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特产

兴县大明绿豆

兴县大明绿豆粒大适中,百粒重5.5~6.5克,颗粒饱满,色泽明亮,鲜绿,无杂色,无污染,营养丰富是绿豆中的上品。

兴县小米

兴县谷物的种植历史悠久,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已有认证。兴县小米品质优良,一方面得益于兴县的优势地理环境:地处黄土高原,山连山、岭连岭,境内有黑茶山、大渡山天然林保护区,生态环境优越。另一方面得益于兴县人对绿色无公害的坚持:兴县依托无污染的环境,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生产,让这里种出的小米等小杂粮营养丰富。

灵石荆条蜂蜜

灵石荆条蜂蜜的历史非常悠久。当地文献中最早可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灵石民间就有饲养中华蜜峰(简称中峰)的记载。明末清初著名的社会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家、书画家、诗人傅山先生游学灵石时,在石膏山后寨门看到石壁的洞穴上有蜂窝下有蜜源的地方,触景生情,曾作《义蜂》诗一首,借咏蜜蜂以喻其反清复明的不渝之志。诗曰:“群蜂失其主,浩荡往来飞;苦蜇撩人打,甘心得死归;穿花红乍落,入林绿全腓;烧睫君臣泪,无从湿征衣。”据灵石文史丛书《老城记忆》书中记载民国年间,灵石经历了翻云覆雨、朝令夕改的动荡岁月,就是在这新旧体制的交替中,1931年迎来了新一任县长李凯鹏,在他主政期间智斗军阀,避免了兵祸的蹂躏,为当地百姓所称颂,同时着手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积极提倡养蜂,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本邑境内山岭重叠,野花颇多,对养蜂颇为相宜”。所以他组织人员设立了养蜂传习所,派人去省农务局学习技术,回县后大力推广意大利黄金蜂种一百余群,使灵石的养蜂事业从此有了新的发展。《灵石民俗风情》一书中,记录了民间传唱的歌谣“夸特产”中唱到“荆条蜂蜜甜圪津津”。《灵石县志》所载本县属土石山区,气候温和,汾河两岸及东西两山蜜源植物主要有荆条、狼牙、洋槐、荞花等。辅助蜜粉源植物有地寸草、尘头草、益母草、野菌花、葵花、马茹、伏里条、酸枣、枣树、榆树、杨树、柳树和各种果树等20余种。东山林区还有圪尖、椴树、苔条、山荆芥等几十种蜜粉源植物。其次,毗邻晋中盆地有大面积油菜、枣花、棉花、葵花等主要蜜源。沁源县有大面积圪尖和狼牙,均可供小转地采集。尤其本县荆条蜜源,为全省三大荆花蜂蜜之重点产区。所产荆花蜂蜜色鲜味好浓度大,质量高。按照蜜粉植物资源计算,全县可养蜂2万箱,其中荆花蜂蜜在低产年可产20万斤,中等年产量40万斤,高产年可产60万斤,若全部利用,一般年产量可达100万斤以上。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全县养蜂843箱,品种有中蜂和意大利蜂,分布于仁义、桃钮等地。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养蜂253箱。1948年全县养蜂500余箱,其中有饲养百余箱的农户。1949年,全县养蜂643箱,产蜂蜜2.25万斤。1952年,全县养蜂857箱,产蜂蜜52.99万斤。1955年,全县养蜂1124箱,产蜂蜜3.93万斤。1957年,成立县国营蜂场举办三期养蜂技术培训班学员70余人。1958年,全县养蜂1679箱,产蜂蜜5.87万斤。1959年,社办起集体养蜂场,全县养蜂6000箱,产蜜19.2万斤。1975年,全县养蜂2800箱,产蜜8.68万斤。1982年,从吉林省养蜂研究所种蜂场引进法国喀尼阿兰蜂,全县养蜂1680箱,产蜂蜜4.83万斤。1984年,引进罗马尼亚喀尔巴阡蜂和美国意蜂。1985年全县养蜂1517箱,实现蜂群良种化,年产蜂蜜6.68万斤,蜂蜡6700斤,饲养量较多的有两渡、城关、夏门、富家滩、南关、交口、段纯、仁义等乡镇,其中饲养100箱以上的个体户有8户。此外,1975年,每年夏季有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陕西等省地的国营、集体及个体户计3000至5000箱蜂群到本县境内采酿荆花蜂蜜。山西科技出版的农村科技致富丛书,养蜂与蜂关产品开发书中写到太行山的荆条漫山遍野,为全国著名的夏季蜜源基地,以沁水、阳泉、灵石三县市为中心,联接周边各地县形成较集中的三大片,而唯独野生紫花荆条集中分布于灵石县。灵石历史上的荆条蜂蜜,原为中峰所产,那时候人们养蜂是把野生的中峰收回家养,饲养方法模拟野外中峰生活方式,在土墙壁上凿洞嵌入瓦罐或陶瓮饲养之,每年花期结束后割一次蜜脾,群产蜜约5公斤左右。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灵石有人引进了意蜂,开始了活框饲养蜜蜂和按花期取蜜,灵石荆条蜂蜜的质量和纯度都有了明显提高。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灵石县成立了山西省第一个养蜂协会,实现了优种化饲养和生产。近年来有许多养蜂界知名人士来灵石对荆条蜂蜜调研,对其品质赞不绝口,荆条蜂蜜已成为灵石县的重要出口商品,远销德、英、法、日等国,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中阳柏籽羊肉

