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特产

南通蓝印花布

南通蓝印花布为纯手工制作,图案有断刀特点,产品上具有在染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冰裂纹;色花比较完整、图案自然、美观、分布合理;允许有轻微色差,无明显搭色、集中的小色点和影响外观的露底。

南通长江河豚(养殖)

河豚被食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距今有两千多年了。古时,南通从西周至东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属吴国,后越国灭吴国,于是属越国。当时这里就有品尝河豚的习俗,当时食河豚之风盛行,而南通丰富的河豚资源使得人们大量品尝这一天下奇鲜成为可能。

如皋黄鸡

如皋历史上农作物以旱杂粮为主,农民较穷,居住草房,家家屋后都植有竹、树,以防风沙,饲养的家鸡放逐于其中,任其自由觅食,日落而归,饲喂亦以杂粮为主。产区人们素有春夏食炒仔鸡、入冬后炖鸡汤进补习惯。清乾隆年间家庭养殖发展较快,农家养鸡亦已普见。清嘉庆年间(1804年)《如皋县志》记述:“鸡,家之常畜,品种有‘花鸡’、‘獐鸡’”。獐鸡即指羽色如獐毛的地方土鸡,俗称 “三黄鸡”。产区人们视黄色是吉祥和兴旺的象征,长期有目的地选择具有三黄特征、靓丽清秀、中等体型、味美汤鲜、肉质细嫩的品种,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加之南方消费者对中等体型黄鸡的偏好,促进了如皋黄鸡的选育及遗传资源的定型。

海门山羊

海门山羊伴随着海门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唐代,江苏句容一带居民迁居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从事耕作养殖,随同带入原籍白山羊在岛上生长繁殖。海门大片沙地成陆后,崇明人率先到海门开垦种植,白山羊也随之带入。今天,羊文化已融入到海门人的日常生活中。海门民间把羊编成童谣:“一只羊,两只角,三峰毛,四条腿,五官美,六堆草,七(吃)得饱,八长毛,九长膘,十月卖羊买棉袄”以及“天上下大雨,宝宝跑勿及,一躲躲在羊棚里,爬上羊背当马骑”等等。这些童谣至今还在全市各地流传。

海门山羊肉

海门山羊作为海门独特的地方品种,集肉用、毛用、皮用与一体,海门人提起吃羊肉,自然会想到冬天即将过年的时候,把家里养的已经阉割的公羊或下过几次崽的母羊牵到杀羊人处排队宰杀,然后,把羊肉、羊血、内脏都拿回家,把羊肉斩成小块,全部红烧,然后一碗碗盛起来,不用上冰箱就可结冻,吃的时候,倒一碗,加上青菜或白菜或粉丝之类的配菜。羊血大部分都是用来烧羊血豆腐大蒜叶汤,内脏如肝和羊肚(羊百叶)基本上都是用来炒大蒜,羊心很多人家都放在红烧羊肉里一起烧。这是海门羊肉最传统的吃法:红烧海门羊肉、羊百叶炒大蒜、羊肝炒大蒜。

吕四海蜇

吕四海蜇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口感爽脆,营养极为丰富。一般说来,海蜇越陈质量越好,质感又脆又嫩。新海蜇潮湿,柔嫩,无结晶状盐粒或矾质,色泽较为鲜艳发亮;陈海蜇却与此相反。挑选海蜇时,注意不要选风干的,海蜇风干后再用水泡也不能恢复原状,而且发韧变老,象皮条似的咬不动,嚼不烂;同时,也不要挑选经雨淋的海蜇,因为它容易腐烂。

狼山鸡

狼山鸡原名“岔河大鸡”、“马塘黑鸡”,因在南通狼山附近引入英国而得名为“狼山鸡”,因此还流传着一段佳话。据说,1872年一艘英国商船停泊在南通狼山附近,正值中午时分,岸边不时飘来一缕缕清香,炊事员一打听,才知道是农家养的黑鸡做的菜,就从农家买了一些。烹饪后,汤汁清澈,肉质细腻,咸香可口,船长如获至宝,将剩下的几只带了回去,由于忘了问叫什么,只知道是从中国南通狼山附近买来的,便称作为“狼山鸡”。

海安桑蚕茧

海安县桑蚕茧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已经走过了三步曲,每一步都取得了斐然成绩。第一步发展桑蚕茧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县就已涌现了十多家缫丝、丝织企业。

如东条斑紫菜

如东条斑紫菜,与“天下第一鲜”文蛤齐名。条斑紫菜产于温带,自然生长数量有限,主产地在如东。因为如东具有条斑紫菜生长条件,适宜气候、适宜水温、适宜盐度。如东条斑紫菜藻体薄嫩,是生态海洋食品,具保健功效。

