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特产

柘荣太子参

柘荣太子参色泽晶黄、块根肥大、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高,其富含皂甙和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以及铁、锌、硒等7种微量元素,其所含太子参多糖、皂甙和氨基酸等药效成份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区,为中医药界所公认品质最好。​

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是福建省三大工夫红茶之一,相传于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一1874),由福安市坦洋村人试制成功,迄今已有100多年。外形紧结圆直匀整,带白毫,色泽乌黑有光,内质香气清鲜高爽,汤鲜艳呈金黄色,滋味醇厚,叶底红匀光亮。

福建乌龙茶

乌龙茶是明清时首先创之于福建的一种半发酵茶,19世纪初乌龙茶的产制亦由福建扩展至粤东及台湾。福建乌龙茶产品花色具备各自的品质特征,细分为闽北水仙、闽北乌龙、闽南铁观音、闽南色种、武夷岩茶和安溪铁观音等系列产品。

屏南老酒

屏南老酒属于低糖低度酒,通过传统独特红曲发酵酿造技艺,定温开耙,低温长时间发酵,使糯米中的淀粉、糖分、蛋白质、脂肪等得到有效分解,酒体中甜味、酸味、鲜味、苦味、辣味等诸味调合。新酿成的酒为带绿莹色的红色,长期存放后转换成天然琥珀色,色泽清亮,体态澄清,并能产生多种高级醇、氨基酸、维生素和蛋白质,含红曲发酵老酒特有醇香味,从而形成屏南老酒口感醇厚、回味悠长的原味、本色、醇香优异品质。

福鼎白茶

天宝物华,瑞草白茶,茗分六类,萃乎其拔。白茶是六大茶类之一,制作过程不炒不揉,属于微发酵茶,成茶外表满披白毫呈白色,故称“白茶”。福鼎白茶属于福建白茶,具有地域唯一、工艺天然和功效独特等特性。因茶树品种、原料(鲜叶)采摘的标准不同,主要品种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福建百香果

福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种植百香果的地区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当地的土壤环境和降雨量与广西类似,所以出产的百香果在品质上近似于广西百香果,被称为百香果中的后起之秀。

寿宁高山茶

寿宁产茶历史悠久,明代著名的通俗文学家冯梦龙所著《寿宁待志》中记载:“三甲:南门,住初垄,出细茶。寿宁高山茶多产于洞宫山脉东麓海拔600米以上的林间隙地,高山云雾出好茶,优质鲜味原料和传统特有的加工工艺形成为独特的品质。其红茶条索紧结、色乌润,香气鲜浓,带有花果香,汤色红亮,滋味浓醇,具有高山韵,叶底肥嫩、红亮。其绿茶条索紧结,色泽绿润,锋毫显,带嫩香或栗香,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爽,具有清香、清醇、清爽的高山风味、21世纪初期,寿宁县立足县情,寻根溯源,及时调整发展思路,确立了“打造闽浙边界生态新茶乡”的战略目标和“建设闽东北高山生态优质乌龙茶生产集散中心”的发展定位,突出发展具有山区高山优势的高山茶种。2008年,寿宁决定以寿宁高山乌龙茶和高山红茶为龙头领跑全县茶产业发展。从此,寿宁茶产业日益焕发新机,发展蒸蒸日上,每年新增近万亩茶园。目前,寿宁现有茶园面积14.8万亩,茶叶年产量1.43万吨,产值7.8亿元。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均居全省第四位、宁德市第三位,茶园面积人均占有量居全省第一。2009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2012年以来,被评为“福建十大产茶大县”、“中国名茶之乡”和福建省唯一的“2013年度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等殊荣。2014年4月,农业部把“寿宁高山茶”列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福安刺葡萄

