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平南县特产

广西六堡茶

广西六堡茶外形紧结匀整、呈褐色;汤色红亮;香气陈、纯;滋味浓醇;叶底色褐柔软;陈化后具有“槟榔香”的独特品质特征。

都峤山铁皮石斛

铁皮石斛因其神奇独特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对其推崇备至,历代诸多具有影响的医学专著和典籍均将其收入其中,奉其为“药中之上品”。秦汉时期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铁皮石斛:“味甘,平。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赢弱,强阴,久服厚肠胃”。意思是铁皮石斛味甘甜,性平和,主治脾胃受损或功能虚弱,去湿除痹,降气,能够消除风、寒、湿邪等侵袭造成的多种虚弱症状。补益五脏,强健形体,滋阴。长期服用可增强脾胃功能,从而使人身体灵活,免疫力增强,延年益寿。 五代十国时期《日华子本草》:“治虚损劳弱,壮筋骨,暖水脏,益智,平胃气,逐虚邪”。意思是说铁皮石斛能够治疗虚损和劳累所致的身体虚弱,健壮筋骨,温养肾脏,提高智力,并使虚弱的胃肠功能正常,达到补虚损的目的。南朝医药学家陶弘景《名医别录》:“益精,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气,脚膝疼、软弱,健阳,补肾积精”。意思是铁皮石斛有益于人体的血液、津液、体液等的积累,补养内脏衰弱和不足,增强人的消化功能,可使人长肌肉而健壮起来,并能够消除皮肤因热邪所致的各种不良症状,去除脚膝的冷痛和酸软症状,同时补充肾阳,使整个肾脏系统得以补养,使气血、精神等充足。 ?隋末唐初甄权《药性论》:“益气除热,主治男子腰脚软弱,健阳,补肾积精”。意思是补益精气而消除烦热,主治男子的腰脚酸软,补充肾阳,使整个肾脏系统得以补养,使气血、精神等充足。 唐代开元年间道家经典《道藏》:“铁皮石斛、天山雪莲、千年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之茯苓、苁蓉、深山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为九大仙草”意思是铁皮石斛、天山(新疆天山上所产的)雪莲、生长时间达到一千年的人参、生长时间长达一百二十年的何首乌、生长时间达到六十年的茯苓、沙漠里所产的肉苁蓉、深山里的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为“九大仙草”。 明代名医贾所学《药品化义》补载:“治肺气多虚,咳嗽不止”意思是铁皮石斛能够治疗肺部严重虚弱导致的咳嗽不止。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石斛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赢瘦,强阴益精,久服,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脚膝疼冷痹弱,定志除惊,轻身延年,益气除热,治男子腰膝软弱,健阳,逐皮肤风痹,骨中久冷,补肾益力,壮筋骨,暖水休,益智清气,治发热自汗,痈疽排脓内塞。”意思是铁皮石斛去湿除痹,降气,补五脏虚弱,强健形体,滋阴。主治脾胃受损或功能虚弱,长期服用能够使消化系统的肠胃功能得到增强;补养内脏衰弱和功能上的不足。并能够消除皮肤因热邪所致的各种不良反应,去除脚膝的冷痛和酸软症状;消除惊悸,延缓衰老,使人体态轻盈。补益正气、卫气而消除烦热;治疗男子的腰膝软弱,健壮阳气;祛除皮肤因风寒、风热、风湿等带来的多种症状,补益肾脏系统而使精力增强,强健筋骨;温补肾脏,增强人的智力清醒头脑;治疗(因阴虚)导致的虚热出汗状况,以及体内运转不畅所致的疮疡痈疽等。 明代名医缪希雍《本草经疏》——“主伤中,下气,补五脏虚劳赢瘦,补内绝不足,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意思是铁皮石斛中焦脾胃受损,降气,补五脏虚弱和血、精、津等的不足,主治脾胃受损或功能虚弱,长期服用可增强脾胃功能,从而使人身体灵活,免疫力增强,延年益寿。 明代医学家李中梓《本草通玄》——“甘可悦脾,咸能益肾,故多功于水土二脏”意思是“甘甜的药性有益于脾胃功能的增强,咸的味道能够补益肾脏系统,因此最大的功效在于补益肾脏和脾胃系统。” 明代医学家倪朱谟《本草汇言》——“培养五脏阴份不足之药”意思是铁皮石斛是培养心、肝、脾、肺、肾五脏阴虚的药物。清代名医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清胃除虚热,生津、巳劳损,以之代茶,开胃健脾,定惊疗风,能镇涎痰,解暑,甘芳降气,称其为滋阴补益珍品”。意思是铁皮石斛能清除胃部阴虚燥热的状况,促进体内水液的产生;对于五脏虚损和劳累所致的虚弱,用它来代替茶饮用,可打开胃口,增强消化功能,消除惊悸;治疗风寒、风热、风湿等引发的症状,能通过正气的增强来保持神智的正常,解暑,气味芳香,使人感到舒适,因此把它称为滋阴补益的珍品”。 清代医学家周岩《本草思辨录》:“为肾药,为肺药,为肠胃药”” 意思是说铁皮石斛是肾脏、肺脏和肠胃方面的药物”。 清代赵学敏《本草再新》:“理胃气,清胃火。除心中烦渴,疗经肾虚热,安神定惊,解盗汗,能散暑”。 意思是铁皮石斛可以调理脾胃,清除胃火,增强肠胃功能。祛除心中烦渴,治疗经络和肾脏系统由阴虚造成的虚热,使神智安宁,并解除盗汗症状,解暑散热。 近代著名本草学家谢宗万赞铁皮石斛“脂膏丰富,滋阴之力最大”。意思说铁皮石斛的滋阴效果是最大、最显著的。

