝,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东阳县志》记载:“以夏溪滩、林口、东山头为最,日五十担左右”;“销邻县及杭、沪、合县内,每年约银元六十余万元”。 可见当时索粉生产规模之大,销路之广。

东阳饧梅

东阳饧梅,因其外观酷似水果杨梅而得名,喻有红红火火、团团圆圆之意。 因此每逢农家过年过节、砌灶、定亲、嫁娶、上梁、乔迁、丧葬等红白喜事,均能见到饧梅的身影,是我市传统农家宴席的一道必备小吃。

千祥羊肉

千祥羊肉以产于千祥得名,是宴席上招待宾朋的一道主要冷菜。 白切羊肉,千祥羊肉一大特色。 传统的千祥羊肉采用当地10个月左右大的土山羊,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因其具有皮嫩、肉细、味美、无膻味等特点,当地人有“吃了肉儿,白了胎儿”的说法。

铜罐饭

铜罐,全铜纯手工制作,内含铜元素,对人体有益,易带、易熟、保温,在旧时代是最方便的煮器之一。 铜罐饭发明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据一些年老人回忆,在东阳东白山区一带,有“扁担头上带铜罐,一天生活无忧虑”的俗语,意思是说:上山干活离家较远,回家吃饭费时间又吃力,带上铜罐,内放米和腊肉,在山上找两块石头和柴火煮熟饭,就能解决一天的生活了。 在旧时代私塾读书,一无食堂,二无炊事员,先生、学生都有一个铜罐。 到了上午第二节课下课时,先生允许学生将铜罐放入风炉烧铜罐饭,在饭里面放几块腊肉,既方便又美味

上卢馄饨

上卢馄饨烧制很讲究。上卢馄饨采用原始的锅台,用松柴爿烧火。松柴爿多出自岭北和罗山一带山区的岩上松。岩上松树龄长质地坚硬且含油量高,火焰旺火性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热量逼入皮薄馅嫩的馄饨内。因此,上卢馄饨不是煮的,而是氽的。上卢氽馄饨,所用的锅盖的是小杉木锅盖。杉木有淡淡的香味,透气性相对较好。杉木锅盖的大小与一般家用锅盖也不一样。一般家用锅盖很大,边沿与锅沿吻合,而上卢氽馄饨的锅盖只有锅子的三分之一大小,盖着时,下到半锅,与锅壁只隔了一圈水,杉木锅盖浮在锅中,像一制美丽蝴蝶。 馄饨下水,烈火旺烧,浮起锅盖,捞出馄饨,盛入放好配料的碗里,一碗美味就可以享用了。 当然,你如果要想味道再好一点,可以加点油渣(当地人叫猪油壳)和辣椒。

肉沉子

肉沉子是游埠的传统美食,汤甜、蛋嫩、肉鲜。这道小吃是游埠当地才有的一道特色祖传小吃,技术外传,现在会做的师傅也不多了,做肉沉子,非常费精力。早期在困难时期,这可是家中最好的菜肴,而且是丈母娘专门做给新女婿的最高礼遇, 丈母娘在女儿回门时,为了让女婿对女儿好一点,用家中土鸡蛋加肉沫,为女婿精心准备的点心。 一代代相传,寄予了母亲悠悠寸草心。

鸡子馃

鸡子馃是兰溪传统地方小吃,皮儿薄,馅儿多,金黄的外皮散发着葱叶与鸡蛋碰撞后的独特醇香。鸡子馃制作的每一步都非常讲究,葱必须选本地产的小葱切段粗细均匀,肉选的肥瘦适中,皮擀得光薄透亮。先摊上一层肉馅,再盖上一层翠绿的小葱,紧密精确的抓捏出38个褶子,收口之处尤见功夫,面皮在葱与肉的填充下变得通透诱人,倒入新鲜的菜籽油,待油温达到五成热,粿子下锅油煎,半熟时开一个小口,将搅拌好的鸡蛋顺着筷子倒入馃内,灌入经过调味的两个鸡蛋,葱段和蛋液在高温的作用下成为了最完美的结合。油煎片刻,金黄喷香的鸡蛋馃就可以出锅了。 轻咬一口,香味入口,满满的幸福感。

角带酥

角带酥是一种烘焙类食品,旧兰溪常常当作走亲访友的礼物。 角带酥以面粉、白糖为主要原料,以菜油、苏打粉,饴糖为辅料,经过多道工序烘烤而成。 一般烘焙一刻钟后就可以食用,为了达到更好的酥脆口感,需要让角带酥贴在炉壁用文火烘烤八小时以上。

烂菘菜滚豆腐

烂菘菜滚豆腐:《饕餮经》有云:“烂菘菜滚豆腐,汤溪名菜,其味如绍兴臭豆腐,汤美味咸,馔食之怪味也。” 烂雪菜滚豆腐“闻着臭,吃着香”,独具风味,是一道具有汤溪特色的地方名菜。 汤溪烂菘菜滚豆腐有独具的制作原料,汤溪豆腐制作基本采用传统手艺,加工过程都用手工完成,使豆腐味道独特。 用厚大白腌松菜,菜叶肉质肥厚,鲜嫩,无渣。

