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沙湾区特产

四川泡菜

四川泡菜又叫泡酸菜,传统特色菜肴,属川菜系。味道咸酸,口感脆生,色泽鲜亮,香味扑鼻,开胃提神,醒酒去腻,老少适宜,一年四季都可以制作,但制作时气候环境十分讲究,是居家过日子常备的小菜,是中国四川家喻户晓的一种佐餐菜肴。

西坝生姜

西坝生姜在历史上是久负盛名的贡姜。明朝正统年间,“西坝生姜”以其鲜、嫩、香、脆,被列为皇家贡品,一直到清朝也没有因改朝换代而间断过,有肉厚、味浓、脆爽、无筋的特点,因其特殊的地理水土,形如美女的纤纤玉手,又称“西坝仙女姜”。然而,朋友们想过没有,以鲜、嫩、香、脆为特色的“西坝仙女姜” 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如何运往京城,而又能保持其特色的呢?据测算,从西坝到京城用马车运姜,多则两月,少则一月有余;如水陆并用也在20天以上,这还不包括在路上的意外,嘉州府为了上运贡品,官吏和百姓们在上面动了不少脑筋。据史料载曰:“土埋之、草盖之、水浇之,水陆并行,至京不腐。”精彩地道明了当时上贡生姜的图景。农历的五月时节,在西坝老木孔、棋盘山等地,被官府指定的地块里,农民就开始艰辛地劳作。他们把生姜起出,连苗带姜带泥一并放在一个大竹筐里,四人一抬装到船上,在上面盖上草以遮挡阳光。一般情况下,要装3—4船,然后起航开运。沿岷江而下,经长江到达京城。据说船里生姜的重量还会有所增加。这是因为生姜仍在原来的土壤中自然生长,运输途中船工用江水浇之,所以下行至京城仍能保证生姜的“鲜、嫩、香、脆”。来年,姜农会在这些地方的农田上重新覆上熟土,一般选森林中的腐质土为佳,来年再种(一方面保证了生姜所需的有机肥量,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水土环境,生产出来的自然是我们现在说的有机食品了)。这样的换土轮作的操作规范,在客观上避免了姜瘟的出现和蔓延,生姜的品质也有了保证。明、清编纂的《嘉定府志》方舆志篇蔬之属就注明物产姜(薑),表明生姜种植在乐山市历史悠久。1992年5月14日,《乐山市志》和《五通桥区志》正式明确冠以西坝生姜之名,属于乐山特产。

黑竹沟藤椒

黑竹沟藤椒又名油椒、香椒子,是一种有独特香气和味道的植物。其果油多有光泽,其味芬芳易挥发,口感香麻,香沁浓郁,具有调味、健脾、去风、散寒之功效,被当地百姓视为调味珍品,用来赠送贵客和重大节日调味食用。 黑竹沟藤椒主要生长于金沙江流域和大渡河上游区域,采自海拔1800-3000米的云雾山中。产区属高山森林气候,群山环抱,人迹罕至,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藤椒生长的理想环境。黑竹沟藤椒历史悠久,《本草纲目》记载:“其果入药具有散寒解毒,散淤活络,消食健胃,增竟食欲之疗效,果实可制干,提取芳香油。”黑竹沟藤椒除了药用价值外,提取出的芳香油同时也是调味佳品,属于峨边县传统特产,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据《峨边彝族自治县志(1988-2003)》记载:“黑竹沟藤椒是调味佳品,又是香辣酱的主要原料之一,从1999年开始,全县共建了333.3公顷的基地,同时兴办了‘刘氏香辣酱厂’做为藤椒发展的龙头企业”。 黑竹沟藤椒近代发展迅猛。2003年,沙坪、红花、宣坪、大堡等乡镇新种植藤椒326.6公顷,可产鲜藤椒25吨。2004年、2005年、2006年分别新建藤椒种植基地4580亩、5000亩、1200亩。峨边县政府将藤椒列入产业化发展规划,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发展藤椒产业。《峨边彝族自治县灾后重建规划(2008-2015)》中明确提出,从2008年起, 着力引导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集中,促进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大力推进科技兴农,发挥产业带动和辐射作用,到2015年,全县将新建藤椒基地15000亩。“黑竹沟藤椒”品牌发展多年,先后获得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等。同时,黑竹沟藤椒远销省内外大中城市,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市场空间和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峨眉山茶

峨眉山茶,主产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扁平直滑、嫩绿油润、清香高长、鲜醇甘爽,是茶叶中的优质品。峨眉山卓尔不群的自然环境与得天独厚的茶叶资源及悠久的宗教文化,形成了品种繁多,品质优异的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特别是其佛茶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