白石山铁皮石斛

白石山铁皮石斛发展历史悠久,野生资源丰富,历史文献多有记载。清朝光绪年间成书的《浔州府志》卷七物产药之属就有记载:“石斛”一名金钗俗曰黄草浔州多有之以产桂平白石山为良。史料中提到的“金钗石斛”经多方考证实为现今所称的“铁皮石斛”。白石山铁皮石斛近代贸易十分繁荣,原产地还存有经营该道地药材的“兰桂庄”原址。白石山铁皮石斛不仅应用历史悠久,也富有传说色彩。政协桂平市委员会编印的《六十年沧桑话桂平》一书中登载的《道教胜地白石山》一文,就记载了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葛洪在白石山一带种植石斛,并用以救人的传说。

麻垌荔枝

麻垌荔枝得名于主产区麻垌镇。桂平市内最早种植荔枝的是麻垌镇,该镇种植历史悠久,麻垌镇何村何裕贵屋前的一棵荔枝树,种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400多年。麻垌镇的白石村就有四五百年树龄的老荔枝树5株。明朝王象晋新编著的《群芳谱》具体地将桂平麻垌南乔、西岸的黑叶荔作了记述,清代末年桂平县内诗人崔肇琳特地将他作的诗集取名为《扶荔轩诗存》。1995年,桂平市被命名为“中国荔枝之乡”,2012年,麻垌镇被命名为“广西麻垌荔枝之乡”。麻垌荔枝还曾作为国礼走出国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外交部曾指定采购麻垌荔枝作为国礼空运到朝鲜人民共和国,送给金日成主席亲口品尝。