东阳土鸡煲

在物资充沛的当下,一份土鸡煲或许不再是千载难逢、极其珍贵的美味,更多的则成了食客们回味乡土的打牙祭。东阳土鸡煲,用瓦罐煲鸡,讲究的是原料和制作方法。不会添加过多的辛香料,吃的就是鸡的本味,所以选鸡很有讲究,最好是体型精壮的放养土鸡,让土鸡可以自由运动和吃食,这样长大的鸡肉质紧实、味鲜,即便是长时间焖煮也不会变得软烂松散。

金华火腿

说起金华,大名鼎鼎的“金华火腿”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东阳隶属于金华,金华火腿出东阳,,东阳火腿出上蒋。这里的火腿工艺也历经了千年之久,而且历久弥新,如火如荼。金华火腿宋朝至清朝时都被列为贡品,是《红楼梦》也提到过的大家美味。《舌尖上的中国》自然也不会把这道美味落下。 每年的立冬至立春期间,是金华火腿传统制作的最佳时间。火腿的传统工艺制作其实繁琐又细致,需要历经四十多个大大小小的步骤,八十种方法,其中“上楼”发酵前就需要连续一星期以上的“晒制”的步骤。一根火腿的制作需要历时8-10个月的时间,融入了东阳人的匠心。而它香咸带甜,肥而不腻,是配菜佐料的提味神器。 金华火腿的五部分,都是上等的做菜辅料,用金华火腿做出来的名菜,随便一列都如雷贯耳,“佛跳墙”、“蜜汁火方”......是不是让你舌尖上的味蕾都不自觉地舒展开来呢。金华火腿融汇了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是东阳人引以为道的味道。

宣平豆腐圆

宣平历史上独立成县,当时商贾兴旺,泉水纯洁,家家户户都做盐卤老豆腐,至今宣平人依然遵循着 古老的制作豆腐工艺和手法,吃盐卤制作的豆腐。在豆腐中加入适量鸡精、精盐、少量水,捣碎成糊状, 再加入一点点肉馅,黏结成团,再放到面粉碗中旋转,入锅慢火煮透,即是一碗宣平风味小吃豆腐圆了。

东河肉饼

薄如蝉翼,满口香脆,相较于果腹的扎实肉饼,东河肉饼更像是农家巧手制作的调剂零食,在饱腹的同时又增添了吃食的乐趣。东河肉饼是一种义乌人钟爱的美食小吃,延展性极好的面团在包裹入满满的葱肉馅料后可以摊扯成一张薄可透光的大饼,不是有十多年技艺的制饼师傅都不敢轻易上阵。最后将成型的面饼放在一口平底锅中煎香,因为饼皮透薄,内馅的葱肉香很快会散发出来,短煎吃嫩,长煎吃脆,可以依据个人口味调节。

豆腐皮鸡蛋汤

选料、浸泡、磨浆、过滤、烧浆、捞皮、晾皮,在清代的《浦江乡言杂字》有记录浦江豆腐皮的制作过程。这是老底子的传统手艺,也是一份手工制作的坚守,即便是熟练的师傅整套过程下来也要持续20个小时,可以说是不眠不休。 豆腐皮鸡蛋汤就是将这种朴实食材化作美味的菜品,将事先炒熟的嫩鸡蛋与撕碎的豆腐皮、水、盐、酱油一起沸煮,出锅前撒少许葱花即可。有 豆皮的嚼劲,鸡蛋的嫩滑,还有汤汁的豆香,是最纯粹的美味。

兰庆鸡子餜

一份鸡仔馃配上一碗白粥或许是兰溪人钟爱的早餐搭配,这一融合了猪油、瘦肉、豆腐、葱和鸡蛋的油煎饼制作过程也很有特色。不同于把蛋液直接拌入馅料,鸡仔馃是在煎至半熟时,将新鲜鸡蛋和酱油打碎,用筷子在馃皮上挑开一个小口,倒入蛋液,再将馃两面煎至金黄。在高温的作用下,鸡蛋、肉末和葱段碰撞出独特的香气,紧密融合在一起,咬一口,内嫩外酥,鲜香兼备。

状元饼

永康农家丰收喜庆季节,素有制作肉麦饼并作为佐餐的传统。考中状元却逝于赴任途中的陈亮对家乡的肉麦饼也情有独钟,为纪念陈亮,亦称“状元饼”。如今的永康街头巷尾卖肉麦饼的小吃店也多到数不清。永康肉麦饼饼体饱满,皮黄带软,包裹细碎的肉和梅干菜,皮薄馅足,食之满口鲜香,回味无穷。

方前馒头

馒头许是各地都有的面食,但不加酵母、用当地特有的植物发酵才是方前馒头的特色。“白药”便是制作方前馒头的酵母,只是此“白药”非我们熟知的云南白药,而是用一种当地蓬勃生长的野草“辣蓼”制成。这种“白药”晒干后硬邦邦的,有一丝淡淡的酒香,这是方前馒头独特甜香味的 源泉。调配好面、水、酵液的比例,经过师傅拌、压、捏、揉、摔、打的动作施力,才能做出柔软而又韧劲十足的馒头。

金华酥饼

色泽金黄、香脆可口的金华酥饼是金华小吃界的一霸,在全国亦有一席之地。据传做金华酥饼的手艺人, 拜的祖师爷是“混世魔王”程咬金, 民间更有李白“闻香下马”的传说。现烤的酥饼,梅干菜和肥肉丁一起被包裹进酥脆的表皮中,梅干菜的鲜香和肥肉的丰润之味相互渗透,很难说究竟谁是主角谁是配角。咬下一口,唇齿留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