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龙游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硬头狮子也称硬壳狮子,按单狮、双狮、群狮三种顺序进行,主要有“跳街”、“开四门”、“踏八卦”等套路。 演出时,在双开锣、火铳、爆竹的热烈气氛烘托下,硬头狮子通过起跳、摆威、夹口、撒衣、侧蹲、“擎狮”等动作,展示狮子高大威猛、驱邪镇妖、勇武刚...

貔貅舞以双狮对舞为主, 表演时以“弯”、“滚”、“夹”为主,动物气息十分浓厚。主要套路有“拜揖、破四角、抢球、跳十字、滚背、睡狮、掏耳朵、捉蚤、喝水、擦痒、磨麦转、串阵、盘柱、生小狮、跳兴、打滚、回狮、树牌坊、爬板壁”。以模环乡瓦桥头自然村...

道情又名”渔鼓”,由艺人捧一个”渔鼓”和两块“间板”进行演唱。 龙游道情表演上熔“说、表、唱、演、敲”于一炉,揉“手、眼、身、法、步”为一体,唱腔简单纯朴,大多带有吟诵性,基本调虽简单, 表现力很强,可随情节的展开,人物感情的变化,唱词长短...

龙游的皮纸制作技艺是流传于浙江龙游一带的传统手工造纸技艺。 制作主要原料为三桠皮、雁皮和青檀皮,制作工艺分皮料制作和成品制成2个流程30多道工序,有画仙纸、笺纸、国色纸、特种纸等30多个皮纸品种,其最大特点是从原料加工到成品纸的制作,每道工...

龙游发糕是龙游特有的一种节日食品。制作十分讲究材料配比和浸泡时间、火候,完全纯手工制作;成品花色品种多样,色泽洁白如玉、 孔细似针、闻之鲜香扑鼻、食之甜而不腻、糯而不粘 ,因“发糕”为“福高”之谐音,寓“年年发、步步高”之吉祥涵意,既为逢年...

脱节龙又名拼字龙,明代中期传入龙游后舒村等地,属传统舞蹈项目。整套动作包括开四门、跳背、坐肩、抢球、戏球、拖球、扁担花、穿胯、盘龙、回龙、拼字等20多个套路。其特色在于“脱节”和“拼字”,每节龙身都可自由活动,龙珠和龙头搭档的舞蹈较为丰富,...

小儿走马灯相传于明崇祯年间开始流传于龙游县社阳乡青塘坞村一带。 演员全部由9—11岁的小男孩扮演,每次表演由5个得公,5个得婆组成。其最大特点是全部演唱昆曲曲牌,走唱相互配合交融,每一曲目都有不同的表演形式,以表演走阵为主,主要阵式有 “十...

麒麟灯舞是用来驱邪镇灾,祈求吉祥的男子民间舞蹈项目 。麒麟灯只有一头,主要动作是绕头、两面甩、横退、田鸡蹦、蹲(矮桩)、吐火等,其套路分踏字、走阵两种。走阵有“九星结”、“走八卦”、“古钱结”、“五角星”,踏字有“三、六、九”、“国泰民安”...

龙游婺剧是流传于龙游、金华、衢州一带的高腔、昆曲、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大剧种的总称,其统一风格主要依靠金华、衢州、龙游等方言的表演语言以及器乐和锣鼓点子来形成,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 。据《龙游县志》记载,龙游婺剧和戏曲家李渔、洪昇等人...

横山稻草龙是流传于横山镇天池村一带的为纪念天龙赐水和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于每年八月十五进行的祭祀和舞龙活动。稻草龙用稻草扎成,大的长26多米,其主要活动有点睛、祭龙,村内巡回舞龙和送龙三个仪式,是一条以祭祀活动为主的龙。由于龙身较长,表演比...

畲族婚俗是流传于龙游县沐尘畲族乡一带的畲族传统习俗项目。 畲族是个善歌的民族,社会交往,以歌代言;闲暇休息,以歌为乐;男女相恋,以歌为媒;婚嫁礼仪,以歌为贺;婚俗礼仪过程充满了民俗情趣,其过程包括戏赤郎、借镬礼,劝酒礼、对歌、撬蚧、对盏礼、...

“清明祭祖灯会”是为纪念徐偃王而举行一种民俗活动,由当地举人朱焕然创导而开展起来,现主要在龙游县社阳乡大公村一带流传。相传该活动始于明末清初,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 清明祭祖灯会隔年进行一次,一般在春笋小年进行。整个活动包括祭祖、花灯展示...

 三门源古民居营造技艺属传统技艺项目。主要以叶氏古建筑群为主,  现存“芝兰入座”、“荆花永茂”、“环堵生春” 。 其建筑门楼砖雕镶嵌,工艺精湛,极华丽之能事,内容丰富,美伦美奂,堪称中华一绝。尤以戏曲题材最为瞩目,嵌有二十三块地方婺剧戏曲...

徽戏来源于安徽徽戏,同宗共祖,一脉相承,明末清初流入龙游一带,属传统戏剧项目。。 龙游婺剧徽戏至今尚保存着早期徽戏的老腔老调及其演唱特色。徽戏的乐器以笛和唢呐为主,并以徽胡伴奏,徽胡以刚柔相济为其演奏风格。婺剧徽戏最主要的唱腔曲牌有:二簧、...

滚花龙是流传于龙游县湖镇镇大路村毛岭头自然村的一种男子群舞的民间舞蹈品种。舞龙时要放鞭炮以造成热烈、欢庆的气氛。 其表演套路有“引龙出洞”、“龙翻身”、“打云头”、“开东门开西门”等二十多个,最后以“盘龙”结束。整个表演 有“抢”、“跳”、...

  流传于浙江龙游的皮纸制作技艺,明万历《龙游县志》有“多烧纸,纸胜于别县”之誉,至今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龙游皮纸以山桠皮、野棉皮、青檀皮为主要原料,制作有2个流程三十多道工序。一是皮料制作流程,主要有砍条、蒸料、剥皮、蒸皮、踏洗、摊晾、制皮坯、撕选、蒸煮、揉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