桂平西山茶

地域保护范围: 桂平西山茶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所在的具体地理位置是将桂平市境内4074平方公里区域划定为桂平西山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地域范围。包括西山镇、蒙圩镇、石龙镇、厚禄乡、白沙镇、南木镇、金田镇、垌心乡、紫荆镇、江口镇、木乐镇、木圭镇、石咀镇、马皮乡、油麻镇、社坡镇、寻旺乡、罗秀镇、中沙镇、大洋镇、罗播乡、木根镇、麻垌镇、社步镇、下湾镇、大湾镇26个乡镇。414个行政村、7763个村民小组、1个国有林场。 生产特点: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 桂平市适宜茶叶种植的山地面积19.36万公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日照等优势,加上独特的加工工艺,形成了桂平西山茶独特的品质。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品种以西山群体种(中小叶种)为主,以标准化生产保持其优良品质。 (3)生产过程管理:桂平西山茶生产者执行《地理标志产品桂平西山茶》地方标准,对生产中使用的农药、肥料进行严格规范,杜绝有毒有害投入品及物品的使用,确保茶叶生产安全,同时在生产中及时进行质量检查,对农户的化学品使用进行规范。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定: 桂平西山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长度不超过4厘米,轻采轻装,并分级分品种进行贮存、加工、销售。对销售的茶叶进行备案,实行追溯制。 品质特色: (1)外在感官特征:桂平西山茶叶嫩条细,苗锋显露,色质青黛而呈光泽,汤液碧绿而清澈透亮。其茶味独具特色,春茶清香,夏茶梨香,秋茶醇香,冬茶莲香,滋味醇和,回甘鲜爽,饮后齿颊留香。 (2)内在品质指标:桂平西山茶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茶多糖、皂甙类物质成份。 人文历史: 桂平西山茶是广西传统名绿茶之一,因产于广西桂平市佛教胜地西山而得名,相传由西山僧尼选育而成。它起源于唐代,到明代已闻名两广和湘、闽等地。明代,随着西山佛教文化的兴盛,西山茶作为僧尼日常必需的馈赠礼品,在粤、湘、桂等地广为流传,享有盛誉。到了清代被列为全国名茶,选为贡品,西山茶进入鼎盛时期。清光绪《浔州府志》载:“西山茶以嫩、翠、香、鲜为特色”。民国《桂平县志》谓:“西山茶,出西山棋盘石、乳泉井、右观音岩下,取乳泉水煮之,扑去俗尘斗,杭州龙井未能逮也。”桂平西山茶因其口味独特,品质上乘,多次到国外参展,并获得了“全国名茶”、“名牌产品”、“国际名茶金奖”等荣誉。

金田淮山

地域保护范围: 金田淮山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所在的具体地理位置是将桂平市境内4074平方公里区域划定为金田淮山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保护范围。包括西山镇、蒙圩镇、石龙镇、厚禄乡、白沙镇、南木镇、金田镇、垌心乡、紫荆镇、江口镇、木乐镇、木圭镇、石咀镇、马皮乡、油麻镇、社坡镇、寻旺乡、罗秀镇、中沙镇、大洋镇、罗播乡、木根镇、麻垌镇、社步镇、下湾镇、大湾镇26个乡镇。414个行政村、7763个村民小组、1个国有林场。 生产特点: (1)产地选择: 桂平市适宜淮山种植的面积23288.57公顷,土壤PH值在5.5~6.5之间,完全符合金田淮山要求PH值微酸性的要求。土壤有机质大多在2-3%之间,土质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宜淮山生长。 (2)品种选择: 品种以本地种金田淮山、桂淮5号、桂淮6号等品种为主,以标准化生产保持其优良品质。 (3)生产过程管理:金田淮山生产者执行《无公害农产品 淮山生产技术规程》,对生产中使用的农药、肥料进行严格质量规范,杜绝有毒有害投入品及物品的使用,确保淮山生产安全。淮山干片加工按照《无公害食品 淮山干片加工技术规程》执行。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定: 采收时先在行头挖一个深近1m的坑,然后顺着行逐条挖取,剪去须根,需贮藏的保留栽子。采收后分级进行贮存、加工、销售。 品质特色: (1)外在感官特征:金田淮山以块茎为收获物。块茎呈长棒形,长60-100厘米,横径2.5-5厘米,外观圆直,折断后有少量粘丝;表皮赤褐或黑褐色,皮薄、须根少而短;薯肉白色粉质,肉质柔软、纹路细密。   (2)内在品质指标:金田淮山在含水量、蛋白质、淀粉、氨基酸等6项指标均达到了规定的药理要求,其中含人体所需18种氨基酸中的16种,同时含有尿囊素、山药素、皂苷等成分,营养价值很高。块茎耐煮,带特有甜香味,咀嚼时略有弹性,口感细腻;鲜薯耐贮存。 人文历史: 金田淮山是广西桂平市的传统特色经济作物和重要土特产品。以色白、粗纤维少、质地细腻、粉质足、口感好而闻名,其产品或半成品畅销全国各地、港澳地区,并出口东南亚韩国等国家或地区,在区内外享有一定知名度。因淮山产业特色突出,金田镇金田村被命名为“广西淮山村”,金田镇被命名为“广西淮山之乡”,金田镇1441公顷淮山生产基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金田镇淮山协会淮山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桂平市荣获2006年度广西农业优势产业(中药材)三等奖。金田淮山入选《2013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广西肉桂

