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宋末,南宋初,金兵入侵中原,宋朝统治者屈辱求和,官府对民间搜刮越盛,豪绅掠夺易炽,流寇沿途抢劫,又加上水灾连年,迫使湖口(今酉港镇柳林嘴)渔民杨幺率众结社,“卫境保民”,继而响应武陵(今鼎城区)人钟相起义“等贵贱、均贫富”,恢复发展生...

  接龙舞诞生在苗族古典祭祀仪式中。早期的接龙是苗家请巫师祈福,求龙神保一方平安,五谷丰登、治虫防灾的法事。1954年麻栗场的石成鉴、石成业等对原始的接龙仪式改编成舞蹈。花垣接龙舞曾于1956年参加北京全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得一等...

  益阳弹词在古今历史上发挥了劝人为善、传播道德礼教、宣传抗日爱国、活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等重要作用。1983年,益阳市曲艺组被国家民政部、中国盲聋哑协会授予“全国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著名益阳弹词老艺人李青云于1989年被中国...

  益阳小郁竹艺是指采用拼、嵌、榫合等传统工艺技法制作的小件竹制器具。“郁”为益阳方言,意指将竹材构件加热弯曲,使之符合造型需要的一种工艺。   益阳地处湖南省中北部,土质肥沃,雨量充沛,气候适宜,竹类资源极为丰富。当地人民很早就利用本地的竹子制作各种用具,在益阳南县涂家...

  南县位于湖南省北隅,湘鄂两省边界,县域内河渠交错,湖塘密布,正是这水乡泽国的风韵,构成了民间民俗文化生长和传承的独特的地理环境。独特的民间舞蹈—地花鼓,就是在这片土地上衍生出来的。   南县地花鼓起源于清代嘉庆三年(1796),它是在民间山歌、小调和劳动号子的基础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