如皋黄酒

如皋地处长江三角洲北冀,位于长江、黄海“T”型交汇处,拥有百岁以上长寿老人300余人,被国际自然医学会、世界长寿乡科学认证委员会认定为世界六大长寿之乡之一。在百岁老人中,经常喝地产黄酒和自制米酒的占66.2%,如皋黄酒成为如皋人长寿的密码之一,如皋黄酒与如皋长寿已相互演绎。

如东泥螺

泥螺是一种名声远播的如东小海鲜。如东泥螺主要为黄沙泥螺,口感较青沙泥螺更为鲜美。在如东人的家常早点里,泥螺就如同咸菜一样普通,多以腌制的方式食用,做下粥的小菜。当然,旺火速成的爆炒泥螺也是司空见惯的如东家常菜之一。泥螺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成份。泥螺营养丰富,又具一定医药作用。据《本草纲目拾遗》载:泥螺有补肝肾、润肺、明目、生津之功能。民间还有以酒渍食,防治咽喉炎、肺结核的做法。

下原蘘荷

说起蘘荷,许多南通人并不陌生,嗜好者不少。它是如皋下原的特色农产品之一,系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茗荷、野姜等。蘘荷食用部分为花苞,呈纺锤形,颜色紫红;烹饪后口感脆嫩,姜味芳香略带麻涩,且回味微甘。《本草纲目》记载,蘘荷对治疗便秘、糖尿病有特效,因而也有“亚洲人参”美誉,已成时尚的天然营养保健蔬菜之一。下原蘘荷食用部分为花苞,呈仿锤型,颜色紫红,长 5cm~8cm、直径1cm~2cm 、单苞重5-6克,熟制后,口感脆嫩,姜味芳香,略带麻涩,回味微甘。

启东芦稷

“一棵树,屋檐高,浑身挂满绿绸条;斩了一刀,掮了就跑。”启东的小伙伴们快来猜猜是什么?,答案就是芦稷。 芦稷虽然不大上台面,且水果店里通常难觅踪影,但凡吃过的人,皆对其赞不绝口。 启东芦稷节间长30~45cm,圆柱形,形似青竹,表皮翠绿、质坚硬;去皮后,果肉淡绿色,有纵状纤维,芯部呈乳白色,气味清香;入口松脆,鲜爽多汁,甜而不腻。

启东沙地山药

启东沙地山药长于土深之处,得水清土洁之利,仲秋上市。山药有浑圆和扁平两种,后者更好。山药营养丰富,红烧白煮,酥软香糯,食后满颊芬芳,口感特好。

海门大红袍赤豆

“海门大红袍赤豆”系主产于海门市境内的特色小杂粮地方品种,其老熟种子呈长圆柱形,表皮紫红、种脐乳白色、粒粗饱满、皮薄肉厚、质地坚硬,煮熟后软烂易破皮,沙而不黏,口感细腻,有豆的清香。初级产品豆沙其色紫红,其味香糯微甜,柔软不黏,糯而不腻。

启东绿皮蚕豆

启东是中国乃至世界蚕豆的主产区,沙地人开发种植的“大粒绿皮蚕豆”是目前国内外的最优品种,畅销国内外。在沙上人家,蚕豆既是粮食、又是小菜;既是“闲食”,又是补品。每入初夏,碧绿清香的炒青蚕豆,入口软酥、沙中带糯、柔腻适宜、美味可口、营养丰富。

万年香沙芋艿

万年香沙芋艿母芋近圆球形,节间短,密被鳞片。子芋、孙芋圆柱形至长卵圆形,表皮浅褐色,鳞片深褐色,顶芽饱满,浅紫红色,肉乳白色,具甘薯香味。蒸煮后表皮浅灰色、开裂,鳞片浅褐色,清香,肉灰白色,质地紧密,入口爽滑,酥而不粘,干香回甜 。

启东洋扁豆

启东洋扁豆扁平半圆,呈肾形,种皮绿白色,以种脐为中心密布放射状暗纹,豆瓣白色或淡绿色,清香。煮熟后种皮半透明,放射状纹更为明显,豆粒呈浅黄色或淡绿色,糯性微甜,豆香浓郁 。

泰兴香荷芋

泰兴香荷芋子芋卵圆形至长椭圆形,微弯曲。表皮光滑,呈淡褐色,鳞片纤细,呈深褐色,节间短,顶芽充实,粉红色。肉乳白色,质地细密、清香。蒸煮后香气浓郁,表皮完整不易开裂,表皮其鳞片颜色变化小,肉灰白色,细腻滑润、微甜香糯。泰兴香荷芋富含淀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如东狼山鸡