福安刺葡萄是福安当地的一种野生葡萄,明万历(公元1597年)版《福安县志》记载:“葡萄,白者为水晶。”说明在当时福安就种植多个葡萄品种。清光绪版《福安县志》亦载:“葡萄有紫、碧二种,白者为水晶”。福安市穆云乡高岭村现留存一株葡萄古树,相传,后唐时黄巢起义,战乱百年,当地先人为逃避战乱在此建村时,就发现这里的葡萄林,历经多年砍伐仅剩这株古葡萄。上世纪50年代,穆阳乡溪塔村民开始驯化栽培,利用溪涧逐渐建起一条葡萄沟,被全国葡萄专家学者认为是全国三大葡萄沟之一。福安刺葡萄具有含酸低、风味甜、抗病虫、耐粗放管理、耐高温高湿、耐贮运等优点,是我国珍贵野生葡萄种类,是东亚种群中最好的酿酒品种,果实的白藜芦醇、原花青素的含量远高于种群内的其他种类,经常吃刺葡萄有助于软化心血管、美化皮肤。是具有鲜名的地方特色水果,可利用溪岸、路沟旁、房前屋后边角地等各种非耕地发展2万亩多刺葡萄,成为地方区域名特优水果。 福安刺葡萄果穗长条形,果粒着生疏,平均重185g,果粒椭圆形,平均粒重3.1g。果皮为紫黑色,果粉厚,果肉绿黄色,有肉囊,多汁,味甜,有香气,可溶性固形物14%~16%,酸0.3%,可食率76%,出汁率66%。属鲜食加工兼用型品种。与湖南等地刺葡萄相比,具有果皮薄、果粉厚、转色好、可溶性固形物高及含糖量稍高等特点,综合性状更好。

福安芙蓉李

福安种植李果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其中芙蓉李(方言称粉李,因芙蓉李果面的果粉特别多而得名)明朝期间开始栽培,距今已有180多年。据明万历年县志记载:“李(麦李、蜜李、御李、粉李、黄蜡鹅、黄胭脂等李。)”,说明福安明朝就已种植李树。清光绪十年版《福安县志物产卷》记载:“有粉李、麦李、白李、黄蜡李、胭脂李、红腹,皆佳品”。说明福安清朝种植多个品种李树。福安农业志记载“清道光二年(1832)福安便有粉李、白李、黄蜡李、麦李、胭脂李等佳品。清宣统二年(1910)城关南湖坂已成片种植芙蓉李。”福安芙蓉李是我市最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名优水果,是在长期的风土适应过程中培育出的地方优良品种,素有“李中珍品”的美称,具有果粉多、颗粒大、果肉厚、果核小、不粘核、耐储存、甜酸适中等综合性状极佳的品质特性,不仅可以鲜食,更是加工供出口的上乘蜜饯原料。由于芙蓉李品质优、耐粗放、效益好,适合山地发展,果农种植芙蓉李积极性很高,如今以潭头为中心的福安北部成为芙蓉李主要产区,全市芙蓉李面积4.7万亩,年产4.9万吨,所产芙蓉李果皮色泽鲜红,蜡粉厚,果大质脆,肉厚核小,可食率80%以上,单果重达45-60克,果肉深红色,酸甜适度,可溶性固形物12.5%-14.5%。

福安巨峰葡萄

福安,葡萄种植历史悠久,被誉为“南国葡萄之乡”,明万历版《福安县志》记载:“葡萄,白者为水晶。”说明在当时福安就种植多个葡萄品种。清光绪版《福安县志》亦载:“葡萄有紫、碧二种,白者为水晶”。福安市穆云乡高岭村现留存一株葡萄古树,相传,后唐时黄巢起义,战乱百年,当地先人为逃避战乱在此建村时,就发现这里的葡萄林,历经多年砍伐仅剩这株古葡萄。上世纪50年代,溪塔村民利用溪涧逐渐建起一条葡萄沟,被全国葡萄专家学者认为是全国三大葡萄沟之一。1984年,象环村陈玉章在自家的责任田里选育出巨峰葡萄优良单株,对福安自然环境比较适应,具有优质、高产、抗病、耐湿特点,逐渐推广种植。福安巨峰(优株)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海西最具特色和发展潜力的农业优势产业,仅赛江流域,福安巨峰面积就达3.1万亩,产量4.2万吨,产值2.9亿元,福安是海峡西岸、东南沿海面积最大、规模连片、生产规范的县(市)级葡萄生产基地,被国家农业部列入“2009年~2015年全国葡萄优势区域发展规划”重点市,2011年被列为国家葡萄产业体系示范县市,被中国财政部、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示范基地”,被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全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 “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并被授予“建海峡西岸葡萄之乡,树全国果业楷模”和“南国葡萄之乡”称号。