中阳县“春秋属晋,战国属赵,汉为离石地,属西河郡。西汉置中阳县,至今已历时2200余年。”几千年来,先民世代农牧结合,依托天然饲草资源,养羊业久盛不衰,据可考的文字记载显示:至20世纪末的两千多年间,羊饲养量一直稳居全县六畜之首,尤其中阳柏籽羊依几十万亩侧柏灌丛资源自然进化,肉质密实,纹理清晰,肉色紫红,油色洁白,味含柏香,不腥不腻‘经世代先民精心管理、科学优化,所产’柏籽羊肉”以其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品质风味,成为一种滋补美食,素有“土人参”、“补心丹”之美誉。著名歌唱家郭兰英在赞美山西的唱词中赞美:“中阳柏籽羊肉香格喷喷。”中阳柏籽羊肉被列为“三晋百宝”之一,畅销京津晋,誉享省内外。

柳林红枣

闻名海内外的柳林黄河滩枣生长在黄河岸边,已有2500年的栽培史。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气温和清洁的空气为红枣提供了最佳的生长环境。 红枣在这里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传说当年李闯王拴过战马的大枣树,至今犹存。在这里不乏历史的底蕴,而更多的是这里出产的枣子营养丰富,味道甜美。 木枣的优点是:肉厚核小,含糖量高,耐贮存,宜运输。鲜枣味道甜酸,质脆可口;滩枣粒大、皮薄、肉厚、核小,甘甜醇香、营养丰富。单颗大小一般在3--4CM之间。干制品则色泽油润,糖丝长亮,味道尤甜。枣果味美,营养丰富,枣的含糖量居各类果品之首,鲜枣含糖20%以上,干枣含糖60%-80%。枣的维生素C的含量高于柑桔10倍,高于苹果80倍,是梨的100倍,维生素P的含量亦极为丰富。此外,枣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铁、钙、磷等身体不可缺少的无机盐。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就把枣视为重要的滋补品和中药,民间“天天吃三枣、一辈子不见老”、 “五谷加红枣,胜过灵之草”的谚语,高度颂扬枣的食补和药用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枣具有润心肺、降血压、补五脏、治虚损等功效,久服补中益气,健身延年。一般中药都要配上大枣少许,故枣又称“百药之引”。国外研究发现,枣还含有环磷酸腺苷等物质,对抑制癌症细胞分裂速度,增强免疫等有特殊效果。柳林枣还是补脾益胃的滋补佳品,对高血压、冠心病、肝病有一定疗效。晒干后肉润如油,糖丝长亮,醇香沁心。 而进行加工过的枣有不同种类的形态与味道,可谓人间果品之王。

