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平昌县特产

四川泡菜

四川泡菜又叫泡酸菜,传统特色菜肴,属川菜系。味道咸酸,口感脆生,色泽鲜亮,香味扑鼻,开胃提神,醒酒去腻,老少适宜,一年四季都可以制作,但制作时气候环境十分讲究,是居家过日子常备的小菜,是中国四川家喻户晓的一种佐餐菜肴。

峰城玉米

峰城玉米产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当地玉米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清乾隆、嘉庆年间。民国时期,峰城玉米作为百姓主要食物和重要军粮,为革命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峰城玉米产区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气候条件得天独厚,种植的玉米产量高、品质优,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含量、淀粉、氨基酸,及其钙、铁等多种微量元素。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通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共同努力,峰城玉米产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之一。也为宣汉县粮食9年增,连续7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奠定了坚实基础,得到了省、市主要领导褒奖,新闻联播先后两进行了播报。

大罗黄花

大罗黄花产于巴中市巴州区大罗镇,产区地域辽阔,物产丰富,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巴州区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素有“红军之乡”、“川东北氧吧”之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曾在这里做过艰苦的斗争。大罗黄花种植历史悠久,据《巴中县志》(1994年版)记载:“民国27年,鼎山大罗乡农民开始种植黄花,年产量约2000斤左右。1953年,产黄花3000斤。农业合作化后,由零星种植发展为成片种植,1956年产量增加到6200斤”。 大罗黄花耐寒性强,宜种面积多,在巴州区广泛种植。但过去受产业结构、种植技术等限制,没有集中栽种。上世纪七十年代,当地供销社系统将黄花作为多经项目从技术、资金等方面予以扶持,大罗黄花得到较大发展,年产量达80000斤。七十年代初,珠江电影制片厂专程到大罗镇拍摄新闻纪录片─《高举红旗抓住纲,大罗黄花分外香》。1979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鼎山区供销社“黄花分切育苗移栽法科研项目二等奖”。1989年,大罗黄花通过重庆外贸出口到俄罗斯等国家。 大罗黄花味道香脆可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胡萝卜素、氨基酸等人体必须的养分,是广大居民烹饪、馈赠佳品。其生产过程中病虫害较少,一般无需使用农药,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当地农户在60多年的种植过程中,通过对原有品种的比较、培育和筛选,确定主栽优良品种─七根须黄花,其品质较国内其他地区种植的五根须黄花明显高出一筹。近年来,巴中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制定“特色农业大市”目标。巴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大罗黄花的发展,将其纳入“十二五”规划,确立以“抓大户、建协会、带散户”种植模式,组建大罗黄花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行“公司+科研+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不断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助农增收效应明显。大罗黄花作为当地知名品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发展到以大罗镇为核心的周边13个乡(镇)、105个村社,种植面积40000余亩,年产量10000吨,总产值达3000万元,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巴山土鸡

巴山土鸡口味独特、肌纤维弹性好;肉质细嫩,风味清香、营养丰富,其(活鸡)青灰脚、(白条鸡)青灰脚,皮肤呈灰白或灰黄。

江口醇酒

享有“四川第一醇”美誉的江口醇系列酒,起源于晚清光绪年间。当时的海州道员廖纶晚年回乡(今平昌县江口镇)创建酿酒作坊,采用优质红粮和山泉,辅以大巴山特有的20多种中草药制曲酿酒。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创立“江口醇”品牌。公司秉承传统配方,加大科技投入,融入现代酿酒理论,独创了“窖中窖”复式发酵工艺,酒质醇甜净爽、浓酱兼香,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平昌青花椒

平昌青花椒栽植历史悠久,是平昌县传统特色产业。平昌县地处盆周丘陵地带,地形多以深丘地貌为主,山多但不高,坡地多,大面积坡地的土壤酸碱值、气候环境都适合花椒生长。

天府龙芽

天府龙芽:四川省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四川盆地的盆周山区和盆地丘陵区,呈“C”字型形状分布,雪山之水不仅润泽了巴蜀大地,造就了天府之国,同时这生命之泉也璀璨出香气高长、滋味浓厚、久泡久爽、具有独特个性的甘烈香型优质川茶,得天眷顾的“雪山之水润天府,天府之气催龙芽”,形成了“型秀丽、味甘烈、香高长”的“天府龙芽”品质特色。

空山马铃薯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空山马铃薯起源于巴中市通江县空山乡,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和光辉灿烂的红军精神,造就了空山马铃薯独特的品质和历史文化。《通江县志》记载:“全县盛产洋芋,种植历史悠久...县委、政府整合资源,优惠政策,把洋芋作为县域业特色农业产业来抓,全力打造‘空山马铃薯’品牌。” 马铃薯是巴中市域内的传统产业,因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强,粮、菜、饲兼用,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户生产中的重要作物,绵延千里大巴山。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向西实行战略转移到巴中后,经过浴血奋战,建立了以通、南、巴、平为中心的,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川陕革命根据地。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空山洋芋”作为红军军粮,为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李先念主席逝世后,他的骨灰就撒播在这层层山峦、连绵不断的青山绿水中。 空山马铃薯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农业科技人员的不断努力,其种植面积、总产、单产逐年上升,品种逐步扩大到菜用型和加工型,已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重要门路。“十一五”初,巴中市开始探索空山马铃薯地膜高厢栽培技术和春、秋两季种植模式,2010年,全市空山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8.5万亩,鲜薯产量达到48.2万吨,比大面积马铃薯平均单产高411公斤/亩,单产提高28%。 巴中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把空山马铃薯作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来抓,提出了“区域发展、种薯先行、科技兴薯、产业推进”的思路以及“4个2”的发展目标。以农业部“2010年通江县农业综合开发新增脱毒马铃薯良种基地建设“项目为契机,在通江县空山乡修建了空山马铃薯科研所、原原种气调库、种薯储存库、原原种生产智能高架棚和原原种生产防虫网室,在龙池、中坝村建设了3000亩的空山马铃薯脱毒原种生产点,为大力发展空山马铃薯奠定了丰厚的种子资源和丰富的品种基础。“十二五”开局以来,全市以“马铃薯高产高效创建活动”为锲机,狠抓空山马铃薯产业基地建设,在20多个乡镇建立生产基地11万亩,力争“十二五”末,建成脱毒原种繁育基地2000亩,种薯生产基地2万亩,商品薯生产基地5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70亿元。空山马铃薯作为市域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正在实现“土豆豆”向“金豆豆”的蜕变,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万源老腊肉

万源老腊肉是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的特产。万源老腊肉皮色黄亮、肉色酱红、切面脂肪亮黄、瘦肉深玫瑰色、光滑油润、熟肉咸淡适中、口感鲜美、回味绵长、腊香独特,色、香、味堪称腊肉中的上品。万源老腊肉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蜂桶蜂蜜

蜂桶蜂蜜,四川省万源市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蜂桶蜂蜜因主产于该市蜂桶乡而得名。产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湿润多雾,立体气候明显,蜂蜜是当地农户的传统养殖业,每年在白露过后采糖,以山上各种野花、山药花、菜花等为主要源料。长期食用对人体的肺、胃等功能有特殊疗效。

镇龙山瓦灰鸡

镇龙山瓦灰鸡肉质紧密细嫩、味道鲜美,鸡肉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较高的氨基酸,其中,微量元素硒的含量比普通土鸡高出5倍,17种氨基酸总含量比普通土鸡高4.3%,有生津活血、滋补强身的功效,被视为产妇食补珍品,因此在镇龙山又将瓦灰鸡称为“月子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