广西肉桂系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亚热带地区特产。该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悠久的栽培历史,传统的生产农艺和加工工艺,形成了广西肉桂皮厚、色泽光润、含油率高、味辛香偏辣、药用和调香料用兼优等特点。肉桂(Cinamomum Cassia Presl),属樟科樟属,是亚热带特有的经济树种,具有生长迅速、收益快、经济价值高的特点,造林后5-6年即可剥取桂皮和采叶蒸油,桂皮和桂油是中国的传统出口商品。

平南余甘果

余甘果是平南县重要的地方特产,表皮光滑、果肉半透明,果肉呈淡黄色或赤黄色,味甘甜,具有丰富的维生素C、E、B等多种微量元素及矿物质。具有多种医疗保健作用,余甘果的根、茎、叶均可入药。

平南石硖龙眼

平南石硖龙眼以肉厚核小、味甜清香、肉脆爽口,质量优良闻名区内外,曾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金质奖等称号。 平南石硖龙眼种植始于1927年,由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大新镇乡绅覃敬清先生种植的,现存老树108株,具有很高的生产和品种资源保存价值,是全国唯一的石硖龙眼母本园,广西大部分的石硖龙眼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这些老树,现已成为旅游景点。平南县石硖龙眼的快速发展是从1990年开始,2004年建成了广西第一个龙眼出口基地,广西最大的龙眼加工厂,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石硖龙眼生产基地。平南石硖龙眼优良的品质、独特的种植和人文历史,吸引了各种媒体的报道,成为中央电视台纪录片《秘境广西》和《美丽西江》的拍摄题材。