岢岚红芸豆

岢岚红芸豆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特征,土壤含锌、铁成分大,使岢岚县种植的红芸豆品质特殊,籽粒大且饱满,色泽鲜艳,加工后不退色,皱皮率低,破损率低,无垩白粒,蒸煮时有清香味,口感脆嫩有弹性,清香适口,冷后不回生,营养价值高。岢岚红芸豆做为粮豆配合开发新营养主食品种的原料,色、香、味俱全,且其“食药两用”这一独特的品性深受国内国外广大消费者的亲睐,欧洲欢迎,东南亚认可。特别适应城市“优质、营养、保健、方便”的食物消费发展趋势。

岢岚柏籽羊肉

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漫山遍野地生长着小地柏和大量参天的古柏林。山岩之间,沟溪常流,绿茵覆地,生活在这种极为特殊环境中的羊群,由人工放牧,羊群一年四季食用漫山柏树叶、柏树籽,喝着柏汁水,人称“岢岚柏籽羊”。柏叶、柏籽本身具有安神、养心、润燥的药用功能,羊吃了这些具有药性的柏叶、柏籽,慢慢使羊肉也具备了同样的药用功效。用柏籽羊肉做成的肉菜、肉馅,不膻不腻,而且有一种柏树的馨香,风味独特,回味无穷,被当地人誉为“土人参”“补心丸”。

临县红枣

临县红枣以个大核小,皮薄肉厚,质细味甘富含蛋白质、有机酸而名扬。经中国科学院生化物理研究生鉴定,临县红枣含有18种氨基酸、10种维生素和14种微量元素。熟透的枣子,用手一掰,细丝如织,甘馨扑鼻,攥在手中饱满丰腴,粘重腻湿。由于临县红枣含糖高、油性大干晒亦较困难。

汾州小米

在山西众多的小杂粮中,以小米最为香醇。汾阳,素有“中国小米之乡”的美誉,汾阳的特产“汾州香”小米,因其香甜可口,营养美味而名扬天下。汾州香小米,也称“汾州小米”,米粒大小,均匀适中,色泽金黄光亮,蒸煮后细润光滑,粉糊性强,口味醇香,堪称食品中的精品,是集营养、保健于一体,色香味俱佳的绿色食粮。

石楼枣花蜂蜜

石楼县位于吕梁山西麓,是传统的农业县城,由于多年来发展红枣产业,形成了27万亩的红枣林。每年农历六月,这里的枣花就会相继怒放。不仅会引来游客的光顾,而且会迎来全国各地的蜂客前来采蜜。枣花蜜,如琥珀透明,气味浓香。它是上乘蜜,可与槐花蜜、荆条蜜等媲美,具有抗衰强身的多种功效。而石楼的枣花蜜是同类蜂蜜中的极品。

平遥酥梨

平遥酥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平遥酥梨种植区属于西北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其地形以黄土丘陵为主,土壤类型以黄土为主,海拔在800-1000米,沟梁交错,宜植林果;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夏季炎热,冬季严寒,春季气温回升快,此种植区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约11.6℃。平遥酥梨其个头大,色泽金黄、果肉酥脆,含糖量高,皮薄肉厚,果核小,酥脆可口,清香浓郁,品质优良,风味独特。

