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拉祜族史诗《根古》主要流传于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其他拉祜族聚居地区,是一部描述拉祜族先民繁衍迁徙的叙事性史诗。       迁徙是拉祜族社会发展中一段重要而又漫长的历史,在拉祜族心目中就是祖先和历史的象征。这部叙事长诗主要叙...

    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拉祜族节日较多,有春节、火把节、新米节、卡腊节等,其中葫芦节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充满独特的文化魅力。     葫芦节拉祜语称为“阿朋阿龙尼”,是澜沧县拉祜族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十...

    南段村位于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糯福乡的最南端,西南和南面与缅甸接壤,自古就是军事战略要地,南段行政村总面积65.4平方千米,下辖10个自然村,1个茶厂。全村现有人口468户,2026人。人均耕地面积3.5亩,人均收入855元(20...

      云南傣族地区的傣族群众视孔雀为吉祥如意、美丽善良的象征。孔雀舞在傣族村寨十分盛行,是其民间颇具特色的表演性和自娱性舞蹈种类。       思茅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傣族孔雀舞普遍流行于勐马镇、娜允镇的40多个傣族村寨中,每...

      “打歌”又称“跳山歌”、“跳歌”、“跳笙”,是思茅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广为流传的自娱性民间舞蹈,遍布景东县每个彝族聚居及杂居的村寨,现已搜集整理43套,名称、跳法各异,特色亦不相同。       据清代嘉庆《景东直隶厅志》记载,“打...

    思茅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芒信乡芒景寨傣族手工造纸工艺完整保留了中国古代造纸的5步工艺流程,包括采构皮、去杂质、浸泡、蒸煮、漂洗、打浆、浇纸、晒纸、揭纸等主要工序。造纸工具均为自制,有抄纸器、水槽、木槌、戥子、表面平整的石头或木...

    拉祜族葫芦笙制作工艺在拉祜族聚居区十分普遍,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木嘎乡南六村南嘎河寨是葫芦笙制作技艺水平较高的一个拉祜族村寨。     拉祜族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等都离不开葫芦笙。南嘎河拉祜族的葫芦笙制作较精细...

    木鼓舞,佤语称“各老代刻落”,是广泛流传于思茅市西盟佤族自治县佤族村寨的民间舞蹈,它与佤族拉木鼓的民俗活动密切相关。历史上,佤族把木鼓视为通天神器和山寨的保护神,也是佤族部落出征决战、召集成员、举行祭祀活动必不可少的器物。     ...

    摆舞是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拉祜族世代相传的集体舞蹈,极有特色,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只要高兴,便相聚而舞,节日喜庆、婚丧嫁娶尤其盛行,深受群众喜爱。     摆舞以女性为主,以象脚鼓、铓、镲等为主要伴奏乐器,领舞者边敲奏乐器...

  云南普洱茶传统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至唐代,普洱茶已远销内地和西藏。宋代,在“茶马互市”的贸易政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明代,普洱茶销行更广,出现了“士庶所有,皆普洱茶”的盛况。清代,普洱茶被列为贡品,朝廷增设官茶局专司有关的茶事。云南普洱茶主要产于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和勐海县等...

  云南普洱茶传统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至唐代,普洱茶已远销内地和西藏。宋代,在“茶马互市”的贸易政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明代,普洱茶销行更广,出现了“士庶所有,皆普洱茶”的盛况。清代,普洱茶被列为贡品,朝廷增设官茶局专司有关的茶事。云南普洱茶主要产于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和勐海县等...

  拉祜族芦笙舞是拉祜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流行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芦笙舞是由最初的娱神祈福仪式演化而来的,其内容以表现拉祜族原始的宗教礼仪、生产生活,模拟动物,展现人的欢乐情绪等为主。拉祜族崇拜葫芦,把葫芦视作祖先诞生的母体象征。拉祜族人在葫芦上插上五根竹管制成芦笙,每年尝新节和...

  叙事长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是哈尼族碧约人口传叙事长诗,流传于云南省滇南的哈尼族聚居地区,主要在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及红河州、玉溪市的哈尼族碧约人支系聚居的村寨中。   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是长诗中的两位青年,男为英雄智...

  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流传于云南省的沧源、澜沧以及西盟佤族自治县。“司岗”是佤语“石洞”、“洞穴”或“葫芦”的意思。作品描述了人类从“司岗”出来后发生的各种故事,包括人类起源,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动植物的产生、祖先事迹、村寨史、家族史、民族史、民族关系、英雄故事、爱情故事等。内容涉及佤族与自然现...

  牡帕密帕是拉祜族“波阔嘎阔”演唱的一部长篇诗体创世神话,流传于云南省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全诗共17个篇章,2300行,内容叙述造天地日月、造万物和人类以及人类初始阶段的生存状况等,是拉祜族人民传承历史悠久的口述文学精品。   牡帕密帕由“嘎木科”(会唱诗的人)...