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海曙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明南词俗称“宁波文书”,属弹词类。由于词章华丽和曲调优雅,四明南词为士大夫们所欣赏,一般不进入书场、茶坊,多在寿诞、喜庆的堂会上演唱。四明南词实证可考的时间约300余年。南词常用曲调有词调、赋调、紧赋、平湖、紧平湖,俗称“五柱头”。调和调...

粱祝传说发源于1600年前的东晋时期,经长期流变、发展,在浙江省宁波地区逐渐形成以梁山伯墓为展演场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宁波梁山伯庙婚俗信仰文化。其内涵包括:古老的梁山伯庙、梁祝墓及其承载的文化 每年两次的梁祝庙会及仪式 周期性举行的以梁...

宁波寿全斋药店创设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创始人为王立鳌和孙将壳(后孙退出,由王氏独家经营,代代相传,解放后历经公私合营、股份制企业等,现为民营公司),原店址在最繁华的今中山东路56号。该店以其品种齐全、加工精良、服后能让人延年...

草席,俗称“席子、席爿、滑子、凉席、席”等,用蔺草编织而成,考古证实,中国草席的发祥地在鄞州的古林镇,七千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就出土了草席残片,当时的先民们用此来遮身、铺地或避风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古林草席已与东北的人参齐名,成为年年的朝庭贡...

该庙会起自北宋咸丰四年(公元1001年),是为纪念我国古代四大著名的水利工程、鄞江桥它山堰的建设者——唐代贸县令王元玮的庙宇落成仪式而诞生的庙会,后又经历代朝庭的不断褒封,便成为鄞州西乡一带的著名庙会,迄今有逾千年的历史。但该庙曾于1941...

董氏儿科是我国海派中医儿科的主要流派,历史渊远,至今二百多年,历经七代,门生遍及全国(以宁波、上海两地为主),医术名蜚海内外。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深得同仁尊重和百姓欢迎,特别是第四代传人董廷瑶先生,被誉为当代中医儿科泰斗,更是创立了一...

近百年来,宁波“缸鸭狗”经营着各式精致的点心甜食,更以其精细的制作工艺、考究的选材用料,为大众推崇,而猪油汤团更是镇店之宝,当属一绝。其馅选优质之猪板油、白糖及黑芝麻为原料,以独特的传统工艺秘制而成 其糯米粉更是取上等糯米,经浸泡水磨,使其...

集仕港镇的《大头和尚》起始于清道光二十年,是一种流传很广的民间舞蹈,亦称“民间哑舞”、“大头和尚舞”等,历来广受社会各界的喜爱和欢迎。所谓的《大头和尚》,就是表演者套着大光头面具,穿着和服、便裤、山袜与和尚鞋,手拿佛珠,扮成出家人模样 或是...

  四明南词俗称“四明文书”、“宁波文书”,主要流传于宁波、上海等地。它产生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宁波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四明南词行会组织,其中最有名的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的“丝竹歌咏班”。班中一批人称“五公座”的演员技艺超群,是四明南词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在观众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