岚县马铃薯

岚县马铃薯的人文历史主要体现到独特的餐饮文化上,按照马铃薯的特点,分为以马铃薯作为主食或副食食用的“独立型”和与其他食品搭配制作饭菜的“混合型”两大类型约100余种餐品,粉面饺子、捣拿糕、磨擦擦、掺马铃薯圪僵僵、黑河捞等是岚县的传统吃法,深受前来岚县考察调研的各界人士的赞美,大家对岚县马铃薯风味小吃赞不绝口,称其是地地道道的“绿色食品”。上世纪70年代,山药蛋派著名作家马烽来岚采风吃过岚县粉面饺子后称赞道“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汾阳酿酒高粱

汾阳是中华名酒——汾酒的诞生地。汾阳酿酒,始于商周,承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在汾阳几百年的酿酒历史中,汾阳酿酒高粱一直是作为传统的酿酒原料,用它酿成的白酒,酒液莹澈透明,清香馥郁,入口香绵、甜润、醇厚、爽冽,为中华民族的特产饮料,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及历史等原因,汾阳酿酒高粱籽粒饱满、颗粒均匀、壳少、无霉变。用汾阳酿酒高粱酿造的杏花村汾酒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1915年杏花村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甲等金质大奖。2004年,汾酒作为唯一珍藏的白酒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无愧于“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的称号。

冀村长山药

在我们冀村仁岩一带,脑袋是不能随便让人摸和拍的,即使是无意的,也要引起当事人的警示:“头脑,头脑,一碰就恼!”据说,这与那明末清初的名人傅山先生有关哩! 仁岩人曹良直,字古遗,丁丑年(1637)进士,曾任尉氏县知县,历官灵寿、雄县,擢兵科给事中,曾因制军事兵形条例八事而闻名,在朝为官时,他不避权贵,曾弹劾周廷儒十大罪状,论情似有不义之嫌,但以公论,则显得他大公无私。想当年,提督袁继咸被诬下狱,傅山薛宗周赴京伸冤,曹良直为冤案的平反立下了汗马功劳。。 就在大明崇祯年间,曹良直家中一下子来了不少的年轻人,他们都是太原三立书院的学生,一个个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由于他们生性豁达开朗,所以时常聚在一起谈古论今,并立志报效国家。 那时候,曹良直的家中并不富裕,要不是有那十亩薄地垫底,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全仰仗那几分土特产长山药,总算可以维持下去。 长山药是仁岩村传统的土特产,特点是面长,甜而有丝,营养滋补功能极佳,这一带的老人们都有“食补山药一冬春”的习惯。 曹良直的父亲曹廷强,为人乐善好施,道惟古处,侠以义闻,曹良直的母亲耿氏柔贞作则,巽顺宜家。每当曹良直在省城的同学来家里,他们总要把平时舍不得吃的长山药拿出来,给年轻人们炒两道好菜。这也难怪,汾阳人好客是出了名的,在吃上也很讲究,不管是豪富还是贫寒之家,来了客人总要想法调样搞几盘象样的菜哩! 同学当中有个叫傅山的人,太原阳曲人,有着一身的好武艺,而且还诗书画并举,与曹良直的关系特别好,他发现,只要他们一来到曹家,他们总能吃到当地的名菜――羊肉煨山药,因为他们喜欢吃,所以曹家人见他们来了,总是拿这道菜来款待他们。 “羊肉煨山药”,“煨”字上见功夫,羊肉为红润细嫩的羯羊肉,山药为洁白如玉的鲜长山药,通过慢火之“煨”,将羊肉和山药的精华煨成了肥而不腻的汤汁,再加上几段葱绿青翠的香芫荽,更让人不由得垂涎欲滴胃口大开。 傅山还发现,村里头那些老人,一个个红光满面的都很精神,问及平常的饮食习惯,无外乎时常蒸食那些卖不掉的长山药疙节节。他对医学本就很感兴趣,回家后查阅资料,才知道这长山药不公可以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还具有补心气不足、强精骨、益肾气、健脾胃、化痰涎、润皮毛等美容功效哩!崇祯十六年,李自成攻陷太原,长驱直入居庸关,一年后攻占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同年,清军入关,李自成败走陕西。但是,一直到战乱平息,就是没有曹良直的任何消息,家里人都很清楚,依他的脾性,一定是舍生取义宁死不屈的,不久后得到实信,果然他已经为国捐躯了,于是在村北曹氏祖坟内为他设衣冠冢一座,以示纪念。那一年,家中老母亲病重,傅山先生结合母亲的病情,在仁岩“羊肉煨山药”的基础上,加了莲菜等材料,制成有名的“八珍汤”,也叫“十全大补汤”。清兵入关后,傅山先生多次组织反清复明活动,但总是以失败而告终,心灰意冷的傅山先生将“八珍汤”改名为“头脑”,在太原桥头街,傅山先生为专卖“头脑”的铺子写下了“清和元”的招牌,以“头脑”原料之杂碎寓讽大清朝与元朝一样,都是异族侵入,以头脑与“头脑”这同音,以体现傅山先生不屈的民族气节。清顺治八年,傅山先生同三晋著名诗人胡庭来到曹家,他们看望了曹良直的父母,有感于曹良直英勇不屈慷慨而战为国捐躯,他奋笔疾书写下了“古遗先生属:第一流人”的匾额,以赞扬曹良直的民族气节,此匾额一直悬挂在曹家的尚堂门廊下,日本人占据仁岩时被毁。太原“头脑”,曾做为山西的贡品呈献大清王朝,尤其是那注重美容的西太后,对太原“头脑”更是情有独钟。据爱好美食的老北京们讲,在清宫膳食谱中,长山药的产地还特别注明为“汾阳仁岩长山药”,这使得当时与白面同价的仁岩长山药,一时间名扬京城。 