穆阳水蜜桃

福安种植水蜜桃历史悠久,据明万历年二十五年(1597年)版《福安县志》第一卷.舆地志—土产记载:“桃”, 说明福安明朝就种植桃树。清光绪十年(1884年)版《福安县志·物产卷》记载:“有胭脂桃,实大味甘;又有白桃、苦桃、匾桃、银桃、合桃、山中毛桃”。说明福安清朝种植多个品种桃树,穆阳溪流域属于畲族聚集区,整个民族发展伴随桃树的发展史。 穆阳水蜜桃为地方特色水果,具有香浓、质优的特性,深受消费者、种植户喜爱,201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认定(闽认果2011005);编制了穆阳水蜜桃综合标准,并由宁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穆阳水蜜桃品种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荣获2012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2年申报了地理标志农产品,2013年4月荣获登记颁证。取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虎桃”水蜜桃商标明荣获“福建省名牌农产品”。据统计,目前穆阳水蜜桃在福安市种植面积达1.3万亩年产量1.43万吨,总产值2.3亿元。计划内优势区域内发展到3万亩,成为穆阳溪流域的主导产业,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 穆阳水蜜桃近圆形,果皮黄中透红,单果重130~160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15%,可食率87%~90%,粘核。果实味浓甜、质柔多汁,芳香浓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14.5%。

北苑贡茶

“北苑贡茶”产自有“千年古茶都”之美誉的福建省建瓯市,历史悠久,名响内外。产品以散茶为主,并有砖茶、饼茶等。千百年来,提炼和形成了一套以“清和澹静”为最高品茗境界的“四茶谛”,以“香甘重滑”为最佳品茗标准的“四茶规”。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经济发展,茶叶种植从建瓯水仙、矮脚乌龙拓展培育了奇兰、肉桂等十多个茶品种。北苑贡茶品质优异,其外形条索紧结沉重,色泽油润暗沙绿,香气浓郁持久,具有兰花清香,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橙黄,叶底厚软黄亮,绿叶红镶边。 “北苑贡茶”始于唐盛于宋,历经了五代闽、宋、元、明四个朝代,29位皇帝,持续御贡458年。历代朝廷都在建安北苑(今建瓯)建立“龙焙”(供皇帝享用),并遣使臣督造贡茶,名冠天下。包括官焙、私焙在内,全市各乡镇均有产茶。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里说:“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周绛在《补茶经》中盛赞“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丁谓在《北苑焙新茶》称颂“北苑龙茶著,甘鲜的是珍”“作贡胜诸道,先尝只一人”;诗人陆游在《建安雪》中高度评价“建溪官茶天下绝”……从古至今,文人雅句赞美之词不胜枚举。根据《福建茶树品种志》记载,矮脚乌龙起源于建瓯,东峰桂林村对岸种植有树龄160年以上的“矮脚乌龙”茶园,为建瓯祖传茶树品种,是台湾“青心乌龙”和“冻顶乌龙”的母树。建瓯小桥百丈村的千年建瓯水仙古茶树也依然枝繁叶茂。

霞浦晚熟荔枝

霞浦种植荔枝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据县志记载,宋末文天祥参军谢翱诗《故园秋日曲》一句“食尽满园绿荔枝”表明当时霞浦栽培荔枝已相当广泛。县志记载,明代以前从福州传入元红品种,植于东吾洋沿岸地区。明代列为贡品,年纳贡140公斤以上。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参加全国荔枝科研协作组,承担荔枝丰产、稳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1991年在北京参加“七五”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获银奖。制订的《霞浦晚熟荔枝》地方标准已由省质监局2001年9月发布。2003年再次被福建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局、福建省优势果类发展规划(2004-2010年)列为荔枝生长优势产区,2006年被定为农业部南亚热作名优基地。是农业部《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特色果品荔枝优势区域。霞浦晚熟荔枝主栽品种为“元红”,荔枝分布的东吾洋内海湾,独特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同纬度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适宜于荔枝生长发育,荔枝在域内表现大果、迟熟、质优、醮核、无霜冻等特点,多次经省农业厅、农大、农科院荔枝专家论证,霞浦荔枝地缘晚熟优势明显,为全国最北的荔枝经济栽培产区。果实心形,果顶渐尖,顶端钝圆,果肩微凸,果面鲜红色,龟裂片隆起小刺;果肉乳白色,半透明,肉质细滑,汁多化渣,甜酸适口,香气浓醇;可溶性固形物17-23%,单果重20-25g,醮核率80%以上。