如东狼山鸡为肉蛋兼用型地方优质鸡种,体型较大,头昂尾翘,体似马鞍,呈“U”形;单冠直立,有5~6个冠齿;耳垂和肉垂均为鲜红色;喙黑褐色,尖端颜色较淡;黑色被毛紧密、有光泽;皮肤为白色。 1984年版《如东县志》有如下记载:本县是驰名中外的“狼山鸡”的故乡。1872年,外国商人来长江中下游购鸡,因黑鸡从南通狼山出口,由此而得名“狼山鸡”。狼山鸡1883年被列为国际标准鸡种,参与育成奥品顿、澳洲黑等国际知名鸡种,入选世界优良鸡种标准图谱;2000年国家农业部130号公告将其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将其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国家工商总局将其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5年国家农业部将其登记为农产品地理标志。

启东青皮长茄

启东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具有鲜明的江海特色,曾有“粮棉故里、东疆乐土”的美称。启东吕四地区成陆已有千年历史,启东青皮长茄由于耐盐碱,因此在启东的砂土上长势良好,启东青皮长茄是启东历史上的主要蔬菜之一。 农民挑选皮色翠绿,果型圆直,条形长,果肉细腻柔嫩的作为来年的种子,因此,启东青皮长茄一直保持了优良的特征特性和原始的风味口感。 启东青皮长茄营养丰富,既可炒、煮、蒸食,又可红烧、煲汤,风味独特。六十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农民将启东青皮长茄煮烂,作为主食充饥。启东有句俗语叫“玉米稀饭茄脚柄,越吃越得劲”,说明了启东青皮长茄在启东历史作为主要蔬菜之一在启东民间的受欢迎程度。

泰兴元麦

据史料记载1956年,陈毅元帅率中央代表团进藏时,给西藏带来了4000棵苹果苗木,在拉萨、林芝进行试种,取得初步成功后,在保护区的几个乡镇进行大面积推广,经过多年试验、探索、改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栽培模式和独特的产品。1971年,西藏著名的歌唱家才旦卓玛把林芝苹果带到了北京中南海,作为礼物送给国家领导人品尝。1977年,林芝苹果在西南地区水果品质鉴定上获得金奖,此后林芝苹果多次参加国家农业部组织的苹果品质鉴定会,获得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林芝苹果在全区家喻户晓,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泰兴荞麦

泰兴种植荞麦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唐代。新中国成立后,据《泰兴县志》记载,泰兴荞麦1953年总产为1797.95万kg,1954年总面积为1.63万hm2,1964年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33万hm2左右,成为当时泰兴地区主要的晚秋作物之一。株高70-90cm,花被片椭圆型,基部呈绿色,中上部为白色。果实为瘦果,三角形,棱角较锐,果皮光滑,无腹沟,籽粒褐色。全生育期80d左右。

海门香芋

海门香芋属豆科蔓性植物,地下块茎为食用器官。清代从美洲引入我国,最初在沿海地区种植,唯海门的气候、土壤及耕作制度最适宜香芋生长,在海门广为种植,成为海门市出类拔萃名特优蔬菜,在《清光绪海门厅图志》(1900年)中也有此记载。2001年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蔬菜品种志》下卷1137页也有介绍海门香芋,并于2013年12月认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香芋表皮黄褐色,质地致密,肉乳白色,似薯类,味道好似板栗,甘甜芳香。有香芋烧竹鸡、香芋烧茶干、凉拌熟香芋等佳肴,久煮不糊,粉面不散,入口清香微甘,食后回味悠长,历来是逢年过节,喜庆筵席上必备的上乘菜肴。“万余”、“悦来”等品牌香芋已在上海等大中城市闻名遐迩,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一直稳步上升,有着“一斤香芋一斤肉”的说法。

海门黄鸡

江苏省海门市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末年,海门地区农业已相当发达,养殖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古时居住草房,当地就在屋后林间、田间养鸡,自由采食,“日出而牧,日落回窝”,因而形成了耐粗饲、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海门土鸡,在当地视为上乘佳肴和滋补品。明清时期,海门土鸡随着海门县城的几次搬迁,农民迁往他乡,海门土鸡也分布到了盐城射阳、大丰和南通如皋、如东和启东等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海门农科所以海门土鸡为资源,经杂交选育,培育出了海门草鸡。后因各种原因,濒于绝种。本世纪初,海门市绿源肉鸡专业合作社联合扬州大学和江苏畜牧总站重新调研收集海门草鸡资源,通过世代闭锁选育和提纯复壮,形成了具有体型小,早熟,肉质好的海门黄鸡。

泰兴花生

泰兴盛产花生果,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上乘,为传统闻名的“猪、油、酒”三大特色之一。在继承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泰兴市农科所采用高新技术孵育,成功推广出了泰花一号、泰花二号、泰花三号新品种,具有保持原有品质、大幅度提高产量、趋于优质专用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