临县开阳大枣

红枣红枣被誉为果中之王,滋补佳品。临县红枣产地地处黄河中游河畔,山环水绕,日照充足,昼夜温差明显,是红枣起源的中心地带,栽培枣树历史悠久,据传可追溯到西周时期,但无史料可考。民国《临县志》记载:“克虎寨、小园子一带,枣居多数,而八堡较为驰名”。清代以来红枣成为大宗出境特产之一,境内至今仍存活有成片的千年老枣树。本处生产的红枣个大、核小、肉厚、皮薄、色深红、味深,拉丝长是枣中的极品,是清朝时期的贡品。临县才子赵中元是乾隆皇帝的老师,曾将红枣送于乾隆皇帝品尝,皇帝赞不绝口。

梧桐山药

梧桐山药”产于孝义市梧桐镇中梧桐一带,其栽培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明清即有大面积种植,在清代曾长期作为朝廷“贡品”。梧桐山药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独特的优良品种,独特的栽培技术,形成了独特的魅力和独特的梧桐山药文化。据清乾隆三十五年《孝义县志》记载:“山药谷雨时种于园地,霜降后掘地而取,南乡民多种如艺禾麦焉”。梧桐,战国时期魏将吴起曾在此屯兵镇守西河,故名吴屯,后村内建崇相寺,寺内广植梧桐,民间俗语有“家有梧桐树,招得凤凰来。”村民以祥瑞谐音更名梧桐。在当时,这一带已开始有山药种植。魏将吴起在此屯兵期间,为弥补粮草不足,常调节军营火食,于是吴起带领士兵并动员乡民广种山药,因此在这一时期,梧桐山药获得大面积的发展和种植。据说吴起常用山药做成菜肴,招待当地的官员、名流及往来的客人,其中以清蒸山药和拔丝山药最为出名,一直流传至今,现在仍是梧桐一带有名的美味佳肴。清末石象山人的《冯济川日记》曰:“选梧桐山药,烹调拔丝山药;选西乡核桃仁,烹饪桃仁肉片,皆为本邑名菜佳肴。”民间俗语有:“梧桐的山药,蔚屯的蒜,曹村的豆腐不用看。”这三样确为梧桐“三宝”,其中应以梧桐山药最为著名。明清时期,古怀庆府一带药商经常到梧桐收购加工山药,并在当地建起了加工作坊,清光绪年间梧桐山药加工成山药片还被出口到荷兰、日本等地,梧桐山药还走进荷兰王室,很受该国国王的亲睐。