霞浦榨菜

霞浦榨菜栽培历史悠久,1953年由蜀籍驻军介绍牵线,首次从当时的重庆市巴县木桐区清溪公社新龙大队引种种植,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逐步扩大。1974年后推广至沙江、长春、溪南等县域南部乡镇,当时年种植2000多亩、年产2000多吨、加工成品菜1000多吨。改革开放后,面积逐年扩大,全县除海岛乡外,均有一定的种植面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列入农业部《中国蔬菜品种资源目录》。1987年后,霞浦县副食品厂专业生产方便榨菜,注册东吾商标,1991年该产品获省优产品后,面积扩大迅速,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1.5-2.1万亩之间,年产1.3-1.8万吨。 霞浦县气候、生态条件适宜榨菜生长发育,所产榨菜质优高产成为全省最大的榨菜产业基地,我县适宜种植榨菜有20万亩田地、园地,除常规冬种各类蔬菜、粮油作物在12万亩左右,尚有8万亩左右空闲,榨菜产区人口密集,其市场因素与资源因素有利于榨菜产业发展,霞浦县可以为榨菜龙头企业提供7-9万亩榨菜原料基地,10万多吨原料,年可加工2亿袋方便榨菜。 霞浦榨菜个大,平均纵径14.5cm、平均横径12.4cm,平均单茎瘤重550g,茎瘤呈近纺缍形或莲花形,皮色浅绿光滑,肉瘤较大而钝圆、间沟较深,皮下肉质色白而肥厚,质地脆嫩、形状美观,其腌制品脆嫩、鲜爽,具有明显的特征香气。

福鼎槟榔芋

福鼎槟榔芋产自太姥山脉福鼎行政区域内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已有近600年的栽培历史,八十年代香港市民把福鼎槟榔芋称为"福鼎芋",并沿用至今,借助福鼎特殊的母岩、母质、土类、土层厚度、肥力和土壤养分、质地、酸碱度,以及独特的管理方法,形成了独特的风味与体大形美的外观。其母芋呈圆柱形,形似炮弹;表皮棕黄色,芋肉乳白色带紫红色槟榔花纹,易煮熟,熟食肉质细、松、酥,浓香可口,风味独特,食不厌口,营养丰富。 福鼎槟榔芋先后荣获轻工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食品工业名优新特产品和工业品博览会优秀奖、武夷奖、铜牌和银牌奖。1983年在"全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专厂建设展览会"上展出,受到国家外经贸部高度赞誉,并发给"出口产品、品质优良"荣誉证书;1990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福建省闽东老区扶贫成果汇报会"及1991年在北京农展馆召开的"全国菜篮子工程展销会"上展出,均受到中央领导和广大来宾的好评;1997年在福建省农业名特优新产品展销会上被评为"福建省农业名特优新畅销产品";2000年被福建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称号。相继获“全国出口产品基地专厂建设成果展”,“福建省名特优新产品奖”,“福建省名牌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原产地标记,“福建省著名商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国驰名商标”。2013年获国家标准化示范区称号。槟榔芋加工企业获名牌农产品3家,知名商标3个。

桐江鲈鱼

福鼎桐江鲈鱼,体型修长而侧扁,背部隆起,是中西餐常用鱼之一。营养价值丰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钙、镁、锌、硒等营养元素,具有补肝肾、益脾胃、化痰止咳之效,对肝肾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鲈鱼性甘温,有益筋骨、健肠胃、加快愈合伤口之功能。鳃性甘平,有止咳化痰之功效。”。鲈鱼味甘、性平,入肝、脾、肾三经。具有加快愈合伤口、健脾、补气、益肾、安胎之功效,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特别适合贫血头晕,妇女妊娠水肿,胎动不安之人食用。 桐江鲈鱼历史悠久,在明代时期与黄河鲤鱼、长江鲥鱼、太湖银鱼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鱼”。《福鼎县志》载:鲈鱼是福鼎主要鱼类品种,也是特色水产品之一。《福鼎风物志》载:据说福鼎能够立县,与这鲈鱼还有着莫大的关系。相传乾隆二年(1737年)三月乾隆皇帝下江南,偶遇鲈鱼羹后赞不绝口,并下令要年年进贡。福鼎坊间流传,正是因为乾隆皇帝对桐江溪鲈鱼的极力赞赏,回朝后特下赦令,乾隆四年(1739年)福鼎由霞浦县划出,始置福鼎县。桐江鲈鱼作为产自福鼎人民亲切地称为“母亲河”——桐江的名贵水产,在福鼎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鱼类资源,而是作为一种物质文化,伴随着桐江溪静静流淌,在福鼎的发展史上留下不可或缺的一笔。

古田银耳

银耳,又名白木耳,质量上乘者称作雪耳。银耳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钾、维生素经B1、维生素B2、维生素D等,营养价值很高。它被人们誉为“菌中之冠”,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扶正强壮之补药,是我国的传统滋补珍品,历代皇家贵族将银耳看作是“延年益寿之品”、“长生不老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