平南墨底鳖

平南墨底鳖的捕捞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平南县鉴》(1940年)载: “水鱼(鳖):主产大同江,每年捕捉时间主要在农历七月十四至八月十五。该江“年产千余斤,占全县产量一半左右”.据官成镇打渔人廖伟财说“七、八十年代每天一人可以捕得几十斤,野生鳖相当多”。 平南墨底鳖的养殖生产始于八十年代后期。刚开始平南县只有平南镇西山村胡传林、罗新村黄文富、西村吴安艺几户从江河选种墨底鳖进行试养,面积也只有一亩几分,通过三年摸索实践人工繁殖出鳖苗100来个,当时由于缺乏经验,鳖蛋的受精率与孵化率低,分别只有60%、20%左右,又经几年努力,从改变鳖的饲料,产蛋环境、人工孵化条件等,到95年鳖蛋受精率及孵化率均在80%以上,已基本掌握了人工繁殖、养殖技术。于是他们三人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获得了更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名声大振,在县内带动了一批农户参与墨底鳖的养殖。其中比较典型的养殖户有平南镇廖裕平有养殖面积300平方米,养殖亲鳖达100多只;平南镇林八养殖面积6700平方米,养殖成鳖1万多只;平南县特种水产养殖场刘文标养殖面积6700多平方米,养殖成鳖1.2万只。他们通过养殖墨底鳖均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开发利用本地优质资源取得一定成效后,县水产畜牧主管部门更加重视墨底鳖养殖并引导农民发展这个特色产业,每年开展养鳖技术培训班,每年办班在20期以上,年参加培训1600人次以上,使养鳖户掌握一套先进适用技术,在挖掘品牌特色、造就优良品质,优质价好等方面做得更好,特别是2000年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重点抓好如下几点工作:一是把良种墨底鳖不断提纯复壮,保证品牌特色。二是不断扩大良种鳖苗生产基地,为全县养鳖业提供足够的优质种苗。三是通过培训养殖户不断提高仿生态、无公害养殖技术,以降低养鳖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如2007年养墨底鳖效益较好的亩年均纯收在6万元以上。四是继续抓典型示范,如原来平南镇罗新村西冲6屯只有黄文富一人养鳖,由于效益好而带动全屯、全村群众进行养鳖,到2007年全屯25户135人,已有23户养鳖82亩,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全屯人均占在养鳖面积405平方米,人均养鳖纯收1.2万元,成为一个富裕文明屯,被自治区水产畜牧局和区妇联定为全区“庭院渔业”6个试点之一。又如平南镇平田村新胜1屯,共有43户,2000年前95%以上的农户靠传统耕田及农闲做建筑来维持生计,1993年只有林达光一人养鳖,到2000年养鳖户才渐渐多起来,至2005年底发展到家家户户都养鳖,养鳖面积达到了83亩,总量30吨,总值450万元,户均产值104651元,户均纯收65116元,人均纯收12173元,全屯建起了漂亮的小楼房,成为平南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五是抓好信息沟通及商品流通工作,为养鳖户解决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问题,更好地为全县养鳖产业发展服务。到2010年底,全县养殖墨底鳖的达到了8500户,面积0.8万亩,养鳖专业村22个,专业大户950户。 从2005年县水产部门牵头成立平南县渔业协会到平南县龟鳖分会,平南墨底鳖养殖就按“协会+会员+基地+服务”的方式运作。到目前为止成立了75个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重点推广无公害仿生态养鳖技术,在市场低潮时候采取降低养殖密度,投喂天然饵料,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年均个体重(每只2公斤以上),使每公斤价格在160元以上,取得较好的养殖效益。 2006年平南县渔业协会申请注册了“龚州”牌鳖商标;同年4月该协会被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授予广西水产畜牧行业重点龙头企业称号;2007年该协会选送的鳖参加市“鳖王”“鳖后”评比获“鳖王”奖;2008年参加“第九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获优秀产品奖;2007年由县水产站编制,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墨底鳖人工养殖技术规范》广西地方标准;2010年由县水产站编制、由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墨底鳖苗种》广西地方标准。2011年11月参加全国龟鳖评比大赛获优秀奖。已有7个墨底鳖养殖基地获得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有3个场获得自治区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有一个场已申请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已通过自治区的验收。这对做强做大养鳖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桂平黄沙鳖

据《浔州府志》记载, 桂平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动物资源中爬行类主要有:龟、鳖、蛤蚧(大壁虎) 、壁虎、斑蜥等。桂平市金田镇农户自1992年开始收集当地野生的黄沙鳖进行人工养殖和繁殖,取得了成功并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黄沙鳖养殖在全市发展迅速,至2015年全市黄沙鳖养殖面积9915亩,产量8015吨,产值9.2亿元, 黄沙鳖养殖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为了确保黄沙鳖产品质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和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3年和2004年先后组织制定订和发布了《黄沙鳖》(DB45/T109-2003)、《黄沙鳖人工繁殖技术规范》(DB45/T175-2004)和《黄沙鳖养殖技术规范》(DB45/T169-2004)三个广西地方标准。2006年开始桂平黄沙鳖取得了农业部颁发的黄沙鳖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