孝义柿子

孝义柿子是孝义市的又一名优经济林品种。柿树产量高、寿命长、木质优良,俗有“鸟木”之称。果实含糖量高,有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柿子及其制品有较高的医疗价值。主要品种有磨盘柿、牛心柿等7个优良品种。柿子年产量可达1500吨。

交城梨枣

交城梨枣是中国稀有名贵鲜食优良品种,该产品营养丰富、肉厚质脆,汁多味甜、品质上乘、风味独特,平均单果重30克左右,最大单果可达85克、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枣。该产品经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农科院生物研究等单位联合检测,该产品营养丰富、具有较高滋补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特别是梨枣中,含有两种抗癌物质--硒(Se)和环磷酸腺苷。每克含环磷酸腺苷(C-AMP)525毫克微摩尔(nmol/g)被誉为枣中之王。并含有能活血化淤软化血管、降脂、降压的芦丁和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糖力二十多种氨基酸。Vc含量高达600毫克/百克。是柑桔的12-30倍,苹果的79-120倍。既是天然纯绿色果品、又是营养品和保健食品。

交城骏枣

交城骏枣是中国十大名枣之一,素有“八个一尺,十个一斤”之称,该枣果大肉厚、质脆味甜、品质优良,干鲜皆宜,既能鲜食,又能制干、加工。该产品营养丰富,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滋补、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经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农科院生物所等单位联合检测,内含两种抗癌物质——硒(Se )和环磷酸腺苷(C-AMP)的含量最高,被人们誉为“枣后”。含芦丁能活血化淤软化血管、降压降脂;还含有蛋白质、多糖、多种维生素VC、VB、VE、VD鲜骏枣VC含量高达915毫克/百克;还含有钾、钠、铁、钙、镁、铜、锰、锌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二十多种氨基酸,系绿色纯天然营养品和保健食品。它可降低肠胃道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有保持毛细血管畅通,防止血管壁脆性,对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症,均有良好的功效。

孝义核桃

孝义核桃个大,皮薄,夹少,桃仁饱满,味道香,品质佳,有“中华核桃王”之美称。孝义市位于黄土高原太原盆地,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属暖湿带大陆性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非常适宜核桃生长。孝义核桃的种植历史悠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种植的历史至少有2500年。据记载孝义核桃从晚清时就进入国际市场,是山西省核桃名、特、优产品基地。孝义市位于黄土高原太原盆地,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属暖湿带大陆性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非常适宜核桃生长。孝义核桃的种植历史悠久,从晚清时就进入国际市场,是山西省核桃名、特、优产品基地,核桃产量曾跃居中国榜首。所产孝义核桃,品质优良,尤其是是孝义西部山区特产的“龙眼核桃”,个大,皮薄,夹少,桃仁饱满,味道香,品质佳,有“中华核桃王”之美称。孝义核桃种植历史悠久,是“汾州核桃”的主产地。据核桃自然和人工选择的进程估测,孝义核桃的历史少则有2500年。据记载孝义核桃从晚清时就进入国际市场,但旧社会核桃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政府开始重视核桃的发展,开始在全市发展核桃林

汾州核桃

汾州核桃为胡桃科核桃属,落叶乔木,每年3月下旬萌芽,4月下旬开花,到9月下旬即白露后一周成熟。树势旺盛,枝条粗壮,树冠呈半圆形,树体高大而枝干秀挺,绿荫爽适并散发清香气息,寿命可达四五百年以上。代表品种有大龙眼(晋龙1号)、小龙眼(晋龙2号)、中林1号、汾南3号等。从汾阳地史资料进行孢子粉分析和现在土石山区均有核桃分布的情况看,栽培历史大约在2000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